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肱股之臣

第九十章肱股之臣

10月10日,百灵、陈瑄来了。

孟歆一看,这是陈瑄呐--天纵奇才。

陈瑄(1365年-1433年),字彦纯,合肥(今安徽合肥)人,明代军事将领、水利专家,明清漕运制度的确立者。陈瑄早年曾参与明军平定西南的战争,历任成都右卫指挥同知、四川行都司都指挥同知、右军都督府都督佥事等职。陈瑄历仕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五朝,自永乐元年(1403年)起担任漕运总兵官,后期还兼管淮安地方事务。他督理漕运三十年,改革漕运制度,修治京杭运河,功绩显赫。宣德八年(1433年),陈瑄病逝于任上,享年六十九岁。追封平江侯,赠太保,谥号恭襄。

陈瑄早年随父亲任职成都,因是武臣之子,得以舍人的身份随侍大将军蓝玉,深受器重,后袭父职为成都右卫指挥同知。他以善射著称,多次随蓝玉征讨南番、越巂。陈瑄从平西南,取自明代《三才图会》 洪武二十五年(1393年),建昌土司月鲁帖木儿发动叛乱。陈瑄随军讨伐,逾梁山,平天星寨,连破宁番卫诸蛮族,而后又征讨盐井,进攻卜木瓦寨。当时,陈瑄所率中军被叛军重重围困。他身先士卒,下马步战,接连射杀叛军,足部受伤后裹伤继续迎敌。战斗从巳时一直持续到酉时,终于将叛军击溃。洪武三十一年(1399年),陈瑄从征叛番贾哈剌,从小道出奇兵,趟过打冲河(今雅砻江),并搭建浮桥,接引大军渡河。他下令拆掉浮桥,以示破釜沉舟,结果连战连捷。后来,陈瑄又会合云南军征讨百夷,因功升任四川行都指挥使司都指挥同知。

建文四年(1402年),陈瑄升任右军都督府都督佥事,统领水师,镇守南京江防,以抵御燕军。但他却在燕军抵达浦口时,主动率水师迎降,使得燕军顺利渡过长江,攻入金陵。不久,燕王朱棣在南京称帝,是为明成祖。

是年九月,明成祖大封功臣。陈瑄因有“默相事机之功”,仍任右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加授奉天翊卫宣力武臣勋号、特进荣禄大夫、柱国,封平江伯,食禄一千石,子孙世袭指挥使之职。

永乐元年(1403年),陈瑄被任命为总兵官,总督海运(海上漕运)。他当年便从海上向北京、辽东输运粮食四十九万余石,以供应两地兵饷,后又在直沽建百万仓,修筑天津卫城。在督理海运期间,陈瑄让漕卒与海上岛民进行互市,公平交易,既利于岛民,又便于海运。

永乐七年(1409年),陈瑄与安远伯柳升一同率水师巡海,结果在青州海面遇到倭寇侵掠沙门岛。他当即迎击倭寇,一直追击到朝鲜国境内的金州白山岛,将倭寇船只全部焚毁。

永乐九年(1411年),明成祖命陈瑄与丰城侯李彬统领浙江、福建两地水师,剿捕海寇。后因海水涨潮漫堤,海门至盐城境内有一百三十里地受灾。陈瑄又受命修筑捍潮堤,率四十万士卒筑堤一万八千余丈。

永乐十年(1412年),陈瑄上奏道:“嘉定县濒海之地,正当江流冲会,其地平衍,无大山高屿可恃。海舟于此事故频发,常有触礁、搁浅。”他征得明成祖的同意,在嘉定县的青浦筑成方圆百丈、高三十余丈的土山,并于山上立土堡作为航海标识,以提醒过往海船避让。明成祖将土山赐名为宝山,还亲作碑文记述此事。

永乐十三年(1415年),明成祖因会通河全面通航,决定停止海运,改走内河漕运,仍由陈瑄负责。陈瑄建造浅船二千余艘,起初运输两百万石,后逐渐增加到五百万石,使得国用得以富足。

Wωω◆ тTk án◆ ¢Ο

当时,江南漕运沿运河抵达淮安后,须转陆运翻过河坝,再经淮河抵达清河,其过程损耗巨大。陈瑄采纳故老的建议,自淮安城西侧的管家湖起,开凿二十里河渠,命名为清江浦,将湖水导入淮河,并修筑四座闸门,以适时泄洪。他还沿湖修筑十里长堤,以提高船只运输能力,使得漕船可以直达黄河,节省的费用不可计数。

陈瑄督理漕运三十年,针对漕运事务实行很多整改措施,精密而有远见,可谓“举无遗策”。

这个明成祖朱棣把陈瑄弄过来是要干什么?

不过,孟歆最敬佩陈瑄是他为民请命的--疏陈七事--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仁宗继位。是年九月,陈瑄上疏仁宗,提出七条经国利民的建议:

1. 重国本:南京乃是国家根本,应严整守备力量。

2. 择贤良:推举人才应予核实,不能只论资格;挑选公正的朝臣分巡天下,考察政治得失。

3. 苏民力:湖广、江西、浙江等地距北京较远,百姓输运粮饷往返几近一年,有误农作。可让百姓运至距离较近的淮安、徐州等处,再由官军接运至北京。另外,快船、马船所载粮草不过五六十石,每船只用官军即已足够,无需召集百姓前来听候。

4. 兴学校:府州县学的教员多不称职,应予考核,不称职者予以黜落;挑选俊秀之才补为生员;准许军中子弟入学读书。

5. 整军伍:应核实军伍,年老患病者由子弟替代,逃亡者予以追捕,绝嗣的军户验明后加以除籍。

6. 谨边防:开平等地乃是边防要地,守兵虚弱,粮食不足,应挑选、训练精锐之士,加强守卫,同时屯田自给。

7. 专漕运:漕运官军年年运粮北上,返回后还要维修漕船,终年劳苦。应禁止所属卫所对他们加以繁多的徭役。

明仁宗采纳了陈瑄的建议,命有司迅速执行,不久又赐陈瑄铁券,并允许他的子孙世袭平江伯爵位。有朝臣对此不以为然,认为陈瑄只是老生常谈。仁宗驳斥道:“武臣能言及此,已是非常难得,况且现在都害怕出言获罪,更应对他加以奖掖。古人尚知千金买马骨,我这么做岂不是远超古人。”

孟歆感慨的还有--洪熙元年(1425年),明宣宗继位,仍任命陈瑄为总兵官,驻节淮安。陈瑄不但督理漕运,还兼管淮安的地方事务,抚辑军民,所领官军悉听节制。

宣德四年(1429年),陈瑄奏请朝廷,打算征发十二万劳力,用半个月的时间疏浚济宁以北长沟到枣林之间的淤塞河道。明宣宗念及他长年辛劳,命尚书黄福前往一同经理。

宣德六年(1431年),陈瑄再次上奏:“每年运粮动用十二万军人,连年劳苦。请在苏州、松江等府以及江西、浙江、湖广等地另外签发民丁,并在士兵较多的卫所签发士兵,共二十四万人,分番轮流运输。另外,江南的百姓,运粮到临清、淮安、徐州,往返一年,耽误农作,而湖广、江西、浙江以及苏州、松江、安庆的士兵,每年驾空船到淮安运粮。如果让江南的百姓拨粮食给附近的卫所,由官军运送到北京,根据里程付费并付给耗米,这样军民都会方便。”明宣宗遂命黄福和侍郎王佐加以执行。从此,漕运由民运改为兑运。

宣德八年(1433年)十月,陈瑄在淮安总兵官任上病逝,终年六十九岁。明宣宗追封他为太保、平江侯,赐谥号恭襄。江南百姓因陈瑄疏浚河道有德于民,在清河县(在今江苏淮安)为他建立祠堂。

陈瑄最关键的选择是--靖难迎降--陈瑄在靖难之役时是南军水师统帅,镇守江防,但却主动迎降燕军,使得明成祖顺利入南京称帝。他也因推戴之功获得平江伯的爵位。

最大的功绩--督理漕运--陈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任漕运总兵官,督理海上漕运、内河漕运共计三十年,为明代漕运事业的发展和漕运管理制度的创立做出了贡献。

但是,陈瑄尤其了得的是--水利成就--陈瑄在理漕的同时,还针对南北两段京杭运河的治理与改造,提出了大量的建议:

1. 疏浚徐州至济宁间的运河河道。

2. 在吕粱洪西侧另凿一条水渠,设置两道水闸,蓄水开通漕运。

3. 在沛县刁阳湖、济宁南旺湖修筑长堤,凿开泰州白塔河以连通长江。

4. 在高邮修建湖堤,并于堤内凿渠四十里,以避免风浪造成的凶险。

5. 在淮河至临清间的运河上,依照水势设置了四十七座闸门。

6. 在淮安建造四十个区的常盈仓,又在徐州、临清、通州设置仓库,以便于转运。

7. 在淮安到通州沿途设置五百六十八个观察点,派官军驻扎,以引导漕船避免搁浅。

8. 沿运河河堤开凿水井,种植树木,以方便行人。

陈瑄实施的治河措施,解决了许多工程技术上的难题,也为后代治理京杭运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肱股之臣--孟歆暗暗赞叹。

第四十八章 柳暗花明第二十七章 法不传六耳(二)第七十七章 危机四伏(三)第六十一章 战略战术(三)第四十九章 殚精竭虑第111章 尽忠报国(五)第七十五章 百尺竿头第三十五章 萝卜和大棒(二)第二章 百灵第七十六章 危机四伏(二)第三十九章 千头万绪(二)第五十三章 竭尽所能第六十三章 战火凶猛第四十章 千头万绪(三)第九十三章 防患于未然第124章 变生肘腋第六十一章 战略战术(三)第二十章 万丈高楼平地起第110章 尽忠报国(四)第六十章 战略战术(二)第四十三章 痛彻心扉第114章 盖棺未定论第128章 逼上梁山第121章 走出第一步第八十九章  孝敬老爸第二十八章  唯我独尊第二十五章 各有盘算第十七章 初战告捷(七)第100章 车到山前必有路第109章 尽忠报国(三)第四十四章 千里顺风耳第125章 胆大包天第105章 尽人事第五十六章 祸起萧墙第105章 尽人事第八十四章 势在必得(二)第110章 尽忠报国(四)第九十九章 进退维谷第七章 捡到了宝啊第十八章 初战告捷(八)第六十七章 靖康之耻(三)第十八章 初战告捷(八)第七十七章 危机四伏(三)第六十六章 靖康之耻(二)第三十六章 指点江山(一)第107章 尽忠报国(一)第二十四章 话里有话第五十六章 祸起萧墙第128章 逼上梁山第七十六章 危机四伏(二)第八十七章 无耻、嚣张、卑鄙第124章 变生肘腋第九十三章 防患于未然第七十八章 危机四伏(四)第五十九章 战略战术(一)第六十八章 靖康之耻(四)第六十七章 靖康之耻(三)第三章 仇颖第十六章 初战告捷(六)第五十章 潜移默化第九十章 肱股之臣第111章 尽忠报国(五)第120章 秀美泉城第三十章 痛并快乐着第八十四章 势在必得(二)第101章 各得其所第十九章 初战告捷(九)第七十七章 危机四伏(三)第三十七章 指点江山(二)第105章 尽人事第五十章 潜移默化第七十五章 危机四伏(一)第七十一章 坑蒙拐骗第133章 小康之家第六十二章 礼下于人第八十五章 势在必得(三)第十七章 初战告捷(七)第110章 尽忠报国(四)第十三章 初战告捷(三)第六十八章 靖康之耻(四)第九十章 肱股之臣第122章 扎实推进第二十七章 法不传六耳(二)第115章 拨云见日第五十七章 管中窥豹第十七章 初战告捷(七)第五十六章 祸起萧墙第九十四章 千古一帝(一)第八章 牛刀小试第110章 尽忠报国(四)第十六章 初战告捷(六)第八十四章 势在必得(二)第三十五章 萝卜和大棒(二)第三十六章 指点江山(一)第七十四章 天下熙熙第二十一章 小有斩获第六十二章 礼下于人第四十二章 依依惜别第十八章 初战告捷(八)第八十三章 势在必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