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5章 人治与法治

王和与李明对视了一眼,两人都摇头苦笑。王和拍了拍宋涛的肩膀,沉声道:“崇祯这个人怎么说呢,我们做为后来人很难做出客观的评价。但是千百年来,历代华夏封建王朝的君主,讲求的帝王之术是中庸平衡,而崇祯恰恰却没有做到这一点。

其实明朝中央集权与管理体系已经十分完善,明朝中后期,内阁权力达到顶峰,与司礼监一同把持朝政,只要内阁大臣照章办事即可保持国家的稳定。最典型的是张居正,他与内廷的冯保联手,即便万历三十年没有上朝,大明朝廷依然能够维持正常的运转。

无论什么样的政权,都不会永远平稳,只能是各方势力博弈形成的一个短暂的平衡,而且不要让矛盾集中爆发,这才是所谓的政治。而崇祯身兼数职不分权,集权程度与历任皇帝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等于将自己置于死地。比如现代一些大的公司,往往都是雇佣一批先进的经理人管理,而董事长只要抓好公司的发展方向就行,根本不用面面俱到。

杀魏忠贤本身没错,但是没必要赶尽杀绝,至少要扶植一个阉宦把持内廷。其实财税大权交给阉宦是最符合皇权利益的,没有了阉宦,官僚失去监督,官僚自然会将利益最大化。而崇祯一朝的朝政其实就是东林党为代表的文官集团把持的,是崇祯自己打破了大明历朝以来的制约平衡机制。

当然,这也和崇祯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帝王之术教育有关,他这个皇帝当的太突然。对一个十几岁的年轻人来说,骤然接下一个烂摊子,又没有张居正那样的名臣一心辅佐,面对明末党争、腐败、边患、流寇等多年积累的顽疾,我们还能苛求他什么。”

宋涛听了王和的话,不服气的说道:“谁说当时没有名臣,那谁……还有那谁……不都是名臣吗?”

他一时间也想不起来明末有哪个名臣,但是一着急就说出了一番混话。把李明和王和逗得哈哈大笑。

李明拍了拍宋涛的肩膀,语重心长的说道:“兄弟,平时没事多读读书,省得出去丢人。”

宋涛被他说得满脸通红,脸上都挂不住了,可李明却根本不管已经快炸毛的宋涛,接着说道:“虽然崇祯勤政、节俭,但这些优点都不是成为优秀帝王的必须条件。再加上他年轻,心智还并未成熟,而且能力平平,只能有心无力。

虽然他没有加速明王朝的覆亡,但也没有起到什么正面作用。其实说到家,大明朝气数已尽,纵然有天纵之才,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也只能让大明苟延残喘而已。但是大明经过两百多年运转,早已经是积弊难返,哪能是说变就变的,这也是千百年来华夏历代王朝不变的宿命。”

王和也深有同感的点了点头,然后说道:“我们就不要替朱家王朝感慨了,还是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吧。现在我一想到管理中原这个烂摊子,就倍感压力,天天连觉都睡不踏实。”

宋涛皱着眉头道:“老王,我们这些年培养的大批基层管理干部,只要狠抓基层管理,以我们远东目前的实力,还愁治理不好中原吗?”

李明摇了摇头,满脸沉重的说道:“其实公司现在的管理机制,也是不得已为之的权宜之计。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打破中原千百年来的封建政治结构,但是想要改变这一切,代价也非常大,毕竟治乱兴衰交替,往往伴随着社会秩序的极大混乱。

强化基层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争取广大底层百姓的支持,最大程度的维持社会的稳定。可如此一来,却依然逃不开人治社会的管理结构。人治社会与法治社会无优劣之分,只有根据时代不同,形势所迫,来选择具体的政策。

如今中原正是百业待兴之时,人人希望太平,没有懒惰贪婪之心,我们远东实行人治政府,优点是办事效率高,可以免除复杂的不必要的程序和种种干扰,集中所有的资源和力量,搞大规模的建设事业,有利于国家社会的高速发展。

而且人治社会也是一个高回报地政治体制,优势在于它的灵活性,不受种种制约,领导阶层拥有着绝对的权力,可以充分挖掘人地主观能动性。尤其是我们的发展初期,在我们远东公司的领导下,短时间内整个社会都会呈现出一股积极向上的新气象。

我们远东的基层管理干部大都是流民出身,普遍想法单纯简单,只为求得太平安宁,吃饱穿暖。如果我们让中原底层的贫苦百姓过上了好日子,也会得到他们的拥护,努力地进行生产发展。

等我们这一代人逐渐死去,社会也会逐渐稳定,人们地衣食住行有了长足的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势必会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可是上层社会的荣华富贵是任何人都梦寐以求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稳定,长期的人治社会必然导致统治阶层地腐化。

所以一旦天下承平日久,人民的生活优裕,追求精神上的安乐,骄奢淫逸的享受时,就应该转入法治国家体系,这样可以限制官僚集团的无限权利,使人情不能骄纵,以杜绝腐化堕落行为。可是从人治社会转入法治社会谈何容易,但是如果不转变,我们这一代人必将死不瞑目。”

宋涛听了李明的这一番话,脸色也不由得凝重了起来。他当然不傻,也知道这个道理,毕竟大家都是从现代社会过来的,深知其中的道理。

现代社会的中国,正值国家的发展阶段,因为发展速度太快,各种弊端也都自然而然的纷纷涌现,甚至金钱替代了理想,成了社会衡量一个人价值的标准。

人们在追求利益的同时,道德与良心也在经受着前所未有的煎熬,惨淡地被有良知的人保留在心里,腐败最终有了生存的空间和发展的温床。人们做事情地一切目的也就为了金钱。但是国家想要告诉发展,就必然要承受这些代价。(。)

第1463章 追杀第582章 视察第669章 大明各地的流民军第1496章 便宜他们了第1245章 天下粮仓第82章 工业布局第981章 春耕(二)第819章 开发东北和外东北第10章 海参崴第568章 来自察哈尔的骑兵第1406章 基辅联军第1493章 远东联合舰队第574章 天罗地网第1631章 贵阳(六)第40章 日本劳工第1038章 绝对稳定第382章 等雨的鞑子第1558章 今天托我儿的福第148章 自卫第1469章 保证完成任务第1457章 辛苦大家了第1040章 聚会第1311章 农林部的规划第328章 这家伙真是个人物第322章 为我们死去的兄弟报仇第711章 崇祯大旱(十二)第836章 我们要打仗了第2章 虫洞第1462章 突破奥德河防线第1440章 停战谈判第963章 中南半岛的农业资源第679章 准备北上第426章 城管和骑警第196章 民兵没有孬种第855章 宁夏镇(一)第1640章 做的不错第1061章 叶尼塞斯克第589章 开往东方的法国舰队第838章 游牧锡林郭勒第820章 安置流民第918章 探索舰队第659章 河套第1306章 复垦秋翻第128章 新装备第36章 夜袭第542章 又是一年春节到第576章 算老子倒霉第778章 日本(二十二)第1128章 钵满盆满第1268章 北京,北京第1601章 谁说老子没打过仗第1238章 岳阳府第1144章 遭遇风暴第1651章 江南战役第296章 神弃之地第173章 救一个是一个第613章 德川幕府第1039章 小魔女和小兵痞第1366章 他们的末日快到了第784章 日本(二十八)第1056章 大西洋探索舰队第736章 山西(五)第557章 战利品分配标准第1490章 第二套方案第475章 送梁主任上飞机第155章 贪婪的英国佬第198章 土鳖和二鞑子一百七十七章 租借济州岛第381章 大战即将来临第144章 海盗第942章 验收(二)第10章 海参崴第784章 日本(二十八)第976章 走私第1264章 你和他说个屁啊第377章 我们爱听第126章 风帆船改造(下)第808章 流民营地的建设第920章 远东的荷兰佬第1122章 我看毛子不爽很久了第93章 登陆第294章 让我们开开眼界第976章 走私第170章 会议上的争论第1393章 西部补给线第1372章 你是不是烧糊涂了第987章 我们自己的骑兵师第940章 回到海参崴(六)第937章 回到海参崴(三)第861章 控制印度洋第703章 崇祯大旱(四)第752章 条约第1102章 海外师第753章 远东简直是欺人太甚第1609章 我去一趟西南吧第1361章 内部问题第606章 南洋开发公司第296章 神弃之地第824章 宣传第532章 改造牧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