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坦克战(二)

ps:祝各位书友元宵加情人节快乐!这两个节凑在一起,意思就是带个情人回家过元宵啦……不过这也许只能yy一下,至少士兵就没这个福份……命苦哇!

坦克没有步兵掩护那绝对是个恶梦,尤其这还是在黑夜里。

一辆坦克能打得过一名步兵吗?

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在某些条件下能,比如在视线良好、视野开阔的情况下,那步兵无论是在火力还是防御还是机动性都与坦克相去甚远,也就是说基本不是一个级数的。

然而,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就比如说现在……

518.6高地上有我军一连的火车掩护,这使得越军坦克手不敢掀开舱盖钻出来观察;在漆黑的夜里透过潜望镜很难观察到敌人步兵;大灯打着了很快就会成为敌人坦克、反坦克导弹和火箭筒的目标;夜视仪的观察范围也只前部……于是这时越军的坦克差不多就处于聋子、瞎子的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一辆坦克想要打得过一名步兵就相当困难了,而且这名步兵还很有可能知道坦克的火力死角、观察死角,只要利用这些死角爬到坦克旁边拿着爆破筒之类的玩意把履带一炸……这坦克又成残废了!

不过现实却没有这么轻易,因为坦克毕竟是坦克,它们是一堆号称陆战之王的东西,而且在战场上的事情就是这样……每每在陷入绝境的时候就会做最后的挣扎,而且这种挣扎所爆发出的能力往往会让人吃惊。

这也许就是我们常说的困兽之斗吧……有打过仗的人都很能理解这种现像,就比如我们自己也经历过几次……被敌人围困着几乎就是陷入了绝境的时候,心里就会想:管他呢!死就死吧,反正都要死了,就跟敌人拼了!

我们会这样,越鬼子当然也会这样……这也是为什么在战场上最好用“围三阙一”这战术的原因。

只可惜的是这一次我们没有条件这么做……原因是敌人的部队是坦克部队,一旦用那什么“围三阙一”……那越军坦克很有可能就会利用其机动性冲出包围围然后反过来咬上一口

所以“围三阙一”这战术的重点应该是机动方面要差不多,甚至还要超过敌人才有办法用……比如蒙古骑兵就十分擅长用这种战术。他们的做法就是三面包围敌人逼着敌人往一个方向逃……敌人在逃的时候,蒙古骑兵就利用他们更好机动性一路穷追猛打!敌人在逃跑的时候就完全没有战意也没有士气了嘛,然后跑又没蒙古骑兵跑得快,于是几乎就是让蒙古骑兵给当靶子射!

也正是因为这种战术的大量使用,才使得蒙古骑兵在战场上总是能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战果。否则的话,蒙古总共才那么点人哪有办法在欧亚大陆打下那么大的疆土。

但是如果反过来……以步兵为主的宋朝如果对蒙古骑兵也来个“围三阙一”……那指挥官肯定就是脑袋进水了。

不难想像,蒙古骑兵完全可以利用其机动性轻松的突出包围圈。然后一边跑一边等着后面穿着重铠背着兵器跑得气喘吁吁的宋朝步兵……说不准还有时间坐下来喝杯马奶酒吃点食物之类的!

同样这一仗也是这样,之前我们以坦克连对付越军冲锋的两个步兵连的时候,那的确可以用“围三阙一”,但现在对付的是越军坦克群……而且还是比我军59中更多、更先进的坦克群,那这战术显然就不实用了。

于是我们就只能将它们围死……围死的后果就是可能要承受越军的拼死一击。

这里说“可能”,是因为并不是所有的部队都会有这拼死一击……有些素质差的部队直接就崩溃了。

但我相信眼前的这支越军坦克部队会有……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他们是越军王牌部队320师。

如果他们就此崩溃了,那还称得上什么王牌部队呢?而且他们还是王牌部队中的坦克部队……越军也跟我军部队一样,把坦克当作宝贝,所以坦克兵都是选择军事素质过硬的士兵担任。

于是越军坦克群就在我眼前做了一个让我吃惊的动作……排在前方的五辆t62开足了马力朝我军59中坦克群冲去,剩下的十余辆坦克则迅速调了一个头将正面对准了我们……

我很清楚越军坦克这是要做什么,那五辆t62坦克实际上是被牺牲了,他们的目的是拖住我军的59中坦克群好让其它坦克突围

应该说越军的这种选择是相当明智的。首先这t62的各方面性能都比我军59中好很多,越军以五辆t62坦克拖住我军十五辆59中并非自不量力,甚至还有可能突围而出……

坦克战这玩意,并不说简单的以战斗力叠加起来说“我军十五辆坦克难道还打不过、拦不住越军五辆坦克”这样的……原因是这时代的59中火控系统极其落后,甚至就连最基本的测距仪都没有……

打炮是需要知道目标距离的,这一点有学过炮兵战术的我也知道……所以一想这坦克里头要是没有测距仪,然后又不能像炮兵观察员那样观测,甚至还要在潜望镜里判断距离……那要判断得准确是谈何容易啊!

所以这时代59中的炮手就互相流传着一句话:“判距靠炮手的眼睛、射击靠射手经验”。

简单的说。就是炮手要依靠眼睛在潜望镜中看到的物体的大小就能判断出距离……这是说来容易做起来难的,如果是比较熟悉的物体,比如59中坦克本身……那炮手本身就对59中长宽高比较了解,于是一看这物体的大小差不多就可以估计出距离。

但是……如果这物体是炮手不熟悉的t62或是其它坦克,那误差自然也就大了。

更要命的是……如果这个目标还在做不规则运动,也就是敌我距离时刻都在变,那想要打中目标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越军t62显然也知道我军59中的缺点。于是在朝我军坦克群运动时是采取“z”字形路线的……这动作用点像步兵朝敌人火力点冲锋的战术动作,不过其性质有明显的区别,步兵做这个动作的目的是为了不让敌火力掌握自己的运动规律,而t62采取这个动作则是让我军炮火很难计算其距离。

再加上我军59中必须得停下来才有办法瞄准。于是这里头的问题很快就出来了……越军t62似乎只需要不断地改变方向作不规则运动,我军59中就很难打中它,而它却可以一边运动一边把我军坦克一辆接着一辆的击毁……

也就是说战场上的装备,并不能简单的有战斗力叠加进行对比的。就像这59中和t62的对比……由于火控系统上的差距,有时甚至十辆59中与一辆t62对阵都有难度

不过好在我军坦克也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有步兵协同掩护……有步兵协同掩护一是意味着对战场有更强的感知度和全局观,坦克手躲在坦克里头除了潜望镜那么点巴掌大的地方其它地方就全都看不见,有时甚至身边或是身后有敌人坦克也没发现。有步兵协同的话这些问题就不存在了,步兵随时可以通过步话机通知坦克外面的各种情况。

另一个好处是步兵对坦克也有攻击力……这攻击力一方面来自步兵手里的火箭筒,另一方面则是步兵可以帮助坦克手判断敌人坦克距离。

于是这十五辆59中坦克并没有像越军想像的那样停下朝他们瞄准,而是加足了马力搭载着步兵四处散开……反正命中率不高,干脆就不瞄准而是快速机动起来,这一动起来最直接的好处就是越军坦克要命中也很困难,另一个好处就是越军坦克因为没有步兵协同,所以其感知度不高,我军坦克什么时候绕到它背后它都不知道……那时再跟着敌人坦克走一条直线,然后照着它的屁股猛轰一阵,看它还能跑到哪里去!

这也正是我军步坦协同时训练的科目之一,主要针对的就是59中有诸多缺点但数量较多,一旦在战场上碰到数量相对较小的t62时应有的反应。

于是我军坦克方面我就不用担心了,剩下的就是我们二连所要面对的问题……

剩下的越军坦克只有十几辆……虽说这十几车坦克大多是t54、m41之类的并不算先进的坦克,但他们的对手却是我们……一支由装甲车和步兵组成的队伍!

从这一点来说,越军坦克部队的指挥官还是相当明智的,正面是59中坦克群……因为59中与t54在外形上基本没区别,从这面突围无疑很容易陷入混战;左翼是518.6高地,右翼是炮弹炸出的火墙……从这两面突围更不可能,于是就只有后侧……

这可就苦了我们这些位于后侧的步兵,要知道这些坦克开足马力的时候怎么说也会有三、四十码的,这一堆的钢铁怪兽“轰隆隆”的朝我们冲了过来……要把它们拦住可没那么容易!

第56章 偷袭第33章 防空导弹(二)第99章 半壁崖(十)第34章 民航事件(三)第15章 生日第49章 整改第202章 7.12战役第138章 后盾第73章 墨尔本号(二)第34章 思想工作第168章 尸体第335章 训练(二)第64章 较劲第78章 步校第211章 7.12战役(十)第196章 特工连第九十四章第98章 马岛战争(十七)第104章 半壁崖(十五)第178章 死亡地带第126章 阿拉伯霍计划第206章 尤金娅第十二章第54章 者阴山(十九)第203章 弹药库第135章 同学第103章 法卡山战役(八)第113章 良性发展第五十六章第3章 母船第八十五章第126章 协议第20章 突发状况第137章 雪崩第四十三章第25章 伏击(三)第16章 行动第207章 经验总结第79章 整合第九十六章第63章 棱线工事第128章 围三厥一第84章 二号山口第105章 新兵第11章 坑道工事(二)第131章 伏击(二)第114章 法卡山战役(十九)第四十八章第145章 佯攻第141章 小试身手第173章 子弹第204章 AK74第195章 56半第73章 晚餐第11章 老鹰第58章 对峙第113章 法卡山战役(十八)第77章 陷阱(二)第61章 无心插柳第148章 装甲车(二)第136章 装备第75章 地道第226章 家人第119章 冷枪冷炮部队第176章 防范未然第20章 集结点第32章 民航事件第八章第23章 主峰第204章 AK74第70章 火车站第142章 冲锋第141章 战前动员第59章 投机倒把罪第21章 为难第176章 防范未然第185章 八里河东山第61章 对手第八章第58章 对峙第198章 黄昏的阳光第4章 捕俘行动(二)第43章 者阴山(八)第200章 装甲车第72章 希杰奥山谷之战(三)第27章 摸洞(六)第37章 粮站第21章 引蛇入洞第168章 吉利服第24章 伏击(二)第92章 马岛战争(十一)第196章 142高地(二)第38章 群架第54章 钉子任务第165章 723高地第142章 炮战第25章 滑翔伞第66章 飞机(四)第207章 小口径子弹第53章 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