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打糍粑

【晚上还有一章】

二十八,打糍粑。说起打糍粑的来历,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楚国的臣子伍子胥为报父仇投奔了吴国,想从吴国借兵讨伐楚国。他来到吴国帮助吴王阖闾坐稳了江山,成了吴国的有功之臣。不久,他实现了自己的宏愿,率领吴兵攻破了楚国京都郢都,掘楚王墓鞭尸以报仇雪恨。此后,伍子胥受封申地。

有一次吴王令伍子胥修建了著名的“阖闾大城”,以防侵略。城建成后,吴王大喜,惟有伍子胥闷闷不乐。

伍子胥自知结怨甚多,恐日后有人难以容他。回营后,便对自己的亲信说,“大王喜而忘忧,不会有好下场。我死后,如国家有难,百姓受饥,在相门城下掘地三尺,便可找到充饥的食物也。”

阖闾的儿子夫差继位后,多次拒绝伍子胥的忠告,竟听信谗言,令伍子胥自刎身亡。不出伍子胥所料,他去世后不久,越国勾践乘机举兵伐吴,将吴国都城团团围住。

当时正值年关,天寒地冻,城内民众断食,饿殍遍野,吴国果然遭到危难。在此危难之际,人们想起了伍子胥生前的嘱咐,便暗中拆城墙挖地,人们惊奇地发现,城基都是用熟糯米压制成的砖石。

原来,这是伍子胥在建城时将大批糯米蒸熟压成砖块放凉后,作为城墙的基石储备下来的备荒粮。

人们不禁感叹道,伍子胥真有先见之明!大家将糯米砖石拙起,敲碎,重新蒸煮,分而食之。

后来,在楚天一带,人们每到丰年年底,便要用糯米制成像当年“城砖”一样的糍粑,以此来祭奠伍子胥。至今,糍粑仍是南方各地人民每年春节前必做的美食。

山门镇这里有句俗话,“拜年、拜年,粑粑上前。”言下之意是说,糍粑是拜年时走亲串门的必备之物。在别人来拜年是,主人一般会在客人走之前给客人送上一些糍粑。赠送糍粑也是特别有讲究的,它只能是双数,不能是单数,以示吉祥。如果送4个表示四季发财,送6个表示六六大顺,送8个表示连连大发,送12个表示月月红。

糍粑做起来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但是准备起来却是有些麻烦。江边原来也没有准备做糍粑,打算在村里人做好之后去分一点。

没想到二十八一大早,江丰实家的崽过来叫江边过去帮忙打糍粑,要江边将几个城里的客人也一起带过去。

其实江丰实家里虽然人手不多,也并没有非要江边帮忙才能够打出糍粑来。做糍粑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家里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是能够参与的,说不定随便找一个小孩,都要比江边做得好。

请人帮忙做糍粑,其实也是左邻右舍交流的好机会。江丰实能够叫江边来帮忙,其实最重要的还是表明他们家对于江边的重视。

糍粑对于严垣几个在城里长大的人来说,也并不是什么稀罕的东西,但是糍粑的制作过程,还真人让他们稀罕。

严垣一听到打糍粑,立即兴高采烈,“当然要去了,长这么大,糍粑吃过不少,还从来没有看到过糍粑是怎么做出来的。”

柳如萱也笑道,“打糍粑很有意思啊!以前在民俗村玩的时候,就打过糍粑,很好玩,那刚打出来的糍粑味道可比后面烤熟的好吃多了。”

江边笑了笑,柳如萱说得没错,江边也很喜欢吃刚出打好的糍粑。很是奇怪,打好的糍粑本应该跟吃糯米饭味道差不多的,但是每次吃的时候,你总会发现,刚刚打好的糍粑,味道总是跟糯米饭不一样,非常的独特。

萧雅琳也很欣喜,“我也没亲眼看到过打糍粑,应该很有意思。”

江丰实家蒸了一大筒子糯米饭。

江边走过去的时候,蒸笼已经解开。

“江边,你跟你朋友过来了啊。来来来,快来吃糯米饭,赶紧趁热吃,这个时候的糯米饭是最香的。”江丰实说道。

做糍粑的糯米,是先用水浸透,然后放到蒸笼里蒸熟。这蒸熟的糯米饭跟煮熟的糯米饭味道简直是天壤之别。

煮熟的糯米饭的口感与香味与蒸熟的相比差了太多。

“江边捏了一团糯米饭,递给萧雅琳,“姐姐,你尝尝,这蒸熟的糯米饭可香甜了。”

“喂,江边,还有我们呢?”严垣说道。

“那么多在那里,你自己不知道去拿?”江边自己抓了一把,捏成一团,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

严垣还真不太懂得“不好意思”这个词的意思,走向前抓了一大把,捏成一团,然后分成两份。

“嘿,你这个人,吃那么多。多来几个你这样的,这糍粑都不用打了。”江边笑道。

“吃,放心吃。我这一次蒸了一斗多米,吃一点没点问题。要是少了,下午再蒸一锅就是。反正家里还有几担糯米呢。”江丰实笑道。

大家都吃了一些,才开始准备打糍粑。

打糍粑得趁热打,冷了就打不熟,以后糍粑里面就会有一粒粒的糯米饭。

江丰实将糯米扒拉到一个米箕中,然后端到石臼处,将糯米放进石臼里。

江边与江丰实一人拿了一个木槌,一人一下的捶打起来。这打糍粑既是一个力气活,同时还是一个技术活。

两个人若是配合好,打起糍粑来,很是轻松。但若是两个人不会配合,那可就成了一份苦差事。

糯米的黏性大,一开始没捣碎的时候,还看不出啥,一旦糯米被捣碎时,立即粘成一团,一木追下去,糯米立即粘到了木槌上,若是没有另一个人的帮忙,很难将木槌再次提起来。

两个人先一个人槌下去,立即会钻进糯米浆团内,另一个人跟着一槌下去,正好将前面那个的槌子震出来。如此往复,多个来回之后,石臼里的糯米全部被槌烂。

江边虽然很少干农活,以往也没人会叫他去打糍粑。但是小时候,看别人家打糍粑还真是不少。所以适应了一会之后,便能够与江丰实很好的进行配合。

两个人配合得好,打糍粑的时候就像一曲美妙的旋律。

“江边,看你这架势,还真是不赖啊。”江丰实婆娘说道。

“主要是五哥带得好呢!打了两三回,便知道怎么用巧力了。”江边笑道。

江丰实还请了江老六一家子过来帮忙。

江老六看了江边的架势,也赞道,“嘿嘿,还真没看出来,江边这手上还有些劲。也没看到江边打过糍粑,但是这架势,就跟个老把式一样。”

“谁像你,一头蠢驴!人家江边一进城,就能够当大酒店的厨师,还上过电视呢!”江老六婆娘笑骂道。

江老六一脸的窘迫,众人则哈哈大笑。江老六是半山村出了名的怕老婆,众人一看到他们两口子,联想到的怕就是将老六跪在搓衣板的情景。

严垣在边上看了一会,便来了精神,“兄弟,让哥来试试?”

“我也也要试试。”柳如萱说道。

“行,我歇会。”江丰实立即腾出地方来。

江边也只好退到一边,让严垣与柳如萱两个人上场。

这一下上两个新手,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才第一下,就出问题了。

严垣先下手,将槌子狠狠地砸进石臼里,槌子的一头深深的陷入了糯米浆之中,柳如萱的手劲头不小,但是却没有使对地方,这一槌子砸在严垣的槌子上,虽然将严垣的槌子弹起,差点没蹦掉,但是黏在糯米浆的那一头却陷得更深,更别说从糯米浆团中脱离出来。

两个人一慌,同时用力往上拔,竟然将糯米团也拉了出来,要不是江边眼利手快,这糯米团铁定会掉在地上。

两个肇事者这才悻悻地将木槌放下。

众人笑了一会,江老六与江边上场,继续槌。江丰实则与婆娘与几个过来帮忙的妇女一起在另一边准备。

桌子上放好了早已经洗干净晾干的木板,上面涂了一层油。

“五哥,准备好了没。槌得差不多了,槌得太烂可不好。”江老六说道。

“好了,好了。”江丰实应到。

“江边,会弄么,要不,换老五过来?”江老六说道。

“不用,没吃过猪肉,还没看过猪跑?”江边笑道。

两个人用木槌将糯米团粘了出来,石臼里面竟然没剩下一丁点。

两个人抬着糯米团飞快的送到那边的桌板上。其实这个过程还是需要一点技巧。一不小心就可能会把糯米团掉到地方。这事情还真发生过。

做糍粑是很有趣的事情,糯米浆团放到桌上,沾了油,捏成一大团,表面就变得光滑,也不太黏手。

有经验的人,用手在糯米团上一捏,便挤出一团糯米浆团,放在板子上滚一下,滚圆之后,放到一边,用模板一压,上面就印出了一个图案来。有点在上面点一点红,点缀一下。

这个过程看起来简单,其实也需要一点技巧。手法好的人,捏出来的糯米团都是相同大小的,而一个没有任何经验,像严垣那样的,一会捏出一个顶别人两个,一会又捏出小别人一半。形状也是奇形怪状。

严垣才捏了几个,便是满手的油,满手的糯米浆。要多狼狈,就有多狼狈。

柳如萱虽然有经验,但是结果比严垣好不到哪里去。

倒是萧雅琳虽然没有捏糍粑的经验,但是厨师出身的她,捏出来的糍粑跟江丰实婆娘这些高手相比,也不差分毫。甚至在做了几个之后,捏出来的糍粑都跟一个模子压出来的一般。

“这姑娘的手真是巧,愣是像经常做糍粑的人。你看她做出来的糍粑,都是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我做了几十年的糍粑,也做不出这么好看的糍粑来。”江丰实婆娘赞道。

“我姐姐是做厨师的,做这菜可比这做糍粑精巧得多。”江边也吹嘘道。

“你们别听江边瞎说。我做菜还没他做菜好哩。”萧雅琳笑道。

做完糍粑,江丰实还要留几个人在家里吃饭,这一回,江边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因为早上做糍粑,江丰实家里搞得乱糟糟的,早餐还没开始准备呢。

那么的糍粑,要摊开晾干,需要不少地方,江丰实家能够摆的地方,都摆了糍粑。

“江边,让你们忙乎了一个早上,饭也不吃,咋好意思呢?”江丰实歉意的说道。

“五哥,你说啥话呢?哪里没吃早餐,我们吃糯米饭、糍粑都吃得肚子撑了。”江边说道。

“满叔,你先拿几个糍粑回去,那些糍粑还没有晾干,你拿回去也挺麻烦,等晾干了,我让你五哥再给你送些过来。我们这回给你准备了一份的。你一个人也难得去弄糍粑。”江丰实婆娘拿了一个红色塑料袋子,里面装了十来个糍粑,小跑过来,递给江边。

“那咋好意思呢?在这里吃了这么多,就够了,还好意思往家里搬?”江边说道。

“你要是看得起你五哥,你就要到。要是看不起,你就空着手回去。”江边还真是拒绝不了。

“行,我收下来。”江边连忙接了过来。

“这就对了嘛。”江丰实婆娘笑道。

“江边,我越来越喜欢待在农村了。农村里的人比城里人淳朴多了。城里人住在一栋楼,住了一辈子,也许不知道自己一墙之隔的邻居家的姓名。但是在农村里,你看大家都像一家子一般。”萧雅琳说道。

“其实,大家本来就是一大家子。农村里同一个院子的,追溯远一点,肯定是一大家子。再说即使不是亲戚,世代都住在一起,彼此之间自然会有来往。城里可不一样,大家临时住到一起,说不定过个几年,就各分东西,倒也不是人情淡漠。”江边说道。

“那倒也是。不过我还是觉得,半山村这里挺好的。”萧雅琳笑道。

江边心道,“那是你没遇到姜花花那样的人。”

离春节越来越近,过年的气息也越来越浓郁。

村子里在城里打工的人慢慢的回了家,村子里也慢慢热闹起来。

李秋来终于在过年之前赶到了家里,刘慧君的酒坊终于放了假。不过刘慧君却不能回来。酒坊虽然放了假,但是还真离不了人。江边自己守在那里,照应着一切。

第327章 认亲(1)第29章 村支书第291章 生死时速第30章 支书家宴(1)第350章 难题第132章 晋级第286章 咋抱在一起了呢第285章 一方乐土第190章 预选赛揭幕第242章 家长里短第83章 开店记(5)第257章 捕麻雀第339章 唐景福的病(2)第124章 正宗西湖醋鱼(3)第324章 分站赛冠军(2)第260章 打猎第344章 解毒(2)第298章 江边出手第30章 支书家宴(1)第131章 淘汰赛(3)第227章 总决赛(1)第306章 医治第40章 麻烦上门第350章 难题第151章 心有点痛第138章 梦靥第18章 冲动第270章 打糍粑第4章 抢鳖第119章 分组第209章 处长日记第118章 酒坊杂事第329章 认亲(3)第339章 唐景福的病(2)第143章 人参第368章 情敌第67章 刘慧君离婚记(3)第206章 灵丹妙药第292章 同睡一间房第152章 向左走,向右走第368章 情敌第68章 治疗希望第228章 总决赛(2)第268章 小年第100章 酿酒西施(2)第191章 钱塘站(1)第367章 定局第267章 腊肉豌豆糯米饭第83章 开店记(5)第50章 捉奸记第98章 无法破解第136章 追捕第106章 李月季的烦恼第48章 迷情(1)第27章 金丝血鳝第97章 鱼味馆的无间道第358章 钓大鱼第136章 追捕第78章 绝味鱼汤(2)第344章 解毒(2)第277章 最牛女警(2)第261章 野猪第46章 相遇第303章 枪声第29章 村支书第73章 的士插曲第356章 情变第64章 青鱼帮的报复(6)第208章 拆迁办第365章 风雨飘摇第123章 正宗西湖醋鱼(2)第247章 打酒第102章 追查第246章 江老六的威风第169章 满载而归第239章 荣归第328章 认亲(2)第288章 陶碧螺的尴尬第279章 回钱塘第120章 钱塘名菜第252章 烧烤第95章 配料告罄第339章 唐景福的病(2)第193章 钱塘站(3)第40章 麻烦上门第109章 空间里的变化第276章 最牛女警第363章 新记录第57章 易筋伐髓第177章 村官们的那些事第369章 决堤第207章 灵丹妙药(2)第122章 正宗西湖醋鱼(1)第178章 海钓(3)第239章 荣归第128章 相见(4)第277章 最牛女警(2)第330章 认亲(4)第302章 萧家家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