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我本农夫,深知民间疾苦

第135章 我本农夫,深知民间疾苦

吏部和刑部都已经说完了事情,现在应该轮到宣传部了吧。

程德想着这些,不经意间将目光望向施耐庵。

可是,令他很意外的是,在这个时候,吕不用率先从右边队列中走出。

程德便只好将目光停留在吕不用身上。

吕不用望着程德,对上了程德的目光, 在这时候,吕不用的心中却忽然有些迟疑。

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此时形势,已经由不得他再做抉择了。

毕竟,众人的视线全落在他身上。

吕不用快速整理思绪,朝着程德躬身行了一礼,然后缓缓开口道:“将军,随着各部的人越来越多,这将军府不足以容纳如此多的人,属下以为这将军府应当扩建一番。”

说完后,吕不用便及时地闭嘴不说了。

程德闻言,目光朝着吕不用望去,面无表情。

而此时的吕不用,却早已经低下了头。

在场其他人,有些诧异地往吕不用的方向看去。

他们纷纷很疑惑,这吕主簿难道不知道将军历来推崇节俭的吗?

现在这吕主簿乍然间提出这个建议,难道是脑子里灌水了

其中的门门道道,其他人并不清楚。

程德虽然对于吕不用的提议感到有些心动,但是一想到扩建将军府要花费不少银子,在心中立即熄灭了这种想法。

如果钱很多的话,他倒是会考虑一番。

只是,眼下时节, 用钱的地方很多。

把钱用在该用的地方, 用对地方。

那么, 将军府即便再小, 又有何妨?

毕竟,将军府又不是很破旧。

只是小了而已。

想到这里,程德这才开口道:“关于吕主簿所提扩建将军府一事,此事今后休提。将军府虽小,但该有的都有,并不需要扩建。眼下正值战乱期间,将钱用在对的地方,不必把钱花在扩建将军府一事上,毕竟,这钱也不是那么好挣。”

吕不用直视着程德,点了点头,没有再作声。

程德没有再看他,而是把目光望向施耐庵。

施耐庵察觉到了程德的目光忽然停在他身上,施耐庵便知道,是时候轮到自己该说事情了。

施耐庵从队列中走出,他目光突然多出了一丝凝重。

“将军,《泗州日报》已经到了第三期,只是,泗州军治下的村子太多,使得这《泗州日报》并未扩散到泗州军治下各地每一处。”

程德平静地听着施耐庵的话,他沉默了。

“我记得宣传部书佐有不少的,难道是无人愿意主动请缨去各村给百姓读《泗州日报》吗?”

听到程德的话, 施耐庵面色一滞,他的嘴角露出一丝苦笑。

随即,施耐庵接话道:“将军,士农工商这士排在农之前,很多读书人并不愿意终日与种地的百姓为伍,他们也不愿意吃这份苦。而且,更关键的是”

说到此处,施耐庵顿了顿,接着道:“更关键的是,这些士人都言若真是去下面的村子,给百姓读《泗州日报》,他们的前途一片黯淡。到时候,他们想要升上来,恐怕不知道要等到何年何月了。这,便是那些士人的顾虑之处。”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若是没有什么好处,这件事恐怕没有多少人愿意做。

唯有利益,才能驱使着一部分人愿意前去下面的村子。

程德皱着眉头,沉吟思索少顷,环顾在场众人一眼:“诸位可有什么好的办法?”

话音落下,议事大厅陷入了一片寂静。

寂静无声。

程德见此,心中感到一阵失望。

忽然,程德目光一亮。

他将视线落在了李善长身上。

李善长不禁打了个寒颤。

“李主簿,今后各部书佐要加一项考核,只有考核通过了,才能成为书佐。”

李善长心中有着一种不好的预感,但他很能沉得住气,问道:“不知将军,这考核是——”

程德回道:“今后要是各部再招书佐的话,那么,先把他们都派到泗州军治下各地,去给当地百姓读《泗州日报》,让我治下百姓都知道他们唯有倚靠我泗州军,他们的生活才能过得更好。”

李善长思索一番,觉得也不是不行,于是他开口道:“将军此法,倒是可行。不知将军,将这些人派到各地的期限是多久?还有,该如何评判他们通过,这判断通过的标准是什么?”

程德没有丝毫犹豫,直接回道:“期限,就为期三个月。至于如何评判他们通过,那便是让你吏部的书佐下去调查。从各地各村,找十个人盘问,盘问的内容,便是《泗州日报》的内容。如果那读报的人真的认真履行了,那么,百姓不应该一问三不知。倘若是全都回答对了,那么,证明此人是在这上面用了心的。”

李善长听了程德的话,沉思了片刻,这才回道:“将军所说的办法,倒是可行。”

程德目光幽幽地望着李善长:“当然了,吏部的书佐派下去盘问,锦衣卫那边我也会派人去的。两边的调查,核对一番,若是没有什么较大的出入,那么,这名书佐才可以判断通过。”

李善长心神一凛,连忙道:“将军英明!”

程德略微点了点头,朝着施耐庵看去,说道:“此法,可能解决施主簿的问题。”

施耐庵全程都听在耳里,他对程德想到的这个法子,很是佩服。

于是,施耐庵回道:“将军此法,倒是能行。”

然而,程德却并不满意,他想借着此事再发挥一下。

“读书人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便是妄论国策。圣人的书,都是给人看的,拿来办事,百无一用。我们泗州军上下,想要让百姓民心一直向着我们,那么,我们泗州军上下的官员,就要了解他们,知道他们的生活。如果什么都不知道,又能期望这些官员能作出什么好的利民之举呢?”

听到程德的话,整个议事大厅鸦雀无声。

他们纷纷在想着,将军此言是何意?

没让他们久等,程德直接继续道:“所以,今后我泗州军上下各部官员,每月至少要有两次深入民间,调查了解百姓疾苦。我以为,给百姓读《泗州日报》,和他们聊些家常琐事,便是了解百姓不错的途径。不知诸位以为如何?”

李善长等人沉默了。

程德没有等到在场众人回应,也跟着沉默了。

一时间,整个议事大厅静悄悄的。

显然,眼前的沉默,是李善长等人对程德所说的无声对抗。

程德没想到,会是这般。

他心中很不满意。

但他也明白,在场众人,他还要依靠他们帮忙处理事情,要是把他们都逼紧了,恐怕并没有什么好处。

程德知道自己该退一步了。

继续这样僵持着,这商议事情,就会一直僵在这里,没有丝毫进度。

念此,程德忽然道:“你们都沉默着,是不是对我刚才所说的不满?”

众人闻言,纷纷低头不语。

程德目光闪过一丝阴沉。

权衡一番后,程德才开口道:“既然大家都反对,那么,我退一步,今后书佐晋升书佐令的考核,必须按照我刚才所说的深入民间调查,由被考核人针对所调查的结果,写一篇施政策论。这施政策论是否可行,必须由各部主簿审评,至少三名主簿点头,才能予以通过。诸位以为如何?”

“将军英明!”众人齐道。

程德望着在场众人默默地没有作声,目光无比平静。

“这事情,就到此为止。施主簿,可还有其他事情要说的?”程德将视线移向施耐庵身上。

施耐庵没有丝毫磨蹭:“回禀将军,这《泗州日报》,据属下暗中调查,这百姓是非常喜欢的。但是,像那些田主,还有一部分士人,并不是很喜欢。”

程德听后,嘴角露出一丝笑纹:“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心不可违,这《泗州日报》继续印发,至于一些反对的声音,不必理会。”

施耐庵点了点头,他看着程德张嘴想要说什么,却没有开口。

这一幕,落在程德眼里,使得程德有些好奇。

“施主簿,你可是还有什么话想要对我说?”

施耐庵听到程德相问,这一次,他的目光多了一丝坚定。

他直接开口道:“回禀将军,这《泗州日报》上面的内容,尤其是涉及到战斗的场景,是不是过于详细了?而这,要是被元朝的探子得知,岂不是.”

程德听出来了施耐庵信中的顾虑,他没有责备施耐庵。

他觉得施耐庵思考的出发点是好的。

不过,或许是时代束缚了他的思维。

程德缓缓开口道:“施主簿,无须多虑。这《泗州日报》上的战斗场景,我并未全都透露出来。当初,我也是为了防备各势力探子,所以我做了一手准备。”

程德说到这里,停顿了下,而众人纷纷屏息凝神,竖着耳朵准备听一听下面的内容。

“这手准备,便是《泗州日报》上的战斗场景,里面五成真,五成假,重要的军情,我可是没有透露丝毫。即便是各处势力探子打听了去,也是于事无补。相反,我倒是希望他们把他们自认为打听到的情报,传回去”

“要是他们真的传回去了,那他们就真的跳入了坑里。怎么说呢?这也是,我给他们挖的一个大坑,他们若是跳进去了,正合我心意。不知我这样的回答,施主簿可有异议?”

施耐庵听得目光大亮,他朝着程德躬身,由衷地敬佩道:“将军深谋远虑,属下不能及,属下佩服!”

程德直接摆摆手道:“施主簿就不要拿这些话来搪塞我了。我自己的本事有多少,我自己知道。”

这话,施耐庵没有接,他的脸色带着笑,没有说话,悄悄地退回到了队列中。

看到施耐庵已经重新站到队列中后,程德这时候把目光看向了户部主簿方铭:“方主簿,户部可有什么要紧事情,要在这议事大厅商议一番的?”

方铭听到程德点了自己的名,急忙从人群中站出来,朝着程德恭敬地行礼道:“回禀将军,泗州军治下除了将军免除赋税三年之地外。农民佃官田一亩岁输五斗,将军曾在高邮时在文书批‘诚为太重,愿减额以惠小民’。户部定议一亩输四斗。淮东土壤饶沃,输四斗;淮西土颇硗瘠者,止令输三斗。不知将军以为可行否?”

程德突然沉默了。

“每亩三斗的赋税,对土地瘠薄的当地来说,仍然是属于重赋。将其减至一斗吧!”程德忽然开口道。

方铭听到程德的回答,心中松了一口气。

“将军仁义善待百姓,乃泗州军治下百姓之福!”方铭恭敬地回道。

“我本农夫,深知民间疾苦。自我记事以来,元朝贪官污吏,害民肥己,土豪割据,狼驱蚕食,资财一空,此为我深恶痛绝。对于百姓而言,能让他们吃饱饭,他们就很满足了。若是连这个都无法做到,我们还何谈驱除胡虏,恢复中华呢?”

程德的一番感叹,直接让议事大厅再一次寂静。

众人心中对程德很敬佩。

他们心中都认为自己认作的主公,果然是个仁义之人。

他们也相信,他们的选择没错。

他们的眼光,更是没问题。

“按我们泗州军量田制赋,即古则壤成赋意也,然各地有不平之甚者。姑记南、新二县之略而一郡可概睹也。二县附省科重,每民上田陆亩陆分,中田捌亩肆分,下田不及拾亩,各科粮壹石;官田贰亩,或叁亩,或伍亩,科官米壹石,载在赋书,可考也。”

“计田中所出,上田壹亩收租谷壹石捌斗,中田壹石伍斗,下田壹石贰斗,或壹石,官田称是。即田中所入,尝岁输三分之一于官,而下田则岁恒不给,除水旱无论也。临温、新安与二县接壤,而临温每亩科米陆升,计田壹拾陆亩捌分载粮壹石,视南、新倍矣。”

听到方铭一口气说了这么多,程德面色一变。

他知道,方铭突然来这么一下子,便是让他知道眼下的一些实情。

在他看来,方铭直接列举数字,摆明了证据。

这说明,方铭在户部做主簿是极为合格的。

至少,他做了调查,还将这些都记在了脑海里。

要不然,随口念出这么多东西,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

他低头沉吟思索一番,然后开口道:“民田一亩科粮按五升五勺定额,这个今后三年内,除了被免赋税三年的地方外,在我泗州军治下其他各地,都按这个标准来。”

方铭闻言,笑着道:“将军心善,百姓必将对将军感恩戴德。”

程德深深地看了一眼方铭,脸上突然多出了笑容,赞道:“方主簿这户部主簿一职,做得尽职尽责,是我泗州军之福。”

方铭却是笑而不语,没有接话,而是怀着谦卑的态度,退回到了队列中。

他该说的都已经说了,而且出乎他意料的是,他提出来的问题,将军是从百姓角度上着想,并给出了解决的办法。

这让方铭心中对程德无比敬佩。

一个心中装有百姓的将军,这样的人,若是不能取得这个天下,他是不相信的。

当然了,这些他也只能在心中想一想罢了。

他心中还是一直牢记着自己母亲的教诲的。

为人臣子,做好臣子本分。

谨守本心。

剩下还未开口的,便有礼部的宋濂,还有商部的章溢。

至于兵部,那些人并不在这里。

程德有意无意地将目光落在宋濂与章溢身上。

在程德看来,这些人找上自己,都是有事要商议的。

宋濂这时候,从队列中走出,他先是端端正正行了一礼,然后开口道:“回禀将军,属下想要辞去礼部主簿一职。”

程德脸上一滞。

而在场其他人纷纷吃了一惊。

他们想知道,这宋濂宋主簿,怎么好端端地要辞职不干了呢?

这下子,恐怕要惹怒将军了。

众人下意识地将目光隐晦地朝着程德的方向看去。

果然不如他们所料。

将军脸上阴沉如水。

事情显而易见,将军生气了。

生气的将军,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

众人感到议事大厅的气压突然变得很低。

一股压抑的气氛,骤然间形成。

众人纷纷低头,大气也不敢喘一声。

宋濂却是僵在了当场。

他望着程德忽然发怒的神色,一时间,也不知该如何张口了。

程德的目光平静地看向宋濂:“你为何想要辞去礼部主簿一职?是对我不满吗?”

宋濂面色一变。

他急忙解释道:“还请将军明鉴,属下从未对将军有过不满。属下之所以想要辞去礼部主簿一职,是因为属下还在泗州学院教书,在属下看来,这教书比当这礼部主簿要好些。而且,属下一直想着著书,但因为礼部的事情,一直未能有时间。所以.”

程德沉默了,长久的沉默。

而宋濂心中却是一阵不安。

额头冷汗直冒。

在场其他人见势不妙,纷纷低下头,目视地面。

“治天下当先其重且急者,而后及其轻且缓者。今泗州军治下各地,所急者衣食,所重者教化。衣食给而民生遂,教化行而习俗美。这教化一事,尤为重要。”

“既然宋主簿无意礼部主簿,那今后就好好教书,教化一方百姓。宋主簿在泗州学院即日起升任山长,至于泗州学院院长一职依然由我挂名。此外,泗州军各地百姓,你宋濂也有教化之责。”

“对了,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想了想,依你的才干,若是不去修史,确实可惜了。将军府下设太史令一职,今后便由你宋濂担任,从今往后,你便负责修史吧!就先从秦朝开始。”

宋濂听到程德的这番话,直接怔在了当场。

“将军,这山长一职,能否由他人.”

宋濂说到这儿,看到程德不容拒绝的神色,便没有说什么。

“将军,这教化一事,宋濂一定会做好的。”对于教化百姓一事,宋濂没有抵触。

“至于担任太史令修史一事,恐怕属下.”

宋濂的话直接被程德打断了,“从卯时到辰时,你就在泗州学院担任山长处理事情和教书,从巳时到午时,便负责教化百姓一事。从未时到亥时,在将军府,都有专门的人伺候你,这期间你都可以用来负责修史,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宋濂苦笑道:“属下.没有异议。”

这.应该是能者多劳吧?

宋濂只能如此安慰自己。

但他心中却是暗暗腹诽道:将军可真是会难为我,是不是因为我辞去礼部主簿一职.

辞去礼部主簿一职,本以为可以轻松不少。

现在倒好,比以前还要忙。

宋濂暗道:失策了。

(本章完)

第3章 我有个愿望第44章 瞒天过海,暗渡陈仓第112章 冯国用的心病第131章 拿下江都缺粮困境解,一番安排后返第20章 救治第234章 余阙死,安庆下第251章 黄州大战(四)第208章 泗州军才下江宁县,陈埜先便献计攻第47章 按计攻滁,直奔淮安第170章 科举之儒科第一场第97章 才设军机处,便有紧急军情到第239章 吕不用的转变第33章 王霸之基第211章 封王大典第234章 余阙死,安庆下第167章 程德认李文忠为义子,郭天叙犯事出第69章 返回泗州前的安排第160章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第247章 深夜训傅友德第269章 欲造郑和,寻得粮种第159章 《大周日报》第81章 元廷暗流涌第1章 重生在元末第63章 濠州士子,闹将军府第266章 沈万三求见,国库再进账五百万两第5章 狐假虎威第38章 佃农艰苦,田主黑心第238章 张士诚的背刺第128章 深夜商议攻江都,为攻金陵招一万水第210章 康茂才阵前倒戈,拿下集庆路第203章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第8章 暗涌第226章 深夜暗流第156章 大周勤政殿君臣论忧愁,刘仁决定继第181章 君子约定第153章 元军再攻淮安城被击退,泗州科学院第250章 黄州大战(三)第82章 李善长的谋划,程德的愤怒第226章 深夜暗流第216章 内阁之用与马车失控第7章 安排第37章 淮安战略定,将十万众现第172章 为科学院选才之研究院第196章 一日三捷第147章 汝中柏心中的野望,淮安城惨烈的攻第284章 一统天下,神武元年第97章 才设军机处,便有紧急军情到第245章 程德:眼下有个扬名天下的机会第22章 冯家寨收英才第206章 识时务者为俊杰第41章 洪泽之殇第127章 微服高邮城察民情,收服李孝慈第65章 元使突至第21章 攻克盱眙第44章 瞒天过海,暗渡陈仓第76章 谏言十疏第129章 脱脱:我定要让那程德后悔不迭第72章 泗州军事学院第13章 雄心第211章 封王大典第127章 微服高邮城察民情,收服李孝慈第10章 升任百户长第191章 彻里不也欲重掌军权第15章 邓友德第25章 贾鲁退,图鲁亡第268章 高俸养廉,彻查泗州第112章 冯国用的心病第58章 初谈科举,未来孤臣第248章 黄州大战(一)第4章 泗州城东门守军第102章 大丈夫有所不为,有所必为第71章 泗州律法,改革官制第225章 天下何种人最为快活?第180章 罗茂遭刺杀有惊无险第62章 胜不骄,败不馁第39章 病来如山倒第134章 李善长与吕不用交锋败,《泗州律法第27章 仁义之道第180章 罗茂遭刺杀有惊无险第212章 分封百官第147章 汝中柏心中的野望,淮安城惨烈的攻第227章 庐州路大捷第125章 七万大军归心第164章 陈友谅:收我汉人之土,扬我汉人之第44章 瞒天过海,暗渡陈仓第150章 江山路,喧鼙鼓第27章 仁义之道第97章 才设军机处,便有紧急军情到第21章 攻克盱眙第184章 兵分四路第144章 龚伯遂:既然丞相无情在先,那么就第174章 程德检查义子四书功课,章溢书房夜第244章 陈友谅:你要相信朕的眼光第143章 战火重燃在淮安,此去不胜绝不还第177章 沈万三夜至泗州城第7章 安排第261章 南孔北孔第94章 一个和尚,能造成什么威胁第201章 陈友谅行毒计,欲削弱泗州军第166章 沔阳的先手布置,少儿军主将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