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培训1

晚上七点,红九军独立师全体连以上干部集中在一间较大的空营房里开始军事理论学习。

司令部参谋长张振宇主持会议:“同志们,独立师刚刚成立,各级干部都很努力,保证了部队的稳定和训练的顺利进行,这是好的一面。

但同志们都很年轻,过去担任的职务都不高,现在升到了新的工作岗位难免会有些力不从心,对于部队的日常管理可以通过耐心细致吃苦耐劳来弥补经验的不足。

但是独立师是一支在战场硝烟里成立的特殊部队,执行的是救西路军主力于水火的艰巨任务,在十几万敌人的缝隙中寻找打击敌人的战机。

这要求我们必须具有坚强的意志,更要有高超的指挥能力,平时把部队训练好,战时发挥出战斗力,这种能力需要自己从战场上领悟,更需要高人的指点。

幸亏我们身边就有一位,他带着我们以最小的代价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直到现在敌人还没有发现我们的存在。

这种大胆的谋划、缜密的计算、绝妙的时机,连环的出击,我由衷的钦佩,不仅仅我钦佩,连马家军的前敌总指挥马元海也甘拜下风,自称不是对手。

有这样的高人在,我们不能放过他,要让他教教我们怎么用兵,怎么组织战斗。

从今天开始每天晚上,我们都要在这里来学习他高超的指挥艺术。下面请我们的高人——红九军政委陈海松同志讲课,大家欢迎。”

面带羞涩、微微泛红的陈海松站起来说:“张参谋长太抬举我了,他说我是高人,你们看,我还没他高呢。”幽默的话语一下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同志们,张参谋长说的很对,我们处身在险恶的环境中,执行着艰巨的任务,将来还要东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那是一只比马家军还要凶残的豺狼。

我们要救出主力,将来要保卫国家、保护人民,就必须有强大的战斗力。

强大的战斗力不仅仅表现在武器装备、士兵体能、敢打敢拼这些方面,更多的体现在部队的指挥水平上。

有些部队越打越强,也有些部队被打垮了,究其原因多集中在指挥员的指挥上。

同志们都是带兵的,你们一定要记住兵不是用来消耗的,不是带着他们耍威风的,而是用来获取胜利的。

我们有了较强的训练指挥能力,就可以提高士兵们的作战技能和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自觉性。

我们有了较强的作战指挥能力,就可以灵活的使用手里的兵,合理的配置人员火器,减少自身的伤亡,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完成或超额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

这样你的部队才能生存下去,才能战斗下去,才能胜利下去。

张参谋长说得对,指挥是一门艺术,中国古代百家争鸣时有一家就是兵家,是专门研究战场指挥艺术的。

此后中国历史上名将倍出,灿若星河,数不胜数,他们都是掌握了战争规律,洞悉了战场的形势,利用了敌人的弱点,发挥了自己的长处,出奇制胜,一招败敌。

大家都知道三国吧,曹操很了不起,一生打了无数的仗,有两场仗对他一生产生了巨大影响,一场胜仗就是官渡之战,哪位同志知道,给大家介绍一下”

“怎么还不好意思呀?孙飞你来说。”

孙飞有些不好意思地站了起来扭扭捏捏地说:“我说不好,既然政委点了名,我就试试吧。

建安五年,冀州的袁绍要攻打驻守河南的曹操,两家在官渡这个地方形成对峙,当时袁绍兵精粮足有四十万人。

而曹操手里只有七八万人,人数这么悬殊,又粮草不济,但是他硬撑着。

发现袁军渐渐懈怠,听取了谋士的建议,利用暗夜的掩护突发奇兵,攻占袁绍大军的粮食仓库乌巢,烧毁了袁绍的军粮,造成袁军恐慌,趁势掩杀,大败袁军。

逼死袁绍,占领冀州,一统北方,成为当时最大的诸侯。”

“说得很好,大家给他鼓鼓掌。知识需要交流,互相学习才能共同提高。”

“曹操这一战打得精彩,打得巧妙,就这一仗,摆脱了被袁绍吞并消灭的可能,还占领了冀州成了北方的霸主。

可还是他,八年后却打了一场败仗,谁知道,也给大家说说。”

“总不能让孙飞改行当说书先生吧,其他人也说说。”陈海松摆手示意孙飞不用再讲。

听陈海松这么说,一团政委王启才站起来说:“这场战役叫赤壁之战。

当时曹操经过八年的休养生息,北方全部统一,经济也得到了一定恢复,可以说是兵精粮足。

曹操感觉实力足以平定天下了,就带领20万大军,号称80万,南下攻打荆州,旌旗所向无不归降。

只和刘备在长坂坡小打一场,就迫使荆州投降,大军饮马长江,此时他信心十足豪情万丈,横槊赋诗要跨过长江、踏平江东。

此时江东孙权和刘备残兵,总共只有五万人,东吴主将周瑜利用了曹操的骄狂,发现了曹军的不足,北方人不习惯坐船,不适应南方的湿热天气,连施妙计,草船借箭、蒋干盗书、周瑜打黄盖,误导曹操用锁链把所有船只连在一起。

虽然避免了颠簸,却失去了机动性,结果被周瑜一把火烧的水里陆上一片火海,孙刘联军水陆并进,曹军死伤过半,被迫退回北方,失去了统一中国的最佳时机,此后,就形成了三国。”

学员们这次自发地爆发出掌声。陈海松说:“看来我们独立师知识分子很多,这是好事,多知道些历史知识对我们是有好处地,大家平时要多读一些历史书,那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好,我们再来分析这两场战役,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呢?”

一团政治部主任唐永明说:“两场战役,都是采用火攻,都是以少胜多。”

二团长王峰说:“失败的一方都是兵力占优,形势大好,麻痹大意,被敌所乘。”

二团一营教导员王啸风说:“胜利的一方都是,用计迷惑对方,然后,出奇兵攻击对方薄弱环节和致命要害部位,一举成功。”

陈海松欣慰地说:“大家分析的很准确。任何战争胜则开创基业,败则亡身误国或导致事业停止。

所以作为一名指挥员组织战斗不能只看到自己的优势而看不到对方的长处,忽略了对自己的薄弱环节的保护,骄傲自大、处置不当、用人为亲,都有可能造成整个战役的失败。

只有抓住对方的疏忽,从他的薄弱环节入手,敢于突击,一击致命才能扭转不利的局面,取得以少胜多的奇迹。

同样的一个人也会因形势的不同造成不同的判断,做出不同的决定,收获不同的结果,这是非常值得大家深思的。”

陈海松话题一转说:“我们红军从创建到现在已经有十年时间,中间经历了许多波折。

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秋收起义连续失败让我们认识到在敌人力量强大的城市搞武装暴动无法成功,**生存的土壤在农村,在敌人力量薄弱的贫困山区。

那里有无法生活下去的愿意起来革命的穷苦农民,我们打土豪分田地他们支持,我们反抗敌人的围剿他们也支持。

我们有人民的庇护,有根据地的广阔空间可以从容地与敌人周旋,拖垮敌人,吃掉一股迅速消失,让敌人有劲使不出,始终被动挨打。

所以我们不断地发展,到1933年我们在全国建立了十几块根据地,红军发展到30万。

原因就在于我们坚持了正确的战略,就是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发展道路。

还在于我们坚持了正确的战术,就是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以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目的,开展广泛的游击战袭扰疲惫敌人,广布疑兵、四面出击,调动分散敌人,集中优势兵力运动中歼灭敌人。

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红军整整走了7年。

但进入1934年以后,仅仅两年,我们又由强变弱,由大变小,十几块根据地只剩下几小块,被迫放弃了中央苏区、鄂豫皖根据地,长途跋涉二万五千里,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才逃出了敌人的围追堵截。

现在陕北红军主力加上我们仅剩不到六万,这种变化大家思考过原因吗?

为什么我们会遭受如此大的损失?”

底下一时鸦雀无声。

;

第501章 危机临近第31章 培训1第53章 决战3第641章 客观评价第211章 自我救赎第53章 剑指晋绥2第237章 致命的锁链第230章 跟国民党竞争第134章 挥出铁拳第28章 调动敌人1第545章 水唇夜战第401章 格局大变第190章 华南众将第410章 理想主义者第96章 热河支队第624章 洗雪耻辱第206章 烈火焚魔第158章 援兵到了第209章 飞翔在宝岛上空第58章 蒋介石永远的痛第50章 准备决战2第42章 战后第596章 商机无限第223章 准备突袭第21章 阴损王子鸣第6 百六十一章 苏军落败第285章 激动的外交官第563章 浙赣路大乱第43章 惊动延安1第89章 迎接点验第573章 最后的努力第622章 庆祝大会第123章 控制‘安宅号’第273章 党政分工第74章 蒋介石的烦恼第559章 重建三战区第54章 出兵代县第486章 卫立煌的决心第16章 就这样到了你门前第319章 主席的决策第52章 剑指晋绥1第441章 震动很大第51章 你们自裁吧!第28章 调动敌人1第130章 陈明仁的计策第95章 主角配角第21章 阴损王子鸣第336章 各有打算第669章 借机敲诈第304章 拜访林森第6 百六十一章 苏军落败第421章 战前风云第668章 整顿藏区第631章 屠杀海盗第8章 一见马元海第27章 别不服第241章 钢铁废物第353章 死不瞑目第662章 紧急召见第406章 整顿后方第76章 教育的奇迹第10章 统一思想第570章 无奈回撤第139章 111旅团覆灭第1章 延安访友第64章 部队编制3第374章 杀奔宋家庄第7章 胆大包天第352章 燕山阻击第194章 历史旧帐第39章 被盯上了第104章 八二无坐力炮第109章 到底用不用第144章 必须严惩第177章 小艇大炮第596章 商机无限第341章 重大损失第47章 八路军的73师第142章 谋划南洋第275章 去就去吧第354章 半夜袭营第62章 分兵发展第43章 告别平型关第183章 窃取绝密第440章 粤军备战第307章 取之于民第671章 苏联的防范第485章 接受整编第193章 进入惠阳第30章 送他们下地狱第667章 麦克马洪线第639章 如出一辙第359章 两败俱伤第629章 怒而撤职第649章 兴安骑兵师第51章 你们自裁吧!第34章 兵临平型关第311章 钱到处都有第337章 计划公开第473章 内阁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