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7章 襄阳情势

江陵攻防战在忙着床弩对轰,打的是不亦乐乎。

而此时的襄阳,文聘这边也有点左右为难。

东吴的江夏水军逆流而上,偷袭了汉津渡的襄阳水军,导致文聘不得不选择收拢水军,集结部队,在襄樊附近水域,跟东吴的江夏水军干了一场。

虽然仗着兵力和自身指挥的优势,还是小胜了一场,但并没有阻止东吴水军在宜都附近建立水寨,掩护东吴陆军在汉水北岸登陆。

再加上江陵的张溪给文聘送来军报,让文聘小心东吴的瞒天过海之计,要加强对襄阳的防御,因此,文聘出于谨慎起见,还是向东三郡请求了增援。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寇封带领着两万东三郡郡兵,顺汉水而下,抵达了襄阳城。

自打认了张溪这个兄长之后,寇封现在的待遇,跟历史上完全不同了不仅诸葛亮放心让他镇守东三郡,甚至每次求援,这货也是非常听话的随叫随到。

可.就在寇封领兵抵达了襄阳后,东吴军突然的,就没有动静了。

两万江夏水军倒是还经常性的往襄阳方向运动,试图试探襄阳水军的防御薄弱点,但在汉水北岸登陆的江东陆军,这时候真的是跟傻了一样,半点动静都没有。

情况,就变得很诡异了到底谁是进攻方,谁是防守方?!

越是这样,文聘就越不敢轻易妄动。

襄樊防御体系,除了水军外,陆军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早前文聘手里只有一万陆军,兵力不足,因此他的应对方式,只能是用水军为主,跟东吴水军争夺汉水控制权,保证襄樊之间的往来通畅。

只要水路不被东吴军截断,哪怕樊城遭遇攻击,文聘也可以有足够的反应时间,从襄阳运送援兵过去。

因此,一开始的时候,文聘在樊城,只安排了三千士卒,由廖化负责镇守樊城。

不是文聘不想多派,而是就这么多兵力,樊城要守,襄阳不也一样要守嘛。

而樊城只有三千兵力驻守,自然也不可能主动出击,去试探东吴军的虚实就这么点兵力,主动出击死的更快。

到后来,有了寇封带兵支援后,文聘总算是松了一口气他快速的让寇封带领一万士卒,去支援樊城防御。

可也就在这个时间段内,东吴登陆到汉水北岸的军队,居然开始停止了集结和进军,安营扎寨之后,没有任何动静了。

这种情况下,寇封这个莽子,立刻提议主动出击,进行试探性进攻。

以前不这么做,情有可原,毕竟兵力不足嘛,但现在.一万三千士卒守卫樊城,要是再按兵不动,多少有点说不过去吧?!

寇封的意思,也不是要去跟东吴军决战,而是试探性的打一下,看看东吴军到底在搞什么鬼总这么龟缩不出,也不是个事儿。

但文聘思考了良久后,还是拒绝了寇封的建议。

虽然根据侦骑初步查探,这次登陆到汉水北岸的东吴军兵力只有一万人,但实话实说,这个数据,文聘是不太相信的。

军队一旦运动起来,根据军队的行进诡计,安营扎寨的大小和灶孔数量,大概还能判断出一个大概的数字。

但是在一个地方屯驻不动,侦骑不能抵近查看,细作无法有效的传递出真实准确的信息.文聘不敢冒这个险。

襄樊防御体系中,襄阳和樊城之间的联系是最重要的,这两个地方互相呼应,才能发挥最大的战略价值.一旦一方有失,整个防御体系的作用就会削减大半。

如果从樊城贸然出兵,一旦遭遇到敌方的设计伏击,凭白损失兵马,对防守樊城,非常的不利。

这不是不可能的。

尤其是东吴军一开始摆出这么大的阵仗,给人一种要强攻襄樊的架势,可现在却是一动不动的,这里面要是这里面没有猫腻的话.反正文聘是无法理解的。

当然,最重要的是,文聘的职责,终究是守卫襄樊。

只要樊城不遭受到威胁,东吴军就算在汉水北岸长期驻扎,那也不过是在损耗东吴军的粮草辎重而已,对襄樊的影响,微乎其微。

总而言之呢,就是文聘出于谨慎考虑,只要东吴军不往樊城的方向进军,那他就继续按兵不动.不冒险就行。

进攻方不着急进攻,防守方岂有急着主动出击的道理。

本来这事儿吧,也就到此为止了,文聘的资历,寇封还是很敬服的,而文聘的这番解释,也说的过去。 寇封用兵作战只是莽了一点,并不代表他是个傻子.现在这种情况下,守住襄樊就是大功,贸然出击可能遭遇大败,哪怕是寇封,也知道该怎么选。

但接下来的事情发展,却让寇封开始急躁了起来。

无他,东吴十万大军兵围江陵的消息,终究还是传递到了襄阳.寇封急了啊!!!

自家兄长被围了,当弟弟的,岂能坐视不理?!

而且,在寇封看来,他已经找到了东吴陆军按兵不动的真正原因。

这帮吴狗,就是用这种虚张声势的伎俩,意图牵制住襄阳军,不让襄阳军南下,去救援江陵。

实际上来说,那帮汉水北岸的吴军,根本就没有多少人在,甚至,在寇封看来,一万人都未必有。

因此,寇封再次向文聘请战,请求让他率领一万东三郡郡兵主动出击,去扫清这支汉水北岸的东吴军,解除襄阳之危,然后尽快南下,去支援江陵。

但,文聘还是不同意。

诚然,在得到江陵被围的消息后,文聘也诞生过跟寇封一样的想法,毕竟这事儿,从表面上去推理,确实应该就是这样。

但还是那个问题,文聘无法理解如果是要做虚张声势的计策的话,那汉水北岸的东吴军,为什么自从上岸以后,就一直按兵不动?!

要做疑兵计,肯定得大造声势,而大造声势的最好办法,就是动起来,分兵游击汉水北岸的各个县城,造成吴军大举出兵的假象,这才能起到虚张声势的目的。

蹲在原地不动,还怎么虚张声势?!

这么不合常理的举动,实在让文聘不得不怀疑,东吴军进攻襄阳的军队,到底是不是一支疑兵。

WWW ¤t tkan ¤¢ Ο

有一点,文聘是认可寇封的判断的,那就是东吴的主攻方向,必然是在江陵,而这支北上进攻襄阳的东吴军,其目的也必然是牵制襄阳军,不让襄阳军南下支援江陵。

但牵制襄阳军的话,只靠一万陆军和两万水军,多少有点不够看吧?!

如果文聘没有向东三郡请求援兵的话,那么这三万水陆联军倒是能起到不错的牵制效果,毕竟当时文聘手里也只有同等兵力,根本不敢分兵南下。

但现在有了东三郡的援兵到来,襄阳总计有水陆兵马五万人,东吴军想用三万人就牵制住襄阳军不太现实吧。

因此,文聘判断,这段时间汉水北岸的东吴军按兵不动,应该也是在等援军的到来,如今这支军队,兵力恐怕不止一万人,很有可能,也有两万,甚至三万人。

这种时候,身在樊城的寇封主动去进攻这支东吴军,那不是以少打多,主动送死?!

因此,文聘拒绝了寇封的出兵请求,并且再三跟寇封解释,这里面必然有诈。

可.寇封听不得这个,他率兵主动出击了。

一方面,寇封是真的着急张溪被围.十万东吴军围攻江陵,纵然有江陵坚城为依托,但持续作战下去,处在劣势的,也必然是自己的兄长。

另一方面,寇封对敌情也有自己的判断。

文聘认为东吴军是在偷偷积蓄兵力,引诱襄阳守军主动出击,但寇封同样判断,这支东吴军停滞不前的原因在于兵力不足,不是不想虚张声势,而是他们根本做不到。

当然,寇封也不是刚愎自用的蠢货,他知道也不能排除文聘分析的那种情况.但打都不打一下,试探都不做一下,就知道缩在樊城死守,实在不是他的作战风格。

不管如何,打一下,不就知道对方到底是在扮猪吃老虎,还是心虚不敢进攻了?!

寇封就是这样给文聘一个回信后,直接就出兵了。

而文聘,根本拦不住寇封。

寇封是东三郡援兵的实际主帅,他带兵来援,是来协助文聘守卫襄阳的没错,但理论上,文聘对寇封,并没有实际的指挥权。

论职权,两人是近乎平级的关系,而论统属,两人没有明确的统属关系。

寇封要带着东三郡郡兵主动出击,文聘是真的拦不住。

为此,文聘只能赶紧的再给樊城的廖化派去五千援军,让廖化做好接应寇封的准备。

然后,文聘亲自率领襄阳水军,主动的向驻扎在宜城的东吴军水寨,发动进攻。

要打,那就两路一起打吧.至少也能给牵制住东吴水军的战力,给寇封减轻一点压力。

否则的话,文聘是真的担心,寇封这一去,就真的回不来了。

第616章 王双的绝技第335章 徐庶在行动第961章 邺城的决断第836章 包围网内的苦战第146章 回府第1225章 贸易战(二)第715章 救灾第223章 人事任命第980章 张昭的态度第96章 周瑜退兵第1034章 功亏一篑第1216章 兖州攻防战第1107章 调整应对第431章 诡异的南阳战事第343章 调整第12章 秘方第665章 突围第531章 冲阵对决第1206章 兵临城下第16章 豆腐的作用第795章 凉州军团入关第873章 南门决断第802章 援兵第432章 偷袭汝南第566章 不正常的降将第976章 巴丘水战(二)第1159章 分工第391章 调人第96章 周瑜退兵第234章 蒋琬第1241章 大泉当千的影响第871章 渗透战第394章 矛盾第247章 成都述职第707章 治理雍州第712章 东吴反应第171章 联姻第393章 曹魏的反应第1188章 兵出并州第41章 应对第142章 分地盘第828章 潼关失守第1232章 劝降司马懿第275章 成都来信第1128章 蒋济的策略第299章 于禁的处境第90章 声东击西第799章 陆逊的心态第508章 将帅不合第1153章 撤军第466章 再次僵持第929章 四伐方略第53章 蹴鞠第815章 司马上奏第770章 曹魏动向第557章 冒险还是保守第514章 魏延的执念第371章 孟获的反应第718章 救星到了第86章 攻城第576章 截击第41章 应对第1149章 三线战事第895章 石苞的心思第633章 张辽的伤势第337章 北方战场第576章 截击第61章 想对大家说的一些话第87章 失败的夜袭第966章 洛阳战事(三)第1226章 对内妥协第502章 重想第122章 夏口军议第445章 意料之外的援军第453章 上邽对峙第836章 包围网内的苦战第559章 王平与朱赞第875章 司马昭的误判第5章 上任第920章 曹叡的用意第805章 奇怪的北军第999章 水战决胜第158章 送犁第884章 战后第647章 退避三舍第452章 火攻略阳第726章 曹魏反应第1184章 急袭第475章 三国时代第86章 攻城第1030章 另一路第46章 家内琐事第1055章 水战(三)第770章 曹魏动向第317章 武陵蛮动乱第377章 战后处置第658章 投诚第516章 长安的应对第212章 投石车第238章 巴东郡保卫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