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边三轮

闪电战这个东西,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

说难吧……其实质就是我军常用的穿插包围。区别就是我军用的是步兵,而德军用的是坦克、装甲车、飞机和机械化步兵。

说简单吧……用步兵穿插只需要给每个人带上一些子弹和几天的粮食就好了,但是用坦克、装甲车、飞机进行穿插……自然就会衍生出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各兵种的协同问题,后勤给养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没有解决清楚,很有可能就会成为闪电战的恶梦。

但很显然的,用步兵这单一兵种的穿插,会因为其速度、携带装备重量的限制,使其在战场上能发挥的作用大打折扣。

而用坦克、飞机穿插就完全不一样了……

一是其灵活,战场上一旦发生突发情况,机械化穿插部队完全有能力改变进攻方向急时赶到需要它的战场。

二是其战场生命力强……这是由机械化穿插部队大量的使用坦克、装甲车等火力强、防御性能相对好的装备决定的。

三是速度……这也是“闪电战”之所以会称之为“闪电战”的原因。速度快这个特点不但使得它在路上很少遭遇到有组织的抵抗(来不及调动军队或者处处都要防御,以至于不知道该防哪里),还使其能对目标起到奇袭的作用。

所以很明显……要想打赢这一仗而且还是以大比分的拿下坂旺,那就非闪电战莫属。

好在这段时间我们合成营训练的就是各兵种的协同,否则这下的我还真应了“巧妇难为不米之炊”那句话了。

当然。德军打的闪电战是需要空军的侦察和支援的……这一点我是没法做到,但我相信只要抓住闪电战的实质,再用机械化步兵及我军所掌握的情报来尽量弥补空军的不足,就完全可以在没有空军的条件下打一场形式不同但实质与效果却完全一样的“闪电战”

于是我经过了一番思考、琢磨和估计之后,就给张司令发了一封电报……我不敢打电话。因为这计划要是被越军给监听去那就功亏一篑了,而用电报用暗码发送无疑会保密得多。

电报的内容很简单:“计划已初步设定,需要三个炮兵团,三个步兵团的配合,另加三个基数的弹药储备!”

在这封电报里我不敢暴露太多的信息……这也是发电报的一种手段,比如张司令知道我们一行来这就是为了进攻坂旺,所以在这电报里就用不着再提坂旺之类的。这样就算是电报落到越军间谍手中甚至被破译了,越军也是一头雾水不知道我们在做什么准备。

这封电报发出去后连我自己都吓了一跳……三个炮兵团再加三个步兵团,这都有两个师了,而我只是一个营长。有什么权力要求上级让两个师来配合我作战。

后来我才知道,张司令等人非但不觉得我的要求过份,反而是觉得少了……原因是从之前几个团的进攻来看,在坂旺地区伤亡上千人却没有抢回一寸土地,这就充分说明了坂旺地区地理条件的恶劣。

再加上越军王牌部队320师不断在坂旺地区增兵。现在已经达到一个团的兵力。其炮兵也增至两个团。那么以攻防及地理和制高点方面的优劣来计算,我军进攻部队至少三个步兵团另加四个炮兵团……而且这才是堪堪与越军火力拉平的等级。

而我的要求还少了一个炮兵团,非但如此还仅仅只是让这两个师进行配合……这就让张司令有点摸不着头脑了,所以这会儿收到电报的他就在纳闷了:“难道杨学锋那小子要用一个合成营去对坂旺320师的一个团?这怎么可能嘛,合成营人数虽多,但有一大半是在后头打炮的炮兵,还有工兵和迫炮连,步兵才只有两个连……就是个个都是神仙也打不下占着那么大的地理优势的越鬼子啊!而且这些越鬼子还是王牌部队呢!”

但由于这时我和张司令两人一个在北京,一个在广西,电报不方便交流也不便透露过多的信息。于是张司令没有多考虑,只回了几个字:“我会安排!”

得到了张司令的这个答复后,我这悬着的心也就放下一半了……

接下来就是战士们临战训练的问题,我首先是找到了445团的刘参谋……他这段时间看我们合成营的训练,早也知道我们并不是他之前想的那些关系兵,同时也 隐隐察觉到了我们来这是有什么特殊的任务,所以当然也就收起了轻视之心

“刘参谋!”我说:“我们下一阶段的训练需要一百辆左右边三轮,你看……”

“一百辆?”刘参谋不由一愣:“要这么多?”

“有什么问题吗?”我问。

“不……没有!”刘参谋说:“我的意思是……因为现在我军大多都是在边境上与越军缰持,摩托化部队大多都因为用不上撤到后方了,有也是通讯连……”

“看看有没有办法最近调上一批来吧!”我说:“通讯连的摩托我们还是不敢要的,否则这一下就要一百辆来……一线的通讯都要瘫痪了!”

“是!”刘参谋回答道:“我去想想办法,二线应该还有些摩托化部队没回去!”

“嗯!”刘参谋就是这点好,他从来不问我要装备或是这样训练是做什么的。这绝对是一名军人的好习惯,不该问的就不要问。

接着我就召集了赵敬平几个主要的参谋开了个短会。

“情况是这样的!”我说:“下一阶段……我们的训练计划改成这样,二连改为摩托化部队……我已经联系好刘参谋了,过几天就会有一批边三轮装备部队,让二连的战士用最短的时间熟悉边三轮的操作及作战!”

对于这一点我还是很有信心的,其原因是之前在北京训练的时候我们合成营就装备过边三轮……

边三轮这个东西,虽说它又小又没有什么防护,但它的作用其实一点也不像它看起来那么小。

一个原因是其操作简单……摩托车不是?就跟自行车差不多一个样,只不过就是多了几个档罢了。话说这时代的兵虽然对摩托车不熟悉,但个个都是骑自行车的好手……这是这时代的风气,结婚三宝里就有一样是自行车,这就足以说明自行车在这时代是什么样的地位了,所以就算是乡下人也以会骑自行车会荣,所以这摩托车的操作对战士们来说一点都不困难,需要的只是适应下三个轮子的那种感觉而已。

另一个原因是边三轮对道路要求很低……这宽度才一米左右,就可以载着三个人到处跑,狭窄的山路敢钻,泥路也不怕陷……大不了下车推几下就是

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能够使部队分散……这如果是坐汽车的话,那几十个人凑成一堆,越鬼子只要瞅准了打过来一发炮弹……一个排的人就剩不下几个。但边三轮就没有这个问题了,一个排的人至少要分成十辆,如果出于安全考虑还可每辆只坐两人,再加上彼此间拉开点间距,于是一个排都可以拉上一个车队。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边三轮十分适合侦察部队的需要。合成营在北京训练的时候,就因为步兵不得不搭截坦克而装备了边三轮,作用就是在坦克部队前丢上几辆进行侦察。

这一下战士们可就过瘾了……也许是因为这时代人的自行车情节,所以边三轮一进部队时马上就受到全体战士的欢迎,战士们有事没事都会开着这边三轮在基地里绕圈。

按战士们的说法就是,在家乡辛苦个几年也买不了一部自行车(这时代一部自行车也要一百多,农乡的年收入也只有一百多,不吃不喝干个一年才能买上一部),现在倒好……这一当兵就配上摩托车了,于是个个都骑着它带着人到处转,就差没有骑着去泡妞了(这时代就别说骑摩托车了,骑自行车都可以泡妞)。

所以,现在要让战士们熟悉边三轮的操作,那其实也只是一个形式上规范下就可以了。

“二连组成的这支摩托化部队任务是这样的!”整理下思绪我就接着说:“首先是侦察,侦察到前方如果有敌人埋伏的话,在火炮打击范围之内的,就马上将坐标报告给后方炮兵,并在炮兵的配合下迅速将这些敌人解决掉,为其后的坦克部队扫清道路。如果路况过于泥泞或是有地雷,要先一步通知工兵上来开路。最重要的……是发现重要军事目标,比如桥梁、高地,要尽快占领并防御到坦克部队通过为止。总之……该部队的任务就是走在主力部队的前头,为坦克部队扫清障碍并保证坦克能够用最快的速度安全通过,明白了没有?”

“明白!”几个参谋异口同志的回答。

从他们的眼神中,我知道他们似乎猜到了点什么。

第193章 越军尖兵第78章 T62第137章 演习第206章 7.12战役(五)第136章 撤退第55章 组建武警第94章 训练第68章 办公楼第219章 包围圈第103章 半壁崖(十四)第208章 7.12战役(七)第141章 救援(十一)第56章 强弩之末第228章 会议(二)第68章 山雨欲来第220章 撕杀第79章 05号山谷第202章 7.12战役第132章 跳伞第63章 飞机第124章 情报第157章 217高地第117章 补给第192章 榜样第74章 墨尔本号(三)第93章 成立大会第121章 困难第219章 包围圈第119章 SAS(六)第127章 桐棉第135章 救援(五)第36章 诡计第74章 移花接木第115章 法卡山战役(二十)第131章 伏击(二)第114章 立威第158章 蜕变第208章 迫击炮第152章 遇袭第72章 讨论第102章 丛林第62章 游戏第96章 学习第209章 手榴弹第69章 布雷第11章 第二代伞兵伞(二)第196章 自杀性反击第七十章第167章 照明弹第151章 穿插第一百五十章第50章 者阴山(十五)第92章 改革(二)第113章 村长第136章 救援(六)第83章 三号山口第3章 捕俘行动第121章 日记第16章 扫荡(三)第17章 引蛇出洞第132章 救援(二)第8章 侦察作战(三)第77章 化妆第148章 友好伤亡第40章 禁闭第144章 英雄第140章 空降部队第四十章第十七章第54章 鹬蚌相争第117章 SAS(四)第96章 学习第196章 142高地(二)第134章 捕俘第119章 公审第187章 边防钢7连(二)第20章 个体户第141章 救援(十一)第106章 等待第129章 指挥权第44章 美械师第115章 SAS(二)第179章 谜第62章 游戏第121章 潜伏战第19章 高原训练(七)第92章 部队第64章 飞机(二)第86章 无名高地第122章 法卡山战役(二十七)第二十六章第22章 对峙(二)第191章 最后的杀招第14章 扫荡第119章 法卡山战役(二十四)第83章 三号山口第4章 持久战第170章 牺牲第六十章第148章 翼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