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袁世凯的视察

夕阳西下,朴恩就迎着落日的余晖离开了王宾的军营,来到了锦州城中了一处民房之内。

朴恩就的内心十分的高兴,在进入了民房之后和此次一同前来锦州的同志金朴实汇合到了一起。

“恩就,这一次前去获得支持了?”

金朴实看见朴恩就回来之后的脸色并没有带着失落,在金朴实看来一定是得到王宾的支持了,于是有些急切的向朴恩就问道。

毕竟现在的反抗组织在重新整合之后,虽然有了统一的领导,但是就目前而言反抗组织还是缺少很多的东西,比如军火。

这一次来很大的目的就是为了军火。

朴恩就看着有些急切的金朴实说道:“这一次我去王将军那里虽然没有得到明面上的支持,但是王将军同意在私底下为我们提供一批五百支步枪三万发子弹的军火。”

金朴实在刚听到朴恩就说没有得到明面上的支持的时候,整个人的内心是失望的,但是在随后又听到朴恩就说王宾会在私底下提供一批军火的时候,心情又兴奋了起来,急忙问道这是不是真的,一旦有了这批军火对于反抗组织来说马上就可以缓口气了。

而在朴恩就拜访之后的王宾也迎来了自己的忙碌期,先前的日俄双方的战争还是属于小打小闹,对于城中出现的一些流民王宾并没有给予太多的关注,但是随着战争这个庞然大物的前进,许多的百姓流离失所,最明显的就是在锦州这个地界上面出现了许多的流民。

于是王宾开始建议锦州知府建立数个流民收容所,专门收容这些流民防止变乱的发生,对于这些流民在被收容之后王宾也有了处理方法,流民中年轻力壮者将会从中挑选出一部分合格的人选填充入第五镇的后勤、辎重部队。

其中的一些剩下来的人要么去纱厂工作,要么就是负责军营的卫生清洁,以及去筑路。

关于筑路王宾早就有了想法,特别实在上次洋灰厂建立起来之后,原本这洋灰厂的建立只是为了让纱厂周边的道路平稳一些,以及对俄国佬提供洋灰供他们构筑要塞和阵地。

但是这一次出现了许多的流民,王宾就有了一个新的计划:让洋灰厂加大生产力度,把这锦州周围的道路全部换成水泥路,原本王宾还没有足够的人手,但是这一次有许多的流民,既能安置这些流民,还能将道路的问题给解决,这种以工代灾的方法顿时立竿见影,所以的流民都开始有事可做,城中也安稳了许多。

这一天王宾还在忙碌手中的事情的时候,一个让他意想不到,但又是在情理之中的大人物来到了锦州。

这个大人物就是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袁世凯。

“佑德啊,本官可是听说了你现在的这个兵工厂可是什么武器都能生产了火炮、步枪、机枪以及各式的弹药,你手底下的兵工厂目前可是我北洋最大的兵工厂了,一定要保护好了。”

兵工厂内,正在巡视的袁世凯对一旁陪同巡视的王宾说道。

王宾在听了袁世凯的话之后立马说道:“大人,职部早就有了计划,在这兵工厂的周围职部一共安排了一个步兵营的力量来对兵工厂进行守备。”

在王宾和袁世凯在兵工厂内,左谈谈右谈谈袁世凯终于将话题说到了正点上来。

“佑德啊,本官前几日可是听说了,你从德国克虏伯的手上花了不少的代价,获得了克虏伯七五生火炮的生产设备,不知道这设备目前可能进行生产?”

袁世凯自从知道王宾的手下有一套克虏伯七五生的火炮之后,就一直准备抽个时间来王宾这里看一看。

不过袁世凯所不知道的是,王宾的手上不只有这一套克虏伯七五生火炮的生产设备,更是有着全套的生产技术。

面对袁世凯的话,王宾并不是太惊讶这如果不是自己的手中有了一套克虏伯七五生的火炮的生产线的话,这袁世凯会来自己这里?

“大人,职部不久之前的确花了不少的代价,买下了那套设备,只是目前为止设备还在调试,无法进行大规模的生产,所以这大规模的生产还要等上一段时间。”

在袁世凯听了王宾的话之后,王宾看的出袁世凯的脸上露出了明显的失望之感。

话说这袁世凯失望也是应该的,北洋新军这每年下来得从国外所进口的枪械弹药本身就是一个天文数字,这好不容易自己手下出了个人才,自力更生的弄了兵工厂,关键这兵工厂还搞的有声有色的,不由的袁世凯就有好好的将这个兵工厂扩建一番的想法,而王宾也正是这么做的不然的话又怎么会将迫击炮的技术交易出去,换来克虏伯的火炮技术。

尤其在得到了这个克虏伯的火炮生产线之后,袁世凯就知道属于北洋的时代就要来了,一旦北洋诸军脱离了向外购置军火的限制,那么他就可以节省下不少的钱来编练新军和提高新军的待遇笼络人心。

可令袁世凯所没想到的是,现在王宾手下的这个兵工厂的确是可以生产各式的军火了,但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问题就是产量提不上去,这些机器目前都是在由经过简单培训的人员来操纵的,对机器还存在着生疏感,而这个生疏感不是一两天就能消失,起码要经过三四个月的磨合才能将产量提升上去。

所以袁世凯在听王宾说道这个兵工厂的产量目前还无法提升的时候,心中总是有些失落的。

不过王宾随后的一句话就让袁世凯又兴奋了起来,只见王宾对袁世凯说道:“大人,这个重武器目前兵工厂的生产能力有限,但是对于炮弹、子弹、步枪、手榴弹的产量却是极大的,别的不说,每个月能够生产出数十万的弹药还是不成问题的。”

袁世凯在听了王宾的话之后,心中多少还是有一些安慰的,毕竟这个兵工厂还是可以暂时负责一下这诸军的弹药补给,至于产量也只能慢慢的等兵工厂过了磨合期再说了。

随后袁世凯和王宾又在兵工厂转了一圈之后便离开了。

第214章 撤退第136章 入朝人选第227章 战前准备第161章 东三省的野望第10章 战争的车轮三十一章 战争的进程第307章 义阳三关第315章 东平州的危局第142章 三月匆匆第296章 南清朝第231章 九连城之战(二)第155章 骤变第197章 会议(一)第224章 虎山大捷第310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176章 佐藤一郎的阴谋第96章 事后第136章 入朝人选第120章 讲武堂第305章 南清的谋算(下)第285章 天变了第98章 141的建立(二)第224章 虎山大捷第148章 税收第199章 军事会议第72章 打还是不打?第20章 交易第286章 双双离世第63章 清剿匪患第56章 资敌卖国(一)第183章 时代的更替第294章 挥军直隶第79章 三方会谈(二)第169章 收服段祺瑞(一)第118章 对马海战(二)第141章 朴次茅斯和约第一百八十五章第220章 虎山之战第101章 最后的比试(一)第197章 会议(一)第74章 差距悬殊的战斗(二)第249章 一探究竟(一)三十八章 到达新民第103章 旅顺,旅顺(一)第278章 王伍到来第160章 准备剿匪第298章 防务第162章 选官第277章 肺痨?小事一桩!第137章 崔富贵入朝鲜第155章 骤变第276章 肺痨第86章 夜谈(二)第115章 旅顺陷落第299章 防务(续)第90章 驻军新民府第128章 幕僚(二)第320章 拿下东平州第163章 土地的改革与利用第319章 投降主义(续)第99章 挑选(一)第212章 安平渡口攻防战(三)第242章 朝鲜大起义第20章 交易第299章 防务(续)第42章 晚宴第3章 前去赴宴第44章 会后第74章 差距悬殊的战斗(二)第162章 选官第140章 训练事宜第152章 密谈(二)第81章 匆匆数月第67章 战后总结第304章 南清的谋算(上)第305章 南清的谋算(下)第117章 对马海战(一)第140章 训练事宜第76章 战后反应第195章 至关重要的情报第183章 时代的更替第46章 历史的拐点(二)五十四章 新式火炮二第118章 对马海战(二)第68章 军事会议(一)第205章 图穷匕首见第118章 对马海战(二)第292章 谋其国(二)第77章 一方来使第115章 旅顺陷落第118章 对马海战(二)第45章 历史的拐点(一)第312章 解围(上)第237章 扩军第111章 机遇第193章 复制军火第240章 无题第85章 夜谈(一)第10章 战争的车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