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8章 交易

诸葛亮这一通说,并没有解决实际的问题,只不过是阐述了现在北伐的必要性而已。

但对地方刺史和镇守将军而言,这些事情,他们其实并没有必要去考虑。

比如说马忠,在诸葛亮说完后,他就站了出来,说道,“朝廷有令,我等自当服从只是,丞相,云州郡兵久居西南,确实不太适应北地气候,且长途征调,途中亦难保不生疾病。此乃实情,还请丞相明察。”

而马忠这一开口,谯周,徐邈也跟着开口说话了。

差不多的言辞,主要是强调军卒长途跋涉去河洛作战所面临的困难,一个是粮草供应问题,一个是士卒疾病问题。

这些都是实情。

不过嘛,马忠说的意思,大概跟谯周和徐邈的想法,不太一样。

马忠是真的担心这个问题,毕竟云中郡这个地方吧,距离河洛实在是太远了一些。

但是呢,诸葛亮相信,如果朝廷真的决定要调马忠的云中郡兵北上,马忠也不会有二话,一定会奉命出征,并且不打折扣的完成调兵任务的。

可谯周和徐邈,那就有点不好说了。

其中徐邈还能有个原谅。

徐邈久居西凉,如今威望日渐高隆,在凉州内部的话语权也不小。

他不想让凉州军团南下,是生怕朝廷想要借此分摊自己的权利,导致自己在凉州的权威和利益受到影响。

但是呢,你也得承认,凉州这地方偏僻穷困,而且需要防备周围羌胡异族,凉州的世家大族们也不好管,真要把他们惹急了,再闹出一些叛乱来也不是不可能的。

一旦抽调走大量的西凉郡兵,尤其是骑兵军团一旦南下的话,徐邈想要弹压住周边异族和凉州世家们,可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因此,徐邈虽然也有些私心,不想凉州世家和自己在凉州的话语权受到影响,但从公心的角度来说,他的担心,也是有实际原因的。

可谯周这货,就纯粹是为了益州的世家大族们考虑了。

这个时空的季汉,跟历史上的季汉是不一样的。

历史上那个季汉,诸葛亮为了维护政权的正统性,也为了能实现内心的理想和对先主的承诺,他必须要北伐。

而对益州世家来说,大汉都已经那个德行了,是汉还是魏来统治他们,对他们来说根本无所谓。

但你诸葛亮北伐要让我们出钱出粮又出人的,这个就肯定不行。

把益州打残了,谁来保证他们的利益?!

诸葛亮在的时候,这帮人弄不过诸葛亮,只能夹着尾巴做人,但诸葛亮不在了,到了后期连蒋琬,费祎,甚至陈祗都死了.谯周的《仇国伦》就公开大行其道了。

历史上的益州本土派,是绝对不会愿意支持季汉北伐的,因为他们看不到大汉复兴的希望,也无法从中得到利益。

但在这个时空,大汉都打到河洛了,益州本土派当然也有他们的利益诉求,这种从龙开国的好处,那可是几百年都不一定能等到一次的。

所以,益州派现在也不反对北伐,只是呢.地处西南的益州世家,你指望他们能有多大的格局,那也是想瞎了心了。

要不为什么中原世家跟河北世家现在是天下世家主流,而益州世家叫的再响亮,在人家眼里也是土鳖呢.有时候真的不仅仅是地理位置的问题,更多是格局的问题。

当年河北世家和中原世家是怎么支持刘秀光复汉室的?!

同样的机会摆在益州世家面前,他们也把握不住啊。

益州世家现在对于北伐的态度,是我可以出钱出粮来支持北伐,但是出人就有点是不是再商量商量?!

只要有人,那么益州世家们损失的那点钱粮,总有能赚回来的一天,但如果连人都没了,那可就不太好说了。

看着谯周这么上蹿下跳的来回蹦跶,张溪再看看这种时候却退回去一言不发的李严.现在张溪算是明白了,为什么一直到蒋琬、费祎在位的时候,益州派都搞不过荆州派。

差距有点太大了。

而接下来的事情,那就不需要张溪开口去说什么了。

在云州,凉州和益州三州刺史的“强烈反对”下,诸葛亮“不得不”做出了妥协。

对于凉州,只抽调凉州的精锐骑兵军团南下作战。

没办法,考虑到兖州是中原腹地,曹魏的骑兵军团是有可能在中原直接参战的,没有骑兵,光靠步兵,诸葛亮哪怕用八阵图硬顶,也会伤亡惨重的。

至于凉州的步兵,诸葛亮不会抽调,不过护羌校尉庞德需要南下,率领凉州骑兵团作战。

徐邈稍微在内心评估了一下,觉得这样好像也不会削弱太多自己在凉州的实权和影响力,而且把庞德调走的话,好像对他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徐邈当即不反对了。

而益州方面,诸葛亮向谯周保证,可以不抽调益州郡兵北上,但是相对的,钱粮方面,益州世家大族必须拿出足够的“诚意”出来。

对此,谯周来回反复衡量了一下,最终还是点头答应了虽然诸葛亮要的钱粮让谯周实在有些肉疼,但只要保住了益州的人,不管是隐户还是丁口,那么多少钱粮益州世家们都能捞回来。

至于云州这就是个引子,引某些人上钩用的,最后诸葛亮对马忠的要求,是让他守好西南,最大的任务,就是尽量督促加大云州出产的铁矿数量,用来供应军械打造。最后的秦州,雍州,荆州这三个州的刺史们,那是一句话都没说.说啥呐,这三个州肯定是这次出兵的主力,想跑都跑不掉的。

就这样,诸葛亮用一招扯大旗的方式,换取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各州刺史们,也都得到了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同时也在名义上,赞同了诸葛亮大军出动,北伐决胜的策略。

等到这些人各自目的达成后,真正的军议,才刚刚开始。

不过在这个军议开始之前吧,发生了一点小插曲。

也就是在这次大会议的隔天,诸葛亮在丞相府又召集了庞统,徐庶,张溪,李严,姜叙五个人开会,打算正式制定出兵的规模和作战计划的时候.赵云闯了进来。

“诸君议事,缘何独不叫老夫?!”

一进门,老将军就大声呵斥着在场众人。

这话说的连诸葛亮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诸葛亮是真的没想要叫赵云来议事,甚至于,这次北伐,诸葛亮都没有想要让赵云再次上战场的意思.老将军都已经七十有四了。

先帝时期的名臣大将们,现在就只剩下这么几个人了,尤其是在关,张二人去世后,对于赵云,诸葛亮是真的不想他再出任何意外了。

所以,这次北伐,诸葛亮就没打算带上赵云。

可问题是,赵云除了是卫将军以外,他还有个兼职的身份——雍州刺史。

虽然现在天子移驾长安了,雍州刺史其实就只剩下了一个名义,但赵云这个雍州刺史,跟别人可不一样啊。

你要调雍州兵北伐,却要绕开这个德高望重的老将军.理亏呐。

为此,诸葛亮只能是苦笑着上前,打算先赔罪一番,让这个老将军消消气。

可赵云不吃这套啊。

跟你诸葛亮搭档又不是一天两天了,几十年的交情,能被你这么简单的糊弄住了?!

赵云也没客气,不等诸葛亮请,自己就闯进了丞相府,在厅内的案几前坐下。

嗯,多少有些失礼了,但.这是赵云啊,谁会多说什么。

诸葛亮也无奈,看看周围的同僚那意思,一起进去吧,不能让老将军久等了。

可当诸葛亮刚刚进入正厅,才在主位坐下,赵云就憋不住的,直接开口询问,道,“丞相此番不请老夫,是否嫌弃老夫年迈,上不得战场了?!”

嘛,这话,就有点不好回答了.可诸葛亮到底是诸葛啊。

只见诸葛亮微微一笑,对赵云说道,“子龙将军虽已七旬,然威风不减当年,亮如何会有嫌弃之理?!”

赵云微微瞪眼,说道,“既如此,北伐大事,丞相如何不通知老夫?!”

“另有他用尔!”诸葛亮砸吧了一下嘴巴,想了一下,这才说道,“此番北伐,举全国之兵而出,国都岂能无大将镇守亮本欲请老将军镇守国都,护卫天子左右,不知老将军以为可否?!”

这说辞,赵云都楞了。

但紧接着,赵云却是哈哈大笑,说道,“丞相何以欺我?!天子自有南军护卫,身侧姜维,文钦,毌丘俭等人,皆忠勇之辈也,何须老夫留守?!”

诸葛亮微微摇头,平静的说道,“此番北伐,既是起全国之兵,南军亦当参战,姜维等将,亮亦需抽调前线。然长安之地,与曹魏河东郡仅一河之隔,虽说无甚大碍,但若曹魏当真孤注一掷,渡河强攻雍州,若无名将坐镇,天子安危亦难保全亮思来想去,除老将军外,无人可当此任,还请老将军不可推辞。”

赵云一听这话,脸上的笑容凝固了。

都不是蠢蛋,诸葛亮打的什么主意,赵云其实很清楚.这不过是个借口而已。

就算借河东郡的秦朗十个胆子,他都不敢偷渡黄河,进攻长安.那等于是在自绝死路。

但是,诸葛亮的这个理由,还真的是找的让赵云无话可说。

在南北军和雍州郡兵大部分抽调去河洛作战的情况下,雍州确实是处在守备比较空虚的地步。

哪怕有万分之一的可能,会让刘禅处在危险的境地,那赵云都不能不管。

因此,哪怕赵云内心清楚,这次北伐,是诸葛亮不想带自己去,但为了这份责任,他也必须留在长安。

只是,内心还是挺不好受了。

赵云只能仰天长叹。

“老夫老了”

第716章 关中世家第994章 犹豫不决的张溪第484章 刘备的反应第94章 援兵到来第775章 汉军军议第62章 诸葛初点兵第584章 失败第341章 强攻江陵第509章 臧霸的决断第808章 添油第191章 长沙赴任第1045章 东吴内政第672章 魏吴和议第648章 迁民入关第444章 守城第六天第555章 东线战事第306章 形势再变第345章 周瑜出马第435章 石亭之战第112章 找错人了吧第1144章 不安分的胡奋第516章 长安的应对第997章 后手齐出第1053章 水战(一)第856章 潼关之战(十一)第79章 巡视防务第1243章 三大变故第761章 争议第857章 潼关之战(十二)第593章 艰难行军中的张郃第624章 好消息和坏消息第609章 到来第491章 汉中预度部第1063章 局势明朗第1234章 悲欢不定第1022章 洛阳邀战第765章 诸葛入长安第329章 厚脸皮的吕蒙第134章 江陵决战(一)第433章 巧遇第924章 人才问题第729章 空城计第919章 大婚第1112章 甄城第341章 强攻江陵第1168章 曹爽掌权第215章 刘循第620章 溃败第297章 不合第20章 被抢了第664章 槐里之战第215章 刘循第653章 进兵策略第105章 长坂坡之战 (四)第514章 魏延的执念第180章 迎亲第507章 开战第896章 戛然而止第837章 歪打正着第944章 撤军准备第901章 战后处置第1044章 议罪钱第112章 找错人了吧第458章 设伏第330章 英姿飒爽关银屏第427章 人情交换第94章 援兵到来第366章 作战准备第370章 围攻味县第79章 巡视防务第786章 孙十万的想法第407章 诈第442章 守城第一天第887章 庞统训姜维(二)第700章 收尾第254章 冠礼第438章 等不来的张郃第268章 鲁肃病重第994章 犹豫不决的张溪第466章 再次僵持第569章 留守的文钦第395章 曹丕亲征第1166章 战略制定第231章 治理地方第797章 曹休的计划第775章 汉军军议第557章 冒险还是保守第172章 兄弟见面第430章 任免第211章 豪赌第922章 江陵水军第932章 司马懿的预判第75章 离去的准备第846章 潼关之战(一)第808章 添油第1228章 练兵第590章 还有一条路?!第974章 羊衜上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