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聂总的态度

朱德总司令结合晋察冀军区战略任务对所属部队的战术要求做出最新阐述,让军区许多干部们感到有些突然,心里难免惴惴不安。部队虽然有了一定的实力,可在与鬼子重兵集群的正面对抗中明显处于下风,继续坚持正面拦截在现有装备兵力条件下难免会付出巨大牺牲。这对于一直强调保存自己、杀伤敌人、壮大力量的八路军来说变化有些大了。

陈伯钧的三师老底子是73师独立旅一团,当初张振宇、薛云龙带着独立师补充团、一万多晋绥军残兵、数千当地入伍青年重建73师,组成9个团隐藏在百花山区训练,平津战役197旅、212旅进入华北作战并入冀热辽军区,留下独立旅继续训练新兵对张家口警戒。

平津战役后华北数十万民众进入晋察冀辗转前往绥远,其中三万多青壮留在独立旅接受训练,好在鬼子遭受重创后无力向根据地腹地扫荡,军区获得了半年多的训练时间,通过伏击辎重部队、攻打鬼子据点、铲除汉奸武装得到锻炼,逐步扩大到今天的规模。

他作为受过黄埔军校培养的正规军官接手三师在蔚县、涞源、灵丘之间与阿部规秀第二混成旅艰苦鏖战,深感两军实力的差距唯有利用山地方能限制敌军,总结出山地游击战的很多经验和战法,指导部队以营为单位分散开展游击适时集中兵力打打伏击,逐渐得心应手。

长征时他的部队大部分时间充当全军后卫,阻击作战打得多了赢得了‘铁屁股’的美名,围歼阿部规秀时晋察冀二师三师负责阻击张家口的26师团,缺少重装备的黑田重德碰到了善于防守的陈伯钧果然无力突破付出数千伤亡顿足在怀安城下无奈退回。

这让陈伯钧感觉鬼子野战师团的攻击力远没有想象的强大。所以在阻击32师团时没太当回事,没想到32师团火力凶猛、包抄坚决、地空一体,一个营两个小时损失殆尽,没等他回过神来,另外两处营级防御阵地即被快速突破。平原防御成了三师的滑铁卢。

退回小五台山后,刘钢副司令员批评三师作战目的不明、用兵保守、战术单一,野战防御投入兵力火力不足,三处阻击阵地相距十几里完全没有纵深保护,缺乏重装备支持形成小兵力孤军作战,没有破坏道路外线牵制未能限制鬼子快速机动分散鬼子兵力。

他是个没有多少城府的川中富家子弟。率性而为,给他带来不少麻烦,以至于学识很高能力不低却起起伏伏。作为秋收起义的老战友在他离开延安前毛泽东曾告诫他改掉暴露于外、喜形于色、不够深刻和稳重的缺点,培养全局观念、勇于牺牲自我。

可他秉性使然清高惯了,到了晋察冀聂总把军队建设交给刘钢打理让他很不舒服,自己在五军团当参谋长、在六军团当军团长时刘钢才是个小参谋。仗着在陈海松手下立了些战功是晋察冀的老人,拿着陈海松许多不着边际的理论对部队训练作战进行不切实际的安排。

从南口完成阻击任务后部队就应该退到两侧山地去休整或在黄羊山区依托山地有利地形阻击,可刘钢认为不能让敌人顺利进军,每前进一步都要让敌人付出代价,黄羊山纵深有限两面临敌并不适于大兵团阻击,要求部队在平原地带依托村镇街垒层层迟滞鬼子。

结果一团三营、二团一营、三营一天之内阵地相继被飞机大炮突破,一团二营、二团二营在救援中被坦克骑兵冲散。两千多战士牺牲,全师减员一半,完全是作战方案愚蠢、盲目却怪罪自己组织不力,他不能接受这样的指责,只是承认自己有些轻敌大意但反复强调失利是实力差距的必然结果,放弃怀来、涿鹿是保存革命力量,军区的阻击计划严重脱离实际。

如今朱老总没有追究三师的错误,反而鼓励部队向平原地域发展让他很吃惊,他感到总部领导被前一阶段的连续胜利冲昏了头脑,不了解鬼子新锐师团的强大攻击力。犯了左倾错误,山地游击战是中央制定的敌后斗争的基本战术,是革命力量生存发展的法宝,各部队打了一年多刚刚熟练运用,却要离开山区以己之短攻敌之长很不理智。

他急切地不顾军区领导是什么态度。起身提出异议,列举苏联红军防御作战条令的人员装备数据认为晋察冀部队重装备严重缺乏,很难在平原地带阻击空中地面火力占优、坦克汽车高机动性的日军主力兵团,部队再顽强也无法承受狂轰滥炸的火力打击和快速包抄。

确保大同不失的战略意义部队都清楚,部队也并不惧怕进入平原,但就这样进入平原难有胜算,在现有条件下进入平原无疑是危险的,不仅无法完成迟滞击退敌军的任务,很有可能把缺乏重火力掩护的部队置于敌人火力打击之下遭受严重损失,除非总部空军部队、特战部队能够有效遏制敌人地空火力否则不宜大兵团进入平原地区作战。

Wωω¸ ttκǎ n¸ ¢O

他的发言在一些干部中引起了共鸣,台下一时议论纷纷,点头的有摇头的有。朱老总锁紧的眉头让聂荣臻很尴尬,他从许多干部的表情中看出类似的担忧,知道他们并不是惧怕跟小鬼子拼命,顾虑的是对大规模平原作战缺乏足够的思想和物质准备。

也难怪,长期的山地游击战让晋察冀部队习惯了小股进入平原地区执行袭扰交通线劫夺物资、摧毁鬼子小型据点的偷袭行动,在遇见大股敌人之前就转入山区,部队上下把平原始终作为粮食物资获取地,自觉不自觉地把歼敌战场选择在有利于自己的山区。

在这样的背景下各部队普遍缺乏坚守平原的思想准备和战术研讨,平原地带大兵团作战兵力的使用、火力的配属、防御阵地的构筑伪装、陆空炮各部的支援协调、物资的储备补给、迟滞敌机动性、破解敌强大地空火力、防止敌侧翼突破对大多数部队无疑是陌生的。

而作为一支共产党领导下的军政高度统一的八路军部队,晋察冀军区必须无条件地服从革命战略的整体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作战任务。毫不犹豫地承担起总部赋予的新战略。

朱老总不是来和大家商量要不要进入平原河谷地区作战的,而是前来部署作战任务的,作为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他必须坚决执行,并引导自己的下属统一思想做出新的安排。

他起身大声咳嗽了一声制止下面的议论,用他一贯平静的语气说道:同志们。晋察冀军区是在陈海松同志手里创建一步步发展壮大的,始终战斗在这块战略要地有力地支援了绥远的建设和山西的战斗,靠的是党的坚强领导、靠的是意志坚定、灵活机动。

正如总司令所说,两年来在我军顽强抵抗主动打击下华北抗日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利用鬼子全力南下寻找国军主力决战的有利时机进入敌后,控制了大片根据地。建立了会给中国革命带来无限生机的现代工业基地,这是我们过去没有想象到的惊人的变化。

20年前朱总司令、周副主席、我还有许多热血青年抱着科学救国、实业救国的梦想远涉重洋去欧洲勤工俭学,我们在那里接触到现代工业创造的物质文明,也是在那里接触到马克思主义,我们走向革命的道路就是希望通过马克思主义倡导的无产阶级革命在中国打碎封建制度的束缚、摆脱帝国主义的压迫,通过现代工业振兴古老的中华民族。

我们为此努力了20年。却因为主观和客观的原因一直无法把它变成现实,令人欣慰的是陈海松司令员敢想敢干、有勇有谋,抓住各种机会利用一切资源奇迹般地连续兴建了足以改变中国国力的河西、河套、山西、平北工业基地,规模之大、种类之全令人惊叹。

我承认我没有这样的远见卓识、雄才大略,可我们有勇气有能力保护他不受敌人的干扰顺畅发展,因为我们知道这是共产党实现自己改变中国命运、彻底打败日寇最终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建设富强国家的坚实物质基础,是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是中国革命的宝贵财富。

所以我完全赞同总司令提出的转变战略战术的构想,晋察冀军区要勇敢地承担起晋绥大后方坚强屏障的光荣使命。我们共产党人历来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面对艰难险阻百折不挠、英勇不屈,在惊涛骇浪中经受考验、适应形势、锤炼自己、壮大自己。

陈师长提到的重装备缺乏的问题是历史原因造成的,短时间内难以改变。我想问的是没有重装备我们就不能在平原作战了吗?就不能保护身后的根据地人民和工业基地了吗?号称英勇善战的八路军真的没有在平原河谷地带战胜鬼子的可能吗?

这不禁让我想起平型关,八路军区区六万人敢于硬憾鬼子精锐的第五师团,在座的都经历了那场战役,当时有几个人不紧张?那时我们有什么?没有飞机、坦克、汽车,火炮不足日军的一半,凭借着一腔热血坚定地执行前线指挥部的部署全歼了凶残骄横的两万日寇。

战后总结会上陈海松说我们胜在经过整编后的战士军政素质提高战时英勇顽强、胜在各级干部执行命令坚决、胜在坚持以我为主充分准备合理利用地形、胜在寻找敌人的疏漏从外围开始削弱限制敌军优势发挥。这应该成为我们对日作战中牢固树立的作战原则。

一年半来我们坚持并丰富了这些原则,不断取得胜利,现在抗日形势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我们的装备水平改善了不少,有了不能退让必需确保的战略目标。将来还会更多,而敌人矛头将越来越多地对准我们,单纯的山地游击战已经无法确保我们后方的稳定。

总司令要求我们要有远大的理想、更高的追求,决不能满足于现在的战场态势,停留在现有作战能力上,我对此表示认同。因为我们的仇敌凭借着强大的军力还在祖国的土地上作恶、还在烧杀抢掠,中华民族还在水深火热中挣扎,说明包括我们在内的中国军队还很落后,落后到不能捍卫自己的国土家园,不能保卫自己的兄弟姐妹,不能在野战中击败敌人。

这种落后不仅仅表现在装备上,更多的表现在战略思想、主动精神、作战意志、单兵素质、战场指挥、战术创新、后勤补给诸方面,正面战场上的国军因此已经溃败,敌后战场上的我们如果因此再溃败,国家民族百姓还能指望谁?都躲到山里去鬼子谁来打?

军队是国家利益的捍卫者,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不同于一切反动军队,始终有艰苦奋斗的创造精神,有挺身而出、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有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战胜凶恶敌人的坚定信念和过硬的技能。显然我们还没有这样的信心和能力,满足于小打小闹。

站在党的事业、人民利益的高度军区各级干部有责任迅速转变思想认识、学习研讨作战条令,在防御作战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探索出平原河谷地域防御作战的有效战法,在实战中去丰富完善,只要认真去做办法总会有的,傅秋涛在苏北不就打得很好吗!

前一段的阻敌行动伤亡较大,暴露出军区领导、下属部队认识模糊、战术单一、准备不充分、缺乏平原地区战法研讨战术演练、对敌人的优势限制不利等弱点。面对敌人很有可能发起的更大规模的攻击我们必须及时调整、深入总结,司令部要尽快拿出作战方案。

军区已经在这里发展了一年半,熟悉这里的山川地形,有稳固的山区根据地作为支撑,有千万群众作为依靠力量,有五万不畏强敌的主力部队、十万热爱家乡坚决抗日的地方民兵武装,有周边山西总部、冀热辽、晋绥军区部队的策应支援,只要思想统一、信念坚定、周密部署、协同配合一定能够给杉山元、后宫淳以沉重打击,粉碎他们的西进图谋。

PS:各位书友:久违了!冰雪老父亲糖尿病引发脑梗阻住院治疗,冰雪作为独子不能不床前尽孝,更新延误了二十天,敬请大家原谅。通过治疗老父亲病情缓解,冰雪已经回到兰州,将收拾心情安心写作,请大家继续关注西路军。谢谢!

第39章 被盯上了第638章 镇海要塞第157章 功高遭忌第70章 简单化处理第94章 17岁的少将第276章 日军的检讨第244章 第二军瓦解第440章 粤军备战第621章 抓住机遇第468章 轰炸黄土崖第166章 委座耍赖第35章 牛刀小试第444章 陈章 驾到第395章 谈判放人第652章 俞济时到宁波第626章 重用老外第360章 重锤敲击第293章 有些跋扈第312章 杨家岭第168章 轰炸南京第600章 睡狮当醒第57章 不一样的阳明堡第651章 脱离接触第216章 琉球父老第407章 清理冗员第274章 中央新的布局第502章 身后的隐患第71章 规劝张主席第653章 夺占萧山第57章 不一样的阳明堡第599章 飞临梅州第198章 火车自己跑了第11章 抗联杨俊恒第649章 兴安骑兵师第448章 都得调整第270章 新三国论第91章 抗日誓师第7章 夺寨第441章 震动很大第553章 伏击成功第154章 74军来了第67章 第一混成旅团第316章 平心静气第583章 周边状况第15章 连夜行动第159章 18军登陆第611章 严明纪律第526章 难以决断第195章 第八师团第97章 土匪逞凶第309章 禁绝鸦片第8章 李家营子第43章 告别平型关第588章 踏上征途第644章 弱国的顾虑第74章 蒋介石的烦恼第517章 态度好转第521章 不做牺牲品第41章 劝说第190章 华南众将第649章 兴安骑兵师第462章 川军接战第12章 期待辉煌第650章 不断迂回第360章 重锤敲击第51章 干部会议第368章 新疆的归属第81章 受领任务第3章 看谁狠第60章 解放思想第8章 回到张掖第600章 核心问题第11章 抗联杨俊恒第20章 统帅部的决心2第657章 国军接战第185章 谜团揭开第387章 桥本群的对策第430章 血战西江第73章 敌人你也敢要第55章 收编晋绥军第509章 屈辱的放行第413章 打落了牙齿往肚里咽第60章 解放思想第46章 计划成功第310章 减租减息第480章 战场比武第303章 受领任务第427章 替罪羊第637章 浙北恶化第15章 连夜行动第253章 激战潼关第669章 借机敲诈第651章 脱离接触第208章 116师团第8章 李家营子第582章 陈海松的战略构想第145章 第七战区司令长官第57章 特战思想第55章 决战5第676章 经济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