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千古一帝(三)

第九十六章 千古一帝(三)

在争取民心的同时,洪武帝还不断网罗人才,特别是知识分子,洪武帝在应天还专门修建了礼贤馆来接待洪武帝们。这些人在洪武帝统一全国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洪武帝十分尊重儒士,洪武帝曾在1358年召见儒生唐仲实,询问汉高帝、汉光武、唐太宗、宋太祖平定天下之道,这也表明洪武帝决心要开创一个新的皇朝。

洪武帝建立以应天为中心的根据地,在长江上游有陈友谅,长江下游有张士诚,东南邻方国珍,南邻陈友定。方国珍、陈友定的目标在于保土割据,张士诚则对元朝首鼠两端,没有多大雄心;陈友谅最强,是洪武帝占领应天后遇到的最危险的敌人。

可以说,洪武帝当时的情况比之秦始皇统一六国之艰难--不遑多让。尤其是洪武帝没有秦始皇那样的有一个国家作为他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等基础和资本。

陈友谅本是徐寿辉手下大将倪文俊的部下。后来洪武帝杀死倪文俊,并于至正二十年(1360年)挟持徐寿辉,攻占了太平、采石。于是陈友谅以为应天唾手可得,就杀了徐寿辉,在采石称帝,国号汉,改元大义。

接着,陈友谅约张士诚东西夹击应天,平分洪武帝的领地,应天大震。洪武帝只好召集众将商量对策,一时众说纷纭。惟有刘基默不作声,洪武帝于是征求洪武帝的意见,刘基认为目前最危险的敌人莫过于陈友谅,必须集中力量消灭洪武帝。虽然陈友谅势力强大,但是洪武帝杀君自立,部众离心,人民疲敝,故而不难战胜,只要等洪武帝们深入,再以伏兵击之,不难取胜。洪武帝同意刘基的判断,于是设计诱敌深入,制造战机。洪武帝的部将康茂才和陈友谅是老朋友,于是修书一封,派人送到陈友谅营中,约陈攻击应天,并说愿意在江东桥作内应。

六月二十三日早晨,陈友谅率舰队主力赶到应天郊外的江东桥,才发现桥是石桥而非木桥,方知受骗中计。但为时已晚,洪武帝的伏兵奋起攻击,陈友谅大败。洪武帝收太平,占领信州、安庆。陈友谅败逃九江,第二年八月攻下安庆,于是洪武帝率军直取陈友谅的老巢江州,陈友谅逃往武昌,洪武帝攻克江西和湖北东南部。

正在这时,中原红巾军发生分裂,力量削弱。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二月,张士诚乘人之危,派部将吕珍进攻安丰,刘福通向洪武帝求救。待到洪武帝率军赶到安丰时,刘福通已被吕珍杀死,洪武帝只救出小明王韩林儿,把洪武帝安排在滁州居住。洪武帝率主力营救小明王时,陈友谅认为反攻时机已到,于是率兵进攻洪都。洪武帝的侄子朱文正率领将士坚守八十五天。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七月,洪武帝统兵二十万,进发洪都,陈友谅获悉后,撤出围军,迎战洪武帝,双方在鄱阳湖展开决战。鄱阳湖水战从八月二十九日开始,至十月三日结束,进行了三十六天。洪武帝的军队充分发挥小船灵活的长处,火攻陈军,最终取胜,陈友谅被乱箭射死。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元旦,洪武帝被百官推举为吴王,建百官司属,仍以龙凤纪年,以“皇帝圣旨,吴王令旨”的名义发布命令。因1363年张士诚早已自立为吴王,故历史上称张士诚为东吴,洪武帝为西吴。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三月,洪武帝再次到武昌督兵攻城,陈理最终出城投降。在吞并了陈友谅后,洪武帝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张士诚。

张士诚早年贩卖私盐为业。元末发动盐徒起义,于1354年在高邮称诚王,建国号为周,建元天佑。1356年,建都平江。消灭陈友谅后,洪武帝于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十月进攻张士诚,一举攻下通州、兴化、盐城、泰州、高邮、淮安、徐州、宿州、安丰诸州县,将东吴的势力赶出江北地区。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五月,洪武帝发表檄文声讨张士诚。同年十一月,杭州、湖州先后投降洪武帝,平江成为孤城。于是洪武帝以重兵包围平江,发动平江战役。

在围城的同时,洪武帝派廖永忠去滁州接小明王韩林儿到应天来,但在瓜州渡江时悄悄将船底凿漏,小明王沉于江底。接着,洪武帝宣布不再以龙凤纪年,称1367年为吴元年。

平江战役开始时,洪武帝筑墙围城,并造有三层的木塔楼,高过城墙,以弓弩、火铳向城里射击,还设襄阳炮日夜轰击。城内一片恐慌,张士诚几次突围都以失败告终。张士诚反复无常,贪图享受,对部下也十分放纵。平江被围困的最后一天,张士诚弟弟张士信在城头督战,仍不忘享乐,坐在银椅上饮酒,左右侍奉的人递桃子给洪武帝,结果桃子还没到口,恰好一炮打来,脑袋被打得粉碎。洪武帝曾多次派人劝降,都被张士诚拒绝。张士诚死守平江,粮尽后,以老鼠、枯草为食;箭尽后,以屋瓦为弹。直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九月初八,洪武帝率军攻入平江城,张士诚则展开巷战相抵抗。最后,张士诚被俘,解往应天。洪武帝问话,洪武帝不搭理;李善长问洪武帝,洪武帝则破口谩骂。无奈,洪武帝只得命手下卫士以乱棍打死张士诚。当时张士诚47岁,东吴灭亡。

孟歆心想:曾国藩听到了,是否汗颜?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洪武帝命汤和为征南将军,讨伐割据浙东多年的方国珍。后命胡廷瑞为征南将军,何文辉为副将军,进攻福建。同年,方国珍投降。

至正二十七(1367年)十月甲子日,洪武帝命中书右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平章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军25万,北进中原。北伐中发布《谕中原檄》,文告中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纲领,以此感召北方人民起来反元。洪武帝对北伐又作出了部署,提出先取山东,撤除元朝的屏障;进兵河南,切断它的羽翼,夺取潼关,占据它的门槛;然后进兵大都,这时元朝势孤援绝,不战而取之;再派兵西进,山西、陕北、关中、甘肃可以席卷而下。北伐大军按计而行。徐达率兵先取山东,再西进,攻下汴粱,然后挥师潼关。洪武帝到汴梁坐镇指挥。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洪武元年(1368年),洪武帝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大封诸将为公侯,部份追封为王。初封六公,其中以五大将、一大臣为开国元勋。分别为: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遇春、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而后又追封胡大海为越国公、战死的丁德兴为济国公,汤和为信国公、冯国用封郢国公。次年,洪武帝于鸡鸣山立功臣庙,洪武帝亲定功臣位次,以徐达为首,次常遇春、李文忠、邓愈、汤和、沐英、胡大海、冯国用、赵德胜、耿再成、华高、丁德兴、俞通海、张德胜、吴良、吴桢、曹良臣、康茂才、吴复、茅成、孙兴祖凡二十一人。死者像祀,生者虚位。又以廖永安、俞通海、张德胜、桑世杰、耿再成、胡大海、丁德兴七人配享太庙。

洪武元年(1368年)七月,各路大军沿运河直达天津,二十七日进占通州。八月,明军进逼北京,元顺帝带领三宫后妃、皇太子等开健德门逃出大都,经居庸关逃奔上都。弃城而走,全部逃往蒙古草原。其余库库帖木尔、李思齐等手握重兵勇于内战的军阀,在明军攻来时,全部逃跑。蒙古在中原98年的统治结束,明朝取得了在长城以内地区的统治权,中国再次回归到汉族建立的王朝的统治之下。同时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

有宋以来中华民族的耻辱荡涤于五洋。统一中国,千古一帝,荣耀千古。

洪武帝治下的大明--与民休息,轻徭薄赋,兴修水利,移民山东、河南等地;重视教育、大兴科举,免费办养老的--养济院,免费办就医的--漏泽园(医院)和免费公墓(养济院)。并且诏曰:“天下大定,礼仪风俗不可不正。诸遭乱为人奴隶者复为民。冻馁者里中富室假贷之,孤寡残疾者官养之,毋失所。乡党论齿,相见揖拜,毋违礼。婚姻毋论财。丧事称家有无,毋惑阴阳拘忌,停柩暴露。流民复业者各就丁力耕种,毋以旧田为限。僧道斋醮杂男女,恣饮食,有司严治之。闽、粤豪家毋阉人子为火者,犯者抵罪。”

八次北伐蒙元也没有劳民伤财。

洪武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君主。洪武帝最重要的功绩是驱逐胡虏,除暴乱,拯救汉民族,平定天下,成功复国,废除了蒙古人制定的种族等级及压迫政策,恢复了中华,带领华夏复兴。

他从天灾人祸和饥寒交迫的钟离村,一直到南京登基,和他的文臣武将所走的这条道路,不仅仅是为私人和某个阶级的利益,更是维护、争取、夺回了中华民族的利益。如同他的自述——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

当然了,人无完人。洪武帝因为出身卑微、自幼贫寒,所以对大明朝的官员有一些苛责、严厉。有人就说对贪官--剥皮实草--有一些残忍。我却不以为然。”

孟歆想了想,又说道:“中华民族从来没有主动地去侵略过谁,我们不想、也不该被人侵略、奴役、屠杀、凌辱、糟蹋、欺凌。但是,我们却被一个野蛮民族奴役、屠杀、凌辱、糟蹋、欺凌了97年、97年。97年里,南所有的汉人被列为--南人--是元朝整个社会四等人中的最下等人。极尽了的屈辱、无助、窝囊、可耻的97年。1368年--洪武帝带领中国人光复了中华,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刻骨铭心、告诫子孙。

殿下,你的太爷爷功高千古、无可企及。尽管,汉武帝刘彻驱逐了匈奴。但是,那是他用光了他爸爸、他爷爷--汉文帝、汉景帝--的文景之治给他辛辛苦苦、积攒下了几十年的家底。完了完了,汉文帝刘彻不是还是下了《罪己诏》。

而且,更为高瞻远瞩的是洪武帝还宽宥了蒙元的降臣、降将、以及归降的蒙元子民--这才是亘古未有的胸襟。

用不了多久,到了1644年,建州女真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多尔衮就要打进北京。中华民族是不是还要再当267年的奴才?坐失全世界最最富饶、富裕、美好生活。再遭西方列强100年的凌辱?

这就是我孟歆魂游千年以后,屡次三番冒犯成祖、太子和殿下的缘由吧。天地良心,我实在是不忍,我实在是不能。”

第104章 天下太平的希望第122章 扎实推进第九十九章 竭尽全力第五十三章 竭尽所能第四十七 抱大腿第三十四章 萝卜和大棒(一)第112章 润物无声第三十七章 指点江山(二)第八十九章  孝敬老爸第九十一章 喜出望外第八十四章 势在必得(二)第120章 秀美泉城第109章 尽忠报国(三)第七章 捡到了宝啊第114章 盖棺未定论第100章 车到山前必有路第127章 宏图初现第135章 兄弟阋墙第二十八章  唯我独尊第三十五章 萝卜和大棒(二)第十四章 初战告捷(四)第四十九章 殚精竭虑第115章 拨云见日第五十七章 管中窥豹第七十七章 危机四伏(三)第八十一章 斩首行动第九十八章 置之死地而后生第四十八章 柳暗花明第七十三章 功亏一篑第六十七章 靖康之耻(三)第五十二章 心惊肉跳第三十六章 指点江山(一)第六十六章 靖康之耻(二)第105章 尽人事第二十一章 小有斩获第九十三章 防患于未然第126章 针锋相对第九十六章 千古一帝(三)第六十一章 战略战术(三)第四十章 千头万绪(三)第九十章 肱股之臣第九十八章 置之死地而后生第五十二章 心惊肉跳第十七章 初战告捷(七)第八十五章 势在必得(三)第七十五章 危机四伏(一)第六十章 战略战术(二)第三十九章 千头万绪(二)第七十二章 心比天高第八十章 剑指包头第九十五章 千古一帝(二)第八十九章  孝敬老爸第129章 循序渐进第121章 走出第一步第六十四章 道天地将法第八章 牛刀小试第九十九章 进退维谷第十四章 初战告捷(四)第二十章 万丈高楼平地起第三章 仇颖第七十二章 心比天高第十一章 初战告捷(一)第129章 循序渐进第七十章 120度射击第124章 变生肘腋第五十七章 管中窥豹第五十八章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第128章 逼上梁山第八十章 剑指包头第九十六章 千古一帝(三)第八章 牛刀小试第九十三章 防患于未然第三十一章 推销产品第九章 狐狸尾巴第109章 尽忠报国(三)第127章 宏图初现第九十章 肱股之臣第九十九章 进退维谷第二十九章 开始编练新军第135章 兄弟阋墙第九十五章 千古一帝(二)第116章 欺人太甚第五十五章 养虎遗患第九十四章 千古一帝(一)第六十三章 战火凶猛第110章 尽忠报国(四)第113章 致命一击第五十二章 心惊肉跳第九十八章 置之死地而后生第八十五章 势在必得(三)第131章 雄心勃勃第五十一章 靖康耻,犹未雪第四十三章 痛彻心扉第五章 总会有出路的第五章 总会有出路的第123章 勉为其难第三十八章 千头万绪(一)第一章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