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飞机(四)

不过国与国之间的事情,还真很难用上“感谢”这个词。

就比如说现在吧,苏联的状况的确给我国经济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但这也只能说是满足双方的利益各取所需……国与国之间讲的就是利益,如果这件事对苏联没有利益的话,鬼才相信苏联会愿意这么干呢!

何况,这件事归根结底,还是要归功于上级的决策……要不是上级决定跟苏联缓和关系,要不是上级决定恢复中苏之间的贸易,那么这种尚处于准敌对状态的两国是不可能出现这么大规模的交易的。

“营长!”就在我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一名通讯员就在我面前敬了个礼道:“张司令让你去一趟!”

“马上去!”我应了声,暗想应该是跟我们用罐头换飞机的事情有关了,这么大的一件事情肯定逃不过张司令的眼睛,而且张司令还清楚的知道这先进批发公司就是咱合成营办的。

果然不出我所料,当我走进司令部的时候,张司令就哈哈大笑道:“我还以为你就打仗行,没想到赚钱也这么有能耐……这事也把我吓了一跳,你就用那些罐头还有盆盆罐罐的东西就把飞机给换来了?真不敢相信,是你的主意吧!”

“是!”我点了点头,这事我可不敢也没必要瞒着张司令。

“我就说了。”张司令道:“除了你还有谁会想到这样一个主意的?!听说还有三架?”

“是还有三架!”我说:“所以我们现在才在加紧收购货物,只要货一到莫斯科,飞机很就会飞过来了。”

“真有你的啊!”张司令笑着摇头道:“你这不只是赚到了钱,也算是为我们立了三件大功了。”

“三件大功?”闻言我不由一愣。

“可不?”张司令点头道:“一方面让许多工厂起死回生,创造了许多就业岗位,使社会趋于稳定。”

这说的倒是没错,这一点我也想到了,只是没想那么远。现在被张司令一说我就觉得还真是,如果工厂起死回生了,那不就得请多的工人吗?请多的工人也就是意味着社会上的业游民也就少了,于是社会就趋稳定。

所以说,社会其实是个很奇怪的东西,就像之前看过的一部叫“苏乞儿”的影片……我记得里头皇帝对苏乞儿说这样一句话:“你们丐帮人数那么多,我怎么能放心呢?”,这意思很明显,就怕苏乞儿聚众造反。

苏乞儿的回答很有意思,他说:“丐帮的人数不是我定的,而是皇上定的,皇上如果把天下治理得好,那么丐帮的人数自然就少了!”

这话可以说是真理啊,咱们现在的情况也差不多是这样。

“另一方面。”张司令接着说道:“你也为航空公司解了燃眉之急。”

“哦!”我不由点了点头。

之前我只想着这赚航空公司的钱是不是赚得狠了点,一亿买来的飞机一转手就一亿九千万卖出……但其实航空公司也乐于这样,因为这玩意去美国那边买得三亿呢。

“最后。”张司令又说:“你这一着可以说是带动了整个的中苏贸易啊,这也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之前我们还以为只是政治上的利益,没想到被你这么一闹……我们又看到了经济上的巨大的利益。这就足以证明我们这一步是走对了,与苏联搞好关系,论是政治、军事还是经济都对我们有很大的好处。”

这一点我也没有意见,经济利益那是显而易见的,政治利益也很明显……咱们在美苏之间可以四两拔千金嘛,军事利益那就不用说了,我军绝大多数的装备都是苏式的,这风格与美英等国那买来的武器装备不兼容,这往后还得从苏联那买装备呢!

不过话说回来了,中国从来都是一个极具学习性的国家,不管是美式装备还是苏式装备……咱们能买的都买,买到之后就用算盘什么的“噼噼啪啪”研究一番,结果就把美苏装备各自的特点给融合在一块成为自己的东西了,另一个极端就是印度,他也是美苏装备都有但没法融合在一起。

这也是美国为什么敢把装备卖给印度而要对中国禁售的原因之一……这要让中国这么学下去还得了,还不两下半就把美国给踩在脚下了。

但美国所不知道的是,有些东西是怎么挡都挡不住的。

中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分的时候比弱小,合的时候就比强大……展望历史五千年,八王之乱时甚至让几个少数民族都能将西晋打得支离破碎,这也就是历史上的五胡乱华。可一旦统一,那就是将几亿、十几亿人的智慧凝聚在一起,这股力量由数千年来中国历代走向统一时所创造的盛世足以得到证明。

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小日本入侵中国与历史上朝代替时又何其相似,而现在的中国这股力量再次凝聚在一起,那么历史上的盛世就很有可能会再一次出现。

这也就是为什么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都有一个统一梦,每一个中国人都有思乡之情,每一个中国人都会“落叶归根”这种思想的原因……这其实就是受几千年中国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不管走到哪里都会想起祖国都会有种“寻根之心”。

当然,这里说的也是总体,特例就不在讨论范围之内。

正是在这种“寻根之心”或是“思乡之情”的影响下,才会有许许多多的人尽管在外地甚至国外过上好生活,但还是要回到自己的家乡回到自己的国家心里才能踏实,也正因为这样每年结束后中国人都要在春节回家一趟与亲人聚聚,否则心里就会有种莫名其妙的失落感……

这就是中华文化魅力,它在不知不觉中将大多数中华儿女的力量给凝聚在一块了。

让我们感到庆幸的是,中国是唯一一个文化没有出现断裂的国家。否则的话,谁又能保证我们不会像同是文明古国而且人口又跟我们相差不大的印度一样呢?!r1152

第18章 友谊第50章 者阴山(十五)第331章 会议(五)第183章 大国博奕第139章 迈克第6章 人质第28章 直升机(三)第196章 特工连第195章 56半第130章 空降部队(二)第142章 雷区第134章 谈判第八十一章第二十八章第57章 榴弹发射器第83章 马岛战争(二)第79章 放心第219章 包围圈第100章 机会第117章 法卡山战役(二十二)后记第175章 心理训练第75章 时代第一百六十四章第122章 搜索第九章第40章 禁闭第106章 等待第74章 移花接木第209章 押送(二)第138章 改革第177章 抵近射击第202章 双管齐下第45章 者阴山(十)第95章 马岛战争(十四)第163章 演习(六)第67章 战场综合症第117章 补给第80章 战例第184章 垫脚石第111章 围村第54章 钉子任务第134章 救援(四)第142章 雷区第87章 受降第159章 演习(二)第168章 吉利服第9章 炮兵观察员(三)第27章 主峰(二)第65章 反坦克导弹(四)第212章 狙击位第134章 捕俘第48章 30号阵地(二)第229章 会议(三)第七十一章第116章 SAS(三)第14章 坑道工事(五)第42章 营长同志第13章 高原训练第125章 豪赌第37章 粮站第60章 困局第166章 阅兵第82章 马岛战争第95章 马岛战争(十四)第58章 工兵营第236章 基地第176章 疑兵第221章 水沟第30章 表扬第93章 半壁崖(四)第105章 弹坑第9章 炮兵观察员(三)第137章 演习第96章 学习第196章 自杀性反击第20章 突发状况第七十七章第131章 虚中有实第三十八章第63章 棱线工事第75章 疑兵之计第201章 过年第七十六章第54章 防空枪第1章 侦察大队第二十九章第33章 防空导弹(二)第143章 变化第67章 战场综合症第175章 河水第10章 哈桑第13章 高原训练第14章 扫荡第68章 玉米(三)第20章 突发状况第52章 俘虏第12章 训练第174章 想法第28章 直升机(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