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种 出死期

世人每多惜财,不肯施济积德。殊不知,大限到来,财可能带去否?安得神人预示死期指点而延促寿耶?早速省悟,勿再昏迷。

或有说我这出死期之事,乃是造语以劝世的。若有此意者,真大没见识之人也。试看从古至今,夭促因积德而至长寿者极多,又有该长寿因损德而致夭亡者亦复不少,载不胜载。即如裴度面上,螣蛇锁口,不独夭寿,且主饿死。只因还带一事,短命改为长命,复又贵登宰相,死期岂不可出乎?袁了凡因积德而延寿命,死期岂不可出乎?大数虽已注定,转移权柄在人。凡心中若起善念,当愈进于善;若起不善之念,即时消除。世上出劫长寿之法,无过于此。况钱广生系现在实事,又何疑乎?

顺治末年,小东门有个钱广生,开茶叶铺。每年从霍山等处置茶叶,贩与各铺零卖。为人性极刻薄,积得现银五、六千两。他生得相貌胖厚魁梧,皆以大富翁称之。

其时有个相士,名唤“余鬼眼”,生得两目碧绿。自淮上来,寓在府东旌忠寺内。风鉴决断如神,远近趋教者极多。广生自己倚着相貌甚好,亦备赀往看。到了寺寓,只见先有一人在内谈相,乃是平昔识认的赵朋友,见礼坐下。只得相士向赵友愁眉说道:“尊相生得头皮宽厚,山根高直,原是福寿之相。但嫌黑气侵入天庭,不知目今做了何等坏事?只在一月内,寿数难逃,且主凶死。”其人大恼而去。

随挨这广生即向前请教。相士将相貌细细观看,道:“尊相身体敦厚,准头丰大,一生积财富余。只是人中短缩,两眼露神,更加面皮虚薄。诀云:‘面皮虚薄,虽人中长而寿亦亏。’又云:‘面皮急如鼓,寿只三十五。’请问多大年纪?”广生答道:“今年正是三十五岁。”相士又道:“莫怪我直说,寿算只在百日内归天,身后之事,须要早为料理。”

广生送了相金,回家着实烦恼。自想:“先相的赵朋友,说他只在一月内必死,我尚远有百日,且细细询问赵朋友应与不应。”

原来,这赵某系江都县书吏。其年旱荒,奉上发赈米赈济,是他经管,自己就虚捏多户,侵蚀赈米五十余石肥己,本官察出处死,果在一月之内。广生见赵某已经神验,更加忧虑。

一日,坐在茶叶店后半间屋内纳闷。忽见已故某仆来说道:“奴因生平忠直,城隍尊神收奴充差役,专勾拘人犯赴冥。今见票上人犯四名,内有主人名字,特来报知。我先往丹阳等处拘人,挨拘到一同前往,可速些料理家务。我三日后必到,一到刻不能缓。”说完,不见了。

广生听得明切,且在白昼,非同梦寐可比。自想:“夫妻恩爱,难割难舍;儿女幼小,不曾成立。许多未了事件,不知料理那一件。”心绪如麻,只是嚎陶痛哭,声惊邻舍。旁有老翁来问知因,说道:“生死大事,无法可作,痛哭苦恼,俱有何益?闻得天宁寺巨渤大和尚,是个得道高僧,你急速去求他指点,或有可生之路,亦不可知。”

广生依言,即往天宁寺方丈,寻见渤师,说相士、故仆原委,痛哭跪求。渤师道:“人之死生定数,何能脱逃?”广生更又哭求不已,渤师道:“要依僧人两件,或可回天保护。”广生道:“若能不死,无不遵从。”渤师道:“第一先要焚香,对佛发誓,将平日刻毒尽改为仁慈。格语云:

仁是长生法,宽为大宝箴。

不惟怜救人之危难,即禽兽虫蚁,俱不可损伤。格语云:

天本好生,当行放生;

人欲长生,须戒杀生。

人欲长生须放生,此是循环真道理。

物命死时你救他,你命死时天救你。”

渤师又说道:“第二要将所积现银,分一半做实在救济人的功德,只留一半遗与子孙。格语云:

人生世间,方便第一。

力到便行,错过可惜。”

广生听完,满口依从。渤师问道:“汝积银若干,须要实说。”广生道:“实有现钞六千余两,今蒙吩咐,情愿将三千两积德。”渤师甚喜,又说道:“此二件系德行以为□主,又要二件功夫为之助。所谓功夫,并无多法,今传与汝,须当力行。只有一句曰:‘坚持正觉’。若能精悟此句,则西方莲座,续添汝矣。又尘世妙法,惺斋现刻有《三神咒》最简捷,最灵验,我俱查交与汝。虽遇俗事极忙,每日亦要三遍、七遍,只不间断,福寿必然全备。又‘十锭金’心法,一同传汝。若能体行,一生安乐有余。”因将诀法交与,广生信心喜授。

看毕,向师说道:“‘观音咒’、‘准提咒’,容易记诵,惟‘弥陀咒’,少为难记,弟子愚朦,只会念阿弥陀佛。至於神咒,另日持诵,不知可行得否?”渤师说道:“只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虔诚多念,功亦无量。”又问道:“汝用三千金做功德,意思要做甚的功德呢?”广生说道:“弟子亲见有人冒侵赈米五十余石,即促寿凶死。目今年岁大荒,米价贵至每石一两八、九钱,草根树皮俱尽,饥民遍野。弟子情愿将此银买米赈饥,这功德岂不实在?”渤师大喜道:“如此用心,普救民命,深为大德。但须即日买米,堆贮呈县,迟则悔石生而财难舍矣。”

广生即着人赍银三千两,飞往产米处买米送厂,接凑赈饥。渤师一面吩咐广生:“在僧人方丈法座旁,将我日用的念珠,专心念佛。过十日回家,则难劫去而寿命可保延长矣。”广生俱皆依从,果然并无灾殃。

自后存心宽厚,力行善事,每日诚诵神咒,并不隔间,常依十字心法。后来生子三人,孙七人,曾孙二人。玄孙一人,子孙又体祖父之志,存心慈厚,又持咒不懈。其子同心合力,乃贩茶贸易,又增开一大布店,十分兴旺。最难得者,夫妇结发齐眉,广翁寿至一百零六岁,康健少壮,鹤发童颜。

过百岁日,予往祝寿,只见满城内外,人众几千,拥挤不开。但他不过是贸易之人,本城府县、大小各官绅衿,俱亲自到门恭贺。又见亲友、鼓乐、寿轴、寿礼,迎赠金字对联二副:

眼见四朝事

身为百岁人

百年夫女齐眉乐

四代儿孙绕膝欢

又金字匾额二:

熙朝人瑞

期颐全福

又锦屏寿文,冗长不录。如此荣耀,扬城人民,俱赞扬罕见。

又过了六年,忽一日,广翁并无病痛,遍呼子孙至前,说道:“我寿命只该三十五岁,遇渤师指教,今已百六岁,可谓增延七十多岁,且又子孙满堂,财谷饶余,感念神天祖宗保佑,兼之自己专意栽培,所以致此。今日早晨见故仆某来告:‘向日勾摄之行,为有功德,中途撤销,午刻就有西方神圣,长幡宝盖,接引主人前往极乐世界,永享福果,并不由阎王地府。奴因感主人宽待恩惠,知此消息,特来预报。’说毕而去,是以呼汝等子孙来,当面吩咐,各要依我,常存天良,不可违悖。”说完,念佛数声,闭目端坐而逝。

本书完结,看看其他书:
第10种 锦堂春第27种 乩仙渴第20种 少知非第37种 旌烈妻第7种 自害自第13种 说蜣螂第13种 说蜣螂第9种 官业债第38种 剐淫妇第11种 牛丞相第38种 剐淫妇第13种 说蜣螂第34种 魂灵带第30种 空为恶第21种 刻薄穷第22种 宽厚富第2种 铁菱角第19种 老作孽第27种 乩仙渴第7种 自害自第30种 空为恶第34种 魂灵带第24种 埋积贼第34种 魂灵带第31种 三锭窟第20种 少知非第25种 掷金杯第17种 假都天第19种 老作孽第8种 人抬人第35种 得会银第39种 定死期第23种 斩刑厅第24种 埋积贼第27种 乩仙渴第34种 魂灵带第13种 说蜣螂第15种 村中俏第20种 少知非第33种 晦气船第39种 定死期第14种 飞蝴蝶第29种 枉贪赃第26种 还玉佩第11种 牛丞相第32种 一文碑第36种 失春酒第34种 魂灵带第12种 狗状元第18种 真菩萨第16种 关外缘第12种 狗状元第37种 旌烈妻第29种 枉贪赃第12种 狗状元第29种 枉贪赃第33种 晦气船第29种 枉贪赃第16种 关外缘第11种 牛丞相第1种 今觉楼第14种 飞蝴蝶第6种 洲老虎第1种 今觉楼第21种 刻薄穷第10种 锦堂春第19种 老作孽第14种 飞蝴蝶第10种 锦堂春第36种 失春酒第28种 亦佛歌第35种 得会银第31种 三锭窟第16种 关外缘第22种 宽厚富第18种 真菩萨第15种 村中俏第3种 双鸾配第3种 双鸾配第8种 人抬人第23种 斩刑厅第8种 人抬人第5种 倒肥鼋第28种 亦佛歌第36种 失春酒第32种 一文碑第14种 飞蝴蝶第35种 得会银第20种 少知非第29种 枉贪赃第37种 旌烈妻第24种 埋积贼第12种 狗状元第36种 失春酒第24种 埋积贼第27种 乩仙渴第4种 四命冤 (2)第32种 一文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