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欺人太甚
孟歆笑嘻嘻地说道:“皇上,咱们是鱼呀!鱼和水是什么关系呀?”
朱棣暗笑不语。
孟歆说道:“士绅就是您的手足、您的翅膀、您的刀枪,总之,是您的工具、您的助力。就比如--鱼鳍要是不能帮鱼儿游泳,您还要他吗?换一个就是了。中国的官员会缺码?但是,老大,咱们不能把老百姓换了吧?他们是咱们的衣食父母,他们是咱们的生存基础,鱼儿离开了水--还能存活吗?而且,没有水,哪里来的鱼儿?
江山就是老百姓,老百姓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就是老百姓,守的就是民心。洪武帝看不惯《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就是误解了社稷的真正含义--没有老百姓,哪里来的社稷?哪里来的江山?以人为本--这才是真真正正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和要义。”
朱棣笑着问道:“所以,你要取消士绅免除税赋徭役的待遇?”
孟歆想了想,说道:“陛下,不是我,是您。好吧,不取消也行。咱们算一算吧--元末的战乱促使全国人口数量大幅度下降,随着动乱的结束,到1393年,全国有6500万人,其中民户占6175万人,军户占325万人。北五省(北平、山西,山东、河南、陕西)人口有1755万人,占全国27%,山东有546万人,山西379万人、河南282万人、陕西265万人、北平(河北)262万人。这北五省是宋朝之前汉族的核心地区,一直占据汉族的绝大部分人口。
中五省(京师、浙江、江西、湖广、四川)人口总数为3380万,占全国52%。京师(江苏)有1129万人,人口密度最高的苏南太湖流域人口达632万人,平均每平方千米220人。浙江省有996万人,江西有726万人,湖广有432万人,四川仅131万人。中五省已经成为汉族的核心生存区域,由于山脉或水域带来的地域隔离,这让乱世的破坏不是那么严重,人口在乱世中的保存比例明显高于北方地区,这里已经成为汉族的中流砥柱。
南五省(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总人口有1040万人,占全国的16%。
洪武二十四年统计时天下田土,已达到大明的犁地总数为800余万顷。
在前几年,朝廷又进行了一次犁地普查,这回大明朝的犁地总数只有700多万顷。很大的一个因素即是当地豪强吞并土地。
以后,到了明朝中期,也即是正德皇帝在位期间,明朝犁地面积的账面数字只要380多万顷。还不到洪武帝期间的一半,由此可见,土地吞并到了多么程度。
在万历皇帝在位的前期,张居正担任辅政。张居正力排众议,进行了清丈田亩运动,对全国土地进行了从头测量。最终得出的数字是890多万顷,本来这个数字也有水分,仅仅张居正也不得不做出一些退让。假如维持下去,工作还有起色。但是在张居正逝世今后,万历皇帝立刻开端清算张居正,一切的新政废弃。明朝犁地的账面数字敏捷下滑到了400万以下,这彻底是在玩火。
700万顷顷。100亩为一顷,6500万人,这十几年下来,就算是7000万人。人均耕田是100亩,注意,这里面包括官田、军田和屯田--屯田制指的是利用士兵和农民垦种荒地,以取得军队供养和税粮。又有军屯、民屯和商屯之分。商屯亦称盐屯,是大明盐商为了便于在边境地区纳粮换盐而办的屯垦。而民屯和军屯就是狭义的屯田。而屯田制就是以屯田为目的而建立的一种制度,由曹操建立。
大明朝(1368—1644)年改革元朝军事制度,创立了独具特色的卫所制:全国要地设立卫所,军丁世代相继,给养仰赖屯田。卫军实行屯田制度。按规定,边地军丁三分守城,七分屯种;内地军丁二分守城,八分屯种。每个军丁授田一份,由官府供给耕牛、农具和种子,并按份征粮。洪武至永乐年间,全国军屯约有八九十万顷。除大量军屯外,还实行商屯作为补助手段,即按“开中法”,由商人在边地募人垦荒缴粮,以补充军粮。
这样算下来,人均50亩就是高估了。
咱们可以免除赋税徭役的只有这个数量,再乘以直系亲属人口数。
可是,凭什么?”孟歆没有好气。
朱棣看了看孟歆,又看了看朱瞻基。
朱瞻基硬着头皮,说道:“二子,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尤其是那些言官,是可以风闻奏事的。”
孟歆骂道:“GP,刚刚才说过--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滚一边去。皇上,您可知道--水可是能够离开鱼儿水的。”
孟歆在墙上投射了一幅3D世界地图,指指点点,说道:“这里,东南亚,我们中国人至少有300万人;这里美国有30多万华裔;这里加拿大有15万华裔;这里英国......”
孟歆又问:“反过来,鱼儿能不能离开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个‘民’可不是士绅、更不是几个言官,是大明千千万万的老百姓。他们才是这个国家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没有他们的劳作,GP士绅,都得饿死。大明朝廷怎么过下去?皇上,孔夫子为什么说--苛政猛于虎?那是老百姓宁可面对吃人的老虎,也不愿意面对官府。又是怎样的官府吃人甚于斑斓猛虎?就是那些士绅、那些官僚。只要我们沉浸在老百姓中间,士绅之流何惧之有?我们是鱼儿,老百姓是水;鱼儿离不开水。士绅就是个渣。”
朱棣想了想,说道:“你小子搞什么农会、农业合作社,就没安好心。”
孟歆理直气壮,说道:“皇上英明,以前是皇权不下县,咱们这一会要皇权下乡、下村。用千千万万的农民制衡士绅,抑制土地兼并。不如,像那样--在佰头沟从一个村落发展成为一个小镇--百信镇以后。我们家的管事孟达晨--由一个孟家的管事--变成了一个有实衔、没品级的镇长。索性,您就让吏部选拔一批胥吏,到乡里当上一个乡长;村里的里长多数是士绅的爪牙,您让乡长们安稳了,再慢慢地选拔村长。最好是让村民选举自己的村长。还有,皇上他们会说,我们也可以呀。咱们办一份《大明晚报》宣传朝廷的政策,表扬那些清正廉洁的官员,鼓励乡村勤劳致富的农民,发布重要的商业信息。让我们的声音占领舆论阵地。另外必须推广义务教育,哪怕是从三年开始开始,然后五年,最后是九年。让农民至少要认800个字,粗通文告;会四则运算,能够进行售卖和购买。有他们的拥护,皇上,你的江山才是铁打的稳固。
事缓则圆,咱们先小范围地,一点一点地试行,然后,一点一点的推开。”
朱棣想了想,说道:“你写一个条陈,咱们再看看。”
孟歆说道:“不用什么条陈。我这里有沈之毅、关轩他们的工作报告,请看。”孟歆递上来一个文件夹,里面密密麻麻写了几百页的济南府农会、农业合作社发展报告。
朱棣苦笑,说道:“你个臭小子,先斩后奏呀!”
孟歆不依不饶,说道:“天大的冤枉啊!皇上,这里的关键是--土地国有,国民只有使用权;朝廷要实行‘摊丁入亩’政策;士绅与百姓一体按耕种的土地以大明人民币缴纳赋税徭役--秀才功名以上,可以享受200亩的税赋徭役的减免,超过200亩的土地实行累进税每增加100亩的土地,价税1%;废除军户、匠户,士农工商一体纳税。”孟歆滔滔不绝。
朱棣来山东就是要看看摊丁入亩是否可行,就限定在济南府,让他折腾吧。
朱棣心动了,孟歆的“鱼儿与水”关系说服了他,特别打动朱棣的是--洪武帝手上800万顷的耕地,到了自己手里剩下700万顷。10年,100万顷土地就被这帮子士绅“投献”进了他们自己的口袋,每年10万顷、每年1000万亩土地被士绅兼并了--长此以往,国将不国。老子也不是瞎子,欺人太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