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南清朝

1907年的六月份,正当中国北方地区的诸多省份,尤其是直隶、山东、山西、河南这几个省份,因为北洋一系的兵变而被王宾所控制之后。

先是王宾在派出军队彻底的稳固了自己所掌握的地盘,随即便通电全国,说满清政府苦役民众,汉室百姓被满清这异族统治长达数百年。

现在这个旧有的腐朽朝廷必将得到毁灭,以一个新的汉人所建立的宪政政府来带领中国走向未来。

王宾的这一通电可谓是直击满清的痛处,作为一个异族却在中原大地上面建立了一个统治汉人的王朝,这样一件事情的发生对于向来斥满清为蛮夷的中原人来说,怎么可能咽的下这口气。

因此反清这件事情,自满清建立王朝以来,从来就没有在民间停止过,这一次王宾直接竖起了反清的旗帜,对于一些志于反清的人来说,简直是一个巨大的好消息。

顿时便有不少的人在报纸和舆论上面,为王宾的这一举动摇旗,说王宾的这一举动,乃是顺应天时。

而这些南方的督抚们,一个个也都没有坐等北洋一系彻底拿下北方之后,再乖乖的俯首称臣。

南方的督抚们在周馥和丁振铎这两个顶头上司的影响之下,大多数都是一些传统的老派官僚,有着浓厚的忠君思想。

这些老派官僚和王宾这些新兴的军阀是截然不同的,叫他们去做反叛这种事情,生怕在清史上面会留下“浓重”的一笔。

在这种情况下,周馥等人只会支持已经到达南方的清室拨乱反正,和王宾等人的电告全国不同。

第一时间周馥和丁振铎便开始埋头整理军务,不仅这些南方的督抚如此,就连逃到了南方的端方也不再叫嚣要打回去。

现在的王宾兵锋正盛,拿下了直隶这些地方之后,王宾手下的士气已然达到了最高点,这个时候去和王宾硬碰硬的,简直就是在找屎。

在兵变发生了两个月之后,南方的军队直接进行了一次大清洗,受到王宾的刺激之后,南方军队的大清洗可谓是卓有成效。

一时之间南方的新军风气改变了不少,面貌也是焕然一新,比此前的风气不知好了多少。

南方的各个督抚先是整理军风,然后又以雷厉的手段清理了一大批倾向于北洋一系和会党的军官,进而在某种程度上面彻底打击了南方的会党势力,并且将军队重新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

整顿新军不仅仅是周馥和丁振铎在做,江北地区以及云贵湖光等地同时都在对新军进行严苛的整编,以及大大加快编练新军的速度。

除了整顿军队,清室也是在南方重新站住的跟脚,在周馥和丁振铎的大力支持之下,还有一些满清重臣的威望之下,南方诸省进行了频繁的交流,很快就达成了统一的协议。

在南方重新建立一个朝廷,同时南方诸省形成一个联盟的态势,共同对于来自王宾的威胁。

这个南方督抚的态度其实并不难看出来,在王宾的兵变发生之后,就没有任何一个南方的督抚表示支持。

在南方的诸多官员的眼中,王宾这一次的兵变说的好听建立一个新的宪政政府,但是无论王宾怎么说,在南方的的督抚们看来,这一次王宾的作为就是一次彻头彻尾的叛乱。

叛乱在这些老牌官僚看来是向来无法容忍的,更不要说让他们赞成叛乱者的做法,甚至对叛乱者俯首称臣。

不管说是王士珍还是王英楷这几个人,论起资历和威望这些因素一个个要么是有威望没资历就是要资历没威望。

王英楷和王士珍资历算是有了,但是他们两个人的威望也只能说早北洋一系里面有着莫大的威望,但是从全国的角度来说的话,王英楷和王士珍的威望只能够勉强算的上二流。

而王宾是有威望没资历,庚子年后汉人里面威望最高的就是袁世凯,但是现在袁世凯已经是一个死人,取而代之是在关外收复南满击败了日本人,强迫日本人接受不平等条约的王宾。

但是王宾虽然在此举之后,从全国的范围里面获得了莫大的威望,可是从王宾参与军政方面的时间来看,不过是区区三年的时间,怎么会有这个深厚的资历。

所以说起威望和资历这个事情,南方的这些督抚们是要威望有威望,要资历有资历,比王英楷等人强多了。

在这种情况之下,北方发生了严重的动乱,自然也就别指望南方的督抚们服从北洋一系,或者倒向北洋。

毕竟在这个时候北方的督抚们还有着一张和王宾等人抗衡的大旗,那就是还在南巡当中的满清皇室。

尤其是王宾的兵变给了南方和满清极大的震动,整个南方的官僚体系都死不承认王宾所建立的宪政政府。

在这种情况之下,想着讨逆的南方官僚在经过一致商量之后,决定在南方保住爱新觉罗家的皇位。

一旦日后爱新觉罗家在自己这些人的帮助下重新回到了京师,这青史上面自己这些人总是会留下一些名字和事迹供后人铭记。

一想到这些个南方的督抚心中立马就充满的干劲。

但是呢现在这个江山已经丢了一半了,满清准备在南方重新建立的政权已经没什么脸面叫大清帝国了,经过了商议之后这些人决定把国名改一改,起一个更加霸气的,高大尚的名字。

于是几个满清的重臣和南方的督抚这么一琢磨,一个新的名字就应运而生了,叫作中华帝国。

1907年的七月八日,在王宾发生兵变后的第三个月,南方的督抚们正式的达成了协议,在湖南长沙建立了这个满清的中华帝国。

并且在长沙召开了御前会议,决定力量满清的国体,以及宪法和体制上面的等等问题。

在中华帝国成立的消息传开来之后,南方各地的督抚直接通电全国,效忠这个所谓的中华帝国。

于是在后世史书当中,一个所谓的南清朝就这么建立了。(。)

第214章 撤退第127章 幕僚(一)203章 补充标第168章 阴谋(三)第20章 交易第146章 经济的发展第51章 纱厂与水泥第271章 青霉素第56章 资敌卖国(一)第205章 图穷匕首见第276章 肺痨第201章 谈判第7章 进击的马自楷第100章 挑选(二)第226章 谁人得利?第281章 婚事第52章 偷得浮生半日闲第4章 军演前的准备第182章 黄雀与螳螂(三)第130章 合作(一)第75章 差距悬殊的战斗(三)第87章 夜谈(三)第221章 坑的就是你第229章 定计第120章 讲武堂第173章 佐藤一郎的阴谋(一)第158章 分崩离析的北洋第74章 差距悬殊的战斗(二)二十五章第233章 阴你一波(二)三十二章 锦州学堂第182章 黄雀与螳螂(三)第10章 战争的车轮第244章 对策第89章 学堂第150章 明升暗降第182章 黄雀与螳螂(三)第166章 阴谋(一)第140章 训练事宜第256章 立见尚文的困境第294章 挥军直隶第253章 安平渡口的陷落第300章 平衡第94章 镇压(二)第262章 毫不松口五十四章 新式火炮二第50章 招安(二)第80章 交易达成第296章 南清朝第179章 黄雀捕蝉,螳螂在后(二)第81章 匆匆数月第290章 王英楷告密?三十五章 反手一击一第322章 最后一战第128章 幕僚(二)第46章 历史的拐点(二)第251章 突袭得手第113章 盛京将军第117章 对马海战(一)第59章 锦州造第160章 准备剿匪第175章 佐藤一郎的阴谋(三)第135章 来自朝鲜的请求(二)三十二章 锦州学堂第159章 东三省总督第48章 军阀生活四十一章 无题第205章 图穷匕首见第235章 失算的立见尚文第17章 训话第109章 辽阳对持第294章 挥军直隶第18章 我也不知道该叫什么标题第208章 视察前线第225章 俄国人的反应第271章 青霉素第152章 密谈(二)第288章 乱(续)第289章 谋划第55章 来自东瀛的拜访第224章 虎山大捷第4章 军演前的准备第318章 投降主义第176章 佐藤一郎的阴谋第271章 青霉素第288章 乱(续)第72章 打还是不打?第77章 一方来使第280章 视察新兵营第259章 坑一波英国佬第298章 防务第158章 分崩离析的北洋第122章 笑话般的辽阳战场(一)第150章 明升暗降第128章 幕僚(二)第8章 平步青云路伊始第173章 佐藤一郎的阴谋(一)第279章 治疗肺痨第199章 军事会议第308章 王宾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