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顽强第一军

薛岳自从九江战役指挥第一兵团歼灭11军主力后荣获青天白日勋章,叹服于陈海松的战役布局和兵力部署,感悟到中日战场上敌我优势和克制方法,憋着一口气要独自和日本人再次较量一番,不想这一等就是五六个月,期间国军整编,撤消了兵团建制,他升任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主持九江外围防御,倒是尽心尽责,督促各部稳固防线并组建反击兵团。

然而鬼子兵力火力依然强于仅仅是形式上完成整编的国军,国军各级指挥员不再恐慌畏惧、敢于战斗但战略思想、战场指挥依然无法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无论是江南、江北都是在依托阵地死守,伤亡很大,又急又气之下多次请求侧翼出击分散敌军却被军委会拒绝。

白崇禧的回归让他的愿望得到实现,他刻意保留的中央军主力陶峙岳1军、黄维18军、李仙洲92军与第五战区精锐的张淦7军、张义纯48军、宋希濂71军组成反攻兵团准备在江北的黄梅地区对11军所属15师团、独立12、13混成旅团实施围歼。

部队已经运动到位,却因为13军的突然杀出而被迫放弃,让跃跃欲试的薛老虎顿足捶胸大叹可惜,为了保住南昌封堵住九江侧翼的缺口,攻击兵团奉命驰援南昌,出乎意料的是第三战区一败涂地,他们还没到南昌,敌人已经占了上饶,严重威胁九战区侧后。

蒋先生一日三电催促加快步伐,他只好派出陶峙岳第一军抛弃重装备轻装赶到南昌乘火车赶往鹰潭建立防线,刚到东乡就遇到鬼子轰炸和前方溃兵,告知鬼子已经占领兵力薄弱的鹰潭正向西杀来。陶峙岳立即在杨溪、松间依托地形组织防御,很快与38师团遭遇。

藤井洋治中将自从在玉山经历了陈明仁29军小规模的顽强抵抗外,一路势如破竹攻到鹰潭,损失几乎可以忽略让他难免有些得意。自己陆大28期同学里板垣征四郎、山下奉文、桥本群都被八路军俘虏、尾高龟藏战死在朝鲜,牛岛满战死在黄梅。比起他们那些优等生自己虽然升迁的慢了点可最少还活着,还能为东亚圣战尽力,还在为帝国开疆拓土。

稍加休整并不感到疲劳的38师团根据军部命令和39师团一起组成西路兵团向南昌进军,41、42师团沿鄱阳湖东岸北上策应11军。他的38师团从东至县出发时飞机报告有一支中国军队已经占领了铁路沿线的丘陵地带,没有重型武器。藤井鄙夷地撇撇嘴,皇军都快打到南昌家门口了,你们才来了一支轻装部队。皇军的赫赫军功从何而来?

他满不在乎地命令37、38两个山炮联队跟随228联队迅速击溃守军,同时召唤上饶海军航空兵战队给予空中支援。铺天盖地的炸弹、炮弹持续半个小时的轰击把沿线低山丘陵炸得硝烟弥漫,联队长土桥隆一大佐轻松地命令两个大队发起进攻却遇到了顽强的抵抗。

第一军原来隶属于李宗仁第五战区,起源自黄埔学生总队,属于胡宗南17军团的看家部队,一直是中央军里的嫡系。兵力雄厚、装备精良,信阳反击战中与7军携手重创第十师团全歼33旅团,荣立军功,军长胡宗南升任34集团军司令李铁军接任军长。

不久蒋先生下令1军、76军军长互换,李铁军率76军驰援洛阳,老成持重、稳健顽强著称的陶峙岳接掌1军继续充当战略预备队。白崇禧力主反攻,陈诚、李宗仁全力支持。蒋先生也期盼国军用一场大胜挽回国军颜面,一军等主力得以调来薛岳麾下组建突击兵团。

陶峙岳本人是湘军悍将,保定军校毕业在贺耀祖手下任职步步升迁。北伐时跟随贺耀祖加入国民革命军,参加过历次内战,积功擢升中将师长,淞沪会战率领8师坚守阵地二十二天被誉为抗日名将,一军交到他手里可见蒋先生对他的器重。他比在洛阳畏葸避战的李铁军爱国、顽强、坚毅,明知自己的部队没有重装备却也没有退缩。严令各部誓死抵抗。

整编期间他的一军与张自忠59军离的很近,对第七战区充满好奇的他时常与张自忠交流,了解了许多八路军的训练作战方法,让他很受启发经常带领各级军官前去观摩一同训练,尤其是大纵深弹性防御、阵地伪装、交叉火力配置等战术被一军反复演练、日渐成熟。

来到战场自然要充分展现,他命令比较偏重于防守的刘安祺78师放一个营在最前面,其他部队在丘陵两侧设伏依据地形迅速构筑野战工事。按前轻后重配属兵力火力,善于进攻的李正先一师放在二线准备反冲锋。结果骄傲自大的土桥联队火力准备后蜂拥而上,顺利冲垮一线进入丘陵地带一头钻进了伏击圈,大半个联队被两面的交叉火力打得晕头转向。

后方的山炮联队远在山谷之外无法提供准确的火力支援。空中的飞机怕造成误伤也不敢过于靠近战场中心地带,双方在狭小的丘陵间短兵相接激战了半个小时,鬼子误入伏击圈的两个大队和上前支援的大队多次试图攻上高地均被意志顽强的78师奋勇击退。

陶峙岳眼见敌军伤亡过半,命令第一师趁机杀出,伤亡较大的228联队虽然压制火力较强,可惜两面受敌暴露在低处被密集单兵武器压制,关键是这支部队意志非常顽强、单兵技术也很不错,步枪、手榴弹运用自如,伤亡很大却不惊慌不退缩,仰攻中吃亏不小。

眼见第一师又机枪开路、手榴弹横飞,端着刺刀不要命的往前冲,配属的飞机、火炮难以形成压制只好命令部下慢慢撤出山谷,连六七百战死的士兵尸体也顾不上带走。将鬼子赶出丘陵,陶峙岳命令部队放弃阵地向后转移进入丘陵深处隐蔽,赵锡光167师接替防守。

首战获胜让一军上下很高兴,伤亡三千可也造成鬼子将近两千的损失,这在过去历次战斗中都是少见的,黄埔出身的李正先、刘安祺也不得不佩服军长的部署得当、八路军的防守战术相当有效。信心增强。陶峙岳还是提醒他们敌人有些轻敌,咱们占了地利突然袭击,后面鬼子就会谨慎地多,火力准备会更猛烈,告诉弟兄们注意隐蔽一定要坚持到主力赶到。

赶到山前的藤井洋治看到的是自己的228联队攻击受挫、伤亡过半,不由得怒火中烧,难道又碰到了陈明仁似的硬汉了。中国军队作风、战术、技能诸方面的进步让他很不舒服,要是每处都这样拼消耗,皇军什么时候才能拿下南昌、拿下武汉,十天的期限岂不要泡汤?

他很不满地听了战斗经过,确信对方是一支匆匆赶来的轻装部队,只是训练有素、占据地利而已。呵斥了灰头土脸的土桥大佐,命令他迅速整顿队伍,准备继续进攻。

大批飞机再次赶来对守军阵地进行狂轰滥炸,山炮联队也在飞机指示下校正覆盖,一二线阵地笼罩在硝烟尘土之中,那份震撼确实让退在后边反斜面的国军官兵呼吸急促。

火力延伸后,陶峙岳命令78师派出小部队进入防线交替掩护且战且退。把敌人引到167师阵地上去,一师做好侧翼出击的准备,准备再打鬼子一个反冲锋,恢复阵地。

鬼子这次谨慎多了,一个中队在前面探路,步兵炮、机枪中队在后面清楚威胁,后面一个大队压阵,另两个大队抢夺制高点。相互掩护向防线逼近,小股守军对此确实没有办法,只能远远地打枪骚扰发挥不出太大作用反而成了鬼子飞机、火炮的攻击目标。

陶峙岳看着敌人改变了战术干着急却无计可施,这种情况下要么后方火炮阻拦、要么使用地雷阻截,可他手里这两样都没有,只好放弃反击把一师撤到主阵地后方准备打阵地战。

终于在丘陵深处的蝉塘,中国精锐部队与日本二线师团正面相撞。两个执拗的指挥官,数万不要命的男人在五六平方公里不大的空间里反复搏杀,飞机低飞扫射,75山炮、81迫击炮、70步兵炮、50掷弹筒。加上九二式重机枪,鬼子组成立体密集火力网将第一军前沿部队笼罩在死亡阴影当中。而中国军人借助灌木、树林、岩石的遮蔽,顽强坚守。

火力的悬殊差别不是勇气和意志可以抗衡的,小小的山谷里一军将士使用步枪、手榴弹、捷克轻机枪、刺刀、工兵锹拼死抵抗,可是在绝对实力面前只能且战且退,伤亡惨重。

退到分水岭时,陶峙岳对三个师长说:“不能再往后退了,薛长官命令我军坚守东乡,可出了丘陵就是东乡,我军没有重火力,借助丘陵地形尚可一拼,退到平阔的东乡只有死路一条,不仅会全军覆没还会给主力造成被动,我决心在此坚守,这里就是一军最后的阵地。”

黄埔二期毕业的李正先在淞沪战场上也曾是威风八面的铁血旅长,身负五创仍然死战不退,信阳反击消灭鬼子一个联队得授青天白日勋章,军容壮阔豪情未减,在他看来国军实力确实有了增长,即使不胜也不至于打败,大不了再多几处伤口而已,慨然应承。

赵锡光不是黄埔将领,云南人,昆明讲武学堂毕业后一直在赣军里打拼,因为勇猛而逐步提升,北伐年间投靠国民革命军以勇猛著称,抗战前在成都驻防,武汉战役打响奉命率领本部并入胡宗南兵团,因为是杂牌不受待见,成了一军里的受气包牺牲品,所有急难险重任务都落在他们身上。

PS:鞠躬感谢书友peterzyj的月票支持,祝开心快乐,吃得香、睡得好、万事如意!

第27章 撤离广灵第42章 战后第23章 抗联杨靖宇第77章 中央委员第83章 疯狂计划第67章 反思历史1第343章 领袖的变化第137章 激战瑞昌第52章 苏美的反应第98章 星星峡第423章 光临马公岛第57章 特战思想第64章 蒙古自治大会第293章 有些跋扈第646章 焦头烂额第94章 17岁的少将第439章 被迫反思第575章 文人的反思第339章 华中震怖第124章 现学现卖第590章 关东军的态度第30章 杀向山西第118章 大小狐狸第396章 把事搞大第39章 会合第502章 身后的隐患第81章 受领任务第61章 徐州撤退第601章 粗鄙浅薄第94章 北平锄奸2第248章 第十战区第51章 决战1第1章 延安会友2第414章 视察共军防区第600章 睡狮当醒第665章 据理力争第655章 军工建设第453章 战术检讨第274章 中央新的布局第99章 聚拢精兵第25章 布置战术第348章 对策第655章 军工建设第96章 热河支队第192章 华南党组织第245章 洛阳告急第46章 计划成功第609章 隔山观虎斗第153章 炮火连天战九江第651章 脱离接触第212章 准备夺岛第215章 杀敌祭旗第69章 各方反应2第206章 烈火焚魔第676章 经济起飞第489章 苏美支持第214章 煞神托生第56章 展望未来第77章 峨堡会谈2第99章 聚拢精兵第三百五十部六章 小野部队第239章 安藤利吉第620章 社会组织第1章 事故第137章 激战瑞昌第353章 死不瞑目第42章 战后第542章 谋算104师团第574章 各自的规划第136章 再战瑞昌第397章 逐渐展开第100章 庐山2第44章 舌战板垣第286章 徐永昌的顾虑第392章 引火烧身第313章 注视新疆第19章 当个座山雕第162章 增援华南第353章 死不瞑目第319章 主席的决策第59章 杀个回马枪第31章 陈兵羊投崖第672章 反应强烈第66章 拿下包头第289章 最后移交第613章 沦陷的温州第349章 冀中和山东第58章 蒋介石永远的痛第39章 42联队完了第612章 巡视丽水第97章 震慑老汉奸第255章 夜袭高陵第553章 伏击成功第505章 先国后共第105章 你去武汉吧第263章 国军羡慕第17章 表里山河第677章 不同的管理第85章 演习3第472章 算计飞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