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五章 黔地归顺

唐仲实感叹一声,却是并没有掩饰自己在这个时候对朱元璋的高看。

因而见此,他的次子唐文凤便也不由一脸不解的对着自己的父亲问道:“即便父亲您这般高看他,而这位朱平章看起来也是十分的敬重父亲,那父亲您为什么就是没有答应出仕呢?”

“哎,文凤啊,你还是太年轻,太冒失了!”瞪了自己的儿子一眼,唐仲实颇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摇了摇头,最后却还是不由对着面带不解之色的儿子解释道:“此子虽然不凡,但生于这等大浪淘沙的乱世,若最终不能成就大事,又有何用。

这位朱平章虽然也算是一等一的人杰,可这天下间的英雄豪杰,难道就只有他这一个吗。山东毛贵,中原刘福通,他们那个并不比这朱元璋马壮兵强。

再说那已然与我江浙相邻的大楚张世华,至今也不过就二十七八岁,却是能收复吕公那样的大宗师为自己效命。其人虎踞襄荆、西川、湖广、江【】西四省之地。

治民为政宽仁,对待我的圣人门徒也是礼敬非常。四省之地有才学者,如今大半都在其帐下为其效劳。其人东征西讨之下,已然有了几分帝王之相。就算朱元璋真有才学,可有能拿什么与这等英雄相比。”

“原来如此。儿子明白了,那儿子现在就下去收拾东西,后日也好随父亲一起返乡。”

“恩,去吧,去吧。”目送儿子离去,回想着今日朱元璋那令人印象深刻的言行,唐仲实摇了摇头,已经有些劳累的他,摇了摇头便也就返回了自己的寝室,休息去了。

大争之世,鱼龙混杂。他唐仲实已经老了,有没有能力分清这浑浊的鱼塘之中,到底那条鲤鱼最后能够化为真龙,自然也就不想参与这动辄毁家灭族的大争之世。

虽然这样行为给人一种避世之感,但在这人吃人的乱世之中,这边就是他唐仲实最好的自保之道了。

……

时光一日一日的飞逝而过,感觉只是眨眼功夫,暖意洋洋的春天便也就这么过去了,只是紧接着,便也就不由到了七月盛夏时节。

而在这让人感觉只是一晃而过的数月时光,天下间自然也再度发生了好一番只让人感叹物是人非的变化。

首先,哪位被人称赞为元末曾国藩的悍将察罕帖木儿,在没有了答失八都鲁这一个出身军贵世家的老将的压制后,也终于可以在这个乱世,肆无忌惮的发挥自己的才智。

是以在今年六月,这个喜爱汉家文化,甚至想要托生在宋朝,于宋朝做一个风流士子的元蒙大将,便也不由成功取代了答失八都鲁曾经的地位,成为了元蒙朝廷最为倚重的将领。

拜察罕帖木儿陕【】西行省平章政事,准许其便宜行事不说,又让其兼任陕省行台的行台御史,并准其同知河南行枢密院事。这等册封,完全就相当于是将陕省和中原全部交给了察罕帖木儿。

故而在元廷的这等大力支持之下,这几月来,察罕帖木儿在对抗刘福通的战事之中,也可以说是一胜再胜。

短短的两三个月时间,将刘福通轰轰烈烈的北伐彻底化为了一场泡影不说,更是一鼓作气,将刘福通的兵马从河【】北之地拔起,使得曾气焰滔天的红巾军,再度龟缩到了河【】南中原。

当然,这几个月来,义军在南方的形式发展的还是不错的。

势如破竹的楚军在这个几个月来,已然相继的攻克了吉安路、建昌路和赣州路,并成功擒杀了元廷在江【】西行省的最后一位首脑——江【】西行省参知政事全普庵撒里,将大半个江【】西彻底征服。

所以在这个时候,楚王天命加身,楚军不可抵挡的声音,便也不由在江南之地开始传播。

因而就在八月初,张世华一直不怎么在意的黔地,便也不由走出了一群使者来。

黔地,以为地区多山,征伐不易,所以为了治理这里,元廷便就破天荒的开创了土司制度。即:只要当地首领愿意效忠中央政府,那中央政府便就准许其族世袭罔替,世代为长。

当然,土司制度虽然是元代始创的。可是这种首领长官效忠朝廷而后得以世袭罔替的制度,其实早在隋唐时期便就已经被确定了下来。

就比如播州杨氏和思州田氏,都是可以追溯到隋唐时代的土司政权。

而这两个土司家族之所以能够存在如此之长的时间,除了黔地先天的巨大地理优势之外,更重要的便就是这些个土司家族,他们永远都只会站在胜利者的身旁。

所以当大楚吞并江【】西已然成为定局之时,播州杨氏的当代宣慰使杨鉴,便也不由联合思州当代宣慰使田茂烈,带着罗、程、韦、方等八番顺元蛮夷官,一同派遣使者前往江陵,向张世华俯首称臣。

……

“江陵,上一次来到此城,已然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却不成想,如今的江陵城反倒变得这般繁华了。”使团的正使,不出意外也将成为思州未来统治者的田仁厚,看着江陵码头那往来如潮的各类船只,一直待在思州,极少出去游历的他也不禁因这江陵城的巨大变化,而发出了一声由衷的感慨。

“古有言:‘窥一斑而知全豹’。单看这江陵城,便知大楚之强盛,实乃是名不虚传啊!”

当众再度这般道了一句,在江陵知府的亲自接待下入城之后,使团中这些个在自家地盘上素来称王称霸的家伙们,便也不由聪明的收起了自己那无法无天的性子,一个个乖顺异常的被安排在了大楚专门用来接待使者的驿馆之中。

“诸位贵使,驿馆简陋,劳诸位贵使屈尊于此了。”带着这足有数百人之多的使团来到城中的驿馆,亲自前来迎接安排使团的江陵知府黄载便也不由抱拳对着这些人客气了一声。

对此,作为使团正使的田仁厚自然也是连连客气了一番。

所以在黄载又简单的交代了几句之后,这位江陵知府便也就离开了此处,好让这些远道而来的使者们能够休息。

而黄载一离开,使团的正使田仁厚和副使杨铿以及八番蛮夷官派遣来的八位使者,在驿馆的大厅中,用了一顿专门给他们准备的还算是丰盛的饭食之后,这些人便也就带着下属们返回了给他们准备好的院落,休息去了。

“林将军,我想现在你应该明白,父亲和我为什么愿意答应杨鉴,带着八番蛮夷官一同降楚了吧?”来到那个在田仁厚看来也还算是精致的小院中,院子的主屋中,田仁厚看着深的他们田氏长房信重的下属林宽,也不由对其道出了这样的话。

“老大人、公子深谋远虑,真非属下可及。”一路行来,对于大楚的国力有了一个大概的认知之后,林宽顿时便也不由一脸敬佩的对着田仁厚这般回答起来。

而听到他这样的话,田仁厚先是满意的点了点,但之后仿佛是想到了什么的他,便不由不屑的轻哼了一声,“可笑我那叔父,鼠目寸光,满脑子都是不切实际的愚蠢想法。

这个蠢货也不想想,如今黔地已然已然被大楚四面合围,湖广、西川皆乃是大楚治下之土。现在还游移不定,日后又岂能不被哪位手段强硬的楚王惦念上。”

田仁厚怒骂着自己的叔父,丝毫都没有因此而回避自己的下属。

不过对此,一旁的林宽却早已是见怪不怪了。思州田氏,长房与庶房之争,也就是思北与思南之争,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

自从田仁厚的祖父,那个喜欢庶子的糊涂蛋将思南之地交给二房也就是田仁厚的二叔田茂忠时,作为长房兼思州正统继承人的田茂烈,就一直想要将思南拿回来。

而这样的矛盾,等到田仁厚那无子的二叔去世,却反倒将明明属于长房的思南之地托付给了三房田茂安之后,就变得更为激烈。

说句难听的,要不是田仁厚的哪位三叔,在名义上还顺服在长房之下,思州田氏早就要内乱了。

可即便是如此,思南的哪位田三爷,对于长房那边也一直都是听调不听宣,长房下达的各项政策,也完全是以反对而反对。

这么一来,作为长房未来继承人的田仁厚,对思南的哪位三叔,自然也是痛恨非常。

甚至要不是因为一直都没有抓到三房那边什么像样的把柄,田氏长房早就要对占据思南搞割据的三房下死手了。

但对于思州田氏内部的这等龌龊事情,张世华虽然也知道一些,可现在的他却也并没有将其放在心上。毕竟现在的黔地,对于如日中天的大楚来讲,完全就相当于是一处可有可无的鸡肋。

就算是在这个时候归顺投降了大楚,大楚所能得到的,不过也就是一些名义上的好处罢了。

不过说起来,播州杨氏、思州田氏毕竟都是传承了六七百年之久的黔地割据政权。所以对于他们这一次的归降,纵然大楚短时间内得不到什么实际性的好处,可大楚却依旧表达出了足够的郑重。

是以就在七月二十日,播州杨氏、思州田氏以及八番蛮夷官向张世华正式递上降表的这天,张世华也是不顾天气的炎热,穿上了自己的王服带上了自己的冠冕。

然后在大楚文武百官们的见证之下,与王宫正殿之上,接受了这些个黔地土司们呈上的降表。

而后,便就以自己“楚王”的身份,正式将元廷册封给他们的官职重新册封,并交给了他们大楚铸造的印信。

故而从这一天开始,黔地在名义上便也就正式成为了大楚之下疆土,播州杨氏、思州田氏以及八番蛮夷官也则成为了张世华之下的臣子。

这般一来,那曾被播州杨氏、思州田氏以及八番蛮夷官为了自保而毁掉的驿传,便也得以在大楚的主持之下,重新建造了起来。

……

入夜,楚王宫的一处偏殿之上,灯火已然大亮。

在这个早就应该休息的时候,作为襄荆、湖广、西川、江【】西、黔地最高统治者的张世华,却依旧是无法入眠。

“黔地归降,滇南那边则是闭门锁户,一副天下太平的模样。这两地,已然都不足为虑。”说着,张世华拿起沾染了绿色燃料的毛笔,不由在挂在墙上的那副囊括了整个元蒙帝国的疆域图上,于地图上黔地和滇南的位置上画上了两个绿色的圆圈。

“南国四省之地,西川、湖广皆以为我掌中之外。江【】西,年底时分当也可以彻底收复。如今,便也就只剩下了这江浙了。”说着,张世华不由将目光转向了那被自己用红色的朱砂标记起来的江浙之地。

作为一个灵魂来自于后世的人,张世华自然知道在这个人吃人的世代中,笑道最后的那个人到底是谁。

所以在吞并了天完政权之后,打通与江浙通道的张世华,便就派出了上百名优秀的探子,去了那个人的地盘上。

然后,随着前方的这上百名探子们不断的送来情报,对于那个华夏历史上唯二一个布衣天子,张世华便也不由有了一个逐渐丰满的认识。

这是一个为达目标不择手段的人。

他没有他的子孙们所吹嘘的那般伟光正,也没有大辫子们诋毁的那般不堪粗鲁。

他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莫大勇气和野心,也并不吝啬那自己的生命展开冒险。

做事果决,知人善任。这也是他给张世华印象最为深刻的两个特点。

所以当逐渐的了解了这个人之后,原本还自信满满的张世华,心中的把握便也不由变得越来越小。

说实话,他真的不知道日后能否战胜这个人。

毕竟在原本的历史上,也曾占据了湖广、江【】西、襄荆之地,实力并不比现在的自己弱小多少的陈友谅,便就惨败在了这个人的手上。

第一百一十四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六十八章 出兵(一)第二百零二章 绝处求生第一百六十九章 争先第九十四章 信仰第二百九十章 暴风雨前的宁静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胜消息传四方第四百二十一章 谈判无悬念 故人已南来第九十五章 沈丘城第四百七十四章 激战不休第二百零九章 暂避锋芒第一百零六章 局势翻转第二百九十五章 最终决战第三百八十一章 改变第四百二十三章 讨公道第四百九十三章 徽州之战第三百七十七章 面善心黑第一百三十八章 乱离人命归黄泉 大将军分明罚赏第一百三十章 再兴兵戈第五百一十二章 大业决胜(三)第一百八十二章 奇袭对射第一百五十八章 汝阳城破第五十九章 叛徒第一百零七章 勇士死第七十五章 势如破竹第四十七章 受罚第二百九十六章 最终决战2第三百一十七章 兵临荆门州第三十四章 抚恤第四百五十三章 克敌之计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溃败第一百八十二章 奇袭对射第五百零三章 战太平第四百三十三章 推行改革及秋猎第一百九十五章 板甲初战显威第四百七十一章 西川事罢第二百章 中计第三百八十二章 夫妻 沈丘第四百四十八章 北伐 教子第三百二十二章 荒唐的战斗第三百六十七章 计第二百一十一章 小将米杰第二百七十章 营啸第四百零七章 联合第九十八章 攻城(二)第三百二十九章 临近年关第一百九十二章 援军抵达第三百二十九章 临近年关第二百九十五章 最终决战第八十五章 去颍州第一百九十二章 援军抵达第三百九十七章 溃败第一百一十六章 借兵甲第四百六十四章 教子 来使第一百一十一章 处理(新书上架,求月票)第一百八十六章 游说第四百六十二章 暴雨 行军第二百零一章 大胜第四百一十一章 多智之虎第一百二十七章 将死城破论封赏第二百一十章 善战伏击第二百六十八章 射鹿台第三百七十三章使者到襄阳第四百一十三章 擎天柱崩 江夏城陷第五百一十章 大业决胜第一百五十二章 夜袭第一百四十二章 拿下息州再论功第七十二章 起兵第十七章 贼踪第六十七章 人心第九十一章 桀骜第四百二十章 苗军之意 辰州之思第三百一十章 襄阳再度易主第四百七十六章 领军十万战天完第五百一十五章 大业决胜(六)第三百零四章 再生奇谋第四百零四章 夺城之战(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鼓舞士气第一百七十二章 保安站仆街作者的一些小感言(必看)第三百二十六章 走向了‘神坛’第七章 训练第二百七十一章 生死存亡第五百一十五章 大业决胜(六)第一百七十四章 方城城破第二百五十六章 激战再起第四百九十三章 徽州之战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胜消息传四方第四百二十四章 “合理”的处罚第三十章 恶战第一百九十八章 徐寿辉称帝第十八章 袭击第四百九十二章 血战第十七章 贼踪第十七章 贼踪第四百六十一章 士诚归降第四章 收心第一百五十一章 “忠”第四十五章 免职第四百六十章 独领千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