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1章 重整

随着庞统出使江东归来,荆南之战就彻底结束了。

这场战争是结束了,但不代表着荆南就算是安全了这次和议,重点只说了江夏的归属,对于荆南四郡,那是提都没提。

也即是说,双方只是在江夏附近停战,同时对江夏归属进行了一番争论,对于荆南孙权方面可没有说他不想要了。

所以,该做的防备,还是要做的。

张溪自然是要回江陵去镇守的,可在长沙的三万士卒,张溪却没有想过要带回江陵去。

江陵有之前撤回去的一万五千士卒和文钦,毌丘俭回撤的郡兵防卫,就已经够了。

因此,张溪开始从长沙郡分兵,给零陵,桂阳,武陵三郡,各增派了五千援军,而剩下的一万五千士卒,就继续留在了长沙守卫。

兵力调配完毕后,接下来就要开始安排四郡的太守人选。

零陵郡不用说,太守肯定是潘濬,这是早前就答应过的事情。

武陵郡太守也不用多想,以前是李球以郡司马的身份兼任的,如今直接扶正既可。

而长沙郡这个地方太重要了,因此不设太守,而是让石苞以荆南都督的身份坐镇长沙,总督荆南四郡的军事,顺带署理长沙政务。

桂阳郡方面嘛,张溪没管,这事儿交给庞统了这是当初庞统跟荆州世家交易的一部分,一个太守的职位会给到荆州世家子弟,换取荆州世家对大汉南征的支持。

最后是蒯家的蒯祺出任了桂阳太守。

说起来,这个蒯祺吧.是诸葛亮的姐夫来着。

但是呢,蒯氏一族的大部分族人,当年在赤壁之战的时候跟随曹操北归,后来去了邺城。

如今大汉数次北伐,攻下了河洛蒯祺这一支族人,就很突然的出现在了河东郡,并且一路南下,经过诸葛亮的接应,回到了襄阳。

不用去纠结原因是什么,不过是这年月世家大族的常规操作而已。

蒯氏虽然大部分族人去了北地,在荆襄只留下了一部分分支族人,但蒯氏到底在荆州是根深蒂固的,留下了这部分族人依然能保住荆襄四大家族的地位,更别说蒯祺回归荆襄之后了。

再加上蒯祺跟诸葛亮的私人关系,跟庞氏的交情,他来出任桂阳太守,一点都不出人意料。

而且桂阳这个地方吧.你要是用现在的眼光去看的话,这地方还行,在湖南南部到广东北部一带,怎么着也跟落后地区没啥关系。

但在这个年代,这地方可就是一个标准的山多,水多,田地少,而且道路不通的穷地方.俗称“穷山恶水”。

这地方交给荆州世家来管理,反正张溪是一点意见都没有。

反正不可能弄的更差了。

随着荆南四郡的人选安排完毕,又有石苞在荆南总督军务,张溪总算是能稍微放心一些了。

接下来,就是让这四个郡尽快恢复生产,同时恢复郡兵数量和各县防务了。

姜维,文钦,毌丘俭三人和大汉南军,现在也已经撤到了江陵城内,会在江陵城协防一段时间,等到江陵水军回防完毕后,再启程北上,回归长安。

这次姜维在荆南打的不错,一战击溃吕岱,名声收获不小。

毌丘俭和文钦在江夏北部打的也是顺风顺水,毌丘俭甚至一度攻下了江夏郡郡治西陵县,最后是奉了张溪的命令,两个人才撤出江夏的,战功也颇多。

因此,这次回去后,三个人免不了的也会加官进爵,至于接下来是镇守长安还是继续被派外出征战,就看刘禅的意思了。

庞统也走了,陪同步骘一起去了长安,商议江夏的归属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庞统是倾向于答应东吴方面的要求的.庞统现在改主意了,他觉得在水军彻底成熟前,南征的把握不大,倒不如用一个江夏稳住南面的东吴,集中兵力先搞定曹魏再说。

因此,庞统先是回到江陵,说服了张溪,然后又给诸葛亮去了一封信,说服诸葛亮同意只要这两人同意了,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就好操作了。至于张溪,回到江陵后,并没有着急的收拢兵力,而是把州泰提拔为荆州司马,让他领兵继续看住乌林道口,防备江夏的东吴军。

虽然说吧,东吴应该不至于在刚刚定下和议的时候就违约,但防着点总是好的。

然后,张溪才开始跟王基一起商议,如何快速恢复荆南民生。

荆南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土地的问题,而是人口的问题.经历过数次政权交换,荆南境内的百姓数量锐减,早已不是赤壁战后的那个荆南了。

尤其是在东吴掌控荆南的期间,大部分的耕地,包括改造耕地都是掌握在东吴的世家大族手里,没有了足够耕地的百姓,不得不成为东吴世家大族的隐户,而随着荆南用兵,这些世家大族撤出荆南的时候,也把这些隐户们给迁走了.荆南真的不剩下多少百姓了。

根据四郡初步提供上来的丁口数据,整个荆南四郡,只有两万七千余户丁口,总计不超过十二万人。

当然,这里面的丁口数量,零陵郡那边肯定是要打折扣的.潘濬说到底,还是世家大族的代言人,再加上有承诺在先,张溪也不好现在就翻脸。

但其他三郡,丁口基本属实李球,石苞是不可能替荆州世家们张目的,而蒯祺所在的桂阳郡,是真的没什么人,那地方百姓的生活是真的惨不忍睹,连世家大族都不稀罕在那个地方搞什么隐户。

就这么点丁口,要想在短期内恢复生产,实在是太困难了。

为此,张溪和王基合计了一下,一方面是上奏朝廷,希望朝廷出面,迁徙一部分丁口到荆州来。

可问题在于,荆南这地方,已经算是靠近交州了,在大汉的版图里,这边也可以算是南方迷障之地,一般都是这些地方的百姓巴不得迁徙到别的地方去,就没有人愿意从北地迁徙到这种地方来的。

所以这事儿吧,张溪估摸着,朝廷能起到的作用,最多就是流放一些犯人家属过来实边,能起到的效果真心不大。

说到底,还是得从本地人身上想办法。

比如说世家和异族。

从世家入手,是张溪希望世家能释放出一部分的隐户,用来充实荆南四郡的丁口,当然,作为回报,长沙郡洞庭湖附近的一部分耕地,他张溪也不是不能再多拿出来一些,回馈给这些世家大族们。

至于异族张溪觉得吧,其实五溪蛮和汉人的差异,真的不是很大。

尤其是跟汉人百姓的差异。

双方在长相上几乎是看不出什么不同的,区别只在于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而已。

而且,五溪蛮也不是以渔猎为主的异族,他们有些部落也保持着一定的耕种习惯毕竟是在山里生活,要是没点耕种技巧,光靠渔猎,恐怕也很难保证族群生活。

因此吧,张溪觉得,也不是不能诱导这些五溪蛮族出山耕种,教化他们成为大汉子民。

可这里面最大的问题,大概就是五溪蛮族对汉官的信任问题,以及五溪蛮族的生活方式和汉民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以及信仰不同,所造成的彼此摩擦。

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嘛.其实现成的就有。

那就是承袭自秦汉的羁縻制度,也就是在荆南划出一块地方来,给这群五溪蛮族生活,任用五溪蛮族首领为官,用蛮人治理蛮人。

这种手段,至少在这个时代,或者说,在这之后的一千多年里,还都算是比较有效的做法。

但这个做法吧,也不是没有坏处元明时期的土司制度,就是这种制度的延伸,可最后也导致了地方土司的坐大,时不时的反叛,一直到清代经过“改土归流”后,才算是勉强消除了这种隐患。

尤其是在中央集权并不是特别有效的王朝,这种边境羁縻制度,其实风险还是不小的。

说实话,张溪真的很想一步到位,直接消除所有隐患.可现实就是现实,在这个生产力低下,民智未开,族人对首领有着严重生产资料依赖的情况下,张溪想搞的那一套,根本没有可行性。

搞到最后,还是得回归到最传统的羁縻制度上就算好一点,也不过是又一个土司制度而已。

真的,一个制度,合适比所谓的先进更重要。

第1250章 搅局者(三)第359章 嘈杂的军议第474章 魏讽谋反案第1072章 丁口第250章 地域之争第145章 文聘归心第359章 嘈杂的军议第738章 青储第125章 借将第716章 关中世家第759章 曹魏议事第649章 司马赴任第542章 分兵救援第990章 曹魏的困难第274章 王基第1253章 拖时间第161章 出门在外皆不易第1100章 撤军第1201章 邓艾的进军路线(二)第59章 诸葛出山第1119章 成功阻敌第154章 安置流民第862章 尾声第953章 司马懿的心态第1103章 调整部署第733章 内政外交第885章 徐庶断策第324章 激将第206章 涪城之战第155章 刘备亲临第1084章 司马懿和曹爽第238章 巴东郡保卫战(二)第141章 箭伤复发第879章 各自的选择第817章 关中乱战第604章 收尾第510章 各路安排第313章 坚守不出第470章 关羽的决断第1114章 拆东补西第266章 江东来使第929章 四伐方略第1079章 要将与调兵第501章 战略讨论第706章 拖第138章 油江口第283章 进攻准备第1243章 三大变故第953章 司马懿的心态第109章 江东舆论第910章 水战第87章 失败的夜袭第766章 人选第673章 天人庇佑第544章 小镇用兵第140章 攻克江陵第681章 平息叛乱第1160章 三年后(一)第674章 世家之议第1177章 决断第923章 水军统帅第541章 好人夏侯楙第152章 鱼鳞图册第992章 两路进兵第263章 忙碌第926章 羞愧第704章 挑明第422章 大雪第1032章 绕道偷袭第142章 分地盘第333章 朱桓的建议第486章 众议第1102章 追击第195章 张溪告状第900章 季汉的盘算第241章 合肥之战的影响第1225章 贸易战(二)第300章 水淹七军第203章 草率的汉中攻击战第106章 退守夏口第220章 入城安民第1026章 张飞冲阵第834章 追击第628章 曹丕的无奈第870章 夜袭第339章 陆逊之计第209章 山间小道第645章 议事(二)第142章 分地盘第1146章 王凌的想法第261章 成都议事第1249章 搅局者(二)第151章 赵累第635章 鼓舞军心第1235章 诸葛请辞第523章 又送女装第169章 抵达油江口第328章 阵前嘴炮第234章 蒋琬第751章 前因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