第231章 九连城之战(二)

日本人紧随火炮声的停止便发动了攻击,从阵地上面一眼望去满山遍地的都是不断靠近的土黄色,好似这天底下只有这一种颜色似的。

当这些浩浩荡荡势不可挡的土黄色往前面冲锋的时候,终究是遇到了对手,土黄色的身影开始不断的倒下。

但是这些土黄色的身影不断的倒下也是没有阻止其他的土黄色身影前进的步伐,这些日士兵坚决的执行上面的命令:冲锋!

面对这样的举动,九连城阵地方向的火力也是开始不断的提高,这些日本士兵越往前冲所收到的伤亡就越大,不过在庞大的冲锋队伍当中这些士兵的前赴后继,终究还是在距离阵地大约七八十米的距离之间匍匐了下来。

随着日军接近阵地并且匍匐了下来,段祺瑞这一方的守军便不得不将火力分了开来,一部分要对付匍匐下来的日本士兵,一部分则是在封锁后面日军冲锋的路途。

但是因为守军的火力分出了一部分用来对付在阵地的不远处匍匐下来的日本士兵,对于之前的火力封锁力度自然是降低了许多。

源源不断的日本士兵通过了段祺瑞的火力封锁线,纵然是代价无比的巨大,这些日本士兵还是缓慢而又坚定的越过了火力封锁,朝着段祺瑞的阵地不断的前行。

此刻已经身处前线战地指挥部的段祺瑞自然也是看到了这一情景,不过此刻在段祺瑞的脸上并没有看到因为日军靠近阵地的紧张之感,由此看来段祺瑞必然是早早就准备好了他的后手。

“传我的命令,让城池里面的炮手发起两个基数的炮击。”

基数这玩意的优点就在于简单化、规范化,便于计算、供应、记忆和保密,方便部队指挥和保障,便于上级下达军事命令、指示和其他行文,以及便于各级军械部门计算弹药数量,报告弹药保障程度。

其实最开始的时候王宾也是没有想到基数这词语的,直到后来王宾知道了统计部门在统计军火的时候出现的种种困难,王宾才想到了基数这个词语。

因此王宾便对基数做出了一个规定,一个基数的步枪子弹是120发、机枪子弹是200发

炮弹则是12发。

这样一来王宾这里统计弹药以及发布命令的时候便开始对弹药的数量使用基数这一词语,对于保密性则是提高了许多。

这个时代谁知道基数这个词语代表的是什么意思,即便是知道了他也不知道一个基数的弹药是多少。

“大人,不知道是迫击炮还是火炮?”一旁的传令兵问道。

布置在九连城里面的有迫击炮和七五生的火炮,传令兵不知道段祺瑞是想让那种火炮朝日军开炮。

“嗯,这一次攻击就不让迫击炮参与了。”段祺瑞对传令兵说道。

迫击炮是被段祺瑞看作一个奇兵的,现在的局势并不是十分的危机,暂时是不需要迫击炮出现的。

段祺瑞的命令很快就传到了九连城里面的,负责火炮的吴佩孚也是立马让火炮发出了属于它自己的声音。

在炮兵对火炮的仰角以及射程做出了调整之后,九连城里面顿时响起了阵阵的火炮声,炮弹呼啸而过落在了前线的阵地上面。

炮弹落下之后的第一时间,段祺瑞便拿起了手中的千里镜朝阵地的前面看去。

火炮打击还是相当奏效的,一轮的火炮覆盖顿时减轻了前线守军不小的压力,日本人疯狂的攻势也因为火炮的攻击而暂时停了下来,转而开始躲避火炮的攻击。

其实这一次火炮的攻击对与段祺瑞来说虽然打击了日军进攻的态势,但是并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在见识过迫击炮的射速之后,段祺瑞对于这种中等口径火炮就有些嫌弃了,当然了并不是讨厌这种火炮,而是对与这种火炮的射速上面的不给力感到嫌弃。

迫击炮的射速比七五生火炮的射速可是快上十倍左右,但是还好的是七五生火炮的攻击范围比小口径的迫击炮大多了。

迫击炮完全是在用极快的射速来弥补威力的不够,但是相对而言极快的火炮射速是可以让地方蒙受巨大的损失。

一个基数的火炮攻击放在七五生的火炮上面,足足用了五分钟的时间才打完,不过在这五分钟里面也足以让前线的守军有足够的时间来调整一下火力了。

在段祺瑞的命令之下,前线的守军开始动用的部分的轻机枪来加强火力密度,此刻刚刚躲避完火炮攻击的日军便感到守军的火力有些开始变的密集起来。

不过进攻的士兵完全没有放在心上,毕竟自己这一方已经快要靠近的防守方的阵地了,如果火力不变的强大起来的话,反而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了。

在这些日本士兵的后方,立见尚文此刻却真正对毫无作用的炮兵生气,在立见尚文原本的计划当中是希望在刚开始的时候,利用密集的火炮攻击来消耗段祺瑞这一方的守军的。

对于这一点炮兵是做到了,单思立见尚文并没有看到因为先期的火炮打击而赢来的优势,随后段祺瑞一方的火炮发威了反而在立见尚文的眼中看来立刻稳定了前线的战局,压制住了自己这一方的攻势。

于是立见尚文便开始要求炮兵对地方的炮兵进行火力压制,但是炮兵所给出的答案让立见尚文无比的气愤。

炮兵竟然说无法判断地方的火炮是从那个具体方向发射出来的,只知道是从九连城里面发射出来的,但是具体位置并不知道无法进行火力压制。

在炮兵的答案送过来之后,立见尚文结合之前早上的火炮攻击好像对段祺瑞的阵地没有造成什么太大的伤害,愈发的感觉炮兵在这一次的攻击上好像是多余的一样。

无奈之下立见尚文只好不再要求炮兵对敌方的炮兵进行火力压制,而是对段祺瑞所防守的阵地进行火炮攻击。(。)

第138章 挑衅第45章 历史的拐点(一)第310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158章 分崩离析的北洋第132章 合作(三)第115章 旅顺陷落第189章 青木宣纯的拉拢二十一章 宪兵队的成立第74章 差距悬殊的战斗(二)第78章 三方会谈(一)第121章 学堂三十四章 遭遇伏击第108章 改变第245章 对策(续)第215章 交接军火第312章 解围(上)第217章 试探(一)第3章 前去赴宴第316章 九里关的陷落(一)第68章 军事会议(一)第13章 锦州新军(二)第三白零三章 全面发展第116章 改革第138章 挑衅第180章 黄雀与螳螂(一)第三白零三章 全面发展第267章 签订协议(续)第127章 幕僚(一)第241章 王宾的反击第169章 收服段祺瑞(一)第104章 旅顺,旅顺(二)第243章 二选一第119章 资本家的联合第119章 资本家的联合第128章 幕僚(二)第69章 军事会议(二)第212章 安平渡口攻防战(三)第195章 至关重要的情报第317章 九里关的陷落(二)第47章 兵工厂第45章 历史的拐点(一)第88章 夜谈(四)第246章 重新恢复的补给线第226章 谁人得利?第301章 工商业的发展第70章 军事会议(三)第186章 小动作第282章 慈禧病重?第97章 141的建立(一)第47章 兵工厂三十三章 拉拢第18章 我也不知道该叫什么标题第97章 141的建立(一)第290章 王英楷告密?第240章 无题第211章 安平渡口攻防战第301章 工商业的发展第11章 袁一翔剿匪记第299章 防务(续)第106章 二零三高地(二)第231章 九连城之战(二)三十三章 拉拢第62章 那个计划(二)第109章 辽阳对持第45章 历史的拐点(一)第127章 幕僚(一)二十七章 老爷子的用意第113章 盛京将军第115章 旅顺陷落第62章 那个计划(二)第259章 坑一波英国佬第244章 对策第42章 晚宴第82章 出乎意料的客人第302章 政体第175章 佐藤一郎的阴谋(三)第155章 骤变第273章 那年那人(下)四十章 征兵三十一章 战争的进程三十章 募股建厂二第90章 驻军新民府第322章 最后一战第62章 那个计划(二)第115章 旅顺陷落第292章 谋其国(二)第166章 阴谋(一)第290章 王英楷告密?第2章 叔侄第275章 扩大生产第284章 奉系第19章 锦州的洋行第257章 日本政府的决定第169章 收服段祺瑞(一)第305章 南清的谋算(下)第5章 迟来的福利第237章 扩军第273章 那年那人(下)第279章 治疗肺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