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5章 东吴内政

孙资和刘放两个狗头军师,一人出了一个主意。

刘放的主意过于老套,而且一旦加税的话,别的不说,百姓肯定会骂娘的.这对大魏天子的名声不利。

而孙资的这个主意吧.曹叡倒是觉得,虽然很危险,但,也不是不可行。

不过呢,曹叡到底还没脑子糊涂,知道这种事情的风险太大,牵涉面又大多是权贵和世家,自己一个人做决定,恐怕是有些不太妥当。

再次把陈群找来,这次顺带了一个满宠,商议一下,这事儿是不是有实行的必要。

满宠对这种事情倒是没什么要反对的意思.真搞了什么“议罪钱”制度,那么他满宠就不再是一介酷吏了。

“赎罪钱”制度,对于天下人一视同仁,往往最后的结果,是人活着,但钱没了,贵族和百姓都一样。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是没人愿意花钱赎罪的,必然需要有满宠这类的酷吏登场。

但如果改成了“议罪钱”,是属于官僚贵族和世家大族的特权,百姓没有资格享受这帮玩意儿还能有什么顾虑,交了钱再从百姓哪里捞回来就是了。

这么一来,酷吏就不需要存在了,需要存在的,是如何来议定“议罪钱”的官员这简直就是世家大族和官僚贵族眼里的“活菩萨”啊。

不管最后曹叡把这个事情交给谁去做,反正他满宠是不用再顶着一个酷吏的名声过日子了。

而这,是满宠一直以来追求的事情,怎么会反对呢。

倒是陈群,还是比较委婉的反对了一下,而陈群反对的原因,其实也是曹叡顾虑的原因这么搞的话,吏治恐怕要完蛋了。

对于“议罪钱”,其实陈群是并不反对的,甚至来说,作为世家大族的代表,陈群没有立场去反对这个对世家大族极其有利的制度。

这年月的世家大族们,有几个是洁身自好的?!谁屁股后面又干净了?!

有了这么一个制度托底,别的不说,至少在这个乱世里又多了三分保全家族延续的把握。

但陈群到底是政治眼光极其优秀的政治家,同时,他本人的节操其实还可以,这么多年效力大魏,也不想看到大魏彻底崩溃。

九品中正制再加上议罪钱制度.陈群用脚后跟想都知道,会造成什么可怕的后果。

官僚贵族大多是世家大族出身,再加上议罪钱保命大魏天下,恐怕就要彻底乱套了。

只是,受限于自身的利益纠葛,陈群也只能是稍微委婉的反对了那么一下下,在曹叡说可以通过增加御史台权利,加强监督的手段控制时陈群就不再说话了。

御史台的官员,那也是世家大族出身的官员啊自己监察自己?!

其实曹叡不是不知道自己的监察手段有多不靠谱,他也是在赌,赌自己能在短时间内重振旗鼓.早一天覆灭了蜀贼,这个“议罪钱”就可以早一天取消。

反正曹叡有了主意,而陈群也认为自己已经尽到了作为大魏臣子的责任了,曹叡作为天子既然认为可以控制住吏治,那他还有什么好说的。

就这样,曹叡最终下了诏令,由孙资主持改革“赎罪钱”制度,制定细则,变更为“议罪钱”制度,即刻实行。

曹魏这边忙着敛财备战,而东吴这边,孙权就显得反应慢了很多。

没办法,心态不同,做事的风格自然也不同。

不管是曹魏还是季汉,都在想着如何一统天下,因此他们的决策,都是围绕着如何尽快恢复己方实力,收复失地来的。

可东吴这边.自从周瑜病故以后,孙权的心态,更加倾向于如何保住江东基业了。

现在的东吴,势力范围北至青徐,南至交州,国土千里,也确实称得上是一方传世基业了。

北面,随着东吴彻底掌控淮南,把淮南和青徐连成一片,等于是在长江防线前面,建立了足够的战略纵深,再加上有陆逊镇守,孙权没什么可以不放心的。

西面,东吴依然掌控着荆南四郡,斩断了蜀汉伸入荆南的触角,再加上水军在朱然的指挥下,再次控制了长江水域,短期内,蜀汉不可能威胁到东吴。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没能攻下江陵,如果在荆州的长江北岸也能建立起足够的战略纵深,那孙权的这份基业,也就算是完美了。

但不管如何,现在的孙权,在短时间内是没有什么压力可言的,因此,他的重心,还是回到了内部统治上来了。

孙权首先干的一件事情,就是任命陆逊为新任的上大将军,同时流放了吴中张氏的家主张温。

陆逊是吴中四大世家的陆氏出身,让陆逊取代周瑜原本的位置,就是在安抚陆氏,同时向江东本土世家表明,孙权并没有要过河拆桥的意思。而流放张温,是对江东本土世家的一个警告。

其实原因也很好理解,张温这个人,虽然是江东世家,但他和蜀汉方面的联系一直很紧密,有很多东吴的机密情报,就是从张温这边流传到蜀地去的。

这不是什么秘密,其实孙权知道的一清二楚。

之前不动张温,除了张温是江东四大世家之一,张氏的家主外,还有一点,那就是那时候的东吴,并没有打算跟蜀汉彻底翻脸,留着张温,到了必要时刻,可以用来缓和双方的关系。

但现在,江陵一战过后,双方已经彻底撕破脸皮了,那么张温也就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了。

只是流放张温而不是选择直接杀掉,还是孙权考虑到本土世家的态度,放了张温一马。

这么一升一放之下,孙权的制衡手段尽显,进一步巩固了皇权。

而之后,孙权干了第二件事情。

成立了校事府,任命吕壹为校事府校尉。

这本身不是什么引人瞩目的任命,吕壹在江东名声不显,孙权提拔他也不过是一介校尉,低级武官,本来是没什么人在意的。

但当这个校事府成立以后,做的第一件事,顿时让东吴的群臣们察觉到了实情的不对劲。

吕壹上表弹劾建安太守郑胄,理由是骄横跋扈,为祸地方.到这里,其实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他吕壹是什么地位,郑胄是什么地位,一个吕壹弹劾郑胄,根本就是蚂蚁碰大象。

真正让群臣察觉到事情不对劲的地方,是在于孙权的反应——孙权直接下令将郑胄免职收监,押回建业。

这事儿就离谱了。

就算因为吕壹的弹劾,孙权要问责郑胄,那也应该先派人去建安郡核实郑胄的罪行,看看是不是真的骄横跋扈,为祸地方才对.哪有问都不问,直接免职收监的?!

更别说,吕壹和郑胄之间也有仇隙,当年吕壹的门客在建安犯罪,郑胄一点面子没给吕壹,直接把门客杀了.吕壹弹劾郑胄,这事儿怎么想都觉得有猫腻,孙权怎么会选择这么简单粗暴的做法?!

很明显,这不是吕壹一朝小人得势,要收拾郑胄.真正要收拾郑胄的人,是孙权,吕壹不过是一个工具人而已。

为此,东吴群臣,大多默不作声,只有陈表仗义执言,亲自上书给孙权,力保郑胄。

而就在这个时候,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孙权又把郑胄给放了。

这个操作,让东吴大部分臣子有点摸不着头脑到底是孙权要收拾郑胄,还是吕壹这个小人在从中作梗,诬告郑胄?!

这个事儿吧,除了那些从政经验丰富的老狐狸,比如说张昭,顾雍,步骘等人外,其他人都没看清楚.说白了,就是孙权又在玩制衡的那一套了。

之前刚刚敲打了一圈江东本土世家们,现在,孙权要借机警告一些东吴的淮泗集团老臣,但是呢,又不想背负骂名,所以才让吕壹这个小人冲在最前面,自己在后面遥控局面。

果不其然,时间间隔不到一个月,吕壹再次弹劾庐江太守刁嘉,罪名却是贪污受贿。

笑死,庐江刁氏虽然不及周氏那么显赫,可人家唯一的优点就是家里有钱.刁嘉会贪污受贿?!

这个一看就很儿戏的罪名,孙权直接就信了,同时派出了校事府士卒奔赴庐江,亲自把刁嘉给押送回了建业。

这次东吴群臣都没人说话了。

老狐狸们知道孙权这是在借机削弱淮泗功勋集团的影响力,而看不明白这一点的人,因为郑胄的事情有些拿捏不定,同样也不敢说话。

只有侍中是仪坚持替刁嘉辩解,哪怕因此惹怒了孙权,依然不改自己的言辞.最后孙权不得不再次下令,释放了刁嘉。

这么一来,一群看不明白事态发展的人,全都认定,是吕壹小人从中作梗,中伤大臣.而看的明白的人,大概都明白,淮泗功勋集团,有麻烦了。

郑胄不过是试探而已,而刁嘉.刁嘉如果被治罪,那事情还好说,现在孙权放了刁嘉,那么下一个人,可就不是一郡太守能解决问题的了。

果然,下一次,吕壹直接把苗头对准了东吴的骠骑将军,冀州牧,步骘,步子山。

第448章 混战过后第637章 日薄西山第87章 失败的夜袭第451章 双方开战第527章 老友聚会第310章 定军斩夏侯第900章 季汉的盘算第1100章 撤军第1067章 战长沙第147章 关平娶亲第354章 曹操第808章 添油第951章 颍川应对第235章 清查土地第896章 戛然而止第450章 主力到位第1105章 骑兵对决第1101章 劝降第338章 江陵城下第612章 撤退办法第119章 船舱密谋第768章 突如其来的战争第877章 城门攻防战第121章 劝降文聘第486章 众议第1221章 东征准备(二)第745章 平叛策第809章 蒋琬用兵第1104章 郁闷的曹肇第250章 地域之争第366章 作战准备第1223章 李严的无奈第368章 分兵第10章 新年第1171章 一请司马懿第184章 南郡异动第764章 周瑜的计谋第808章 添油第808章 添油第786章 孙十万的想法第1226章 对内妥协第1013章 交锋第258章 朴刀和苗刀第153章 清查土地第1248章 搅局者(一)第438章 等不来的张郃第646章 议事(三)第153章 清查土地第271章 周瑜的想法第1137章 司马懿的后手第803章 三方应对第871章 渗透战第971章 曹叡的郁闷第888章 巡江第216章 时间线变动第927章 收徒第1136章 出卖第445章 意料之外的援军第467章 凉州人选第812章 击溃第218章 各种变故第598章 要命的巧合第665章 突围第1032章 绕道偷袭第180章 迎亲第811章 前后夹击第1096章 兵临许昌第152章 鱼鳞图册第542章 分兵救援第517章 曹真的直觉第672章 魏吴和议第168章 解释第977章 试探与使者第923章 水军统帅第1029章 谁比谁更烂第294章 关羽的策略第206章 涪城之战第240章 合肥之战第1205章 司马懿的谋划第162章 卖马第380章 南中规划第1212章 考试第1237章 解释和问策第462章 突破第643章 名将陨落第1013章 交锋第529章 五丈原对阵第838章 试探性进攻第1088章 遭遇颠倒第668章 宛城战事(一)第297章 不合第932章 司马懿的预判第570章 曹真的难处第616章 王双的绝技第126章 绝北道第903章 调任和妥协第894章 撤离第481章 孙权在准备第145章 文聘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