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章 设备到了

下午两点多,公审大会结束,群众被疏散、会场被迅速清理,八千多日军俘虏在藤堂、高桥率领下,三千多金华工程兵部队在施俊福率领下、一千多技术工人在胡荣、伍明飏率领下陆续赶到码头,黄权负责的两百多条小火轮,肖国生组织的当地三千多码头工人、两千多被解救的劳工也在岸边等候,几方面的负责人在码头上商量人员分配和装卸流程。

还在高台上就坐的陈海松、黄绍竑、陈训正、黄颂英、吕公望等人一边交流抗日形势一边注视着码头,吕公望不无担心地抱怨道:“陈长官,你怎么把鬼子俘虏也派来了?他们要是使个坏,点把火损失可就大了!再说这么多人借机跑到民间该有多危险呀!”

陈海松扫了一眼依然穿着去掉了军衔标志鬼子军装的日军队列,宽慰道:“吕老放心吧,你看他们比我们的工程兵部队还要有组织有秩序,不会出事的。”

“纪律是不错,刚投降一天能听你的吗?你这码头上就一百多警戒兵,出事可不好办!”

“吕老跟日本人接触的少不太了解他们的民族性格,相当坚忍残暴,做事有很执拗,在这方面的确比中国军队强很多,训练刻苦作战拼命服从性强。同时他们也有崇拜强者的传统,一旦发自内心地承认战败绝不会再反复暴乱,我军在绥远、徽州、粤东都有大批鬼子俘虏,只要不刻意地侮辱虐待,他们会接受劳动改造的命运,圆满完成各种艰险任务。”

“碰到你,他们不服也不行,你也真是够胆大的,带着一个团就敢闯进温州!”

“作战就是要冒险。连你都觉得悬,鬼子自然也想不到,这就叫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大不了偷袭变强攻,以一团的实力也能拿下温州。不过会伤及无辜损坏一些房屋建筑。”

“一团才多少人,鬼子可是有一个混成旅呢?”黄绍竑也插进来感觉确实冒险。

“各位可能没有发现,武汉战役后,鬼子的兵员素质、战斗技能和作风大打折扣,你看下边的鬼子,普遍上了岁数,这已经是后备军中的后备军。在苏南就已经被89军收拾了一顿三个大队遭受过打击,加上新编旅团重装备大幅度减少,跟一团比差不少。”

“这么说来,鬼子实力大大下降了。咱们可以适当反击了?”

“唉!武汉之战可谓是两败俱伤,国军也是实力下降很厉害,各集团军缺编严重、重装备损毁较多,弹药物资储备用尽,不得不休养生息。蒋先生把华东交给我,也是想让我拖住鬼子给西南恢复战力争取时间,我手里兵力有限也只能是立足自保恢复编制。”

“这倒是不假,可你为什么把那么多国军编入工程兵,放在正规军里起码可以扩充两个军吧!”陈训正刚来既为收复温州高兴也为只在温州留一个团感到不理解。

“正公不知道我一直提倡走精兵之路。而精兵要身体好、有勇气、肯吃苦、服从指挥的士兵严格训练,那几个保安部队的兵不是老油条就是娇气包,说真的送上前线就是送死,已经练不出来了,留在后方搞搞建设还能学会一技之长,将来养家糊口没有问题。”

“可你这兵力太少就不怕鬼子打回来呀!叶飞一个团能顶住吗?”

“您没见这些军舰吗?您没看见空军将领吗?这里要建成陆海空军联合驻守的海防要塞,成为咱们对外联系、获取设备物资的通道!叶飞一个主力团有2400人,加上海军、空军就是4000,再把暂编32师那2000多人、2000青年学生、1000多自卫团、保安队训练训练,怎么也能挑出2000人,是多少,6000人呀!够了,肯定够的。”

“6000人,才半个师,守这么大一片海岸线怎么够呢?”

“半个师就半个师,咱们又不跟他拼阵地战,游击战运动战鬼子占不到便宜。不过金华兵工厂要快点开工,别生产那些七九步枪、捷克机枪了,咱们不需要。当务之急是制造地雷、水雷、鱼雷,海岛防卫、近岸阻击、抗登陆还是用得上的,另外军舰上的126炮弹、90炮弹、35高炮弹咱们缴获的不多,新兵上舰训练很快会消耗光的,咱们得自己生产。”

“这可有难度,你也看了那些设备,都是老旧机床也就能用钢轨、土法炸药造些机步枪和子弹、手榴弹,连迫击炮弹都没过关再高级的原材料要求高恐怕就有心无力了。”

“没关系,待会船一来什么都解决了,除了设备还有不少外国招聘来的技术工人,他们可以指导咱们的工人提高生产技术,生产出合格的原材料,造出炮弹,弄不好连大炮也能造!”

“洋人我在杭州、上海都见过,洋行里、工厂里多得很,技术是不错可牛的不得了,工资高好几倍、干活总是藏着掖着,一下班就去喝酒跳舞,根本不带中国学徒。”

“这我知道,可我不怕,招聘的时候就找的有家室的,全家都来,工资分成六级,他得从三级工开始做,除了完成生产任务外必须培养三名学徒达到一级工水平才能升四级,再想往上升就得让三个学徒达到二级工水平,以此类推,他水平再高也要把中国工人培养出来才能拿到高工资。中国工人也一样要把技术毫无保留地向下传,不传就没有高收入。”

“你这坏小子,连外国人也算计!这样的条件,外国人能答应吗?”

“唉!没办法,谁让咱们底子薄呢!只好耍点小聪明借鸡下蛋,孵化出咱们自己的技术队伍,没个三五年真还就不行。美国现在工业不景气,很多人失业,我告诉他们中国景色很美、食物很好吃、民众很友善,在中国工作会很愉快,等到中国打败了日本他们都是抗日英雄。除了勋章还可以获得中国荣誉国民的身份,每两年可以免费来中国度假两周。”

“真是难为你了,还要编瞎话糊弄美国人!”黄颂英很是同情地安慰陈海松。

“我可没编瞎话。承诺永远兑现,他们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帮助我们抗战发展工业。这是多大的贡献呀,不该奖励呀?再说等把鬼子打败了,咱们的工业也发达了,国家富强了,拿出点小钱慰劳一下他们的同时还能了解美国工业的最新进步,做一些技术交流太值得了!”

见几个老头像看怪物一样盯着他,有些着急地说:“你们在后方可要盯紧了。照顾好这些洋师傅,好不容易请来的都是宝贝,让他们出面组织严格的技术等级考试,老外认真不讲情面。可以逼着咱们懒散惯了的缺乏敬业精神的工人们钻研技术、精益求精、少出废品。”

这小子明明是以能征善战著称的国军上将、战区司令却整天想着跟打仗没多大关系的工业、技术、资金、设备之类的事,把发展经济、创办工业看得比政权、军队还要重要,跟他深居简出的前任顾祝同形成鲜明的对比,让人既钦佩又很不理解,见他着急。点头应承。

正说着话远处传来悠长的汽笛声,陈海松兴奋地说:“总算来了!”众人抬头望去一条飘着中国国旗的炮艇从外海开来,后面跟着一艘没有旗号的驱逐舰,再后面是五条挂着美国国旗的巨大货轮缓缓飘来,江边的缴获舰船拉响汽笛表示欢迎。彼此应和好不热闹。

那条千吨左右的驱逐舰在前面的小码头上率先抛锚很快下来一群人,与叶飞、胡荣等人碰头,分别前往各个栈桥组织货轮停靠。瓯江水深六到九米,以往可没来过这么大的货轮,虽然日本工兵把栈桥向江心最深处延伸了不少拓宽了很多,停泊还是费了不少的事。

有惊无险地靠了岸,货轮上率先下来的是两千多千金发碧眼的外国人,男的女的还有孩子,提着大大小小的箱子好奇地看着周围的景色,踩着踏板上了栈桥陆续聚集在码头上,船上下来的中国人在与施俊福碰头后把这些外国人领进已经做好准备的招商局大楼用餐休息。

很快码头上等候的上万各方面人员混合编组成五队进入各自的泊位、登上货轮,开始再次分工、确定装卸流程,许多编了号的木箱、钢管、齿轮、铸件被装卸工们抬上码头,在指定的地方堆放,很多原材料、麻袋、蒲包直接转到栈桥边的小货轮上准备运往丽水。

陈海松没有参与现场组织,他把任务分配给施俊福、胡荣、伍廷飏、叶飞等人,继续和老人们探讨港口建设:“这内河港口还是有些小,来的只是六千吨级的中型货轮停靠都这么费事,要是更大些的肯定搁浅,下一步要把海边的龙湾修成万吨以上的远洋码头。”

“温州偏僻,千吨以上的船来得都少,用得上修那么大的码头吗?”吕公望被眼前上万人蚂蚁搬家似的装卸场面震惊了,他是温州本地人,对陈海松的建议并不理解。

“现在偏僻,不等于今后偏僻,咱们搞工业、搞经济少不得要和世界各国发展贸易,港口运输量会越来越多,咱们手里就这一座港口,不扩建会影响工业建设和物资流通的,将来台州、福州、厦门、汕头连成一线,走水路运送物资人员可比翻山越岭便捷的多。”

“鬼子有飞机、军舰、陆战队,你就不怕鬼子轰炸、炮击、登陆吗?”

“他有咱们也有,不能因为怕轰炸就放弃沿海,没有出海口被人家堵在内陆那才是死定了。你们不用担心,叶飞正在组建外海驻岛部队,跟海军舰船配合迟滞拦截敌人,陆地上也有飞机、岸防炮、雷场,只要八路军不放弃,有的是办法对付他,上了岸也得被消灭。”

众人面面相觑,不知怎么跟他说,这年轻人太过自信,全不把日本当回事,也难怪,鬼子陆军、空军在他手里都栽过大跟头,海军也吃过他的亏,确实有办法由着他折腾吧!

陈海松细心看着栈桥码头忙忙碌碌的人群,指点着说:“诸位看这些码头设施,现在还是木质栈桥,强度不够,只能临时凑活一下,机械装卸设备一点也没有,全要靠肩扛手抬,既不不安全也不快捷,满足不了需要的。龙湾要修成混凝土的坚固码头,配备吊车。”

“那得花多少钱呀!从哪买去呀?”“不用跟外国人买,咱们自己可以造!”

“自己造?要水泥要钢材还得有技术,咱们有吗?有也得先造枪炮吧?”

“什么都靠外国怎么行?这批设备来了以后,咱们的工业基础就扎实了,有了基础就能有钢铁就能生产出更多的生产设备,再用这些设备建更多的工厂,等着吧,一年以后浙西的水泥厂、钢铁厂就能投产,温州就能建设龙湾码头,再建一座港口设备厂,到时候沿海港口都能实现半机械化,装卸速度会成倍提高。枪炮暂时不需要,够用,生产也生产先进的。”

说着话施俊福陪着两个少将上了高台,陈海松忙迎了上去握手问候,亲热地交谈了几句,领着来人向几个老者介绍道:“这几位都是浙江大佬,这位是绥远工业管理委员会的张忠孝副主任,前一段一直在美国筹款采购设备,这次被我叫回来主持第三战区的工业建设。这一位是廖仲恺先生之子、粤东民主政府的副主席廖承志,从汕头专门护送船队过来的。”

两人对起身相迎的老者很是尊重,一一敬礼问候。陈训正等人对张忠孝不熟悉,礼节性地握了握手,可对廖承志这个党国领袖之后还是感情颇深,问长问短的不亦乐乎。

陈海松也不管他们,拉着张忠孝、施俊福坐在一旁,问道:“怎么样,还顺利吧?”

张忠孝报告道:“你一离开美国,我们就抓紧装船起运,第一批三条船前些天就到了琼崖和汕头,我们后边这五条前天到了汕头,卸了一批美国设备又装了一些德国设备、犹太人,昨天晚上起程总算到了,全程都有军舰、飞机护航,又是第三国船只,没有受到什么干扰。”

“辛苦了,采购的可不少,差不多有三万吨吧!”陈海松由衷地感到欣慰

ps:

鞠躬感谢书友ingdesh的月票支持,谢谢!祝工作顺利、生活快乐、万事如意!

第425章 进展不顺第449章 冤家重逢第638章 镇海要塞第21章 繁忙的一天5第444章 陈章 驾到第161章 抽兵归建第323章 执政经验第24章 接收平型关第350章 出乎意料第671章 苏联的防范第78章 民乐第651章 脱离接触第18章 繁忙的一天(2)第473章 内阁解散第353章 死不瞑目第74章 东北联军我也要第86章 后果很严重第317章 转折关头第33章 张网第589章 边境纠纷处理纲要第544章 主动进攻第455章 战役部署第186章 草包参总第263章 国军羡慕第105章 你去武汉吧第163章 细说军工第122章 制造混乱第286章 徐永昌的顾虑第64章 蒙古自治大会第27章 代价惨重第537章 燃烧的港湾第115章 该是被消灭的时候了第188章 接受条件第3章 公审大会第330章 陆上雄狮第64章 蒙古自治大会第38章 帝国浪人第12章 期待辉煌第315章 路线的分歧第344章 苏醒第20章 中固镇第228章 谋划琼崖第350章 出乎意料第141章 围歼36旅团第668章 整顿藏区第10章 统一思想第61章 击毙笠原第31章 陈兵羊投崖第77章 中央委员第9章 武林同道第625章 设备到了第105章 你去武汉吧第273章 党政分工第446章 悻悻而回第61章 徐州撤退第197章 失算了第518章 强硬的收获第599章 飞临梅州第51章 干部会议第408章 大后勤第415章 热火朝天第337章 计划公开第55章 决战5第155章 黄埔精神第4章 别杀我第611章 严明纪律第63章 撤离南京第416章 国军也要地雷第213章 新来的指挥官第322章 福星?煞神?第76章 乱中取胜第641章 客观评价第628章 闽南敌情第84章 雄鹰起飞第296章 军政分离第327章 进入外蒙古第462章 川军接战第382章 中心开花第40章 21旅团覆灭第4章 邓文山第44章 惊动延安2第48章 ‘莱欧’落网第53章 剑指晋绥2第35章 牛刀小试第245章 洛阳告急第55章 决战5第6章 谋划胜利3第192章 华南党组织第64章 会战尾声第44章 惊动延安2第523章 秘密协议第77章 中央委员第1章 进入凌源第79章 驻屯马鞍山第261章 拿下蔡家坡第34章 江洋大盗第187章 贼不惦记第588章 踏上征途第342章 国家别墅第17章 表里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