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初谈科举,未来孤臣

第58章 初谈科举,未来孤臣

“你们怎么来这里了?”

马秀英与罗茂闻言,迅速转身,躬身行礼道:“见过将军!”

程德摆摆手道:“不必多礼。你们还没告诉我,为何来此处呢?”

罗茂正准备开口时,马秀英指着大帐说道:“将军,我们进去说吧!”

程德一怔,环顾左右, 便点点头:“也好。”

于是,马秀英、罗茂、程德三人进入大帐里。

待程德坐下后,罗茂这才开口道:“将军,学生来此处,是吕主簿和李主簿共同的意思。”

程德正颜问道:“什么事情?”

罗茂望向程德,提高了声调:“唐太宗有言:‘民为水, 君为舟。’, 水性虽柔,久之穿石,疏之则可,堵则无益。”

程德面色骤然冷了下来,“你这番话是何意?是李善长和吕不用让你说的?”

罗茂连忙摇头道:“这话是学生的意思。”

程德盯着罗茂看了半晌,“你想要说什么,就直说,不必如此拐弯抹角。”

“是。”罗茂躬身回道。

“至元间,伯颜废科举,使士子不能申其志;严马禁,使耕者不能尽其力。民怀怨望,以至盗贼四起,地动河决。以将军今日之身份,当以古鉴今——革旧弊, 复科举, 驰马禁,免田赋, 使士不负所学, 民各安其所, 则泗州治下太平。”罗茂慷慨激昂地说道。

程德思索沉吟片刻,望着罗茂,罗茂也望着程德。

“这些是李善长和吕不用的意思?”程德微眯着眼看向罗茂。

“是。当然,学生也是这个想法,是以学生先前才有太宗之言一说。”罗茂从容回道。

“好你个罗茂,你这是拿唐太宗专门来给我添堵的吗?姑且不说你们的建言如何。我要是不同意,就不是一个知人善用的人,我要是同意了,你们以唐太宗的身份抬举了我,而且又让你们称了心如了意。这是把我架在火架上烤啊!若是以后你们都效仿这样做,干脆所有的事情都交给你们决定好了?”程德目光平静地看向罗茂。

罗茂闻言面色一变,低着头躬身道:“将军恕罪,学生不敢僭越,还请将军明鉴。”

程德望了一眼罗茂,“今后若是想要献言献策,就直接明说,不要弄这一套,听明白了吗?”

“是, 学生保证绝不会再有下一次。”罗茂正色道。

程德轻笑一声,“好。既然如此, 咱们就来好好谈谈,驰马禁这个我准许了,免田赋不是一直在做吗?为何重提?”

罗茂接言道:“将军,这免田赋,依照李主簿和吕主簿的意思,是要面向所有人,而不只是贫苦百姓。将军治下之百姓,皆受到将军的恩惠,如此一来,则民心可用。”

Wшw¸ Tтkǎ n¸ co

程德没有犹豫:“既如此,那一并免了吧!还有,李主簿和吕主簿可有说免几年?”

“回禀将军,李主簿和吕主簿都认为免三年最好。三年后,凡将军治下百姓,人人有存粮,若那时开始收税,则百姓在交税之后,依然可以很好地生活下去。在此之前,百姓对将军必定感恩戴德。”罗茂回道。

程德点点头:“这事,就由李主簿和吕主簿商量着处理吧。”

罗茂闻言后,目光看向程德,他知道接下来将军所说才是重中之重。

看到罗茂的目光,程德又看了一旁默不作声的马秀英,这才说道:“至于重开科举一事,我自有思量。此事不必再议,目前还不是时候。不过,你们倒是可以下去商量一下。如果——”

程德顿了顿,“如果重开科举的话,我以为泗州科举可分为儒科、理科、武科三种。”

罗茂目光充满了震惊,紧接着,疑惑丛生。

于是,罗茂迟疑着:“将军,不知这儒科、理科、武科是?”

程德淡然一笑,看着罗茂说道:“咱们就来谈谈儒科吧!儒科还是考察四书五经,但是只通过儒科考试的士人,不能再做武职一类的官,也不能做科学院或者今后将成立的工部等相关职位。”

罗茂闻言有些瞠目结舌,愣愣地道:“那通过儒科的士人能做什么官?”

程德沉默了,须臾,才磨蹭着:“可以修史,或者在泗州学院任职,当一名先生,还或者——说的有些远了,总而言之,革利弊就要彻底,毕竟古往今来,多少士人空谈误国,数不胜数。”

罗茂沉默了。

他已经初步了解到程德对科举的想法了。

少顷。

“将军,学生想问——那通过儒科的士人,想要从事其他类的官职,可有其他方法呢?”罗茂有些不死心地问道。

程德笑了笑,“当然有了。”

罗茂闻言目光一亮,“敢问将军,是何方法?”

程德笑道:“譬如,想要做工部的官,那么就要通过理科的考试。若是想要做武官,就必须要通过武科的考试。”

罗茂愣住了。

随即,罗茂看向程德问道:“将军,若是士人,既通过儒科,又通过理科,是不是意味着——”

程德直接接话:“没错,是你所想的那样。若是一个士人通过了儒科、理科、武科,则该士人将前途无量。”

罗茂闻言,心里一松。

但心中还存在些疑问。

比如,理科考什么?

还有,武科又考什么?

甚至,他还想确认下儒科,真的只是考察四书五经吗?

当罗茂抬起头看向程德时,发现程德好像没有继续谈下去的想法,便就此作罢。

将军心思,深不可测。

罗茂心中叹息一声。

这次,他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完成李主簿和吕主簿所托。

似乎是完成了。

但似乎又没完成。

恐怕李主簿和吕主簿会是失望居多。

就在罗茂沉思时,程德的视线移到了罗茂身上,“关于泗州科举,分儒科、理科、文科一事,你且烂在心中,不可对他人言说。也包括李主簿和吕主簿,听明白了吗?”

罗茂一惊,对向程德平静的目光,感到一阵头皮发麻,喉咙滚动了几下,才艰难地开口道:“是,将军,学生必定守口如瓶。”

看着罗茂同意后,程德便继续说道:“之所以让你保守秘密,原因是如今还不是谈泗州科举的时候,等他日我拿下金陵后,这泗州科举一事,我会重提的。当然,若是由你提出就更好了。”

罗茂看着程德幽深的目光,便身体一僵,缓缓点头道:“学生——知道了。”

这一句,似乎用尽了罗茂全身的力气。

同时,罗茂心中则是苦笑道:将军此意,是逼我做孤臣啊!

他想象得到,真到了那一天,由他提出泗州科举一事时,必然会面对天下士人的口诛笔伐。

到时候,唯一能保护自己的,也就只有眼前的将军了。

可是,真到那时候,将军会冒天下之大不韪保住自己吗?

罗茂对此没有一点信心。

撇开这些思绪后,罗茂正色道:“将军,李主簿和吕主簿那边,关于重开科举一事,学生得给他们一个交代。您看——”

程德轻笑一声,“泗州科举,暂且延后,你就这么回复他们就行了。有什么问题,让他们亲自来淮安城见我。”

罗茂苦笑道:“是,学生记住了。”

而罗茂心中则是腹诽道:将军这么说,李主簿和吕主簿,恐怕也不敢亲自来说了。

程德看向马秀英,马秀英感受到了程德的目光,连忙坚定地说道:“将军,我也会守口如瓶的。”

程德点点头,又看向罗茂,“治蝗灾一事,吕主簿和李主簿完成得如何了?”

罗茂毫不犹豫地回道:“回禀将军,濠州、定远、泗州、盱眙,皆已安排妥当,再过两日,必能完成将军所托。”

“很好。不过,洪泽、淮安、清河,包括不久后将拿下的清江,你告诉李主簿和吕主簿,让他们忙完后,再多费费心。眼下,在蝗灾爆发前,能挽救多少土地,便挽救多少吧!虽然我治下淮东比淮西要更加繁荣,但若是蝗灾爆发,对百姓来说,也不是那么好受的。”程德叮嘱道。

罗茂郑重地说道:“是,学生必定将此话带到。”

“你暂且在淮安城歇息一晚,明日再返回濠州吧!我会安排人护你回濠州的。”程德盯着罗茂说道。

“是,学生愿听从将军的安排。”罗茂应道。

“来人!”程德喊道。

“将军。”程德的一位亲兵百户长应道。

“你将军师带到我之前住的院子去歇息,明日你和你麾下的人,就护送军师前往濠州城一趟。而后,你再领着麾下的人返回淮安城。”程德命令道。

“是,将军,属下必定安全护送军师前往濠州城!”亲兵百户长拍着胸膛应道。

程德欣慰地露出了笑容:“不愧是我泗州军的人,好了!你现在就带军师去吧!”

“是。”亲兵百户长躬身应道。

随后,罗茂躬身行礼,与亲兵百户长一道离去。

此时,大帐里就剩下了马秀英和程德两人。

一时间,两人都没有先开口。

顿时,大帐里,一阵沉默。

俄而,程德望着马秀英,马秀英不甘示弱地望着程德。

“为何不在濠州城好好待着,来这里了?”程德语气温和地看向马秀英。

马秀英白了程德一眼,“我有些担心你。”

“担心我?”程德一愣。

看着程德的样子,马秀英这才正色道:“濠州城那四大田主之前反了,造成了很大的伤亡,就连将军府都被他们攻下了。我担心他们的旧朋好友会暗中对付你。”

听到马秀英的话,程德脸色剧变,“为何我没有收到一点消息?还有,你可受了伤?”

程德决定等明日再见一见罗茂,便会知晓未收到消息的缘由了。

听到程德关心的话,马秀英心中一暖,“没有,只是——”

程德接话道:“只是怎样?”

“只是为了保住我一人的性命,牺牲了数百锦衣卫的性命,我——于心不安。”马秀英语气有些颤抖,目光充满了愧疚。

程德沉默了。

“我会好好重恤他们的,他们的家人,我也会好好养着的。他们的孩子,由将军府养着,肯定也会将他们培养成才的。”程德郑重地说道。

马秀英点点头:“到时候,我会帮忙的。”

程德笑道:“待我肃清淮安路,我必在泗洲城娶你为妻。”

马秀英脸红了,低着头,轻声道:“嗯。”

看着马秀英的模样,程德双手搭在她的肩膀上,目光真诚,“我有一件事告诉你,其实,我还有一个女人,她是我的妾,名字叫罗燕。她是一个苦命人,今后你们两人要互相扶持,共同打理好将军府。”

马秀英白了程德一眼,“我知道了。”

听到马秀英的回答,程德笑了,“能够娶你为妻,上天待我不薄!”

马秀英嗔道:“油嘴滑舌!”

不过,马秀英的心里还是很开心。

随后,两人又继续交谈了一阵,共用一顿饭后,程德便让蓝玉安排马秀英,在距离自己军营不远的一座庭院歇息。

然而,就在此时,亲兵来报,邓友德求见。

(本章完)

第202章 何九四之子何基第177章 沈万三夜至泗州城第168章 和马黎诺里的一场交易第248章 黄州大战(一)第38章 佃农艰苦,田主黑心第84章 大丈夫当雄飞,安能雌伏第250章 黄州大战(三)第136章 章溢谈泗州港口提联姻,何七一效仿第225章 天下何种人最为快活?第106章 商议反攻扬州路第268章 高俸养廉,彻查泗州第20章 救治第23章 夜夺定远第100章 破局的关键——洪泽城第244章 陈友谅:你要相信朕的眼光第110章 程德闻名天下,张士城欲起事第224章 布局北方第272章 宣政殿武将请战,对付东北王人选第220章 暗谋十万红巾军第283章 醉后吐真言,善农吴喜农第52章 见敌之虚,乘而勿假第25章 贾鲁退,图鲁亡第280章 所谓君臣一心第281章 程儒回明第245章 程德:眼下有个扬名天下的机会第229章 攻占安庆路之谋隔而不围第280章 所谓君臣一心第75章 施耐庵拜见上位第68章 朱元璋的消息第51章 千载一时,不可失也第184章 兵分四路第133章 张七九心甘情愿做红娘,程德计划在第114章 安东州告急第60章 守其初心,始终不变第258章 夺取陈汉地盘布置与班师回朝第178章 程德赴约人间醉,意外见到沈万三第109章 《泗州日报》第282章 大明第一位世袭国公爵粮国公第59章 金湖论战,方母教子第206章 识时务者为俊杰第9章 红巾军来袭第165章 泗州城科举试点选拔第47章 按计攻滁,直奔淮安第57章 淮安城半日游第276章 父子相谈,用心良苦第143章 战火重燃在淮安,此去不胜绝不还第271章 蓝玉之请,五年之后第86章 喜报连连第216章 内阁之用与马车失控第71章 泗州律法,改革官制第49章 濠州之殇,初闻噩耗第233章 《大明医典》第194章 泗州军炮火的可怕第6章 杨威投靠第249章 黄州大战(二)第94章 一个和尚,能造成什么威胁第188章 真州大捷第25章 贾鲁退,图鲁亡第121章 李善长调任吏部主簿第213章 大明君臣论战余阙 天完陈友谅,还是第236章 分权第74章 天作之合,宾主尽欢第272章 宣政殿武将请战,对付东北王人选第64章 利之所在,无所不趋第67章 刺杀余波第110章 程德闻名天下,张士城欲起事第251章 黄州大战(四)第88章 胡惟庸的正确用法第271章 蓝玉之请,五年之后第109章 《泗州日报》第45章 周七三叛变,图赤鲁愤怒第154章 程莹夜下夺宿迁,马秀英深夜召泗州第163章 陈友谅:当我高高在上的时候,无人第82章 李善长的谋划,程德的愤怒第49章 濠州之殇,初闻噩耗第57章 淮安城半日游第91章 孔家子弟来相投,誓摘孔圣公名头第73章 城隍杀戮,义子沐英 徐司马第9章 红巾军来袭第94章 一个和尚,能造成什么威胁上架感言第77章 元廷诏令第66章 拒绝招安,城外刺杀第148章 请征虏将军三思第30章 苍天佑你不佑我第35章 李善长的面试第75章 施耐庵拜见上位第85章 大婚第54章 何三五归来第224章 布局北方第83章 闻悲声不悲第92章 李善长教弟,雨夜说官场第164章 陈友谅:收我汉人之土,扬我汉人之第131章 拿下江都缺粮困境解,一番安排后返第124章 巩卜班中计惨死,七万大军来投第270章 大肆封侯群臣喜,征夷将军惊众臣第105章 从今往后,我就叫朱元璋第161章 为何丞相不将汝中柏留下,却偏偏将第217章 当涂城八百里急报第139章 元军猛攻致清河 清江失守,程德欲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