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奇怪的舌战群儒

第110章 奇怪的舌战群儒

察觉到不对劲之后,张溪开始仔细观察这场文会中众人的表现了。

虞翻,虞仲翔,会稽郡人士这是江东士族。

因此虞翻是认真的询问了刘备面对曹操都没有胜算,凭什么认为江东和江夏联盟了就能对抗曹操。

步骘,步子山,临淮郡淮阴县人士.这是淮泗集团的人。

因此步骘质问的是诸葛亮,是不是要仿效苏秦张仪游说江东,这是针对诸葛亮的,压根跟刘备无关。

薛综,薛敬文,沛郡人士.这个,这个是猪队友,淮泗集团都不想认可这是自己人。

上来就说什么汉祚将终,曹操将代汉自立什么,不管是江东世家还是淮泗集团,都是一脸嫌弃的看着这货。

有些话,自己私下说说,跟朋友讨论一下都没问题,但现在这种正式的场合,大家还都领着大汉的俸禄呢,曹操都强调说自己是“奉天子以令不臣”呢,这货上来就说什么汉祚将终,这不是忘恩负义是什么。

难怪被诸葛亮骂了一顿,话都不敢说了。

至于陆绩,陆公纪,吴郡吴县人,江东四大世家陆家现在的家主。

但这货的水平显然跟他的族侄不在同一个档次,居然拿血缘关系说事儿,试图证明刘备的合法性不如曹操,结果被诸葛亮给喷了一顿,要不是看在他有“怀橘献母”的美名,估计下场好不到哪儿去。

最后登场的严畯严曼才,程秉程德枢.这两位都是天下名士,不太好说是哪一拨的人,但这两位问的问题就更离谱,严畯问诸葛亮是研究什么前人著作的,程秉质疑诸葛亮的学问不精,从而引出了诸葛亮的“君子儒”和“小人儒”之论,怼的江东人人不敢复言。

可这俩的问题,压根跟刘备没有半毛钱关系,根本就是在质疑诸葛亮学业不精而已。

整场舌战看下来,张溪突然间的发现,只有江东世家的代表是在认真的质疑刘备的用意,而淮泗集团这帮人,分明就是来搅和的,全力质疑诸葛亮,就算质疑赢了,跟刘备也没有半毛钱关系。

所以.这场文会的目的到底是为了破坏孙刘联盟,还是为了质疑诸葛亮的才能?!

张昭,张子布,这个人,到底是持的什么立场?!

最搞笑的是,这场文会没有黄盖跑进来搅局,但江东张家家主张温和顾家家主顾雍还打算说点什么来质疑一下呢,张昭立刻急不可耐的宣布文会结束,说是怕伤了大家和气啥的.张溪怎么看都觉得这是张昭在试图堵嘴,堵住江东世家代表继续发问的机会。

这场文会,最后成就了诸葛亮“舌战群儒”的美名,对江东没有任何好处。

这个张溪就真的不能理解了,回到馆驿后,把自己的疑惑拿出来跟诸葛亮一起分析。

而诸葛亮其实也注意到这点,但当时他要忙着嘴炮,纵然觉得有哪里不对劲,一时间真没想那么多。

回来跟张溪一合计,发现张溪也察觉到了这里面有猫腻,那么就不是自己一个人的错觉了。

至于张昭的立场.鲁肃曾经说过,张昭不止一次劝过孙权,不如暂时投降曹操以避锋芒。

诸葛亮仔细想了好久,突然的恍然大悟了。

“张子布乃孙策托孤重臣,当不至于劝主真降其欲降,恐亦为权宜之计尔。”诸葛亮想了一会儿,对张昭的立场下了判断。

诸葛亮的意思是,张昭虽然也主张投降,但他跟江东世家的真投降不一样,他应该是想劝孙权假投降,暂避曹军锋芒。

张溪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张昭诶,著名带投大哥,法国谋士诶。

这样的人居然不是真心要投降?!

面对张溪提出的质疑,诸葛亮只是微微一笑,然后就跟张溪讲述了一件关于张昭的往事。

据说孙策临死前,为了家业安稳继承的原因,选择了自己的弟弟孙权作为自己的继承人,但当时孙权也才十几岁,孙策放心不下,所以叮嘱孙权说“内事不决问张昭”。

是的,只有这句话,没有后半句的“外事不决问周瑜”,当时孙策跟前只有张昭,周瑜还在外面领兵,孙策的托孤对象只有张昭一个人。

但孙策接下来倒是当着孙权的面,对张昭说了另一句话:“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正复不克捷,缓步西归,亦无所虑。”

那意思是如果孙权不行,那你张昭就直接取代他的位置吧,实在不行,咱们回淮泗老家,也不是不能过日子。

张溪当时听了,人都傻了.这话很熟悉有没有啊,诸葛丞相?!

现在的诸葛亮当然不是后来的诸葛丞相,他肯定不会觉得这句话有什么熟悉的地方,相反,他只是认为,张昭受孙氏托孤之重,不可能真的劝孙权投降曹操的。

所以,按照诸葛亮的理解,这里张昭的投降,跟江东世家的投降,是不一样的。

江东世家要投降曹操,那是真的投降,就像鲁肃说的那样,他们投降了,将来官位也不会低于州郡,跟现在的生活没什么区别。

但张昭劝孙权投降,是要孙权相仿一下辽东公孙度,表面上投降,等曹操大军回到许都后,江东不一样还是孙权说了算。

这两者投降的目的是不同的,所以张昭虽然算是“投降派”,但他也不想让江东世家们的投降派得逞,因此这次文会,对张昭来说,也是一个打压江东世家“真.投降派”的机会。

张溪听得,脑仁有点痛。

这个江东,未免事情也太多,太复杂了吧?!

一个投降派里还得分个两派,这要是主战派也这样的话.也亏孙权这个江东之主撑得下去哈。

但在诸葛亮看来,这倒是个好消息,这证明了,张昭其实是可以争取的。

张昭不是要真的投降,他建议假投降也是误判了形势,被曹操的所谓“八十万”大军,以及这些年曹操连战连捷的战绩给吓到了。

只要孙权坚定了抗曹,那么张昭这边就不会存在拖后腿使绊子的可能。

一旦江东文臣第一人都不再抗拒抗曹了,那么剩下的事情,就是说服江东武将第一人了。

而江东武将第一人,这会儿正在从鄱阳赶回柴桑的路上。

周瑜去鄱阳,还真的是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演义里说周瑜是被孙权派去鄱阳湖训练水军,但这就很扯淡。

放着长江不练水军,在湖里练什么水军?!

其实周瑜去鄱阳,是为了镇压一场可能发生,但最终没有发生的动乱。

孙权有个堂兄叫孙贲,是豫章郡太守,他的女儿则嫁给了曹操的儿子曹彰。

当曹操南下荆州的时候,曾经联络孙贲,许给他征虏将军的职位.这时的孙权也只是讨虏将军,会稽太守而已。

孙贲不稳,孙权当然很担心,自家兄弟要是先投降了,还怎么说服江东世家们出兵抗曹,这仗也就不用打了。

所以他急命周瑜屯兵鄱阳威慑孙贲,然后派朱治前往豫章劝说孙贲,自己则坐镇柴桑以防万一。

孙贲最后到底没有选择投降曹操,因此孙权这才可以急调周瑜来柴桑议事。

不过周瑜赶过来到底要些时间,这中间,孙权私下里召见了一次诸葛亮,跟诸葛亮商谈了一下关于曹军的事情,重点是了解曹操的真实兵力和战力。

诸葛亮见了孙权,还是那一套,算账。

先是正面的介绍了一下曹军的战力和战绩,指出光靠江东一方,恐怕很难阻挡曹军的南下,建议孙权早做决断,如果能打就打,不能打早点投降为好。

孙权一听就不乐意了,反过来就问为啥刘备不投降,诸葛亮则回答,刘备是汉室宗亲,谁投降他都不能投降,只有效仿齐之田横,死战而已。

这里其实是在变相的告诉孙权,你其实也不能投降。

刘备有着汉室宗亲的身份,天下英雄的名号,他都不能投降,只能死战。

你孙权一个江东二代,祖上也不是什么大官,没有遗泽给伱,而你继位到现在也没有做出什么成绩,连个英雄都算不上。

你一旦投降,不管真假,你身后的那些支持你的江东世家,淮泗集团的老臣们,可就真的要分崩离析了。

这就是诸葛亮给孙权算的账,算算如果他投降后会是什么后果。

孙权显然也知道这点,所以才会说,“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

这里孙权已经明白,自己想要继续当江东之主,就不能投降,连听张昭的话,假投降都不行。

曹操可不是他那个眼高手低的儿子,不会给孙权东山再起的机会的。

那么剩下的问题就是——刘备还有没有联盟的底气和资格。

这点,诸葛亮则是如实的表述了刘备军现在的势力。

这个时候的刘备,确实要比历史线上的处境要好的多。

江夏全境在手,水军还有一万多人,陆军也有两三万人,还有一战之力。

孙权盘算了一下自己手头的军队,发现刘备现在的实力虽然比不上自己,但真要算起来也差不了太多。

如果不算江东世家手上的私兵的话,那么他手头上能直接指挥的,也就是现在还在周瑜手上的三万水军,以及现在屯兵在柴桑的两三万陆军而已。

当然,两者任何一家去面对曹操,都会非常吃力,甚至随时都有覆灭的可能。

但如果两家联手,顷刻间就有将近十万人马了。

如果孙权后期真的能动员起来江东世家,再凑个十万人马出来也不是不可能。

虽说依然比不上曹操,但起码看上去有一战之力的。

事情到了这里,孙权已经有了一战的勇气,但这一战能不能赢,孙权还得问问江东军方第一人,周瑜的意见。

而现在的周瑜,算算日子,也差不多该到柴桑了。

(本章完)

第66章 战后动态第1128章 蒋济的策略第136章 江陵决战(三)第868章 选择第14章 奸雄,必须是奸雄第618章 突然出现的王平第18章 家有新人第665章 突围第55章 拜师第176章 误解第366章 作战准备第804章 心累的陈祗第382章 矿产争夺第740章 诸葛的苦衷第275章 成都来信第429章 抢时间第621章 跑了第424章 中军突击第932章 司马懿的预判第1112章 甄城第577章 接应第213章 “谨慎”第1225章 贸易战(二)第438章 等不来的张郃第41章 应对第1018章 陆凯第963章 东吴的进度第630章 劝关羽第1031章 大汉南军第407章 诈第253章 岳麓山的由来第753章 馊主意第694章 复设丞相第576章 截击第572章 破寨第1211章 六伐结束第143章 庞统第762章 反攻关中第453章 上邽对峙第954章 不对劲第1242章 应对第666章 败退第580章 接应第948章 各地局势第136章 江陵决战(三)第356章 五虎将第1083章 登门造访第518章 二将第641章 练将第642章 两员老将第1195章 撤军方案第360章 庲降都督第9章 寇封第766章 人选第288章 胡修与吕常第47章 曹仁第363章 议策第68章 试探第1041章 刘协的难题第157章 盐铁和制度第671章 战事停歇第1005章 劝降第937章 弘农杨氏第861章 潼关之战(十六)第35章 酒之事第338章 江陵城下第415章 抄袭狗的计策第1027章 一箭第199章 营中琐事第887章 庞统训姜维(二)第889章 孙权的顾虑第566章 不正常的降将第60章 授徒第153章 清查土地第1209章 变数第132章 攻取荆南第717章 缺乏经验第985章 荆州隐患第1083章 登门造访第1070章 和谈第1015章 朱桓立功第820章 骑兵对决第574章 惩罚第422章 大雪第1079章 要将与调兵第497章 一夜筑城第901章 战后处置第684章 各自打算第624章 好消息和坏消息第751章 前因后果第180章 迎亲第993章 真正的目的第262章 应灾准备第1201章 邓艾的进军路线(二)第199章 营中琐事第253章 岳麓山的由来第1210章 刘放的打算第669章 宛城战事(二)第494章 违令第473章 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