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5章 朱桓立功

等啊,等啊.张溪等了足足七天,这期间继续被周瑜来回折腾的挨揍,却依然没有等来寇封的援兵。

援兵没有到来,倒是等来了寇封的第三封书信。

寇封在信中告诉张溪,他确实已经领兵过了当阳县,正在往江陵进军但不知道为什么,原本应该在汉水北岸充当疑兵的那支东吴军队,突然就出现在了自己的前面,占据了葫芦口的有利地形,拦截自己的进军。

现在寇封不得不暂时停止进军,休整备战,先击破葫芦口的东吴军才行。

这倒是可以理解。

葫芦口这个地方,是通往江陵的必经大道之一。

而看一下这个名字就知道,所谓的葫芦口,就是两边都是开阔地区,中间有一个非常狭窄的收口整体形状,就像一个葫芦一样。

这地方,东吴军要是往狭窄道口一堵,你想要通过葫芦口去支援江陵,门都没有。

绕过去?!

可以,但你得先往回走,走回当阳县,然后往西绕道临沮,从宜都郡的西陵方向绕一个大圈子,才能走到江陵.路程太远了。

寇封从襄阳而来,又是为了救援江陵,肯定是走最近的路线,因此他肯定会选择通过葫芦口.再绕回去,耽误的时间可就不是一天两天,十天半个月都不算多。

因此,寇封选择正面进攻,击破在葫芦口阻截的东吴军队,也不是什么奇怪的选择。

再说了,从对方的主将旗帜看,双方已经是交过一次手的对手了,寇封心里也有底。

上次在汉水北岸,寇封的主要目的是试探敌军动态,因此也没有尽全力,但却已经占据上风了。

这次,寇封带的兵力占有优势,士卒战力又比对方要高一点,寇封是真没觉得,这支东吴军队,能拦住自己。

甚至,寇封在一上来,就选择了自己最擅长的领兵冲阵。

葫芦口的地形制约了双方在狭窄道口交锋的兵力人数,这种情况下,个人武勇能发挥出很大的作用。

选派精锐,重点突破,只要冲过了葫芦口的狭窄区域,后续步兵跟上,说不定就能一冲而过。

当然,你要是冲不破敌军阵线的话,那也有可能,永远被人堵在葫芦口一侧,无法前进。

但寇封对自己很有信心,当世之上,面对他的领军冲阵,能挡下来的人,可不多。

首先需要能在个人武勇方面跟自己匹敌,其次,所部士卒也必须能挡得住寇封所部的东三郡郡兵的冲击上一辈的老将军们不敢说,但同辈里,寇封真的有这个自信。

然后吧.寇封就被人给挡住了。

不是别人,是朱桓现在急需“戴罪立功”的朱桓,带着他的本部世兵,硬生生的挡在了葫芦口,阻拦住了寇封的前进道路。

全琮在接到周瑜的军令后,毫不犹豫的从汉水北岸撤军,在江夏水军的运送下,重新在汉津渡登陆,然后一路急行军,抢在寇封之前,来到了当阳县附近

没办法,坐船顺着汉水而下的速度,肯定比士卒用两条腿走的快,全琮抢在寇封之前占据当阳,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而之后呢,全琮认真的观察了一下附近的地形,并没有选择在当阳县就地拦截寇封,而是舍弃了城防优势,选择了在葫芦口作战。

在当阳拦截寇封,要是寇封真的不管不顾,直接绕过当阳县急行军的话,那全琮就拦了一个寂寞。

因为当阳县距离江陵已经不算太远了,不过是五六天的行军路程而已,寇封真的可以不要后勤补给,只带着随军干粮赶路。

只要等到寇封率军进入了江陵,那他的后勤问题也就解决了。

但,葫芦口不行,寇封无论如何也越不过去,除非他重新掉头,返回西侧的临沮,绕道去支援江陵。

如果是这样的话,全琮也可以跟随在寇封身后,随时出兵偷袭掩杀,延缓寇封的进军速度。

因此,全琮经过自己的判断后,决定在葫芦口布防。

这中间,朱桓没有提出任何的反对意见。

周瑜那边,对朱桓的处置是提都没提没那个功夫,周瑜忙着要布置战术,安排全琮去阻截蜀军南下的援军。

但孙权那边,对朱桓的处罚结果已经出来了.没有处罚。

但这个没有处罚的前置条件是——“念在昔日有功”。

换句话说,孙权其实对朱桓的所作所为很不满,只是碍于朱桓对大吴有功,本身又是吴中四大世家的子弟,他对这事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但是,孙权这个人的脾气,大家都知道的。

当年张昭在赤壁之战时主张投降的事儿,到现在孙权还会时不时的拿出来说道说道张昭这种为了孙氏基业尽心尽力的老臣都是这个待遇了,朱桓又算什么?!

万一将来哪天朱桓再惹到了孙权,或者是吴中朱氏惹到了孙权,孙权是绝对不会吝啬于翻旧账的。

所以,现在对朱桓来说,他的当务之急,就是“戴罪立功”。 要建立起足够的功勋,才能保证在将来东吴至尊翻旧账的时候,能念在功劳的份上,跟张昭一个待遇——只是哔哔两句,不会真的翻旧账治罪。

现在的朱桓,已经没工夫去跟全琮争谁才是最合适的主将了,他现在,必须在葫芦口,挡住蜀军。

朱桓急需这样建功立业的机会,而全琮呢说实话,全琮这个人也算是不错了,他没有落井下石,而是给了朱桓这个机会,让朱桓带着自己的本部世兵,成为了葫芦口的第一道防线。

而全琮所部的世兵,是第二道防线。

全琮亲自跟东三郡的郡兵交过手,他知道对手的战力到底有多强。

别看他带着近一万的东吴军南下了,但真正有把握能挡住蜀军的,大概就只有自己的两千世兵。

连朱桓麾下的两千世兵能不能挡住,全琮也不敢保证。

而这,也是全琮选择在葫芦口拦截的关键原因.葫芦口的狭窄处,最多能排开一千五百人的防御阵型,多了也没用。

两道防线,朱桓在前,全琮在后再怎么样,挡住东三郡郡兵于一时,应该是能做到的。

当然,全琮也没有想到,根本不需要他的世兵出场,在第一回合的交锋中,朱桓就凭借着自己的英勇作战,和他麾下世兵的搏命,硬生生的挡住了寇封的进攻。

这下子,让全琮的压力,一下子就小了很多。

其实这也不奇怪。

寇封的用兵作战,全依仗着自身的武勇和不要命的打法,真正厉害的,也就是那三板斧一旦三板斧不起作用,寇封的领军指挥能力,还是有所欠缺的。

而朱桓这边,刚好可以满足克制寇封三板斧的基本条件。

首先,朱桓本身也是以武勇在东吴闻名的。

也许比不上老一辈的猛将如甘宁,周泰等人,但在中生代的武将中,只论武力值,恐怕也就徐盛能跟他相提并论,连丁奉都有所不如。

朱桓,是有能力在寇封冲阵的时候,率领本部兵马拦住寇封厮杀,并且不落下风的。

其次,朱桓的世兵,其实也同样是最早一批响应周瑜的号召,加强陆战操练的世兵。

吴中朱氏的底蕴,可比钱塘全氏要大的多,别的不说,朱桓的世兵,在钱粮支出上,绝对比全琮还要舍得花钱。

而这年月练兵,除了所谓的练兵之法外,最重要的就是钱粮.只要给士卒们吃好了喝好了,营养跟的上,哪怕操练之法稍微差一点,本身的战斗力也不会差到哪儿去。

因此,不管是主将还是士卒,朱桓的世兵,还是有能力跟寇封麾下的东三郡郡兵进行一番较量的。

能拦住寇封的进军,对现在的全琮所部来说,就是大功一件.全琮是稍微放心了一些,但朱桓却高兴不起来。

他就只有这两千世兵,花了大价钱培养起来的战损一个就少一个啊。

世兵这东西,跟郡兵不一样,是需要主将个人负责赡养的孙权只限定每个将领可以率领的世兵名额,其他的可是一毛钱都不带掏的。

现在朱桓是能挡住寇封,但并不代表,他麾下的世兵,不会有战损啊。

是,事到如今,朱桓需要“戴罪立功”,他也顾不得太多,必须奋力作战可就算把他的世兵拼光了,他也根本无法拦住对面那一万五千的蜀军啊。

人家大不了玩车轮战呗。

对面那支东三郡郡兵的战力是比较平均的,可自己这边,除了自己的世兵外,也就是全琮的世兵还有一些战斗力,剩下的五千多江夏郡兵,根本承担不起这样的阻截任务。

这么耗下去.早晚要耗不住的啊。

为此,朱桓不得不按捺下自己心里的不爽快,去跟全琮商议一下.要不行,咱们也车轮战一下?!

一会儿咱俩换防,伱当第一道防线,我当第二道防线?!

真不是朱桓要在这个关键的时刻保存实力,而是不得不为之.对面主将但凡不是脑残,肯定会选择车轮战的,咱们这边要是不这么做的话,根本顶不了太久的。

而事实上,寇封在第一次进攻失利,领教到朱桓的能耐后,确实已经开始做车轮战的准备了。

寇封用兵是莽了点,战术指挥能力是差了点,但不代表他是头铁的傻子。

既然不能速胜,那自然而然的,就要选择消耗车轮战呗.这不是什么高明的战术选择,只是常年征战积累下来的军事经验而已。

一看到寇封在调整兵力部署,准备车轮战,再一想现在的处境不得不说,全琮真的是一个不错的将军了。

他同意了朱桓的请求,跟朱桓换防,自己领兵顶到了第一线。

第217章 取名第1227章 对外用兵第1188章 兵出并州第1217章 东吴内政第827章 魏延诈关第1058章 过江第388章 战略冲突第623章 进攻和撤退第35章 酒之事第874章 杜约第503章 谁谨慎?!第196章 潘濬的心思第59章 诸葛出山第807章 夜战第580章 接应第1235章 诸葛请辞第429章 抢时间第53章 蹴鞠第328章 阵前嘴炮第459章 变故第704章 挑明第518章 二将第966章 洛阳战事(三)第80章 水战第379章 经济作物第44章 二顾茅庐第231章 治理地方第838章 试探性进攻第213章 “谨慎”第566章 不正常的降将第726章 曹魏反应第696章 合议第419章 马儿的行踪第64章 博望之战第640章 再见第554章 南阳僵持第1201章 邓艾的进军路线(二)第441章 退守街亭第24章 注水版兵书第975章 巴丘水战(一)第558章 魏延的奇计第200章 涪城相会第137章 中箭第1005章 劝降第416章 骑虎难下第330章 英姿飒爽关银屏第750章 兵败如山倒第1135章 接应第898章 东吴的盘算第83章 议策第614章 乱战第714章 雪灾第752章 收留第603章 张郃退兵第1174章 佯攻朝歌第725章 开春第440章 略阳遭遇战第400章 夜袭第990章 曹魏的困难第471章 苏则的选择第529章 五丈原对阵第949章 孙权的固执第161章 出门在外皆不易第1149章 三线战事第1032章 绕道偷袭第227章 和谈第141章 箭伤复发第970章 御驾亲征第69章 江夏变故第733章 内政外交第690章 迁民军屯第1081章 情报可靠性第1015章 朱桓立功第1158章 背锅第1190章 意外的先见之明第348章 樊城守卫战(一)第764章 周瑜的计谋第959章 中计第334章 襄樊议事第788章 襄阳北伐第190章 江东内事第708章 世家的想法第193章 诸葛亮视察第869章 训子第1069章 休战第690章 迁民军屯第26章 找原因第560章 魏延的分析第651章 退兵第488章 刘巴的策略第70章 江夏太守第407章 诈第758章 司马懿的焦虑第58章 另一个视角的三顾茅庐第682章 奇葩取士第903章 调任和妥协第95章 议战第596章 正面较量第878章 南门攻防第132章 攻取荆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