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胡惟庸的正确用法

第88章 胡惟庸的正确用法

胡惟庸心中非常激动,但面色没有任何异样,只是平静地回道:“胡惟庸多谢宋先生。”

宋濂却是眉头一皱,“私下,还是以宋兄称我,至于宋先生这先生两字,可是字如山重,我宋某可绝当不得胡兄的先生。还请胡兄莫再如此了。”

胡惟庸很是听得进话,冷静地说道:“多谢宋兄相助,此番恩情,胡惟庸记下了。”

宋濂摇摇头,没有再说些什么。

而他心里,则是对胡惟庸很满意。

尔后,宋濂看向章溢道:“章兄,先在宋某府上歇着,待我将胡兄引荐给将军后,等我回来,再与章兄进行一番学问的切磋,如何?”

章溢点点头:“如此也好,那就麻烦宋兄了。”

宋濂笑道:“既如此,胡兄先和我一道往将军府去见将军吧,章兄就在此等候。”

章溢与胡惟庸都没有反对。

随后,宋濂便与胡惟庸一道,往将军府赶去。

章溢看着宋濂和胡惟庸的背影,目光中闪过一丝阴郁。

程德放下手中的情报书信后,便揉了揉眉心。

这些情报书信,基本上都是淮安城那边的。

由杨琏署名的一些重要情报。

主要有两个重要的情报。

其一,绝声卫在安东州附近,抓捕了周七三,而杨琏也向何三五陈明了之前有关自己,将他交给何三五处置的事情,但何三五拒绝了这个提议,让杨琏将周七三送往泗洲城,交由自己来处置。

其二,李三七派人在滨海附近巡视时,截获了三名来自日本的僧人。他们是在大都接见元朝皇帝后,并获得一些丰厚的赏赐,准备返回日本的。如今,连同三名日僧在内,以及那些丰厚的赏赐,全都归了泗州军了。三名日僧和这些元朝皇帝赏赐的东西,正被绝声卫押送着,朝泗州城而来。

这三名日僧,经过绝声卫的拷问,已经招供了他们各自的名字:友峰等益、竺西等梵、东曙等海。

而且,不止如此。

他们还招供了,他们三人是古先印元在日本的弟子。

而古先印元是入元留学僧,于1318年入元,1326年回日本。

看到这里,程德的心中极为激动。

日本,竟然是日本。

日本那里,可是有丰富的白银矿山的。

而这白银,正是他目前所欠缺的。

并且,随着今后泗州军士兵招的越来越多,这白银明显会捉襟见肘。

但要是将日本据为己有,那些丰富的白银矿山岂不都是自己的?

而且,真的等将来平定天下后,他也就可以不必再为银子发愁了。

他记得,原先历史上朱元璋,也是为银子的事情,可是发愁了很久的。

当然,程德也明白。

饭要一口一口吃才行。

他的实力,目前无法吞得下日本。

但他相信,不久后,肯定可以有机会拿下日本的。

只是,想要拿下日本有个难题:大海中如何寻找日本,而不迷路。

但现在有这三名日僧在,这就不是问题。

有这三名日僧带路,这日本将来迟早归为自己的地盘。

正好,也可以免去后世华夏人民的灾难。

不过,想要让三名日僧成为带路党,也不是不可能。

至少,他们在绝声卫的逼问下,倒是招供了一些信息。

这点,说明了他们还是怕死的。

只要怕死,就意味着有空子可钻。

若是再辅以泗州宣传部的思想灌输,然后久而久之同化了他们。

这样一来,他们也就心甘情愿成为带路党了。

想到此处,程德的心非常激动。

也不知,现在的日本,实力有多强。

有这三名日僧在手上,想必可以问出不少东西来。

如此一来,便可以针对性地提前布局。

良久。

程德才平复心绪,喃喃道:“我的实力,还是不够强啊!”

忽然,就在此时,府里下人来报:宋濂求见。

程德一听到是宋濂,便让下人,去将宋濂请到书房议事。

没过多久。

宋濂携胡惟庸进了书房。

程德看着宋濂旁边的人,目露疑惑,不解地看向宋濂。

“宋濂拜见将军!”宋濂朝着程德躬身行礼道。

胡惟庸反应很快:“学生胡惟庸,拜见将军!”

胡惟庸?

程德面露异色,这不是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宰相吗?

结局老惨了。

他怎么来了?

莫非是来投靠自己的。

看着宋濂,又看了眼胡惟庸,程德心中似乎明白了什么。

“都起身,不必多礼。”程德面色平静地开口道。

宋濂面带笑容,望着程德说道:“将军,属下想向将军举荐一个大才。此人,正是我旁边站着的胡惟庸。”

程德点点头:“不知此人有何本事?”

宋濂看向胡惟庸,胡惟庸便站出来道:“回禀将军,学生不才,愿作将军府下一幕僚。当今之世,生民多艰,死生之异,往往在于毫发之间,离乱之仇,无以言叙。闻得将军立下宏志驱除胡虏、恢复中华,是以学生来此相投。而且,以学生来看,元朝丞相脱脱好名,欲建不世之功,变钞开河,致使天下兵戈不断,加之元朝根基已烂,将来这大好河山,惟有真正的雄主能拥得。依学生之见,将军便是这真正的雄主。”

听着胡惟庸语调铿锵,看着他目中饱含敬佩的模样。

程德差点相信了他的鬼话。

心道:这家伙,是会演戏的。

这么吹他,还面不改色。

不愧是人才啊!

程德没有立即回应,而是沉默不语。

胡惟庸心中有几分忐忑,目露期盼,低着头,面露恭敬。

宋濂则是诧异地看了胡惟庸一眼。

心想:没看出来,此人还是个心中有热血的士人。

不应该啊。

之前,挺沉稳的一个人。

怎么好端端地就似乎变了一个人似的。

宋濂在一旁暗暗琢磨着胡惟庸的时候。

程德将视线移向胡惟庸,终于开口发话了:“你的意思,我已经明白了。看得出来,你也是个有本事的。我思之再三,你便先在将军府做一个书佐吧!暂时先和宋瓒一起,在将军府藏书室整理一些书册。此外,你和宋瓒一样,给我的几个义子当老师。宋瓒负责上午教,你就负责下午教。我这个安排,你觉得怎样?”

胡惟庸没有丝毫磨蹭:“属下愿意。”

看着胡惟庸低着头的模样,程德点点头:“宋主簿,就麻烦你走一趟,将胡惟庸带到将军府藏书室,并把我对宋瓒和胡惟庸的安排,一并告诉宋瓒。”

宋濂闻言,连忙应道:“是。”

程德摆摆手道:“你们下去,各自忙去吧!”

“是。”宋濂、胡惟庸躬身应道。

望着宋濂、胡惟庸离去的背影,程德陷入了沉思当中。

胡惟庸吗?

程德打开了伏案旁锁着的木箱,取出里面的《图强绝密》,找到了记忆中关于胡惟庸的拼音记载:胡惟庸罪状,不宜独任以政,恐滋久为国大蠹。

看到这一句,程德呆坐了半晌。

他已经知道,今后该如何用胡惟庸了。

想到这里,程德嘴角露出了一抹微笑。

(本章完)

第112章 冯国用的心病第177章 沈万三夜至泗州城第125章 七万大军归心第136章 章溢谈泗州港口提联姻,何七一效仿第239章 吕不用的转变第39章 病来如山倒第195章 和州终克第49章 濠州之殇,初闻噩耗第4章 泗州城东门守军第49章 濠州之殇,初闻噩耗第101章 夜袭元军,扬泗州军之名第176章 吴俭夜见章溢吴家存,与没有泗州军第256章 黄州之战(九)第164章 陈友谅:收我汉人之土,扬我汉人之第28章 经天纬地吕不用第170章 科举之儒科第一场第218章 追封泗州郡侯第162章 惊现三十二个传教士第127章 微服高邮城察民情,收服李孝慈第102章 大丈夫有所不为,有所必为第100章 破局的关键——洪泽城第252章 黄州大战(五)第145章 哈麻:陛下是千古未有之皇帝第211章 封王大典第7章 安排第261章 南孔北孔第125章 七万大军归心第102章 大丈夫有所不为,有所必为第105章 从今往后,我就叫朱元璋第261章 南孔北孔第197章 朱元璋的心上人第224章 布局北方第190章 陈兵梁县,伺机夺庐州路第230章 陈友谅:杀你,只因为你阻挡了我第55章 元朝欲招安第105章 从今往后,我就叫朱元璋第128章 深夜商议攻江都,为攻金陵招一万水第177章 沈万三夜至泗州城第83章 闻悲声不悲第131章 拿下江都缺粮困境解,一番安排后返第121章 李善长调任吏部主簿第138章 李孝慈主动提出学兵法,淮安路八百第214章 大明用兵战略第11章 起事第282章 大明第一位世袭国公爵粮国公第71章 泗州律法,改革官制第131章 拿下江都缺粮困境解,一番安排后返第86章 喜报连连第5章 狐假虎威第19章 泗州军第237章 刑部欲增设三司第160章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第133章 张七九心甘情愿做红娘,程德计划在第263章 罗燕遇刺而身亡,程德悲痛杀心起第138章 李孝慈主动提出学兵法,淮安路八百第138章 李孝慈主动提出学兵法,淮安路八百第34章 逐个击破,人才纷投第104章 朱重八落入洪泽湖,罗茂的假戏真做第19章 泗州军第106章 商议反攻扬州路第24章 贾鲁围定远第37章 淮安战略定,将十万众现第186章 一步好棋第284章 一统天下,神武元年第105章 从今往后,我就叫朱元璋第170章 科举之儒科第一场第266章 沈万三求见,国库再进账五百万两第89章 韩伯高低头第203章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第144章 龚伯遂:既然丞相无情在先,那么就第262章 朝会封赏侯爵激励群臣,好学皇帝向第14章 肃正风气第46章 虚则实之,实则虚之第62章 胜不骄,败不馁第147章 汝中柏心中的野望,淮安城惨烈的攻第7章 安排第53章 整编俘虏,稳定军心第169章 科举各科主考官第196章 一日三捷第39章 病来如山倒第196章 一日三捷第117章 张邋遢:天意难测第122章 我不争一时,惟争千世万世第177章 沈万三夜至泗州城第62章 胜不骄,败不馁第284章 一统天下,神武元年第171章 宋濂弟子张定生,未来大科学家倪瓒第209章 背水一战第94章 一个和尚,能造成什么威胁第167章 程德认李文忠为义子,郭天叙犯事出第45章 周七三叛变,图赤鲁愤怒第117章 张邋遢:天意难测第202章 何九四之子何基第48章 东明之围,蝗灾初现第182章 高记酒肆第75章 施耐庵拜见上位第282章 大明第一位世袭国公爵粮国公第161章 为何丞相不将汝中柏留下,却偏偏将第182章 高记酒肆第246章 宿松治理,攻蕲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