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3章 江陵保卫战开端

诸葛恪的谋略没有问题,也确实打了州泰一个措手不及,伏兵起到了应有的效果。

但诸葛恪也犯了一个小错误——他错误的估计了双方之间的兵力和战斗力的差距。

但这事儿呢,严格说起来,也不能完全怪诸葛恪。

诸葛恪在江东的时候,最大的战绩,就是平定山越之乱,但山越这个族群吧,能平定他们叛乱的人,并不在少数。

从最早期的孙策平定江东的时候,山越就出来闹腾,到现在诸葛恪平定山越中间有不少的东吴将领,都曾经有平定山越的履历。

比如说吕岱,蒋钦,贺齐,全琮,周鲂等人.周瑜,吕蒙,陆逊这类统帅级别的将军,都不稀得去跟山越较什么劲。

山越的战斗力也就那样,早年还能对不太稳固的江东政权有一些威胁,但这些年,随着东吴政权的稳定,山越都快成为东吴的丁口和兵源基地了。

东吴方面每次平叛,都占据着兵力和战力的优势,平定山越叛乱并不是什么难事。

诸葛恪之所以能在平定山越的过程中崭露头角,一方面是他有个好爸爸,有人替他吹捧,另一方面,诸葛恪采取的策略,也确实让人眼前一亮。

之前东吴方面平定山越,基本都是武力平定,虽然也能搞定山越,但多少都会有些拖拉,而且这些平定的区域,大概率过不了几年,山越又会复叛。

没办法,大山里的冬天,人是真的过不下去啊。

但诸葛恪采取的策略,与其说是武力平定,倒不如说是政治平定.先用武力威慑,让山越不敢主动出山交战。然后用四面围堵的方式,逼迫山越百姓出山,使得山越丧失了最大的反叛依仗。最后用近乎偏袒山越众的做法,收拢山越的民心,引导更多的山越众出山,接受东吴的统治。

这次平定,多少有点“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意思,用最小的代价平定了山越不说,还吸引了大量的山越丁口出山定居,跟大吴增加了不少丁口赋税的来源。

有一说一,诸葛恪的这次平定山越叛乱,至少从政治层面来说,是非常亮眼的。

诸葛恪也是因此,被孙权看重,在这次作战中,被孙权派往江夏,率领江夏郡兵作战。

一直到现在,诸葛恪的作战目的和作战头脑都非常的清晰。

进攻郢县,不是要他尽快攻下郢县,而是要制造出东吴大军兵压郢县的声势,吸引江陵的张溪的注意,为周瑜后续的诱导作战做准备。

因此,诸葛恪进攻郢县,真说不上是多么的全力以赴,跟州泰在郢县城下耗着,多少也是战略需要。

诸葛恪可不认为,自己就真的干不过那个不知名的荆州将领州泰。

而州泰的撤军路线,也被诸葛恪算计的死死的,不管是西门还是北门,诸葛恪都安排了伏兵,而州泰也不出预料的,在郢县北门遭遇到了诸葛恪安排的伏兵偷袭。

但,诸葛恪大概是跟山越众打交道打的多了,多少有点错误的估计了州泰麾下荆州郡兵的战斗力,把他们当成是比山越稍微能打一点的士卒而已。

三千伏兵,在诸葛恪的眼里,已经足够围杀一万余山越叛军了.毕竟是山越,一万人,大多是拖家带口算的,真正可战之兵,不会超过三千人。

诸葛恪当然知道荆州郡兵都是正规军,不能简单的类比山越众,可在他看来,就算荆州郡兵的战斗力比山越众要强上不少,自己的这三千伏兵无法围杀,但在出其不意的情况下拖住敌军,等到自己率领的主力大军来援,合围这支郢县守军,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吧?!

诸葛恪觉得,自己已经不算是小瞧郢县守军了,但等诸葛恪领兵赶到郢县北门后,他只看到了被人击破后散逸的到处都是的自家军卒,根本没有看到州泰率领的郢县守军。

还是让人给跑了。

诸葛恪对此,恼恨不已。

而州泰,确实异常的庆幸.万幸只有三千伏兵,而且东吴军的陆战能力,这么多年下来,依然还是那么的不让人失望。

面对诸葛恪的进攻,在郢县坚守了一个月的州泰,在撤军的时候,手里还剩下九千左右的兵马由此可见,诸葛恪确实是真的没怎么认真的打,而州泰也确实是守的游刃有余。

不管怎么说吧,州泰带着这九千兵马从北门突围而去,轻易的击破了东吴军留守在北门的一千拦截士卒.这时候,州泰多少有点认为,这个诸葛恪,大概就是仗着自己的父亲的地位,到军中来混军功的官二代而已。

毕竟,诸葛恪真没给州泰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进攻打的一塌糊涂不说,守军的调度也就那个样子,看不有什么能力。

然后,州泰就被诸葛恪的伏兵给袭击了。

突然遭遇到袭击,州泰多少有些惊慌的,毕竟,在州泰的预计里,就诸葛恪的能力,是不可能提前在北门外遭遇伏击的。 他没这个脑子和能力才对。

但现在,这个伏兵却是在州泰最丧失警惕的一刻出现.州泰确实没有想到。

这种情况下,州泰也没有选择了,他知道自己已经中计了。

如果不能突破这支伏兵的纠缠,等到后方的东吴军主力到来,自己想走都走不了了。

因此,州泰一咬牙,以自身和所部亲卫为箭头,主动向伏兵最密集的北方发起进攻,争取突破过去,这样,才有一线生机。

但,说实话,州泰这个时候,也是无奈为之人家都能想到在这么关键的地方设伏了,那么派来的伏兵,必然是精锐,哪有那么容易就突破过去的。

然后,州泰就真的带兵突破了过去。

州泰自己都愣了.这算什么伏兵?!就这个战斗力怎么好意思来埋伏自己的?!

但不管怎么说,既然已经杀出来了.那就转头,再杀回去。

州泰的目标,可不是要孤身逃命,他是要带着这支守军去支援江陵城的。

自己跑出来不算本事,带着大家一起撤走,那才是他能力的体现。

而如此的轻易的突围而出,也让州泰意识到了,这支伏兵虽然埋伏在了州泰最要命的地方,但本身的战斗力而言,真不是多么的出色。

这样的话,也不是没有机会。

就这样,在州泰的来回冲击下,东吴军的伏兵终于是出现了阵型松动,被州泰抓住机会,带着大部队,冲出了伏兵的包围,摆脱了东吴军的纠缠,一路往北而去。

当然,州泰也不是没有损失。

离开郢县的时候,州泰有九千人,但到了突围而去的时候,州泰身边还剩下七千人左右一场伏击,直接让郢县守军伤亡了近两千人。

这些伤亡,大多是在刚刚遭遇伏兵的时候,郢县守军军心动摇,不知所措的时候造成的.有此可见,伏击的效果是达到了的,就是诸葛恪派出的伏兵数量,太少了一些。

但凡再多个两千人,可能结果就完全不同了。

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在谋略布局上,州泰是输给了诸葛恪的,但州泰的战阵经验远比诸葛恪丰富,麾下士卒的陆战能力也比诸葛恪带来的江夏郡兵更强一些。

这次钻到了一个空子,让州泰率军跑了出来.下次,可就未必有这么好的运气了。

这也是州泰在突围后,感叹自己运气好的原因。

而即使如此,当州泰绕了一个大圈,从郢县撤回江陵的时候,他麾下的军卒,也只有六千人了。

这少掉的一千人,有的是在突围的过程中没能及时跟上大部队的人,有的是因为军心涣散,半路逃逸的人,还有些,是因为伤病无法继续随军作战的人.总而言之,州泰能带领着回援江陵的兵力,只有六千人。

这个时候的江陵城外,随着零阳,公安,郢县的相继失守,江陵水军的战败,从东到西,除了北面暂时还没有东吴军的身影,其他三个方向上,江陵已经被东吴军完成了包围。

周瑜也在不到两天的时间内,抵达了江陵城下,安营扎寨,而五天以后,随着陆逊和诸葛恪的主力大军到来,江陵城下,汇聚了足足十万东吴军。

而江陵城内,张溪收到了从公安退回的九千士卒,从郢县绕道而回的六千士卒,再加上本身还有的七千守军总计两万两千人。

嗯,如果再算上已经接到消息,正在回军的王基所部一万五千人,那江陵的防守总兵力,应该在三万七千人左右。

兵力对比,三比一也不是不能打一场江陵保卫战!!!

第952章 洛阳应对第1067章 战长沙第1237章 解释和问策第258章 朴刀和苗刀第856章 潼关之战(十一)第365章 点兵点将第383章 分配第885章 徐庶断策第622章 谋士和武将第1089章 阴差阳错第305章 收取襄阳第809章 蒋琬用兵第1125章 主力进军第908章 请帖第926章 羞愧第483章 贾诩之计第383章 分配第873章 南门决断第758章 司马懿的焦虑第1224章 贸易战(一)第213章 “谨慎”第881章 关羽的异常第279章 江东密议第829章 上火的曹叡第1216章 兖州攻防战第257章 成本第1177章 决断第324章 激将第560章 魏延的分析第872章 紧急求援第1212章 考试第141章 箭伤复发第1019章 石苞的无奈第331章 烧营第61章 想对大家说的一些话第558章 魏延的奇计第579章 调整第479章 看不惯第1148章 司马懿的困境第1249章 搅局者(二)第178章 前因后果第235章 清查土地第890章 朱然挂帅第454章 关羽的调整第404章 姜冏和梁绪第330章 英姿飒爽关银屏第213章 “谨慎”第263章 忙碌第954章 不对劲第69章 江夏变故第644章 议事(一)第306章 形势再变第846章 潼关之战(一)第62章 诸葛初点兵第559章 王平与朱赞第749章 各怀鬼胎第321章 石苞第327章 孙尚香的选择第843章 郭淮撤军第295章 两军对阵第1127章 魏延的计划第936章 蒲坂津之战第464章 总动员令第154章 安置流民第1106章 失败的影响第1045章 东吴内政第519章 攻略西营第644章 议事(一)第959章 中计第959章 中计第1019章 石苞的无奈第1056章 水战(四)第1043章 升官第427章 人情交换第310章 定军斩夏侯第1223章 李严的无奈第642章 两员老将第460章 曹丕的魄力第1129章 有心无力的蒋济第516章 长安的应对第163章 确定身份第905章 同行第137章 中箭第882章 破城第368章 分兵第798章 贾逵和蒋济第897章 英雄落幕第457章 换将第616章 王双的绝技第339章 陆逊之计第248章 私宴交谈第944章 撤军准备第215章 刘循第216章 时间线变动第990章 曹魏的困难第1024章 临阵指挥对决第1122章 局势有变第960章 洛阳攻城第307章 江东的决定第966章 洛阳战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