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开发辽东(二)

虽然远东也在想在短期内建立自己完善的良马谱系,但每一个成熟的马匹品种,都是经过长期的努力,才培育出来的。培育马种需要长期的杂交选育过程,不但需要科学系统的理论,还要经历长期的改良,慢慢形成一个具有优良基因的良马谱系。

中国的马种体形小、耐粗饲、基数庞大,这适合中国人口多的现状,但选育始终是弱项,与欧洲上至贵族下至平民都热衷品种培育的风气不同,中国包括北方游牧民族对马种的培育相当随意,缺乏科学性和计划性,从未订立谱系。

导致不少良马的基因流失,特别是由于中国以农业立国,对马匹的类型的需求以挽为主,由此骑兵用马大多是挽乘、乘挽型,真正的骑乘种少之又少。

中国现今较好的马种有三河马(产于呼仑贝尔草原)和伊犁马(产于新疆伊犁),均混有大量顿河马血液。正宗的骑乘专用马匹,往往都是高大健壮、长颈高扬、步辐伸展流畅,对缰绳反映灵敏,感觉极好。与那些半挽半乘、呆头呆脑的兼用马相比,完全是两回事。

阿拉伯马是世界上最好的马,这也和中西亚马种的原始祖先有关,当然还有气候的原因。但最重要的还是延续了上千年的有计划选育,才培育出这种奔跑中形同“悬浮”,气质高贵、具有惊人耐力的良马。

19世纪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顿河流域创建了一个大型马场,在此进行了大量的马匹繁育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培育成了新品种顿河马。

顿河马则是剽悍的哥萨克骑兵的坐骑,选育中继承了蒙古马的吃苦耐劳、阿克哈塔克马的惊人耐力、英纯血的强健筋骨、卡巴金马的灵活机敏,外形高大神俊。虽然以西欧的标准认为它在形格上略有缺陷,但也不得不承认它的吃苦耐劳和长距离奔跑能力十分优秀,难与匹敌。

上个世纪40年代末,铁岭县一所马场引入42匹良种母马,后来与国外重型挽种公马杂交,经过10余次改良。变得比原种类更优秀。铁岭挽马经过了10多年的杂交选育过程,进一步优化品种。1958年,这些杂交马种正式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铁岭挽马,也是我国唯一在联合国粮农组织备案的马类。

铁岭挽马由于力速兼备、轻快灵活、外形优美、适应性强、耐粗饲、富有持久力以及易于饲养和使役,适合于发展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的需要,深受农民欢迎,是我国育成的优良品种之一。据测算,3匹铁岭挽马的力量加在一起相当于一台老解放牌汽车的马力。

从以上几种良马的培育过程中,就能看得出来。远东需要培育自己的良马谱系,可以说是任重道远。目前只能依靠大量的蒙古马将就了。好在蒙古马数量基数巨大,而且蒙古马的各种优点,也比较适合远东对战马基本需求。但是蒙古马对于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虽然远东的马场有一百多匹铁岭挽马,但是血统已经非常混杂,据说整个东北也只剩下几十匹血统纯正的铁岭挽马。所以远东还是要培育自己的挽马谱系。毕竟这个时代,远东想在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等方面大面积普及机械化,根本不现实。

所以目前远东公路运输的主力马匹。还是要依靠蒙古马。虽然马匹并不尽如人意,但是公路运输工具。也就是马车,远东公司倒是毫无压力。

适合公路运输的四轮马车,适合山地复杂环境行驶的双轮马车,海参崴机械厂都设计了很多的型号。采用铁质的车架,木质的车身,配备钢板弹簧、铁质车轴、滚珠轴承等先进技术。还有手刹车系统。不论是货运、客运马车,和这个时代的马车相比,那就是奔驰宝马级的存在。

当然,无论是铁路网还是各级公路系统,想要运转起来。那就必须把路建设出来。内河水路系统,也要建立完备的码头、补水加煤点儿等基础设施。

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远东公司也会投入大量的资源,全力以赴进行大规模建设。没有了完善的交通物流系统,还谈什么开发建设辽东。

远东对辽东的开发建设,首先就是大规模基础建设。而基础建设当然离不开各种建筑材料。木材石料、水泥构件、沙子红砖等建材的需求,可以说是天文数字般的用量。数量巨大的建筑材料,总不能都从海参崴运过来吧。

为此,远东公司在辽阳等地建立了四个建材基地,十几个砖厂、水泥厂和水泥构件厂正在紧张的建设之中。另外还建了十几个林场、几十个采石场。所有项目建成之后,就能基本能满足辽东地区各项基础建设的需要。

目前辽东百废待兴,公司对辽东基础工业投入还相对较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远东公司的工业重心,还是在海参崴地区。

海参崴工业区生产的金属制品、化工产品、轻工产品、机械产品、玻璃制品,北宁镇生产的钢铁、焦炭和煤化工产品,库页岛石化基地生产的燃料油、石油化工产品,大都需要用海船运到辽东沿海地区。

库页岛石化基地经过几年的艰苦创业,终于告别了土法炼油时代,因为培养了大量合格的产业工人,各种现代化的采油炼油设备相继建设起来。每年各种燃料油品的产量,已经基本满足了公司几艘现代化舰船的远航需要。

几艘万吨巨轮,每年都满载着各种物资,往返于海参崴和辽东两地,支援辽东各地的开发建设。但是原来建设的旅顺港没有水路运输途径,物资运到旅顺还要通过船只转运至辽河入海口,再通过内河驳船转运至辽东各地。

所以远东公司在辽河入海口,新建了一座深水港口,也就是正在建设中的营口港。港口建成之后,拥有一座可以同时停泊三艘万吨巨轮的深水码头。码头上各种现代化的配套设施也比较齐备。

营口港旁边还建有一个大型的仓储区,包括油料、通用物资、工业制成品等品种繁多的仓库,将在辽河入海口连城一片。仓储区的旁边就是辽河水运码头,万吨巨轮卸下来的物资可以直接装运至内河甲板驳船上,然后送至辽东各地。

公司仓储部在辽河、浑河、太子河、灰扒河和松花江两岸建了很多码头和仓储区,还有相应的配套设施。公司在辽东建立了完善的物流管理系统,从运输-搬运-配送-卸货-检验-存储等一整套的流程,都具备科学、合理、精细的管理机制。(……)

第1296章 劝离佃农第1304章 建设家园第741章 山西(九)第226章 大飞艇计划(二)第711章 崇祯大旱(十二)第472章 大战一触即发第800章 岛津家的归宿(上)第1498章 若昂四世第53章 移民接收船队第256章 不知兄弟是哪路好汉第438章 我们已经没有退路了第1506章 扫荡地中海第715章 集结(二)第1457章 辛苦大家了第973章 重回河套第1343章 流贼和兵痞第1378章 严打(二)第273章 我们只是缺个理由第1191章 老刘,有日子没见了第1583章 春节(十)第1058章 夜袭第130章 渔港第1544章 工匠和女人第1180章 四处出击第472章 大战一触即发第1220章 中原战役(三)第1046章 西南野战军第373章 西部战区的攻击第888章 宁夏战役(一)第79章 怎么是这个家伙第599章 优越感第1663章 坐坐大明皇帝的龙椅第1170章 积极准备第1468章 也是拼了第758章 日本(二)第564章 额尔克孔果尔额哲的野望第1559章 这不算什么第1068章 西伯利亚的土著第672章 梁玉洁的顿悟第755章 当流氓的感觉真爽第858章 宁夏镇(四)第63章 新武器第1330章 你们准备处理多少人第26章 通用物资第1418章 克里米亚汗国第457章 遭遇战第860章 莫卧儿帝国第28章 初临第1605章 南方山区的新兵第208章 登陆种子岛第1262章 接收粮食(二)第731章 岛津家的决断第1601章 谁说老子没打过仗第1435章 输血第574章 天罗地网第1360章 情报部会议第516章 开发辽东(二)第1472章 来而不往非礼也第407章 铁路计划第737章 山西(六)第327章 谈判第873章 兵临城下第1317章 大丫头还算周正第899章 远东的制度化建设第1016章 铁路计划(一)第64章 三号登陆舰第829章 远东最珍贵的财富第759章 日本(三)第342章 远东舰队到来第550章 草原乱了第1332章 农业机械化的初步推广第822章 地狱般的旅程第1294章 迁徙佃户第959章 把这个人放了第78章 现实问题第127章 军工厂第205章 快点而打仗吧第1074章 蔫坏蔫坏的老巴第1605章 南方山区的新兵第865章 大战前夕(三)第151章 尾舵第1592章 五大湖地区第573章 准备反击第90章 收获颇丰第725章 朝鲜战役(七)第906章 远东的医疗体系(下)第427章 想玩的话就跟着我第562章 歼灭三部西迁主力第1118章 莫斯科(三)第1495章 片板不得下海第921章 蚕食政策第990章 土谢图汗部第1262章 接收粮食(二)第603章 洛可可风格第1642章 扫荡第361章 大练兵第748章 粮食(续)第1534章 伦敦(二)第1067章 外东北土著的新家园第1588章 哈德逊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