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9章 失守

万幸,大汉的军中,除了孟达外,还有一个柳隐。

当主将孟达倒地,前军陷入混乱的时候,柳隐站了出来。

当时柳隐在后军,他被孟达安排在这里负责跟进压上,一起对魏军展开进攻,因此,当他看到孟达倒地,前军出现崩溃迹象的时候,立刻就带领着自己的后军顶了上去。

柳隐必须那么做,也只能那么做。

河心州上的汉军,基本都是孟达的部队,柳隐也不是主将,在孟达受伤倒地后,就算柳隐站出来振臂高呼,让士卒听从他的指挥,也没几个人会听的进去。

他在这支部队中没有足够的威望,也没有这个指挥权。

因此,柳隐能做的,就是在后军还没有受到前军影响前,快速前插,堵住那些反攻的魏军,给前军后撤整军创造时间。

毕竟,后军在不知道前方变故的情况下,短时间内还是能被柳隐控制并指挥的。

只是,这也撑不了太久。

如果孟达真的是已经阵亡了,长时间看不到主帅露面的后军也会一样出现军心涣散的情况但万幸,孟达终于还是挺了过来。

说实话,孟达是真的老了,也很久没有亲自上战场了,否则的话,一支射中肩窝的弩箭,还不至于让孟达直接倒地不起。

司马懿这种半文官出身的人面对相同的境地,都能咬牙斩断箭矢,重新指挥呢,何况孟达这个武将出身的人。

只是,孟达在后方安逸的太久了,他已经有十年时间没有亲自上阵杀敌了,而以孟达喜好享乐的性格,你让他在五十多岁的时候还能保持跟年轻时候一样的身体素质,实在是太苛求他了。

这也是为什么孟达在中箭后,直接倒地起不来的重要原因。

可孟达好歹也是武将出身,基本的军事素养和判断都在的,他知道自己的倒下意味着什么。

现在他只是中箭受伤,如果长时间倒地不起,不能站出来稳定军心的话,那军队必然会发生溃散,而在这个河心州上,连跑的地方都没有,乱军之中,孟达能不能活命都不好说。

正好就在这个时候,柳隐的及时应对,给孟达争取到了一定的时间,让孟达终于有机会咬着牙,重新站起来,把后撤的混乱军队重新组织了起来,前往支援柳隐。

而随着孟达的重新出现,汉军的军心慢慢的稳定了下来,再加上柳隐的及时拦截,导致魏军的进攻一时受挫.司马师仔细估量了一下现在的局面,决定暂时后撤整军。

司马师做出这样判断的原因很简单,他不想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虽然孟达重新站了起来,但同样,孟达受伤的事情,整个战场都看到了,再经历了自己的反攻杀伤,蜀贼伤亡至少两千人以上已经伤亡近半了。

主帅受伤,士卒伤亡近半,一时挫败过后必然士气低落。

而这个河心州的特殊地理位置决定了,在一时半会儿内,蜀贼是不可能及时得到援军补充的,也就是说,现在在河心州的这支蜀贼,已经到了强弩之末的境地。

继续逼迫,逼出对方拼死一搏的劲,反而会给自己凭白的增加伤亡倒不如临时后退,一方面休整自家部队,恢复战力,另一方面泄掉蜀贼最后的军心士气,让蜀贼陷入战败恐慌之中。

当然,仅靠司马师手头的这点兵力,显然还是不够的,因此,司马师再次向孟津渡的方向挥动旗语,要求孟津渡增兵支援河心州。

只要进入河心州的魏军越多,陷入困境的蜀贼士气就越弱,最后除了在水军的掩护下,撤离河心州,没有第二个选择。

这样,司马师就能用最小的代价,收复河心州,恢复自家粮道通畅了。

不得不说,司马师的脑子还是很清醒的,这个时候撤兵,让柳隐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他总不能带着只有一千多人的后军尾随追杀吧。

那不是去追杀的,那是去送死的。

因此,司马师选择后撤,无奈之下的柳隐,也只能是收拢部队,暂时后退,跟孟达汇合。

见到孟达后,柳隐还没说什么呢,倒是孟达惨笑了一下,对柳隐说道,“老夫此番丢人矣。”

孟达的这番自嘲,倒也是真心的。

一名老将,不缺经验和能力,却因为贪功心切,导致前功尽弃.他是真的觉得自己没脸见人了。

可柳隐也不知道怎么回这个话孟达可以自嘲,但柳隐身为副将,总不能顺着孟达这番话语说吧。

因此,柳隐只好回答道,“胜败乃兵家常事,老将军切勿挂怀。”

就,只能安慰了呗。

而孟达呢,这时候到底还是恢复了冷静,仔细想了一下军中处境,然后对柳隐说道,“老夫受伤,一时难愈,还需休然代替老夫临阵指挥只是战事如此,休然可有把握,守住这河心州?!” 这话还真不是孟达在推脱责任,而是根据现在的情况,做出的最合适的安排。

这年月,讲究的就是“将为兵胆”。

孟达到底是受伤了的,而且军中士卒很多人都看到了,因此孟达继续指挥士卒作战的话,会给士卒带来一种不安全感.万一孟达再次受伤或者伤重阵亡的话,士卒会感觉自己没有安全保障的。

这个时候,还不如索性交接指挥权,向全军确立由柳隐来负责指挥,虽然也会伤及一些士气,但总比孟达带伤指挥要让人有安全感。

孟达能想明白这些事儿,及时交接指挥权,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算是经验丰富,审时度势了。

但孟达还是担心一点——就现在剩下的这两千多残兵败将,能不能在柳隐的指挥下,守住这个河心州。

这事儿吧柳隐也为难的。

真的,你但凡在这个河心州上能有一个稍微像样一点的军事设施,柳隐都能发挥自己在防守上面的经验和能力,能拖多久拖多久。

可这个破地方,连一根一人高的木材都找不出来,安营扎寨都做不到的,你让柳隐怎么守?!

单纯的论临敌野战的指挥能力的话,柳隐到底是不如孟达的,对上对面的司马师,也没有太多的胜算。

更别说现在自家军卒还是刚刚经历了一场战败,兵员减损严重,士气低落的状态。

因此,面对孟达的询问,柳隐想了一会儿,只能回答,“有死而已!”

那意思就是没把握守住,但会拼到最后一刻。

这个答案,不是孟达想要的因此,孟达只能叹口气,对柳隐说道,“既如此通知黄公衡,令水师接应,撤出河心州。”

没办法了。

孟达本人,其实比任何人都不想撤退。

前脚还想着斩杀司马师,一战全功呢,现在却被逼得手足无措,连据守都做不到了.这个心理落差,对孟达的打击是很大的。

但孟达到底还是一个不错的领军统帅,他知道什么战斗应该坚持下去,什么战斗需要立刻做出放弃.既然注定守不住的话,继续在这个河心州呆着,不过是浪费兵力而已。

再一个,从私心的角度去考虑,孟达也不想继续在这个河心州作战下去了。

自己这么多年,拢共就收揽了这五千余士卒,现在已经损失一半了。

战功,以后有机会还能再立,但愿意跟随自己的士卒要是拼光了,那以后可就没有能够继续立功的资本了。

因此,不管是出于公心还是私心,孟达都下达了撤出河心州的命令。

对于这个命令,柳隐倒是没有抗拒柳隐不了解孟达,因此不可能知道孟达的私心,但光论公心,孟达撤军的理由是充足的。

而且,现在情势紧急,魏贼那边在这次战事过后必然增兵施压,如果在这里犹豫不决的话,最后想走都走不了了。

就这样,孟达下令,柳隐同意.在黄权的配合下,汉军所部两千余人,撤出河心州,退往孟津渡南侧,跟张溪汇合。

面对两人战败而归,张溪虽然也很生气,但.面对着主动请罪的孟达,张溪能说啥呢。

孟达确实是指挥作战不利导致败军而回,但他的这个战败吧,只能说是指挥失误,不是临阵脱逃这类原则性的问题要是因为一次指挥失误就斩杀孟达的话,在军中是无法服众的。

因此,张溪只能是斥责了孟达几句,然后再让孟达好好养伤,伤愈之前,暂时就不要率领本部兵马出战了。

至于柳隐虽然柳隐在河心州作战中及时应对,这点也被孟达证实了,但柳隐同样也是战败而归了,没有完成作战任务。

因此,张溪的决定是功过相抵,不予记功,留在帐下听用。

而黄权呢黄权倒是没有什么错误,但现在,黄权也不能继续留在孟津渡,协助大军作战了。

因为啊,洛阳的诸葛亮来信,告知张溪——马岱领军,已经抵达洛阳了。

第507章 开战第335章 徐庶在行动第1024章 临阵指挥对决第621章 跑了第360章 庲降都督第741章 教子第896章 戛然而止第489章 闲着容易出事儿第164章 不太一样第771章 擅自出兵第765章 诸葛入长安第838章 试探性进攻第836章 包围网内的苦战第1177章 决断第734章 方向之争第697章 私宴第58章 另一个视角的三顾茅庐第770章 曹魏动向第637章 日薄西山第389章 替代战略第824章 异道会潼关第789章 领兵出征第752章 收留第787章 陆逊的战略第104章 长坂坡之战(三)第53章 蹴鞠第154章 安置流民第529章 五丈原对阵第240章 合肥之战第1203章 代郡危急第428章 分兵还是不分兵第444章 守城第六天第722章 东吴有变第294章 关羽的策略第1172章 河东世家第13章 吹牛第1111章 划红线第1183章 司马出山第105章 长坂坡之战 (四)第558章 魏延的奇计第380章 南中规划第742章 岁月第1223章 李严的无奈第277章 矿营第95章 议战第474章 魏讽谋反案第45章 初成第431章 诡异的南阳战事第716章 关中世家第228章 战与和第610章 前锋至第305章 收取襄阳第367章 花关索第1118章 太行官道战第1252章 灭吴时机第1244章 全琮的心思第1059章 偏师出兵第1009章 虚实之战第1011章 司马迟疑第2章 面试第936章 蒲坂津之战第794章 左冯翊防守战第716章 关中世家第312章 调兵北上第1189章 变数第1162章 三年后(三)第1074章 屯田和铸币第1020章 兜圈子第1147章 破关第1169章 曹爽的决断第881章 关羽的异常第1222章 经济战第1057章 调兵遣将第1254章 兵临城下第918章 商议四伐第1150章 刘晔的建议第398章 出兵第528章 关羽搦战第721章 不是办法的办法第1009章 虚实之战第25章 徐庶第50章 八卦黄月英第1249章 搅局者(二)第150章 蕲春第837章 歪打正着第316章 溜边将军第493章 密议北伐第1171章 一请司马懿第629章 情势翻转第791章 防御体系第1214章 圣裁第254章 冠礼第221章 直百钱第613章 进攻第2章 面试第121章 劝降文聘第124章 攻城先拔寨第173章 人才第1072章 丁口第1094章 建言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