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当国学天才遇到相声

“……贾氏妇人坠落而死,比干丞相摘心还胆,黄家父子反出了五关。一个苏妲己不是人,把纣王六百载的天下毁掉,你也比的了苏妲己吗?”

声音落下,众人皆痴。

尤勇和程源远不知对错,他们从艺的时候就已经断了这一段了。

董鹤鸣老爷子胡须颤颤,模糊的记忆中跳跃出些许的片段,那些残碎的片段恰恰应和了这段《不是人》。

董鹤鸣激动万分地问:“这是你师父教你的?”

“不,我师父王永发是我的启蒙老师,他没教我多少,这一段是我小时候在我太爷家的书籍中看到的。”

李凡多了一个心眼儿,没有说是自己“师父”教的,如果把所有事情都往师父身上推的话,那他师父就成神话人物了,民间大师了,然后自然会有很多艺人去登门拜访。结果他们到村子里一看,自己师父正坐在电脑前勾搭妹子呢,那岂不是笑话?

师父王永发这个角色得退出历史舞台了,以后离奇的事情就往已经去世多年的太爷身上推,太爷年轻时总听相声,而且是村子里少有的读过高中的人,家里也有杂七杂八各种旧书,人去世之后家里的东西也就不翼而飞了。

太爷离群索居,基本不和他人往来,一辈子孤苦伶仃的,具备了让李凡塑造成神秘大师的全部特性,反正以后有什么说不清道不明的事情,就往太爷身上推准没错,太爷泉下有知,李凡估计他老人家一定会非常开心地!

李凡决定用这套话糊弄这个时空的这帮人了。

尤勇疑惑地问:“你说的这是《八扇屏》?你确定?”

董鹤鸣眯着眼睛道:“对,他说的是,我记忆中模模糊糊的段落都在刚刚这段《不是人》中找到了!这一段勾起了我童年的回忆啊。”

接着,一连串的问题砸向了李凡:

“那本书现在在哪里?”

……

“出版社呢?以你的记忆力应该记得出版社啊!”

……

“什么,你那神奇的记忆力还有选择性记忆?”

……

把室内众人忽悠懵了之后,李凡舒出一口气,你们是十万个为什么啊?

室内众人此时以一种极其异样的眼光看着李凡,透过那讶异的眼光,我们可以窥探到他们大脑中升腾出的一幕幕画面:村子的角落里,有一个低矮的土房,土房里有几个老旧的书柜,里面躺着杂七杂八的书籍。一个年迈的神秘老人坐在炕上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他慈祥地望着趴在书柜里翻书的小小孩童……

李凡真不想编瞎话骗人,可要不然真解释不通了啊,偏偏他们还爱打破砂锅问到底,李凡有点儿后悔了,当初不应该弄出一个师父来,直接全推给自己的太爷,简单粗暴没毛病!

黄雨琪收回错愕的眼神,继续道:“好,我们接通下一位听众热钱。”

电话接通。

观众:“哈哈,李凡,我发现了你刚刚《八扇屏》中诸多的错误!是国学常识性错误!”

李凡双手撑着两把椅子,探着头,道:“你说说看。”

“首先,‘万岁’一词,起始于汉武帝时期,这里有个典故,说一心想长命的汉武帝到嵩山太室山上祭祀上天,随从的官员在山下听到有人呼‘万岁’,一连呼了三声,官员问山上的人,可山上的人都说他们没有喊,但也听见了;问山下的众人,也说听到了但大家并没有喊。

于是,这个事便当作‘祥瑞’记载下来了。而从汉武帝开始,便有了‘山呼万岁’之说!而且是三声。司仪官喊:‘山呼!’众臣:‘万岁!’司仪官再喊:‘山呼!’众臣:‘万岁!’司仪官三喊:‘再山呼!’众臣:‘万万岁!’

所以说,李凡你错误了,商纣王时期没有‘山呼万岁’之说!”

李凡笑了笑:“首先说一点,我所讲述的是从手抄本上看到的,是前人的作品,我只不过一字不差地叙述出来,你说我错了是不正确的,要错是前人错。其次,这段《不是人》,开头引用的是《封神演义》的第一回‘纣王女娲宫进香’,这是病根,要错是《封神演义》错。

而且《不是人》引用《封神演义》是稍作了改动的,《不是人》中‘山呼万岁’,而《封神演义》中则是‘山呼称臣’,若说错,错的不是‘万岁’,而是‘山呼’!”

电话那边儿没声了,直播室里也没声了。

遇到国学方面相对深入的知识的时候,几位相声专业人士只有静静听着的份儿了。

李凡顿了顿,再道:“‘万岁’这个词并不是汉武帝首创的,上溯到战国时期,人们便频繁使用了,再往前推进,西周春秋时期也有同义词!

早期,‘万岁’是颂词、祝福语,谁都可以用,没有阶级之分;它还可作为‘死’的讳称,比如说‘寡人万岁千秋后,谁与乐此矣?’;而且它还是一种欢呼语,翻译成白话就是“哇塞,好棒啊!”“太赞了!”……

而汉武帝自称万岁后,这个词当时也并不是完全皇帝私有化的。

还有什么疑问么?”

电话那头的观众想了想,“那没了!”

黄雨琪调侃道:“这位听众不是发现了诸多错误么?”

“现在没有了!”

挂断电话,黄雨琪问道:“李凡,我倒是发现了这段《八扇屏》里一处特别明显的错误,纣王曰:‘女娲有何公德,朕轻万乘而往降香?’这个‘朕’字,是自秦始皇开始为皇帝的专有称呼啊!”

李凡淡淡地道:“这个‘朕’字在秦始皇之前便客观存在,秦以前指‘我的’或‘我’。甲骨金文中作单数第一人称领格,比如说《离骚》中,‘朕皇考曰伯庸。’意思是:‘我的父亲叫伯庸。’所以说‘朕轻万乘而往降香’,这里用个‘朕’字,没有任何问题。

《尔雅·释诂》云:‘朕,身也。’,上古贵贱皆自称朕,就是这个意思!”

李凡说罢,众人持续懵逼状态,根本搭不上话。李凡心道:从事曲艺这行当的,多读点儿书不行啊?

黄雨琪点了点头:“哦对了,这里是不是也可以说‘寡人’?”

“不准确,在秦代以前,一般诸侯自称寡人的比较多,而较弱的诸侯自称‘孤’,像夏商周天子较常用的是‘予一人’,当然这不是绝对的。很多历史书籍记载也并不准确。”

黄雨琪抿了抿嘴唇,又看了看众人百态,大家全处在一知半解状态。

李凡又道:“从大家对这一段《八扇屏》的质问中,我可以大胆地得出一个结论,任何一本曲艺的创作,落到根儿上还得依仗国学修为,哪怕再平民的作品,基本常识不可错,因为曲艺艺术是需要向大众推广的,咱们不能把错误的东西推广出去!”

“好,说得好!”黄雨琪开心地领掌。

李凡提议道:“要不咱再把话题拉回到相声本身?”

相声大师们乐了,这个自己才在行啊!

“好,咱们再聊聊相声!”

“对嘛,聊聊相声!”

……

李凡嘴角微微荡笑,他刚要落座,只见程钟宝立马起身,他一把拉过李凡,悄声道:“你过来坐。”

李凡连连摆手,可还是让程钟宝硬拉了过去。

程钟宝咯吱一声坐在了后排的椅子上,他擦了擦汗,主咖位真不好坐啊!

再聊相声,李凡一瞬间便成为了大家再也无法忽视的角色了,每每李凡要发言的时候,众人全都支着耳朵认真地听着,更不见自以为是的“救场”了。

人性这东西怪得很,当自己这行当闯进来一个“门外汉”的时候,100个人中有99个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他不行,他怎么来了?他凭什么来?

这种想法是正常的心理活动,换个视角想,假若李凡参加一场文学研讨会,突然间有个当红女星也坐进了会议室。那李凡等人也一定会想,你凭啥来啊?你不过是个女明星,不过发表了一本贴满照片的写真集自传,你凭啥来参加文学研讨会?不搭嘎啊!

对吧?

人都这样!

然后李凡就得告诉你我为什么能来了。定场诗?我会!贯口?简单,给你一段《八扇屏》失传的部分!我还得告诉你这《八扇屏》背后的国学常识!

当把自己的一点点才华展露出来的时候,那些不明白他为什么受邀的人便立即改变了看法。接下来,甚至说大家“肃然起敬”都不为过!因为,他还会创作!创作!!

“现在相声演员会太平歌词的都非常少见了。至于它的传承问题,学生不才,创作了一篇,名为《白蛇传》,要不大家给把把关?”

董鹤鸣老爷子道:“唱来听听,无妨!”

李凡清了清嗓子,唱道:

“那西湖美景盖世无双,

两岸旁奇花异草四季清香,

那春游苏堤桃红柳绿,

夏赏荷花映满了池塘,

……”

众人一瞬间全被镇住了,这词儿写得漂亮,这嗓子堪称一绝啊!

开头的甩腔,中间部分的俏口、托腔以及流水板唱法等等都非常娴熟,尤其是李凡那鼻音的运用,若是外行人根本欣赏不出来。

众人被震得一愣一愣的,怎么评价?不好评价!

要说唱得完美无瑕吧,这不可能!多多少少有点儿缺憾,毕竟李凡不是专业的,也没登上舞台唱过,他不过是超级发烧友而已。但即便这样,除了董老有资格点评外,其他人都没资格,因为他们绝大多数人连太平歌词都不会好不?

别说小字辈了,就连程源远他也不会啊!若问他会什么?他会给小女孩儿买高跟鞋!

……

白娘子压在了雷峰塔,

终朝每日受凄凉,

好可叹十八年灾数才满,

许梦娇中状元在这雷峰塔下见了亲娘。”

一曲唱罢,掌声浓烈!

“好!唱得好!”

“没想到你小子竟然还会唱太平歌词!”

“这不仅仅是唱了,还会创作,这个太难能可贵了!”

“青年相声演员中,你是头一号的人物啊!”

瞧瞧,这话锋变的这叫快,转眼间变成了青年相声演员了,别看大家只知道你在京大迎新晚会上表演了一场,但认可你!

“这是你师父教的还是你太爷?”

“我太爷!”

众人点了点头,嗯,高手果然在民间啊!

……

9点整,整档节目结束。

“欢迎大家明天同一时刻,继续收听我们的节目,再见!”

拉下音量,黄雨琪兴奋地拉着李凡道:“刚刚你的小曲儿唱得,太绝了!诶呦,余音绕梁,韵味十足啊,和我第一次听京剧的时候差不多,我现在一想想还头皮阵阵发麻呢!”

李凡笑笑,“我这才哪到哪啊?这几位前辈唱得更好,我还想请教一下几位前辈呢!”

程源远没吱声,他不会唱太平歌词,贯口也说不完整几段,他们家他这一辈儿就剩他自己了,于是他也就成为了艺术家。

有位相声大师说得好,成为艺术家的方法是什么呢?简单,身体要健康,你把别人熬死了,你成为了大辈儿,那你就是艺术家!

尤勇唱得不错是不错,但他没创作过作品,董鹤鸣也是如此,他年轻时唱得好极了,但都是他人创作的作品。

还是董鹤鸣老爷子活得坦荡,他道:“我18岁的时候,两个你也唱不过我,但我不会创作啊。你的嗓音条件得天独厚,略加指导,前途无量!”

“董老缪爱了,班门弄斧,您老见笑了!”

董鹤鸣佝偻着身子,拍了拍李凡的手臂,非常欣慰,他年轻的时候也是大高个大帅哥,老喽,现如今拍拍年轻人的肩膀都费劲喽。

李凡的时间很紧急,没多余时间再浪费下去了,他便忙和大家告辞,拉着顾亚婷赶飞机去了。

三派艺术大师望着李凡离去的背影,心中感慨颇多,一是惊喜青年才俊之诞生,二是哀叹相声之不争,三是忧患未来之发展。

相声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遗产”两个字可不是什么好听的词汇,它代表着濒临灭绝,代表着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相声若想要生存,就必须变革,而促进变革的人会是谁呢?

“小勇啊,挽救相声于一线的重任落在你的肩膀上了!”

“我不成,各位同仁一起努力,众人拾材火焰高嘛!”

……

大家胡扯了几句后,又想到了李凡这个名字,或许他能成为相声界的传承人?

很明显,他们低估了李凡的野心,李凡人生有两大目标:其一,吃喝不愁,洒脱快乐。其二,传承华夏文化,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戏曲舞技等等。

之所以是“传承”而不是“振兴”,因为“振兴”这个词汇是不现实的,在现代社会振兴昆曲?引导毛笔书法?弹古筝?

一万个李凡也做不到!

李凡争取以一个民间艺术工作者的形象,来让这艺术的涓涓细流不至于干涸殆尽,那就算他李凡干了件大事儿了。他对自己的定位也非常精准:成为个别艺术种类的参与者,其他艺术种类的记录者。

一个人的精力是极其有限的,李凡任重而道远,况且还得拿出一定的时间休闲玩耍,慢慢来吧,主要是喜欢这些。

车子在路上奔驰着,顾亚婷则对李凡的太爷深感兴趣,毕竟那个老头儿太神奇了。

顾亚婷忽闪着大眼睛,兴趣浓厚地问:“李凡,你太爷箱子里都有什么书啊?”

“五花八门啊,《三国演义》啊,《红楼梦》啊,《儒林外史》啊,《一头猪的产后护理》《少女之心》——”

“《少女之心》?”

李凡瞪着眼睛道:“有什么问题么?”

“没问题啊!”

“没问题就是有问题,大大的问题,你看过!”

“我没有!!”

“你有!”

“没有!!!”

第038章 一条微博第310章 《天天向上》特别节目(2)第105章 神一样的挑战第498章 情调!第124章 无解难题第274章 社团成立第017章 奇葩一朵第437章 极限挑战(7)第490章 十八强出炉第474章 碰到足球队队长了第327章 骗你没商量第388章 论一个孩子的自我修养第069章 一票难求第214章 打假狂人第264章 跳舞!第300章 全国期待第394章 落户京城第180章 晋级第008章 行走的成语词典第101章 捷克和安道尔第463章 首期节目曝光第181章 你们是来搞笑的(5600字更一)第307章 假瓷器第030章 教授,对不起!(求推荐求收藏!)第372章 疯狂学习第202章 教授认栽第352章 被外宾点赞第078章 尚可一战第221章 怒敲桌子第321章 很牛很牛的书第260章 套路之王第220章 上新闻联播了第093章 尼威世界纪录第432章 极限挑战(2)第334章 婉拒春晚邀约第046章 给你们上一课第178章 摄影展第057章 收视率破2第473章 李凡的嘉奖第242章 着火了第436章 极限挑战(6)第469章 这个晚上搞事情第011章 京大博士?sorry!(跪求收藏推荐)第130章 逸闻轶事第387章 一群孩子第216章 一群嫂子第131章 未来节目第475章 名与利第066章 说话的艺术魅力第163章 给大家上课第174章 浑身幽默细胞第321章 很牛很牛的书第226章 李凡不爱财第093章 尼威世界纪录第261章 一站到底第221章 怒敲桌子第133章 起死回生第414章 初战告捷第376章 生活很美好第385章 马可波罗第410章 蝴蝶效应第366章 大方的李凡第366章 大方的李凡第221章 怒敲桌子第473章 李凡的嘉奖第332章 唐伯虎的另一面第044章 棋逢对手(求收藏求推荐)第077章 锅锅第029章 颜值第454章 他可是曾经的第一段子手第061章 抽签第501章 一份重任!第174章 浑身幽默细胞第270章 还有更难的么?第503章 一条精彩的广告创意第460章 抢疯了!第308章 倒霉的老板第204章 晨华大学的邀请函第174章 浑身幽默细胞第051章 聚餐第229章 李凡终极争夺战第140章 这个班长很合格第287章 天价纸扇第320章 买房第183章 三寸金莲第439章 极限挑战(9)第386章 心理学家们的震颤第200章 网络争议第102章 最后一项挑战第407章 逼我?第495章 很熟悉的画面第082章 段子手第195章 学霸之间的争论第255章 绝世才女咳咳,说几句第092章 进京第255章 绝世才女第075章 这成语有毒第243章 京大开学第322章 明星慈善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