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官升平章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便到了至正十二年冬十一月初四,这一天停留在中兴路足有一个多月的黑衣军大军也在张世华的率领之下,正式班师。

不过和张世华提前安排的一样,虽然说张世华带着大部队正式折返。但是郭羽和白希这两个万户,却依旧留守在了中兴路。其中郭羽为主将,白希为副将,两人携手为张世华镇守南方。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郭羽帐下那数千精骑自然不可能全部留下。张世华只是给郭羽留下了一千精骑并又调配给了他七千步卒,这样再加上白希麾下的六千兵马。

他们两人麾下的全部兵马便也不由达到了一万四千余人,这样的兵力镇守南部防线,却也是足够了。

但即便是如此,在收编了大批的官兵降卒和为数众多的豪杰之后,张世华返程时,麾下的全部士卒竟然还足有四万八千余人。

不过这其中两万两千人都是官兵降卒和闻名前来投奔的豪杰。所以论真正的战力,自然是比不过张世华南下的时候的。

所以在回去之后,张世华便也准备让这些人再度回炉训练一遍。

毕竟这些人现在连黑衣军的旗号还看不懂,除了充个人数装个样子之外,根本就无法与黑衣军协同作战。

而且,像这些人本身也有很大的缺点,比如官兵降卒中的山头林立,大多数官兵降卒只认他们的将领而不认他张世华;前来投奔的豪杰,江湖匪气太重,重义气而轻军规。

像这类现象,在张世华的军中绝对都是不准许出现的。

从一开始,在招兵买马的问题上,张世华奉行的便就是宁缺毋滥的原则。这就像他头前说的那样,他宁肯不要这些闻名前来投奔的豪杰和大批归降了的官兵士卒,也要保证麾下士卒的质量。

毕竟在冷兵器时代,即便是十万人以上规模的大决战。在通讯不发达、指挥能力低下的元末时期。真正能决定战争胜负的,其实便就是那十万大军中,勇猛善战悍不畏死的一小撮人而已。

至于余下的人,说白了其实就是呐喊助威、装装样子的。

而这也就是为什么,当初元蒙才那么一点点人口,却最后一举征服了大半个文明世界的根本原因。在冷兵器时代,三十个敢拼敢杀、号令统一的汉子,正面击败三百混乱不堪没有统一指挥的杂兵,那绝对就像是吃饭喝水一样简单。

当然,即便张世华采用了很多后世的办法来练兵。

但实话实说,张世华麾下的黑衣军中,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敢上刀山下火海与敌人拼杀的士卒,在全军之中占的比例依旧很少。说句难听的,像这样的人,即便是在黑衣军中估计也不足十分之一。

毕竟在这个民智未开、思想尚未解放、高级知识分子都普遍目光短浅的社会之中,想把士兵训练成后世新h国建国时期,那样喝冰雪啃窝头、零下几十度的天气下,趴在雪堆利,宁可成排成排、成连成连的冻死,也绝不离开自己伏击岗位半步的爱国战士,那简直是不可能的。

不说大话,如果张世华手底下真有这样一心为民族为国家而奋战的战士,给张世华三万人,张世华就能一口气杀到元大都灭了他大元天子。给他十万这样的战士,张世华就能带兵打到地中海去。

所以想要取得战争的胜利,训练士卒,走精兵路线那才是真理。

后世有人说,自从坦克飞机出现后,人海战术,就被历史淘汰了。但在张世华看来,早在人类开始战争的那一天,像人海战术这种害数倍于利的战术,就已经该被扫进垃圾堆了。

既然一个民族有了国家体制、有了统治阶级、建立了行之有效的政权,那么这个政权就必须要有一支脱产的军队,来保护自己的民族、国家和政权。

所以,中国一千年才出一个的平民皇帝朱元璋虽然是一个传奇般的伟人。但他继承元朝,自行发展的军户制度,真的是……不怎么样。

明朝所谓的军户制度,除了继承元朝的军户制度以外,在很大程度上其实借鉴的就是唐朝时期的府兵制。

军户制度和府兵制都是兵农合一,士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

但你要知道,因为土地兼并的问题,府兵制在唐中期就已经是名存实亡了,而不负责任的元朝统治阶级建立的军户制,更是实行了才不过区区几十年,就都烂到骨子里了。

而有这样的两个前例在,朱元璋既然还对其视而不见,建立了新朝廷之后,竟然还搞什么军户制。

没错,朱元璋本人的确是一个政治天才,他制定的一系列大小相制的制度,对内,可以说从根本上避免了篡位权臣的出现,保证了皇权的至高无上。但唯独在对外方面,朱元璋制定的制度的确是不怎么样。

从他死后不过半个世纪,他的子孙明英宗皇帝朱祁镇,就被草原人请到草原上做客这一点你就能看的出,明朝的军队腐朽的到底有多快。

所以如果日后有机会和朱元璋对阵的话,张世华一定不会留手。

朱元璋是个伟人不假,但是这位伟人却在建立国家之后,却将自己全部的才华都用到‘如何帮自己子孙永远的坐稳皇位’这个毫无意义且不切实际的问题上了。

把华夏交到他的手上,他也只会再度建立一个固步自封的高压封建政权。然后这个政权腐朽灭亡,最后在拉着千千万汉人和这个该死的政权一起陪葬。

所以‘如何建立一个能够积极发展的政权’这个问题,在张世华一点点的发展壮大之后,便也就成为了一个困扰张世华的巨大问题。

虽然他是一个穿越者,但在这样的问题上,他现在的确不敢做出什么保证。

不过,张世华现在的脑子中,的确倒也有了一些想法。

但在这个时候,说这些却还是有些早了。在张世华想来,没有一个行省的地盘之前,根本没资格说制度改革这样的话。

现在,就应该奉行造反者都奉行的那九字真言,‘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闷声发大财,这才是王道。

所以在回到襄阳之后,除了练兵之外,张世华并没有像徐寿辉那屌丝一样,被下手一撺弄,就嗷嗷的称王称帝。毕竟这些个草头王之类的虚名,实在是没什么意思。

不过在这个时候,刘福通那边到是给了张世华一个意想不到的礼物。

十一月十一,张世华班师回来的第三天,张世华便也正式的被刘福通任命为了湖广行省的行省平章,并还给了张世华一大堆的空白告身,使张世华有了‘合法’任命官员的能力。

不过对那样的废纸张世华实在是没有在意,反正有没有都一样。

写了告身也不能从刘福通那讨来半点钱粮,还不如个摆设呢。

但升官嘛,毕竟是好事,所以倒也因此赏了手下将士们一顿酒席。然后……也就没有了。

……

“呜~呜呜”一大早,刚刚到辰时,太阳甚至还没有升起,黑衣军中独有的起床号便也在新兵营中响彻。

“窝草,这该死的哨子!”听到这起床号,魏大勇一声怒骂,也只得不情愿的睁开了眼睛。

“他娘的,又是天不亮就起,比他娘劳资我在庙里当和尚都累。”当过僧兵的魏大勇骂着。然后穿上军中发的,用料十足,极为暖和的棉衣之后,看着屋中以前的师兄弟,现在的同袍战友,也不由扯开嗓子骂道:“都他娘不要睡了,还睡他个姥姥。都快起来,耽误了时辰,让劳资我罚站挨饿,到时候劳资我可不饶你们!”

骂声很大,当过武僧的魏大勇骂起人来也像是佛门狮子吼一样。

所以听到他这样的骂声,迫于军规和他们什长魏大勇的武力威胁,这些人尽管不情愿,但也只能乖乖的从床上爬起来。

毕竟这地方可不同于寺庙,寺庙就算是耽误了时辰,求求情或饿一顿,也他娘就过去了,即便是挨顿打,对他们这些个汉子们来讲,也算不的什么。

但这新兵营中训练他们的教官,可他娘比寺庙整人整的损多了。

他娘的,你要是迟到,挨饿罚站还不算。人家吃饭的时候你他娘还要跑到人家站着,跟着门神一样看着人家吃。好家伙,底下好几百人看着你,那丢人的滋味就别提了。

当然,对于这样的惩罚,一开始的时候,像魏大勇这样自持有勇力天王老子也不怕的汉子,却也是不服的。不过后来,训练他们的教官,当众把魏大勇给练了一顿之后,魏大勇这刺头便也服帖了。

所以到了现在,虽然他们来这个新兵营才不过三四天,对于新兵营中的规矩,却也是不敢再犯了。

不过在军队中好像也到处都是相爱相杀的戏码。这不,在魏大勇他们几个光脑袋出门之后,也不由见到了他们几个最不想见到的一群人。那就是松滋县豪情范中的手下,一进新兵营就跟他们几个打了一架的程彪等人。

“呦,这不老魏魏和尚吗?”一见到魏大勇他们,一脸的络腮胡子,长得跟个土匪似的程彪也不由主动迎了上去。“哎,我说和尚,这一次你来挺早啊,我还以为你小子今天早上还准备站在前面看哥几个吃饭呢。哎,你别说魏和尚,我发现你们几个光脑袋,在前面站着看着我们哥几个吃饭的时候,我们哥几个的饭量,还真见长不少。”

“是不是啊弟兄们。”这般说着,挤眉瞪眼的程彪,也不由身旁几个同乡哈哈大笑起来。

“程彪,你个狗日的三孙子,你他娘又想挨揍了是不是!”见此,这魏大勇他们虽然都是僧人出身。但都是七尺男儿,谁又受得了这个气。故而在一声怒骂之后,魏大勇提着拳头就要打。

不过就在这个时候,他的师弟,却一下子将他抱住了。“哎,师兄冷静,冷静啊。你这一拳下去,可就中了这狗日的计了。这狗日的阴险的很,你这一拳头下去,咱们不就有犯军规了吗。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啊师兄!”

“他娘的。”听到自家师弟这话,抬眼一看对面,也不由发现对面的程彪他们都是支着膀子,一脸看戏的模样之后。也不由怒骂了一声,带着师兄弟几个径直走开,没有在理会程彪他们。

而见他们离开,程彪身旁的一人却也不由皱眉道:“哎,大哥。倒是奇了怪了,魏和尚这莽汉,这次竟然没向咱们动手,稀罕。”

“稀罕?稀罕个屁。他魏和尚又不是傻子。这小子连着三天犯了三次军规,当众被咱教官收拾。都他娘这样了,你觉得这小子还能不长记性,开玩笑。”

“今天不过是玩玩这小子罢了,以后时间还长着呢。到时候,我非要让这小子见了我绕路走不可。”这般说着,程彪一声招呼,也不由带人来到了营地中集合的地方。

因为和魏大勇他们几个起了争执,所以程彪他们十个人是最后感到的一队人。

不过就像魏大勇的师弟说的那样,程彪这个家伙表面上看着跟着莽汉土匪一样,但心底里却是阴损的很。所以虽然是最后一个到的,但时间却是赶的很准,不早也不晚,刚刚好。

“很好,辰时二刻到了。”而这就在这个时候,忽的响起一声话。听得这话,集合在这的一百号人也不由闭上了嘴巴,列齐队伍,看向了前面。

前面,也就是这一百号子人之前,摆着一张椅子,椅子上坐着一个汉子。

这汉子不仅长得其貌不扬,就连身上穿的,也不过就是一件普普通通的黑衣军棉衣。除了手上的老茧还有椅子旁放着的哨棍之外,还真看不出这汉子竟会是这一百号人的教官。

求推荐,求订阅,求打赏。谢谢。

第一百六十章 罗文素奸计害人 张世华取舍有道第二百六十三章 局势危急第三十七章 蹴鞠热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胜消息传四方第六十四章 风暴来临第五百一十二章 大业决胜(三)第四百九十三章 徽州之战第五十五章 大张村第四章 收心第四十一章 决定第一百五十九章 杨媚儿第一百二十五章 军歌出第一百七十八章 一家人第十六章 临水镇(求推荐)第四百二十六章 闹剧 变计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溃败第五百一十章 大业决胜第二十九章 交战第二十七章 布局第四百四十四章 元曲 冤案第一百五十章 攻城第一百九十二章 援军抵达第二百六十九章 迫切战局第二百八十七章 交锋 明通第三百九十七章 溃败第六十九章 出兵(二)第五十四章 民怨第四章 收心第四百六十四章 教子 来使第二百六十九章 迫切战局第三百四十九章 随州之战第二十六章 邓虎第一百七十六章 板甲显威第三百四十章 测试火炮第四百九十二章 血战第二百三十九章 立功心切终中计第三百五十章 初战受挫第四百九十六章 大战常遇春第三百四十三章 蕲春之战(二)第二百二十七章 再见刘福通第一百四十章 深夜奔袭第二百六十三章 局势危急第四百八十一章 思诚病逝第二百二十七章 再见刘福通第十五章 扩招第七十二章 起兵第二百六十二章 厮杀激战2第二百六十九章 迫切战局第二百九十二章 激战再起第四百七十一章 西川事罢第三百四十八章 随州方面的应对第六十三章 新婚燕尔好时光第四百二十六章 闹剧 变计第三百三十四章 春季大移民第三百九十一章 出兵第三百五十九章 处罚第九十三章 讲故事第七十八章 起兵第十一章 匪来第二百四十八章 北上进军第一百七十六章 板甲显威第二百二十九章 虎士元代汝宁府的资料以及《唐律》中十七禁五十四斩的内容第二百二十六章 安全了第四百零九章 湖广之战(二)第一百五十九章 杨媚儿第五十五章 大张村第三百八十七章 反击 抓周第三十一章 县官第二百零五章 初次交锋第四百六十章 独领千军第三百六十四章 先声夺人之计第四百二十七章 兵进天临路第四百五十二章 离间 伤亡第四百五十二章 离间 伤亡第一百零四章 夜袭2第二百七十八章 回攻邓州第五十三章 绝望中的疯狂第三百七十七章 面善心黑第四百四十九章 西进第四百五十五章 不战而逃第三百四十章 测试火炮第九十二章 出发第一百一十二章 官兵与贼匪(新书上架,求月票)第四百七十七章 以假成真第四十章 过年(二合一)第二百二十一章 用人第八十五章 去颍州第三百四十一章 奇思妙想惊为神第二百九十三章 列阵而战第三百五十三章 粮毁 绝望第三百三十八章 喜得贵子第三百一十一章 有孕第五百一十五章 大业决胜(六)第四百六十四章 教子 来使第二百四十六章 汝州城破第一百八十七章 收心薛玉龙第三百一十章 襄阳再度易主第一百五十八章 汝阳城破第二百五十三章 战前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