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4章 不安分的胡奋

第1144章 不安分的胡奋

魏延最终选择了姜维的撤军路线这个姜维确实是没想到的。

按照姜维的本意,是给魏延出一个风险最高的撤军路线,好促使魏延在前面两个相对来说风险更低的撤军路线中做出选择谁知道魏延居然不按套路出牌,选了风险最高的路线。

要知道,这条撤军路线最大的弊端,就是根本无法和虎牢关正面的诸葛亮进行联系,只能全凭诸葛亮的自行判断来配合作战。

而王凌这个人,能力不低,五千人守卫一个虎牢关虽然吃力,但并不代表他守不住如果魏延和诸葛亮无法形成进攻上的合力,这个虎牢关也没那么容易被攻破。

而只要王凌能在虎牢关坚守十天的时间,那么等待魏延的,除了粮草不足的困境外,还有从酸枣和封丘方向赶来的魏军主力逃都没地方逃。

一旦没有了魏延的策应,魏军主力又赶到了虎牢关的话,恐怕诸葛丞相有通天之能,也只能放弃进攻虎牢关,继续退守巩县。

这么一来,三万大汉禁军主力,恐怕就真的得全军覆没了。

所以,姜维还是得劝劝.虽然主意是我出的,但这个主意的风险忒高了,要不魏将军再考虑一下?!

可魏延却坚持选择了这个方案,而魏延的底气在于他相信诸葛亮的军事敏锐度以及临阵应变能力。

魏延认为,只要自己在虎牢关背后发动进攻,正面的诸葛亮就一定会明白是怎么回事,必然会全力进攻虎牢关。

嗯,这是魏延对诸葛亮的信任。

可这份信任,太过于没来由了,没来由到身为诸葛亮弟子的姜维,都觉得魏延的信任有点太过于盲目了.不是说魏征西跟自己的老师之间,常有争论和摩擦,彼此不太合得来么?!

这个吧,就是姜维不懂了。

魏延和诸葛亮,张溪等人的交情,很难有简单的语言去形容的。

魏延确实跟张溪合不来,但并不妨碍魏延相信张溪的能力,魏延跟诸葛亮之间交往也不是特别密切,但魏延相信,一旦需要自己相信诸葛亮的时候,诸葛亮就绝对不会让自己失望。

这是二十几年积累下来的感情,尤其是随着早年一起奋战的兄弟战友们越来越少,这群剩下来的人之间,彼此的信任,反而更加深刻了。

哪怕平时彼此关系再不睦,紧要关头,魏延还是会下意识的选择相信诸葛亮的。

当然,换成张溪也一样。

这才是魏延选择姜维谋略的底气所在.他是真的相信,诸葛亮能在没有任何情报支持的情况下,配合自己夹攻虎牢关。

可.说实话,诸葛亮要是在现场,知道魏延的想法的话,真的会说一句——魏老匹夫,太特么难为人了。

诸葛亮是一个成熟的军事家,又是出了名的用兵谨慎,他的很多战略都是建立在有足够情报支撑的情况下的只有极少数的情况下,才会选择放手一搏。

这个极少数情况,一般都是张溪坚持认定某种战略可行的时候。

这是诸葛亮用兵生涯近乎唯一的破例.反正诸葛亮也不知道为什么,反正只要是张溪坚持去做的战略,往往成功率高的离谱,哪怕没有任何的情报支撑,他一样能把事情办成。

这才是诸葛亮愿意选择信任和退让的人.魏延可真的不是。

而且,这个时候的诸葛亮,真没太把心思放在虎牢关方向,他本人甚至都不在巩县。

虎牢关的王凌只有五千人驻防了,他无力再出兵对洛阳造成什么威胁,而诸葛亮在巩县也只有一万人,在洛阳只有三千人,兵力也相当的吃紧这里要顺带说一句,那个该死的张元长,居然就这么名正言顺的扣着王文舒手里的两万士卒,不放回来了。

要不然诸葛亮也不至于在洛阳无兵可用。

也就搭着徐庶在陈留那边一路顺利,不需要诸葛亮派出机动应变兵力,否则的话,只有这么点士卒守卫洛阳地区,怎么看都不怎么保险。

但即使如此,诸葛亮也确实无力东进就一万人,打个屁的虎牢关啊。

所以嘛,这段时间,诸葛亮其实是一直呆在洛阳处理政务,整理前线情报,做好后勤和情报传递,以及提前准备战后安抚工作。

他人甚至都不在巩县,哪怕虎牢关发生了什么异动,诸葛亮都不可能第一时间知道。

而在巩县负责军务,一边防御,一边没事儿牵制一下虎牢关王凌的人,是胡奋。

胡奋的老爹胡遵跟随徐庶出征了,而且现在也是独领一路兵马的人物胡奋作为胡遵的儿子,诸葛亮自然是要把他留在了洛阳的。一方面,洛阳也需要有人守卫,不能彻底留下诸葛亮一个光杆司令。

另一方面,不是所有人都跟关君侯一样,打仗喜欢全家上阵的.很容易一死死一个户口本的。

胡奋留在洛阳,本身也是诸葛亮出于对胡氏的看重和维护。

只是,胡奋并不是很乐意。

有一说一哈,胡奋的仕途,其实走的比他老爹要顺畅的多。

虽然说吧,论官职,胡遵肯定要比胡奋更高,早在十年前,胡遵就是左冯翊太守了,但有些事情,真的不能这么简单的去对比的。

这次北伐过后,胡遵的官职不会有太大的提升,毕竟上面已经没啥位置了,最多就是武职上会有一个提高。

嗯,根据功劳大小已经政治平衡角度考虑,胡遵大概能够到一个四方将军的职位。

可问题是,这年头,不论是汉,还是魏,又或者是吴,四征,四镇这样的临时官职越来越变得常设化,导致四征四镇将军的地位越来越高,隐隐已经有了超越四方将军,仅次于四大将军的意思。

简而言之,四方将军,如今不值钱了。

而胡奋的情况,跟胡遵不一样.胡遵当年只是向张溪主动投诚,并没有在张溪手下作战过,可胡奋可是正儿八经的经由张溪手下,一手磨炼提拔出来的人。

如今大汉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张溪手下出来的人,基本都能担当大任,起步至少是一郡太守,厉害的比如邓艾,蒋琬,费祎,王基,石苞等人,甚至都有宰执,或者四大将军之才。

胡奋,也因此受到了不小的关注,连诸葛亮都在留意.隐形的政治资产,可比他老爹要强的多,将来的前途也会大的多。

简而言之,有这么好的条件,又自觉自己能力不差的胡奋,对于只能在巩县驻守,偶尔去虎牢关外,例行公事的摇旗呐喊,耀武扬威的生活,很是不满意。

胡奋也想建立功勋。

可问题在于.手头真的无兵可用啊。

胡奋不是那种为了建功立业就脑子发热的愣头青,他还是有脑子的,知道就自己手里的这点兵力,压根不可能对虎牢关造成实质性的威胁。

但是呢,胡奋一直在积极的做着准备,他在巩县驻扎的这段时间,没事儿就打造一些云梯啊,钩梯啊,冲车啦这种攻城器械。

目的其实也挺单纯的,胡奋就是觉得吧,万一哪天洛阳有了援兵了,诸葛亮要出兵攻打虎牢关了,自己拿出这些攻城器械来,多少也是一份功劳。

反正现在闲着也是闲着呢嘛。

真的,从司马懿从巩县退兵,兖州之战开打到现在,大概五个月的时间,胡奋在巩县闲着没事儿的就打造攻城器械.这么说吧,除了配重式投石车胡奋不知道怎么打造外,其他该打造的攻城器械,胡奋已经打造的差不多了。

而隔三差五的去虎牢关外溜达一圈,那也是胡奋的日常。

然后吧,某天,胡奋就发现情况好像有点不对。

虎牢关上的王凌,居然主动现身了。

这个事情不对吧?!

胡奋依稀记得吧,除了司马懿刚刚撤兵那会儿,胡奋领兵到虎牢关外耀武扬威的时候,王凌会出来看一眼.之后的几个月,王凌知道胡奋也是例行公事,连看都不出来看的了。

怎么今天这货居然还亲自登上关楼了?!

再仔细倾听怎么好像这个虎牢关背后,隐隐有喊杀声传过来?!

难道有人在背后攻关?!

唔.好像有机会可以立功了哈.

胡奋一想到这里,立刻兴奋的命人回巩县去取攻城器械,全军扎营,准备攻城。

顺带,胡奋也没忘了命人急速赶回洛阳,通知诸葛丞相。

 

第1076章 事关国本?第364章 消息泄露第694章 复设丞相第20章 被抢了第184章 南郡异动第171章 联姻第542章 分兵救援第999章 水战决胜第63章 火箭第46章 家内琐事第306章 形势再变第1153章 撤军第1133章 心累的陈泰第294章 关羽的策略第189章 置地第1164章 北伐理由第214章 劝降?第821章 主帅对决第651章 退兵第467章 凉州人选第318章 白衣渡江第1172章 河东世家第62章 诸葛初点兵第158章 送犁第767章 安抚第547章 逃命第390章 杂章第1140章 退兵和追击第60章 授徒第22章 寇封的“喜事”第1244章 全琮的心思第1162章 三年后(三)第766章 人选第367章 花关索第442章 守城第一天第616章 王双的绝技第191章 长沙赴任第631章 单挑第124章 攻城先拔寨第207章 好事连连第1056章 水战(四)第1015章 朱桓立功第1067章 战长沙第303章 修改战略第1229章 荆州世家的难处第412章 郭淮的反应第515章 伪木牛流马第671章 战事停歇第477章 改制第62章 诸葛初点兵第1246章 大杀四方的文鸯第947章 互相试探第464章 总动员令第546章 纠缠第106章 退守夏口第383章 分配第332章 江陵城的鏖战第837章 歪打正着第970章 御驾亲征第655章 背锅侠满宠第881章 关羽的异常第101章 汉津口之战第264章 再见面第833章 诱饵第446章 街亭混战(一)第31章 商讨第490章 预算制度第826章 北伐前哨站第809章 蒋琬用兵第339章 陆逊之计第319章 刘璋的选择第490章 预算制度第724章 人选第1015章 朱桓立功第77章 练兵冲突第120章 竟陵之战第587章 处罚第1140章 退兵和追击第1182章 曹爽在犹豫第820章 骑兵对决第246章 去成都第1222章 经济战第460章 曹丕的魄力第735章 决议第503章 谁谨慎?!第985章 荆州隐患第328章 阵前嘴炮第609章 到来第1025章 变数第853章 潼关之战(八)第25章 徐庶第223章 人事任命第1126章 互相犹豫第471章 苏则的选择第1081章 情报可靠性第170章 再次离家出走第1163章 各怀心思第1073章 流民第1158章 背锅第439章 张郃的突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