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9章 秋收(三)

辽东、外东北各个地区的秋收工作正在紧张的进行,印度、南洋、中南半岛和吕宋等地区的秋收工作,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

随着公司逐年加大移民的数量,如今中原流民已经在中南半岛和印度等地区,占据了相当的比例。

虽然这些地区的农业发展水平还没有达到辽东、外东北,但是移民的安置工作却丝毫不差,甚至有些地区安置条件还要比辽东、外东北高不少。

公司农林部也在不断的向这些地区,投入大量的资源,尤其是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和普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凭借良好的气候条件,中南半岛、印度、南洋和吕宋地区,基本都能保证一年收获三季甚至四季,农业发展潜力比东北、外东北等地区要优越得多,未来粮食产量必然要超过辽东外东北,成为远东公司最大的粮仓。

和公司其他控制区相比,河套和中原地区今年的年景虽然无法和远东公司其他控制区相比,但是相比几年前,也算是不错了。

尤其是河套地区,公司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在黄河大规模开发引黄灌溉工程。海参崴汽车制造集团公司,动力机械的产能不断加大,河套地区也接收了相当数量的动力机械。

这也让河套地区的引黄灌溉工程大大的加快了,再加上大马力蒸汽动力拖拉机的不断到来,河套地区的耕地开发工作也取得了极大的进展。

虽然大批动力机械不断被送到河套地区,但是公司这两年却并没有向河套地区大规模移民,而是在这里建立了几个规模庞大的国营农场。争取利用几年的时间,把河套地区变成真正的“塞外江南”。

中原北方地区也难得的没什么自然灾害发生,虽说也不是风调雨顺,起码没有像几年前那样,滴雨未下连年旱灾,紧接着是铺天盖地的蝗灾,好容易盼来了雨水,可这雨又不停了,北方各地又开始涝了,形成了水灾。

老天爷就像故意捉弄天下的老百姓似的,一直折腾了七八年才算是消停。这两年虽然收成也算不上这么好,但是随着天气越来越正常,中原北方的老百姓起码心里也有了奔头。

初秋的清晨,气温已经开始转凉,成熟后的玉米叶片干硬,若是身体被叶片刮一下,瞬间就能划出一道血痕。而清晨因为玉米叶片上有露珠,所以每天早晨是收获玉米最好的时候。周通赤着上身,丝毫不在乎初秋的寒气,汗流浃背的在玉米地里忙碌着。

秋收前他天天蹲在自己家的玉米地的边上,盼星星盼月亮似的盼着收获玉米的时刻。自从自家地里的玉米节棒以来,周通可以说是操碎了心,生怕忙活了一年,到头来什么收成都没有。

而且他家的田地里还种着另外两种从来也没见过的东西,也都是他从来都没有种过的农作物,说不担心那是不可能的。

毕竟玉米虽然在现代社会随处可见,但是在这个时代,却是一种新型的农作物。虽然玉米在明朝中叶就传入中原,分别由陆路的印度、缅甸入云南的西南,以及波斯、中亚传播到甘肃,还有海路经东南沿海省份再传入到内地。

但是玉米在传入之初,并未列入谷物,而被人们视为珍稀之物。原称玉麦,后因曾经进贡到皇宫,故名御麦。直至乾隆时期,还曾是皇家御用之物。盛京通志记载,玉米是“内务府沤粉充贡”。

明代金瓶梅中叙述,“烧鹅肉”和“玉米面玫瑰果馅蒸饼”都是大财主西门庆宴请宾客的佳肴珍馐,所以中原的底层百姓根本没见过什么玉米,更不知道玉米的种植方式。

历史上马铃薯也是明代就传入中原,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中就记载有土豆。“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黄独。蔓生叶如豆,根圆如鸡卵,内白皮黄,……煮食、亦可蒸食.又煮芋汁,洗腻衣,洁白如玉。”

1580年福建长乐人陈振龙到现为菲律宾的吕宋岛经商,发现了红薯便要引种回国。但当地有严厉的禁止带出法令。于是陈振龙便和儿子陈经纶向当地百姓学习栽种方法,终于在1593年巧妙地将“薯芽”绞于缆绳之内秘密带回国内。

虽然这几种新型农作物传入中原的时间都很早,但是这个时代,每一种新型农作物的推广,都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而且玉米、马铃薯和红薯当时刚刚引进中原,由于百姓不熟悉新型农作物的种植方法等原因,产量也并不比中原传统农作物高多少,所以当时中原的老百姓对这些新型农作物并不接受。使得这些高产农作物,都是在清朝时期,才逐渐在中原各地大面积的推广起来。

由于马铃薯、红薯和玉米的种植方式与中原传统的种植方法完全不同,公司在去年秋天,没少花力气在控制区的各地进行大规模的推广普及培训。

公司在中原控制区开办了大批的新型农作物的培训班,整个冬天各个基层单位的农业技术员,都一直在中原控制区各个基层单位奔波,几乎是手把手的教授新型农作物的种植方法。

通过大量的宣传和培训,周通和广大农户们也都接受了新型农作物,还都响应公司的号召进行新型农作物的种植。

但是热火朝天的春耕生产结束以后,大伙心里反而都没什么底儿了。这个夏天周通过得并不舒坦,连觉都睡不好,天天都在田间地头蹲着唉声叹气,后悔种下了这几种让人操心的玩意。

越到秋收的时候,大伙就越是紧张。虽然当时参加培训的时候,农业技术员曾经对他们说了这几种农作物的亩产量,但周通和广大农户根本就没往心里去。

他们都种了一辈子的地,什么时候听说过亩产千斤这种事,所以大伙都认为公司的基层农业技术员是在吹牛,根本没人相信这种鬼话。(。)

第932章 准备(三)第1577章 春节(四)第1235章 兄弟们,赶快撤第246章 我还会回来的第402章 你为什么是个大汉奸第83章 新兵选拔第1624章 打通乌江第1243章 中原第659章 河套第62章 技术组第1505章 用得着他们第1381章 严打(五)第1541章 父子第1149章 发现目标第1169章 失落和失望第772章 日本(十六)第1150章 暂时不要公布这是什么情况第1071章 俄国的反应第442章 军事同盟一百二十五章 风帆船改造上第970章 感谢诸君的勇武第429章 一切都很顺利第401章 天朝来使第1344章 海外安保公司第29章 临时工第380章 这下可热闹了第1270章 北京,北京第1298章 大伙反了吧第432章 就别怪公司不讲究了第830章 远东最强大的团体第101章 猛烈轰炸第422章 吕西安第514章 北方第1116章 莫斯科(一)第1139章 河套会议(二)第138章 分房了第1244章 临清州第372章 宣示远东强权第276章 打沉一艘是一艘第1626章 贵阳第1000章 进展顺利第1393章 西部补给线第452章 阿姆斯特丹的会议第772章 日本(十六)第378章 这都是我们远东的财产啊第831章 成熟的管理团队第641章 1637四年的春节(六)第1560章 儿孙自有儿孙福第949章 视察组的最后行程第826章 效率低下第165章 舰队返航第1596章 欧洲白奴第460章 老婆孩子热炕头第24章 规划第1072章 扫荡(一)第580章 形势严峻第864章 大战前夕(二)第489章 马尼拉会战(一)第1527章 爆破第1013章 物流(一)第687章 成军第32章 哨位第556章 希克腾第914章 1640年的春天第381章 大战即将来临第841章 横扫漠南第282章 过年了第1060章 扫荡西伯利亚第1309章 深化基层工作第1572章 名垂青史第152章 地头蛇第719章 朝鲜战役(一)第621章 破城第468章 海盗之间的战斗第616章 任务很简单第436章 圣船入港第1284章 延缓建国第1497章 他们可够快的啊第566章 开局顺利第300章 聚兵济州岛第898章 河套根据地的发展第1558章 今天托我儿的福第391章 戮尸第532章 改造牧民第791章 日本(三十五)第313章 横扫第739章 山西(七)第340章 天兵天将第1031章 1642年的春节(二)第119章 空袭第7章 李明的决定第283章 过年了(二)第423章 霸王条款第493章 马尼拉会战(五)第246章 我还会回来的第1399章 东野部队的到来第1501章 以后再也别想消停了第771章 日本(十五)第81章 收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