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2章 南征序幕

张溪的这个战略制定的,看似相当的复杂,但其实,不过是在多种可能性之下,制定了不同的应对方式而已。

其实说白了,就是有机会偷袭武陵就偷袭武陵,如果没机会,拿下江夏长江以北的各县,保持对东吴的战略优势,也就足够了。

真正的战局会发展成什么样,还得看实际情况而定。

战事一旦打起来了,那么最终的结果如何,谁也说不准的。

战略制定完毕,接下来就看双方的准备工作进行的如何了。

经过小半年的准备,张溪终于在延熙元年九月下旬,从江陵正式出兵南征了。

根据现有的情报显示,朱然果然如庞统所料,预判到了武陵郡的防卫空虚,提前派兵增加了武陵郡的防御,如今武陵郡有三万五千人左右的士卒防守。

但同样,也有一个好消息。

朱然为了增加武陵郡的防卫力量,并没有选择从长沙调兵,而是选择从江夏调兵.现在江夏只有两万水军和一万五千步卒防守。

这种情况,一旦张溪屯兵乌林,对江夏的威胁,可就太大了。

眼见时机成熟,张溪立刻起兵,亲率步兵七万进驻乌林,与东吴朱然隔江相望。

而江陵水军两万五千人,也立刻出兵,离开江陵水寨,沿江而下,在巴丘西侧另立水寨,看住朱然所部的巴丘水军。

于此同时,石苞,姜维,潘濬等人领兵三万,在江陵城内引而不发,文岱领水军五千人驻守江陵水寨,随时准备接应石苞等人过江。

张溪这边一动,第一个麻爪的人就是朱然。

从一开始,朱然的防卫重点就在武陵,长沙两郡,尤其是武陵郡,这是最近几年,蜀汉用兵的重点所在。

他是真的没有想到,张溪会屯兵在乌林,而且一下就直接出动七八万兵力。

这个兵力,不管对长沙还是对江夏,都是极大的威胁。

唯一的好处是,从乌林出发,不管是进攻长沙还是要进攻江夏,都必须要有水军的帮助。

进攻长沙要跨过长江,而进攻江夏,要击败屯驻在夏口的江夏水军.而江陵水军,目前应该没有这个两线作战的能力。

但有一点,朱然看不太懂,那就是江陵水军的水寨位置。

一般来说,张溪屯兵在乌林的话,为了方便协调指挥,也应该把江陵水军的水寨设置在乌林附近才对.可如今江陵水军的水寨,就在巴丘西侧,跟自己的巴丘水军隔江相望。

长江很宽的,不是朱然靠着一个水寨就能彻底封锁,连过都不让过的。

江陵水军屯驻在巴丘西侧,很显然,这不是要去乌林跟张溪的主力陆军汇合的意思,江陵水军的作战目的,就是要看住巴丘水军而已。

那么问题来了没有水军的帮助,他张溪靠什么来渡过长江或者汉水,进攻长沙或者江夏?!

靠渔民的舢板渔船么?!

朱然现在是真的看不懂,张溪到底要干什么。

而张溪嘛,这时候正在不慌不忙的排兵布阵着。

先是让州泰先行出发,领兵一万,进攻江夏郡竟陵县。

竟陵是江夏诸县中,唯一在汉水西侧的县城,让州泰引兵进攻这个地方,目的就是吸引诸葛恪的注意力,让他判断汉军要进攻江夏,从而收缩江夏水军回防夏口,不敢轻易在汉水流域游弋。

紧接着,张溪让文钦,毌丘俭两将,各领兵一万,北上从华容县靠近汉津渡,在汉津渡那里等到文聘的襄阳水军南下。

文聘领水军抵达汉津渡之后,会先接应文钦,毌丘俭的士卒渡过汉水,进入江夏郡北部没有江夏水军的阻扰,这个任务应该不会太难完成。

之后,文聘会继续领兵南下,兵压夏口,而文钦和毌丘俭两人,则会在进入江夏北部后,分兵攻略云杜,安陆,南新,西陵等县,扫清长江以北的东吴军势力。

这个难度其实真的不大,江夏目前只有一万五千步卒和两万水军。

面对七万汉军的威胁,诸葛恪不太可能还继续分兵驻守各县,必然是集中防备夏口和沙羡两个县,防止张溪从西面的竟陵直接突破.江夏北部,应该剩不下多少士卒驻守的。

而等到文钦和毌丘俭在江夏北部闹出大动静,文聘又率领襄阳水军抵达夏口外围的时候,张溪就不相信,朱然还能在巴丘坐得住。

汉军的前期作战准备,完全是按照庞统制定的应对计划,在进行着。

朱然现在倒是还沉得住气,可诸葛恪有点坐不住了。

诸葛恪这个人吧,虽然自视甚高,但他到底还是有点本钱的。

张溪屯兵乌林后,诸葛恪确实如张溪预料的那样,选择直接弃守汉水西岸的竟陵。

没办法,蜀军在乌林屯驻了七万兵力,哪怕诸葛恪把一万五千江夏陆军全部派到竟陵去守城,也未必能守得住,而一旦守不住,江夏就只剩下水军作战了。风险太大,不如直接弃守竟陵,让竟陵守军退过汉水,同时收拢江夏其他各县郡兵,总计一万两千人,全部屯驻沙羡防御。

但诸葛恪也没有彻底弃防江夏北部,他至少在江夏北部的云杜,安陆,南新三县各自留下了一千郡兵守卫。

虽然挡不住大军,但如果蜀汉只是小部队渡过汉水作战的话,这三个县的守军,提前示警,坚守一时等待援兵的作用还是有的。

同时诸葛恪在赶走了张承,无视了孙盛以后,彻底掌控了江夏水军的指挥权,也没有下令江夏水军龟缩在夏口防御。

相反,诸葛恪下令,在蜀汉大军压境的情况下,加强了汉水巡逻。

诸葛恪其实也怕张溪分兵,从汉水流域其他地方渡河,威胁江夏郡北部。

诸葛恪的眼光和应对还是没什么大问题的,也展现出了一些他的个人能力和战略眼光。

但他最大的问题,依然还是战场经验严重不足.并且,他太过于自信,以至于完全没有察觉到自己的问题所在。

当初在郢县,诸葛恪只安排了三千人截杀州泰的突围部队,对自己所部兵力的战力没有清晰的认知.这一点,是诸葛恪让州泰突围而去的最大败笔。

但那时候,到底是州泰弃城而走,他诸葛恪是胜利的一方.都赢了战斗了,哪怕些许败兵突围,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诸葛恪压根没有意识到是自己的问题,他只是觉得,州泰的运气未免太好了些而已。

这就导致了,诸葛恪到现在,用兵依然还有些自以为是。

他居然认为,一千士卒守卫的江夏城池,可以拖延蜀军的进攻时间,等待他派兵前去救援。

再一个,诸葛恪的水战经验,比起他的陆战经验,更加缺的要命。

诸葛恪确实看到了汉水的防守隐患,安排了江夏水军在汉水流域来回巡逻,但他根本不懂水军作战的套路,还是把水军当成陆军在指挥。

沿江巡视,在诸葛恪的理解里,就跟陆军派出斥候去侦查敌情是一个意思.他没有按照水军战法,派蒙冲战舰为主,大小战船为辅的组成舰队出水寨巡逻,而是利用清一色的走轲作为巡逻主力。

按照诸葛恪的理解,走轲的速度快,灵活方便,用来巡逻汉水流域很方便。

但问题是,这样的巡逻固然能提前发现文聘的襄阳水军南下,但面对文聘的水军大部队,全部由走轲组成的江夏巡逻队,根本没有拖延襄阳水军南下的资本,连主动靠近都不敢,生怕被襄阳水军直接包围了。

因此,江夏的水军巡逻队,除了给夏口示警外,什么都做不了,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文聘领军占领孟津渡,把文钦和毌丘俭所部全部运过汉水。

因此,当朱然还在琢磨张溪到底要干什么的时候,诸葛恪已经提前知道了襄阳水军南下,并且运兵渡过汉水,攻略江夏北部的事实了。

诸葛恪顿时急了,他立刻做出了自己的应对。

第一个命令,是让云杜,南新两县的守军全体后撤,放弃两县防御,集中三千兵力,据守安陆,挡住蜀军横扫江夏北部。

第二个命令,让江夏水军主动出击,在汉水流域截杀文聘所部的襄阳水军。

只要水战获胜,重新控制了汉水流域,那么过江的那些蜀军的后勤粮草就算是断了,自己再派陆军主力去增援安陆,一样可以闷死那些在江夏北部肆虐的蜀军。

第三个命令.向屯兵在巴丘的朱然求援。

襄阳水军两万人,江夏水军也有两万人,双方兵力相当,并不占优势。

而如今江夏的生死存亡,可能就在于这水军一战,这让诸葛恪也不敢托大。

必须要有足够的水军过来助战,确保汉水一战的胜利,这样才能更加稳妥的守住江夏。

诸葛恪虽然自大,但战略眼光看是有的,他知道江夏的重要性,绝对不能失守江夏,为此,他就算再不情愿,也必须向朱然求援。

而接到诸葛恪求援的朱然,同样深知江夏的重要性,他也很想去支援江夏.可他的西边对岸,还蹲着一支两万五千人的江陵水军呢。

自己要是让水军全部去汉水助战,那么这支江陵水军必然会主动出击,尾随作战。

或者,索性就让自己的水军离开长江水域,江陵水军直接运送武陵屯驻的蜀军过河,进攻长沙。

两种做法,都会让朱然投鼠忌器,根本不敢轻举妄动。

最后,朱然权衡再三后,决定分兵。

分出一半的巴丘水军,在丁封的率领下去汉水助战,自己率领剩下的一万巴丘水军据水寨而守,阻挡江陵水军和乌林的蜀汉陆军。

同时,未雨绸缪之下,朱然开始思考,要不要让吕岱分兵过来支援长沙。

眼瞅着蜀汉的大军基本都已经聚集在了乌林和江夏地界了,连襄阳水军都来了不太可能会进攻武陵郡了吧?!

嗯.这也有点说不好.

第599章 突破第1164章 北伐理由第1224章 贸易战(一)第1135章 接应第268章 鲁肃病重第1192章 中计了第449章 吴王第162章 卖马第916章 摩擦结束第170章 再次离家出走第289章 关羽的策略第1120章 秦朗第379章 经济作物第591章 大昌集第920章 曹叡的用意第146章 回府第614章 乱战第562章 撤退和追击第941章 误判第503章 谁谨慎?!第1174章 佯攻朝歌第419章 马儿的行踪第908章 请帖第711章 曹魏计策第514章 魏延的执念第1042章 迁都之议第643章 名将陨落第265章 蝗灾第20章 被抢了第928章 授徒第714章 雪灾第420章 天时不利第471章 苏则的选择第1084章 司马懿和曹爽第101章 汉津口之战第925章 误会第594章 轮班制第519章 攻略西营第146章 回府第1075章 又是联姻第297章 不合第408章 姜维献计第210章 山道肉搏战第1111章 划红线第679章 黄元叛乱第1249章 搅局者(二)第1048章 战备第527章 老友聚会第1206章 兵临城下第911章 过江第1098章 河心州之战第707章 治理雍州第668章 宛城战事(一)第764章 周瑜的计谋第1150章 刘晔的建议第77章 练兵冲突第1085章 曹叡的决策第271章 周瑜的想法第1154章 鏖战第451章 双方开战第479章 看不惯第1204章 犹豫第245章 百年大计第1130章 变策第784章 调整第1159章 分工第1245章 接连败阵第266章 江东来使第1083章 登门造访第392章 魏王曹丕第963章 东吴的进度第907章 南下第1045章 东吴内政第1121章 各有准备第471章 苏则的选择第3章 招贤馆的目的第1020章 兜圈子第1086章 抢攻第1232章 劝降司马懿第1190章 意外的先见之明第932章 司马懿的预判第229章 结束对峙第1130章 变策第128章 张飞的改变第1004章 邀约第963章 东吴的进度第565章 画风清奇的眉县世家们第1212章 考试第972章 回归江陵第655章 背锅侠满宠第242章 杨仪第93章 投石机第204章 名分第1183章 司马出山第263章 忙碌第543章 无当飞军对曹魏禁军第326章 关兴第409章 不觉中计的赵昂第684章 各自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