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3章 失算

这个时候,能出现在濮阳南面的军队,不用问,只有郭淮率领的一万来东郡支援的军队。

这一路上,其实郭淮也认真的思考过现在的局势,要守住东郡的最优解,就是赶去濮阳和夏侯和汇合,集齐两万余士卒,坚守濮阳。

魏延手里有四万余精锐禁军,野战的话,哪怕是郭淮,也不觉得自己可以用两万士卒击溃魏延不仅仅是士卒战力的差距,魏延这个人,郭淮也了解,并不好惹。

只有在能最大程度削弱敌军战力的守城战里,郭淮才有最大的把握,拖住魏延军,给司马师领军来援争取时间。

因此,郭淮从济阴郡出兵后,没有任何犹豫的一路北上,希望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在魏延攻到濮阳城之前,进入濮阳坚守。

但可惜,天不遂人愿.当郭淮领兵抵达离狐县之后,他就得到了前方斥候的回报,说是濮阳县已经被蜀贼合围了。

这不是一个好消息,但对郭淮来说,倒也不算是意外。

魏延好歹也是一员名将了,又抢占了先机,现在就已经攻到了濮阳城下,也没有出乎郭淮的预料。

对郭淮来说,最好是抢在魏延攻城前进入濮阳,但对于自己来晚一步,郭淮也不是没有自己的预案。

首先,郭淮写了一封密信,用了自己的官印封漆,让斥候想办法送到濮阳城内。

然后郭淮继续领兵往濮阳城的方向进发,只不过,在出兵后不久,郭淮就分出五千士卒,打着自己的旗号,大张旗鼓的往濮阳城南方前进,自己则率领五千士卒绕道,往濮阳城西面而去。

按照郭淮的计划,蜀贼肯定会发现濮阳城南面,大张旗鼓进军的自家疑兵队伍,然后肯定会派人前往拦截。

那个时候,这支队伍可以顺势后撤,直接撤回离狐县。

而自己呢,带领着五千士卒,在蜀贼分兵南下后,突然出现在濮阳城西面,然后在夏侯和的接应下,顺利入城,加强濮阳的防御。

等到自己进入濮阳城内后,再下令让退回离狐县的五千士卒再次北上,这次留下夏侯和守城,自己领兵一万突破蜀贼围堵去接应郭淮有把握,接应到最多兵力的士卒进入濮阳继续坚守。

计划其实是很不错的,但这个计划从一开始,就出了点小问题。

夏侯和这边,接到了郭淮的密书后,愣是纠结犹豫了好半天,始终无法下定决心要不要出城去接应。

夏侯和太有“自知之明”了,他对自己的军事指挥水平完全没有信心。

让他坚守城池,依靠城防优势阻挡蜀贼,他都打的那么玄乎,好几次都差点被敌军破城现在郭淮让他出城去接应救援部队,夏侯和实在没有这个信心啊。

要出城接应,就肯定是要面临野战的风险的。

现在的濮阳城,已经被蜀贼四面围住了。

蜀贼主要攻击的方向是东门,可蜀贼在其余三门也各自安排了两千左右的兵力以作牵制。

兵力确实不算多,但问题是,夏侯和也没有足够的信心,能突破这些士卒的拦截,去接应郭淮。

要出兵接应的话,带多少兵合适,该怎么用最快的时间击破西门的防守兵力,如果不能快速击破,被蜀贼快速反应过来,增援到位又该怎么办.夏侯和是真的心里没底。

可话又说回来,郭淮派人送来这封密信的目的,不是跟夏侯和商量要不要这么做,而是通知夏侯和他会这么做而已。

在这个通讯极其不方便的年代,郭淮的这封信,就是告知他的作战计划,需要夏侯和配合,不管夏侯和出不出兵接应,郭淮都会按照这个计划出兵的。

夏侯和出兵接应的话,郭淮的计划成功率更高一些,不出兵接应的话,郭淮一样会杀到濮阳城西门的。

所以啊,夏侯和最后也是没办法,只能是硬着头皮开始聚拢兵力,聚集了五千士卒,准备出城去接应郭淮。

自家人这边的问题,还能说是有惊无险,但对手那边,郭淮多少有点漏判了一个人。

天水麒麟儿,姜维。

现在的姜维,还没有多大的名气,出战机会也不多,再加上郭淮离开朝廷中央太久了,对姜维缺乏足够的情报认知。

至少在郭淮眼里,姜维不过是一个蜀贼青年将领而已。

年轻人嘛,能不能成长起来,真不好说的。

当年在凉州和雍州作战的时候,郭淮也不是没有遇到过这种蜀贼的青年将军,什么陈式,高翔之流,据说还是刘大耳当年看重的人才。

刘大耳别的郭淮不好评价,但这个看人的眼光还是不错的,能被他看重并且培养的人,肯定是有一时之能的人。

可陈式也好,高翔也罢,当时的郭淮一样能轻松的压制住他们,这么多年过去了,也没有听到他们有什么出色的战绩,甚至现在是不是还在世都不好说。 因此,在郭淮的心里,这个蜀贼的青年将军姜维,撑死了就是陈式,高翔之流.他真正的对手,只有魏延。

而魏延作为一军主将,他必然是主攻濮阳东门的,所以郭淮才会把突破点定在了濮阳西门,目的就是避开魏延,防止魏延快速来援。

至于南门这边,郭淮分出了五千士卒虚张声势,就是为了牵制住姜维在郭淮看来,以姜维的能力和阅历,以及从军经验,自己的五千士卒虚张声势,足够唬住姜维,让他不敢轻易用兵的。

然后吧.郭淮就倒了霉了。

第一点,郭淮错误的估计了姜维领兵到南门的数量。

郭淮预判,魏延要主攻濮阳西门,因此不可能自己南下来拦截援兵,最多派姜维来拦截。

如果姜维能击退,那么魏延就不会再分兵,如果姜维不能击退,但只要能拖延一时,不让郭淮进入濮阳,也算是完成了任务。

因此,这个兵力,魏延不可能给的太多,太多了会影响进攻濮阳,以姜维的能力来说恐怕也驾驭不住,但也不能带的太少,太少了无法阻拦住自己。

所以,郭淮判断,姜维最多只会带领一万士卒到南门来拦截自己,阻止自己进入濮阳成。

可姜维带了足足两万士卒到了南面布防。

郭淮不相信姜维的能力,可魏延相信啊.魏延甚至相信,姜维可以凭借这两万兵力,一举击破郭淮带来的援兵。

第二点,郭淮错误的估计了夏侯和的应变和临阵指挥能力。

郭淮是跟大汉的南北军打过交道的将领,他知道这支部队的战斗力有多强仅次于最精锐时期的大魏禁军。

可如今,郭淮也好,夏侯和也罢,率领的都不是大魏禁军,只是普通的郡兵,军卒战力上,郭淮承认,两者是有差距的。

说句不客气的话,如果不是军卒战力有差距,郭淮都不用这种虚张声势的方式禁军濮阳,以他的能力,直接杀进濮阳去都可以。

所以,郭淮是明白双方战力有差距,所以才选择西门作为突破点,营造出一种局部多打少的局面出来。

郭淮带去了五千士卒,那么只要夏侯和能率领五千士卒出来接应,前后一万士卒对阵两千蜀贼,还是两面夹击之势,郭淮怎么想都没有输的可能。

可现实却是,郭淮率领士卒抵达西门,开始对围困西门的蜀贼精锐围攻,却迟迟看不到夏侯和出兵来接应自己。

一刻钟后,郭淮终于是看到了夏侯和领兵出战.可夏侯和的士卒,阵型散乱,进攻效率低下,迟迟无法形成有效的前后夹击,导致蜀贼西门守军居然还能继续坚持。

第三点,郭淮错误的估计了姜维的谋略和应变速度。

当姜维领兵到达南门后,并没有跟郭淮预料的那样,在原地设防,建立防线阻挡自己的疑兵姜维信心满满的选择了主动出击。

也没办法不主动啊,手里两万士卒,对手满打满算就一万人,这要是还在原地坚守,那就不是姜维了。

所以,姜维比郭淮预计的,要更早跟南面的疑兵队伍碰面,而姜维接下来的应对,也极其的迅速。

姜维在遭遇疑兵队伍的一开始,就充满了怀疑。

这支部队的人数看着也不算少了,但肯定不到一万人,军中旗帜却异常的多尤其是郭淮本人的旗帜,就这么正大光明的出现在前军,怎么看都不符合一个统军大将该有的行军风格。

但不管这支部队是不是疑兵,郭淮是不是真的那么傻缺的亲自走在最前面吧.手里有两万人呢,不打一下,实在是对不起这么好的机会。

因此,姜维在两支部队即将碰面的时候,立刻下令自家前军发动进攻,目标直指敌军的前军。

如果郭淮真的就在前军,那就是一个生擒郭淮的最好机会,但如果郭淮不在前军.那姜维大概就能猜出来,郭淮在玩什么把戏了。

这一打,果然,姜维发现魏军根本不敢接阵,而是就地摆出了防御架势,接着就是一部分士卒断后,一部分士卒开始准备回撤。

姜维一看这架势,立刻就明白了过来。

直接召回准备追击的前军部队,放弃这支敌人不管,全军转向,往濮阳城西门而去。

东门有魏延将军在,南门自己刚刚过来,郭淮要玩瞒天过海,只有濮阳西门这一条路可以走.就看自己能不能赶上了。

第1110章 东吴的小心思第503章 谁谨慎?!第162章 卖马第809章 蒋琬用兵第1043章 升官第263章 忙碌第266章 江东来使第121章 劝降文聘第600章 包抄后路第1094章 建言之功第149章 约定第24章 注水版兵书第966章 洛阳战事(三)第600章 包抄后路第325章 石苞献策第823章 重泉县内第171章 联姻第56章 学艺第440章 略阳遭遇战第461章 孟达对曹真第751章 前因后果第883章 吓退第710章 成都议事第630章 劝关羽第1056章 水战(四)第580章 接应第1229章 荆州世家的难处第354章 曹操第855章 潼关之战(十)第696章 合议第97章 襄阳的反应第793章 扫清威胁第269章 清闲第964章 洛阳战事(一)第562章 撤退和追击第341章 强攻江陵第441章 退守街亭第236章 造纸第603章 张郃退兵第301章 收降第921章 出使归来第155章 刘备亲临第1190章 意外的先见之明第91章 准备退路第1147章 破关第1185章 魏县第396章 子午谷奇谋第576章 截击第805章 奇怪的北军第528章 关羽搦战第679章 黄元叛乱第1096章 兵临许昌第238章 巴东郡保卫战(二)第55章 拜师第921章 出使归来第470章 关羽的决断第1207章 退路第839章 战略改动第1144章 不安分的胡奋第245章 百年大计第1250章 搅局者(三)第455章 张郃摸鱼第354章 曹操第903章 调任和妥协第454章 关羽的调整第639章 关羽观阵第808章 添油第513章 关羽的想法第908章 请帖第134章 江陵决战(一)第686章 公平第141章 箭伤复发第159章 联姻第975章 巴丘水战(一)第1203章 代郡危急第1064章 罗县攻防战第589章 试探第805章 奇怪的北军第628章 曹丕的无奈第1030章 另一路第463章 曹仁退兵第331章 烧营第1040章 再次平衡第344章 吕蒙的决意第1210章 刘放的打算第153章 清查土地第680章 成都应对第146章 回府第436章 合肥失守第735章 决议第560章 魏延的分析第145章 文聘归心第490章 预算制度第248章 私宴交谈第251章 调人第403章 凉州军团的威胁第994章 犹豫不决的张溪第241章 合肥之战的影响第754章 出兵再战第393章 曹魏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