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物价

干想也想不出法子来,石桂皱眉头想得会儿,最好是有什么东西能就地取材,实在不成就去买些小木桶,想着就问宝芝,她是本地人,有什么她们不知道的,宝芝总是知道的。

宝芝果然笑起来:“这有什么难的,码头上工人喝水的壶都是竹子做的,上头要运东西下来,都装在竹里,扎起来顺着河往下运,连船都不用。”

石桂见着的竹子都是幽篁里种的那种千姿万态,风一吹动竹叶就沙沙作响,叶文心在里头梵香写字,偶尔也弹一弹琴,再没把这东西跟运送货物联想在一息。

宝芝干脆带着石桂去码头,长竹筒是不随身带着的,指点着小商船上排的三两个长竹筒:“那就是装水用的,热天里头的水也是凉的,乡下农人下田也是拿这个装饭盛菜吃水,比瓷的陶的都好用。”

田间地头农忙时哪里顾得上回家吃饭,俱是带着一道下田,瓦瓯陶器都易碎,只有竹筒串了绳子就能提起来,拎着下田,就搁在田埂上,吃完了便把

大店里的开门迎客自然要用烧好的细瓷,越是讲究的店铺越是如此,穗州南来北往的人多了,淮扬馆子里头做得尤其精细,烧玻璃的烧琉璃的样样都有,摆出来成套十三件才是正经待客的宴席。

可石桂又不是开酒楼,不必做这细功夫,只要好用结实耐得住损耗,竹筒比寻常瓷碗陶碗不知好了多少,那装水的竹筒总有碗口大,取当中一节一节的当碗用,做好的热饭往里盛,上面再盖上浇头,推着就能出来卖,还轻便的多。

宝芝没成想她的主意竟真派上了用场,又带了她往竹店去,本地多产竹,古水一县都是产竹的地方,青竹茶竹篙竹要什么的样都有。

竹子做的各样家具小物,一条街上全是,宝芝带了石桂过去,她一家家的问价,石桂还听不太懂,便只让宝芝问价,她背了手儿各处看一看,几家店转上一圈,有价钱合适能定货的,这才进店去再谈。

竹店一家挨着一家,有的铺面大摆的东西齐全,有些铺面小,东西也少,石桂专挑那些个门面小的,倒更愿意做生意,一问便答,看见是女客,还把老婆叫出来招待。

这一条街上全是竹制品,竹席竹扇竹香子竹篾儿竹篮子,一应俱全,里头还有编出花样来的,也有盛水的竹筒,却没有石桂要的那种能盛饭的大竹筒。

店家听她比划一下,笑起来:“那不就是食盆子,当真要这个?”

石桂点了头:“当真要这个,最好差不多大,太大的不在,太小的也不要。”

竹店老板满面难色:“咱们这儿一根竹子,粗的能做盆,粗的能做竹夫人,按根来算钱,你单要给做碗的,没有这么个卖法。”

只能按一根竹子的价钱来买,算是定做,石桂知道这是看着她是外来的,这才占她的便宜,一根竹子处处是宝,竹叶还能用来晒茶呢,片成丝编成篮子,耗损极小,同她说甚一根一根的卖就是诳人的。

看着宝芝年小,石桂又是外乡人故意骗她的,宝芝还不曾说话,石桂就先笑起来,也不同他再说,脸上再殷勤也是无用,打的就是占便宜的心思。

石桂出了门,后头反而跟着追出来,再让价石桂也不肯光顾他,打着占便宜的心思,总能找到地方扣上几分,拐进另一家里问起价来。

竹子一头粗一头细,除了做碗还能做成杯子,成套的竹件,问了两三家,心里有个底,把竹筒碗定了下来,两百只碗,再加一百只杯子,先给订钱二钱银子,收货的时候再付剩下的。

订下了碗,又往布庄去,要了两匹红布,宝芝还当是石桂做衣裳裙子,看她只管往鲜妍的颜色里头挑,还替她挑了两条绣花腰带,哪知道石桂摇摇头:“这可不是我穿的,给工人穿。”

红布扎眼,等起好了名字,就用黑线绣上字,做上这么两身衣裳,秋娘三四天也就做好了,只那竹筒碗不是现成的,倒要等上十天,石桂算一算找地方雇工人还得寻个木匠造车,件件都要花功夫,十天还真是一天多余的功夫都没有。

回去拿了布给秋娘看,秋娘也当是石桂要裁红裙子,石桂比划给她听:“外头跑堂的,也穿着一样的衣裳,哪一楼哪一家,清清楚楚,咱们这个可是得在外头跑的,更不能少了,余下来的白布,再做一个旗子,别家的幡都要挂在楼上,咱们的幡挂在车上,知道的人更多些。”不独挂幡,还在车上写字儿,漆得漂亮些,推在街上才扎眼。

法子是好的,可眼下要找个好木匠却难,外头倒有推着小车做生意的,多是些馄饨摊子鱼丸摊,那车的大小石桂看过,带得再宽些,一车里能装一百份,推起来要容易,上面还能插旗子,最好还能装雨棚,车上搁一张小杌子,卖饭的还能坐一坐歇歇脚。

碗是买着了,钞锅铁锅这些还不齐全,人手也没招到,还得跑菜场去,看看市场上有什么菜,哪些能用来做竹筒饭,猪肉百叶是秋娘的拿手菜,汤汁拌了饭,喜子一气能吃两碗,刚开始做时也不必日日翻新花样,有四五种轮换着就成。

阿珍做的腊肉饭也好,可好吃是因为用料足,还是得算一算成本是多少,石桂还想往市场去,宝芝已经累得成不动路了,石桂找了个茶铺子,给宝芝买了一碗糖水喝,炖的山芋甜水,糖水甜蜜蜜的,还搁上些冰,宝芝一气儿喝尽了。

不住拿扇子扇着,这才觉得舒服些,宝芝到底年小,捶了腿儿揉着腕子,石桂越发觉着这样不成,必得把本地话学会了,总不能样样靠宝芝,先时还说雇上几日的,这一雇都快半个月了。

石桂既在街上走,也不是样样都不会说,宝芝说着,她也记在心里,回去便拉了阿珍,把她会的,说给阿珍听。

秋娘看她忙碌碌在外头奔波一天,给她炖了汤喝:“这是我跟阿珍娘学的,汤里头古古怪怪也不知摆了多少东西,阿珍娘说看你太忙了,给你补一补,你也别这样打着转的干熬,咱们手上的钱,总还能支应一阵子。”

石桂一刻都歇不得,人自到了穗州已经瘦了一圈,精神头却极好:“我一点都不累,娘不知道,他说了,圣寿节的时候要演武的,码头上搭台子,要用许多工匠,连他们当兵的也得去搭手,早些把这生意做起来,立时就有赚头了。”

秋娘看着她微微笑,生意的事儿她也懂得一些,毕竟是跟绿萼两个摆过摊的,可半点不如女儿有打算,也不知她肚子里是怎么有这许多弯弯绕绕的,没听过没见过的主意,她一个个往外头蹦。

秋娘觉着女儿太辛苦,腰条都细了,里里外外都是她一个人跑,越发过意不去,石桂拉了她的手:“娘要做衣裳,还得想菜单子,哪里就是我一个人忙。”

秋娘替她打了水泡脚,这才几天,脚上就走出一层薄薄的茧子来,石桂怎么肯让秋娘替她洗,赶紧拦了,秋娘怎么也不肯,还给她揉腿,一下一下的按了:“你爹农忙的时候下了地,回来了我就给泡脚,也不知道他这会儿在哪呢。”

石桂知道秋娘想着石头爹,她越是空闲的时候多,就越是想个不停,想得会儿道:“娘明儿跟我一道上市集罢,我在宋家也没买过菜,怕叫人坑了去,你跟着我,咱们好讲价。”

秋娘正觉着女儿太辛苦,恨不得能替她多分担些,立时应了:“你哪里跑过菜场鱼场,我跟你一道去。”

石桂笑起来,又想着还有什么能让秋娘来办,从来都怕她太辛苦,想让她好好歇一歇的,不曾想她闲着反而无措,便又把喜子的事拿出来说,宝芝爹还真的着个讲官话的私塾。

那坐馆的先生是个年轻的秀才,若不是会讲官话,也开不了私塾,石桂本来就没想着要喜子去读书考功名,奉上束修,拎上两条腊肉再加一只金陵的桂花咸水鸭,喜子后天就能进学堂了。

两个细细喁喁的说了话,安抚住了秋娘,石桂往灯里添些油,拨亮了灯芯子,拿出炭条来,穗州人多有会画郑笔的,全是跟着六榕寺的拾得师傅学,他不说不听,画画的时候有人愿意看着就看着,也从来不赶人走,可他想画就画,不想画就扔着几天不动笔,肯下功夫跟着他的,才能学到些真本事。

他这几年都呆在六榕寺不曾出过山门,学着一鳞半爪会些皮毛的,再流传出去,因此穗州的山水画也同别处的不一样,不独是山水花鸟技法,连着绣花的图案也大不相同,旁的地方少有卖炭笔的,这儿只要是笔墨铺子里头,就都有售卖。

石桂想画上红烧肉盖饭,自然得用炭笔,在纸上画出碗来,再画上米饭,这些东西容易,可上色却不容易,她多少年没画过,手早就生了,扔下笔想一回,不知道街边有没有替人画画的。

石桂屋里点灯到半夜才歇,第二天一早秋娘打着主意让她多睡一会,不意宝芝却早早上了门,欢欢喜喜的道:“我爹寻个个好地方,让姑娘赶紧看看去呢。”

第180章 保媒(捉)第194章 中秋第145章 干戈第10章 宋家第215章 寒衣第268章 逃婚第86章 太子第58章 耳目第106章 心气第245章 风月第258章 遗书第109章 纸钱第154章 歪计第106章 心气第172章 陈家第259章 六月第264章 板凳第188章 往来第69章 孝子第6章 卖笋第233章 偷瓜第91章 谄上第84章 争权第21章 恩典第237章 姐夫第117章 投机第364章 大夫第181章 求佛第52章 后觉(捉)第193章 生辰第345章 入住第27章 少爷第346章 买田第234章 相逢第364章 大夫第373章 闻见第81章 吃亏第215章 寒衣第231章 自由第30章 绿萼(捉)第359章 恶人第293章 千里第355章 昙花第110章 失窃第224章 财路第17章 挨打第5章 生财(刷不出的伪更)第57章 顶替第338章 断念第257章 婚书第251章 东隅第227章 受骗第148章 红白第186章 牵挂(捉)第190章 莲花第116章 功德第204章 求救第173章 清风第289章 开店第295章 进展第40章 选妃第319章 炸肉第213章 中秋第203章 受罚第338章 断念第357章 无晴第343章 丫头第126章 无邪第155章 小巧第361章 侠女第175章 露散第311章 大脚第341章 下乡第244章 补衣第135章 义气第211章 闹猫第77章 捎信第44章 收用第20章 让贤(捉虫)第184章 着魔第320章 大哥第103章 惊鸿第71章 长相第357章 无晴第82章 同谋第321章 约定第240章 清白第343章 丫头第126章 无邪作者有话要说:  第三章有惊喜第275章缘法第232章 送嫁第290章 齐心第202章 打架第106章 心气第93章 唱戏第219章 身契第243章 诸善第222章 跬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