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5章 姜维东进

姜维收到了调兵东进的命令,没有任何犹豫,立刻撤围武陵县,往东顺着改造过的洞庭湖沼泽区,进入长沙郡。

真就多亏了这些年东吴方面对长沙郡不遗余力的改造,把围绕着洞庭湖周围的一大片沼泽滩涂区改造成了良田,否则的话,想在这样的地形内行军进入长沙,姜维想都别想。

而武陵县城内的吕岱,一看到姜维突然撤围东进,立刻也判断到了姜维的战略意图。

这是要去长沙郡汇合蜀军主力,围攻朱然所在的罗县。

为此,吕岱不得不赶紧做出自己的决断应对。

第一时间,吕岱想到的,也是北上进攻江陵,行围魏救赵之举。

只要自己能兵临江陵城下,不管长沙那边打成什么样,吕岱相信张溪肯定不会坐视江陵遇险的,一定会选择退兵自保。

但同样让吕岱感到为难的问题在于,他现在兵力不足不说,也没有水军保驾护航了。

在武陵县跟姜维缠斗的这些日子里,不管是守城,还是出城进攻试探,武陵县守军多少都有些战损,吕岱现在只有一万八千多的士卒可以使用。

而巴丘水军又被江陵水军堵在巴丘出不来,从巴丘到江陵这段水域,是在蜀军的控制之下的。

没有水军运送士卒过河,就靠自己征集渡船的话,费时费力不说,也无法保证能安全渡过长江,兵临江陵。

这要是半路被江陵水军发现,直接击沉渡船的话,那自己手里的这小两万士卒,死的可就太冤枉了。

至于南下进入零陵郡境内.别的不说,就零陵郡内世家大族在这次大战中做出的选择,吕岱就知道自己不可能在零陵郡内真正扎根的。

等到张溪那边解决了朱然,那么自己恐怕会被零陵郡的世家大族们再卖一次,重蹈陆凯的覆辙。

所以,想来想去,吕岱还是觉得,领兵去长沙,跟朱然合兵一处,恐怕是自己最有希望的突围方式了。

当然,吕岱也知道,姜维东进,自己也跟着东进,双方很有可能爆发一场野战。

但是呢,吕岱自己对自己也有信心。

首先,双方的兵力其实相差不大。

自己麾下有一万八千多士卒,而对手姜维手里,经过一个月左右的互相攻防试探,也有一些战损,估计也是在一万八千人左右。

其次,吕岱自认为自己的军事指挥能力也不算差。

虽然无法跟上大将军周瑜这样的名将相比,但也不是毫无能力,而自己的对手姜维,不过是一个才刚刚经历战阵的军事小白而已。

也许,他很聪明,也很有潜力,因此得到了张溪和诸葛亮的看重。

但是,在战场上,战场经验有时候比潜力更加重要别的不说,你看看诸葛恪就知道了。

平日里被人吹嘘的多么厉害,战略眼光多么出色,还有剿灭山越的作战经验.可真的一上战场,一个文聘就能把他压制的死死的。

吕岱可不认为,自己会比文聘的能力和经验差。

所以,双方野战,吕岱可不认为自己会输给姜维,甚至,如果能复刻文聘击败诸葛恪的战果的话,那么整个荆南的局势,说不定反而会重新活过来。

现在荆南之战的重点就在长沙,只要东吴有能力能守住长沙郡,那么蜀军即使现在占领了武陵郡,零陵郡,最后也会在进攻不利后主动退出这些地方,回守江陵。

确实,自己去长沙支援的做法,有点冒险,但如今的荆南局势对大吴极端不利,不冒险一下,怎么能看到翻盘的希望?!

基于这些考虑,吕岱决定,整军东进,支援长沙郡。

然后吕岱和姜维,就在武陵郡和长沙郡的边缘,进行了一场遭遇战。

双方其实都已经做好这场遭遇战的准备,没有谁是仓促应战的。

以姜维对局势的判断,他知道吕岱是有可能选择跟在自己身后东进支援长沙的,所以他一直在注意着身后的吕岱军的动向。

而吕岱更别说了,他从武陵出兵的目的,就是奔着这一场遭遇战来的。

彼此之间都有准备,这场遭遇战,自然是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是一场必须分出胜败的战斗。

而最后的结果,却是让吕岱失望了。

他真的没能复刻文聘击败诸葛恪的战果,反而是被姜维率领的部队给击溃了。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吕岱搞错了一点,文聘能击败诸葛恪,不是因为诸葛恪的能力不行,而是诸葛恪的性格不行。 但凡诸葛恪能稍微谦虚一点,能不那么自大和刚愎自用,能稍微听一点孙盛的建言以东吴水军的战斗力,他怎么都不可能输给文聘。

可姜维不是诸葛恪啊。

姜维虽然也有些少年意气,但是,他不是那种刚愎自用的性格,也没有自以为是到凭借自己的想象来制定战术布置.姜维是老老实实的,根据自己师父所传授的战术战法,在指挥军阵作战的。

姜维本身的能力就非常出众,临阵应变能力极强,再加上不瞎搞,吕岱想要在野战中找到姜维的破绽,一举击败他,那是想都别想。

当然,如果仅仅是这样的话,吕岱至少也能拖住姜维的行军步伐,不让姜维快速去长沙增援,毕竟吕岱也算是东吴中期少有的名将了,缠斗的能力还是有的。

但问题是姜维率领的那支军队,是大汉南军。

大汉南军虽然一直镇守成都,从不出征,但他们的待遇,操练条件和操练科目,跟大汉北军是完全一样的,同样都是出自诸葛亮和已故的张飞的手笔。

大汉南军和大汉北军唯一的区别,大概就是战场经验的区别。

姜维手里的这支大汉南军,大概就相当于是当年刘备二伐关中时期,在眉县附近跟郭淮率领的曹魏中央禁军交手的那支大汉北军。

对上当年战力巅峰的曹魏中央禁军,大汉南军可能还会因为缺乏经验而处在下风.可这次的对手,也不是曹魏的精锐禁军,而是东吴的普通郡兵而已。

东吴郡兵的陆战能力,那可是名声在外的大汉南军遇到这么一个对手,那还不是随便吊打?!

吕岱真没有在个人能力上输给姜维太多,但他手下的东吴郡兵,在遇到装备,待遇,身体素质和战斗意志全面优于自己的对手后,直接展现出了东吴郡兵的传统艺能——野战拉胯。

原本在守城战中还能跟大汉南军交手一番的东吴郡兵,在野战中却被大汉南军的高强度进攻所压制,最终顶不住压力之后,选择了溃逃。

这不是吕岱能控制的住的,这是东吴郡兵的老毛病了野战的能力太拉胯。

而吕岱唯一能控制的,就是在这种溃散的乱军之中,在自己亲卫护卫之下,逃离战场,往桂阳郡的方向逃窜。

姜维没有乘胜追击,放任了吕岱的突围,甚至连东吴降兵姜维都没有去收拢.大汉南军可不惜的干这事儿。

现在的姜维,在思考,自己接下来,到底应该怎么办。

按照张溪的军令要求呢,姜维现在应该是绕道北上,去罗县跟大汉的主力大军汇合,围攻罗县才对。

但是吧.姜维从武陵郡进入到长沙郡后,突然发现,自己好像离的长沙郡的郡治长沙县,也挺近的。

根据姜维之前收到的情报,长沙县好像是没有多少兵力防守,如果能顺势攻取长沙县的话,好像也是一桩不大不小的功劳。

要不要去进攻一下长沙县呢?!

说实话,如果从军令的角度来讲的话,姜维这么做好像不太合适,有违背军令的嫌疑。

但是嘛,出征在外,如果一切都指挥按照军令行事,那也不过是一个庸将而已去看看长沙县的防备情况,也花不了多少时间嘛。

因此,在姜维看来,自己不过是稍微绕了七八十里路,去长沙县看看有没有偷袭攻取长沙县的可能而已,也算不上是违背军令。

嗯.结果让姜维很失望。

情报上来说,长沙县应该只有少量的东吴郡兵驻守,而自己麾下经过一场大战,还剩下一万五千人左右。

如果长沙县真的守备空虚的话,也不是不能打一下.可姜维发现,长沙县的守军,至少在八千人的样子。

得,白跑一趟,自己这点兵力,是攻不下有八千人守卫的一座郡治大城的。

可就在姜维大失所望,准备转道北上去罗县的时候.南方突然出现了一支军队。

根据斥候的回报,这支军队是东吴的军队,兵力数量大概在五千余人左右。

而且最重要的是,这支军队的行踪非常的仓促,看起来,可不像是正常行军的状态.倒是有点像在尽力逃命。

姜维一听还有这个好事儿这种送到嘴边的肉不吃,那可就太对不起自己了。

姜维立刻下令,全军战备,前往拦截,先吃掉这支东吴败军再说。

第660章 曹真的顾虑第289章 关羽的策略第1025章 变数第1004章 邀约第450章 主力到位第563章 围堵第177章 等待和教学第764章 周瑜的计谋第1206章 兵临城下第333章 朱桓的建议第615章 王双的奋起第1060章 陆凯的眼光第648章 迁民入关第155章 刘备亲临第324章 激将第773章 刻板第1231章 魏亡第241章 合肥之战的影响第341章 强攻江陵第913章 战略微调第1009章 虚实之战第749章 各怀鬼胎第388章 战略冲突第664章 槐里之战第489章 闲着容易出事儿第342章 吕蒙的动摇和坚持第779章 舌辩结束第1251章 顺流而下第831章 议策第1188章 兵出并州第557章 冒险还是保守第416章 骑虎难下第477章 改制第57章 三顾茅庐第836章 包围网内的苦战第311章 曹操头疼第537章 诸葛虔的想法第1102章 追击第773章 刻板第250章 地域之争第1149章 三线战事第790章 司马懿的应对第413章 冀县城内第735章 决议第237章 巴东郡保卫战(一)第425章 寻仇第412章 郭淮的反应第731章 雍州战事第789章 领兵出征第46章 家内琐事第70章 江夏太守第64章 博望之战第405章 冀县密议第901章 战后处置第1174章 佯攻朝歌第783章 拖延时间第527章 老友聚会第365章 点兵点将第1201章 邓艾的进军路线(二)第1026章 张飞冲阵第996章 试探第1019章 石苞的无奈第332章 江陵城的鏖战第553章 调兵第1053章 水战(一)第63章 火箭第135章 江陵决战(二)第247章 成都述职第404章 姜冏和梁绪第555章 东线战事第509章 臧霸的决断第556章 诸葛诞第433章 巧遇第255章 邓艾的亲事第476章 刘备称帝第982章 魏吴结盟第978章 初闻迁都第438章 等不来的张郃第1049章 东吴的反应第926章 羞愧第96章 周瑜退兵第1216章 兖州攻防战第1082章 战略制定第1071章 重整第1094章 建言之功第189章 置地第273章 开山第3章 招贤馆的目的第10章 新年第488章 刘巴的策略第984章 联姻第992章 两路进兵第996章 试探第669章 宛城战事(二)第729章 空城计第245章 百年大计第265章 蝗灾第1056章 水战(四)第837章 歪打正着第1008章 全朱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