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3章 登门造访

战略会议散会后,自然是要各回各家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要做的准备,像张溪这样的外地州牧刺史也需要尽快回去,安排士卒操练和准备粮草军械,毕竟诸葛亮已经确定了,在明年开春后就要到洛阳集结,准备进兵北伐。

因此,张溪现在回到在长安的府中后,立刻开始准备收拾行囊,回荆州去。

不过在此之前,却有三人,轮流的登门造访了张溪的府邸。

其实都不算陌生,但肯定,也都不是熟人。

其中两人,一个叫赵统,一个叫赵广,是赵云家的两位公子这两人是真的,在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被自家老爷子一番训诫后,卷吧卷吧铺盖,从家里给赶了出来。

这俩直接就是懵逼状态,根本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甚至连赵云吩咐他们离家后直接去找张溪的话都没有听到。

这俩傻娃娃,还以为自己是哪里做错了事情,被自家老爷子给逐出了家门呢。

要不是他们母亲看着又好气又心疼的,偷偷派人传信给两人,这两傻孩子还在自家大门口互相追究,到底是谁做了坏事,让老爷子生了那么大的气。

然后,这俩就直接登门,来找张溪了。

两个人吧,说实话,内心是又不安,又兴奋的。

兴奋的地方在于,两兄弟终于是得到了父亲的许可,可以上阵杀敌了作为赵云的儿子,这两兄弟怎么可能对上阵杀敌没有期盼呢。

而不安的地方在于这俩兄弟从小就被赵云骂惯了,又从来不让他们从军,说两人是废物,久而久之,这两兄弟也真的就认为,自己是所有功勋武将二代中,最差劲的两个。

别的武勋二代,要么像张家那样,张苞直接担任文官,不上阵杀敌,要么就跟关家一样,连关银屏都能上阵杀敌,关平甚至都临时代替关羽统帅过大军。

就他俩,连上战场的资格都没有。

说实话,他们俩兄弟倒是不怕自己丢人,但万一达不到张骠骑的要求,给自己父亲丢人了那才是真的没脸见人呢。

真的,不得不说,这两兄弟在赵云的教育下,虽然有点被教歪了,缺乏自信,但家教方面,是真的没的说居然这都没有产生叛逆期?!

反正张溪是挺佩服的。

而两兄弟的能力吧嗯,统兵指挥方面,张溪了解的不多,暂时不好评价,但就这个武力值来说,完全可以吊打张溪。

虽然要吊打张溪还是挺容易的,但至少,张溪不用担心,这两人到了战场上,没有足够自保的能力了。

既然都来了,那就先收下吧,张溪让这两兄弟负责掌控自己的亲卫.虽然只有五百人,但也是一支小军队了,正好这一路回荆州,可以考察一下两兄弟的统兵指挥能力。

这两兄弟就这样,暂时在张溪的府邸内住下了。

而就在这两兄弟自己上门的第二天,张溪又迎来了一个不算多熟悉的陌生人——李严。

说实话,张溪是怎么也没想到,李严会来拜访自己。

两人真没啥交情的。

而李严呢其实李严这次来,也不是完全为了自己,也是为了朋友。

李严其实也知道,张溪一直对自己有种偏见,很不喜欢自己.这方面,早就在十几年前的时候,李严就通过法正的渠道,知道的一清二楚了。

但李严其实并不在意这个。

一方面,李严的仕途路线跟张溪根本没有什么交集,李严常年居于蜀地,而张溪一直在各种外放,两人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

另一方面,李严知道张溪这个人虽然不喜欢自己,但做事还算公允,不会因为不喜欢就针对自己,再加上两人之间的地位差距太大,李严没有必要主动去得罪张溪.大不了躲着走就是了。

可现在不行了。

一方面,李严身居尚书令,在朝中也算是一方实权人物了,他跟张溪之间的交集,不可避免的会越来越多。

现在李严也想着,是不是跟张溪套套近乎,改善一下双方的关系。

另一方面好朋友穷极无奈求到自己这边了,自己也是在没办法。

这个朋友,不是别人,正是上庸郡的太守孟达。

早年的孟达,可以说是东州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毕竟当时的东州派在刘璋手下,确实不得重用,法正是一个郡吏,李严不过是一个县令,唯一一个掌握了一点兵权的人,就是孟达而已。

所以,早年迎先主入川,孟达在先主麾下也算是颇得重用的人。

只是,之后的事情发展,谁也没想到。

法正一直深受先主重用,时常留在身边出谋划策,而李严虽然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低谷蛰伏,但最后也在法正的扶持下,走到了如今的尚书令的位置。

只有孟达,现在依然不过是一郡太守。

按理来说,一郡太守的官职,已经不算是低了如果当年孟达没有在第一次北伐时奋发了一把,立下了不小的功勋,就他当年干的那些事儿,以他在先主心中的地位,现在还能不能当这个太守都不一定。

但孟达这个人,心依然很大。

眼看着昔日好友都当上了尚书令,自己依然还是一郡太守.孟达心里苦啊。

孟达现在也已经四十多岁了,都快五十了,这要是再没点动作,恐怕一辈子就只能守着上庸过日子了。

孟达肯定不想这样。

论才学和能力,孟达自认为是不逊于李严和法正的,而他现在还只能困居于一介匹夫之下,只不过是没有足够的机会展现自己而已。 随着大汉把战线推到了河洛,一直呆在上庸的孟达,越往后,越不可能有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了。

而东三郡的镇守将军寇封,这就是个油盐不进的莽夫而已,有什么外出征战的机会,他都自己领兵去,把留守的任务交给自己和申家兄弟也不知道分点机会给自己表现表现。

孟达实在没办法了,只能写信给李严求助。

孟达希望李严能像当年法正扶持他那样,拉自己一把,给自己说情,争取到一个可以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

李严也是没办法了,这才亲自登门拜访张溪。

现在的战略已经定下来了,大汉其实有三路兵马可以出击。

一路,是兵力规模最大的进攻颍川的兵团。

这个兵团里人数最多,而李严跟徐庶之间的关系也不错,说道说道,让徐庶带着孟达出征,倒不是什么大问题。

可徐庶这个兵团里,还有一个寇封在呢.孟达作为寇封的下属,一旦进入了这个兵团领兵作战,指挥权依然是在寇封手里,孟达能立下什么大功,还怎么展示自己啊?!

恐怕孟达奋力拼杀,到了最后,最大的功劳也是人家寇封的。

因此,这个地方,孟达不能去。

还有一个,是魏延率领的后备军团。

这倒是一个可以建立奇功的地方,但也有不小的限制。

一个,是魏延有自己的团体,他凭什么要给你孟达腾位置?!

另一个,魏延率领的这支军队,主力是姜维和毌丘俭带领的大汉北军跟这帮人去竞争建立功勋,难度未免太大了些。

再加上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魏延就没来长安军议,他的职责都是诸葛亮帮着安排的,那还能怎么办?!

李严总不能去找诸葛亮,跟他商量一下,是不是重新启用孟达吧?!

孟达最大的错误,不是他能力不行,也不是他不听军令.他最大的错误是被先主弃用。

诸葛亮会违背先主的决定么?!

想都不要想了好吧!

因此,李严想来想去,就只有张溪那一路兵马,可能会启用孟达了。

一方面,张溪那一路兵马,任务最重,难度也最大,张溪肯定需要一个能力强的属下来帮他分担压力。

孟达的能力,李严认为,还是足够胜任的。

另一方面李严也想借机探探张溪的口风,看看自己是不是有跟张溪重新改善关系的机会。

正好,借着这个替朋友求情的机会,亲自登门造访张溪。

替朋友求情嘛,不管成败,都能给别人一个好印象,尤其是为孟达这样被先主弃用的人,自己这个当朋友的还不放弃,不正好体现了自己的品德嘛。

这就是李严的小心思。

但放在张溪这里.说实话,张溪可不想要孟达这样不顾大局,临危退缩的将军。

但是吧.张溪其实也愁啊。

自己要用五万兵吗,对阵十万曹魏大军,要说没有压力,那也是不可能的。

而且更重要的是,张溪的这五万兵马里,其实还有两万是马岱率领的羌胡游骑正儿八经的郡兵步卒,只有三万人。

没办法,颍川那边才是攻坚主力,凉州骑兵肯定是去那边助战的,而河东郡这边,背靠并州,并州狼骑也不是没有南下的可能,所以也必须要有一部分骑兵备战游骑兵,总比没有骑兵要强吧。

但这么以来,郡兵步卒的对比,其实张溪是要用三万人去对抗曹魏的七八万人。

就算是佯攻,压力还是很大的。

张溪确实需要一些能征善战,智勇双全的将领,来帮自己分摊压力。

本来呢,张溪是想要抽调柳隐助战的,再加上张翼,向宠.能想到的,就是这些人了。

可是,多少还有点底气不足。

柳隐擅守,但不善进攻,张翼,向宠两人能力很平均,可能力平均就意味着没有太突出的地方。

别的不说,他们中的任何人对上司马师,张溪真不觉得他们有足够的胜算。

所以,如果可以的话,张溪真的想要抽调一个类似邓艾,姜维这样的人物,来帮一帮自己。

但可惜,抽不得,这两人诸葛亮全给塞进了魏延的那支偏师里面,毕竟那支偏师真的要用好的话,战略效果极大。

真的,本来张溪还在琢磨,要实在不行,把在荆南的石苞抽调北上,让潘濬在荆南主持防御这时候,李严找上门来了。

孟达?!

这个人人品不行,反复无常,放在自己手下,确实是一个风险。

可另一方面来说,孟达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虽然干不过陆逊,司马懿等人,但欺负欺负司马师应该是可以了。

要不要收下呢?!

第718章 救星到了第1241章 大泉当千的影响第788章 襄阳北伐第988章 巧合第601章 柳隐的压力第104章 长坂坡之战(三)第19章 练兵第788章 襄阳北伐第1134章 贾充的谋略第436章 合肥失守第66章 战后动态第1254章 兵临城下第1215章 下诏伐吴第171章 联姻第292章 军令状第542章 分兵救援第179章 准备第771章 擅自出兵第364章 消息泄露第1152章 调兵第1122章 局势有变第824章 异道会潼关第352章 曹操退兵第214章 劝降?第906章 安抚第212章 投石车第1145章 夹击虎牢关第67章 黄祖异动第665章 突围第730章 领兵人选第529章 五丈原对阵第376章 花鬘在行动第931章 劝说第336章 公安城的战斗第1046章 东征南征第273章 开山第604章 收尾第634章 张辽决意第51章 乱世人心第592章 变小心的冯习第414章 刘备的决断第720章 雍州防务第383章 分配第1149章 三线战事第699章 诸葛亮的态度第528章 关羽搦战第1214章 圣裁第494章 违令第1155章 方案第361章 和谈条件第1175章 乌龟出壳了第828章 潼关失守第656章 槐里围城第344章 吕蒙的决意第454章 关羽的调整第763章 东吴的想法第277章 矿营第571章 失守第1131章 兵力调整第1073章 流民第868章 选择第744章 挂帅第1091章 孟津渡第306章 形势再变第186章 周瑜病危第791章 防御体系第843章 郭淮撤军第1036章 主帅心思第273章 开山第817章 关中乱战第670章 休战退兵第958章 试探第998章 朱然的理由第298章 许褚夺营第617章 吴懿突阵第1106章 失败的影响第942章 守关第804章 心累的陈祗第832章 曹休出兵第567章 五丈原撤军第105章 长坂坡之战 (四)第803章 三方应对第226章 驰援荆南第197章 法正再来第922章 江陵水军第592章 变小心的冯习第403章 凉州军团的威胁第970章 御驾亲征第38章 《隆中对》第416章 骑虎难下第942章 守关第381章 对外第882章 破城第199章 营中琐事第660章 曹真的顾虑第525章 散关战事第727章 补救措施第335章 徐庶在行动第332章 江陵城的鏖战第423章 鏖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