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8章 背锅

曹叡心里的背锅人,其实也没别人,只能是陈泰了。

颍川世家在这次兖州之战中的表现,实在是让曹叡太生气了投降的那么快,本身就说明了颍川世家所做出的抉择——他们已经不再选择站在大魏这边了。

如果不是朝中有不少颍川籍的功臣之后,如果不是现在的大魏朝中还有不少颍川籍的中低级官员真的,曹叡都想来一场大清洗,清除颍川世家在大魏的影响力了。

可惜,曹叡没法这么做。

不仅仅在于颍川籍的官员太多,更多的在于.在大魏朝内,世家大族的力量,实在是太大了。

今天曹魏要是敢因为这样的理由清洗颍川世家,那么明天曹魏也可以用同样的理由清除河东世家,甚至河北世家.这才是真正的挖了曹魏的立国之基。

曹魏的立国时机其实并不好,曹丕太急躁了,他如果能有曹操的雄才大略,真的一统天下后再搞“禅让”,那才是真正的底气十足。

可曹丕等不到那一天,他也不认为自己有能力可以一统天下,所以,为了称帝,曹丕对世家大族进行了很多的交易和妥协,换取世家大族支持曹氏代汉自然而然的,曹魏和世家大族之间绑定的太深了,导致现在曹叡都不敢想象,一旦失去了世家大族的支持后,大魏朝廷会变成什么样。

因此,清洗颍川世家,在曹魏这边,是不可取的。

不过嘛,曹叡虽然不能这么做,但不代表曹叡没有其他的办法来达到这个目的作为一个帝王,在帝王心术上,曹叡还是很合格的。

至于陈泰曹叡也只能说,事出无奈了。

曹叡对陈泰可能没啥感官,但对陈群,曹叡还是很信重的.如果可以选,曹叡也不想让陈泰背锅。

可没办法啊,谁让司马懿,郭淮都回来了,就你陈泰被蜀贼给俘虏了呢。

如果说,陈泰最终能够“逃”回到魏国.不管他陈泰是怎么回来的,只要他能回来,那么曹叡都不会让陈泰背锅,反而还会加官进爵的重用他。

但如果,陈泰最终选择了投降蜀贼,或者是选择了不投降也不出仕,但就是滞留颍川不归,当两面派.那,就别怪曹叡不客气了。

而现在曹叡在等的,就是从中原地区的细作传来准确的消息,曹叡必须掌握陈泰的真实讯息。

可别回头跟郭淮似的,曹叡这边才把锅扣好,他陈泰就回来了.那这个锅就全漏了。

而这个事儿吧,也没让曹叡等太久.没出两个月,曹叡就接到了中原细作传来的情报。

蜀贼伪帝在长安举行了每年例行的正旦祭天大典,传言有人在这个大典礼上,看到了陈泰.而且排的位置还挺靠前的。

正旦大典,这是非常严肃的场合,普通的大臣都没有资格能够参与,而偏偏陈泰就能在这个场合出现,而且排名靠前这就不是普通的一介降将的待遇。

很显然,这是以陈泰为首的颍川世家,彻底倒向蜀贼的征兆,只有在颍川世家的支持下,陈泰才有可能刚投降就获得高位。

既然这样的话,曹叡这个锅,扣的就相当的顺手了。

兖州之战之所以失败,完全是因为陈泰里通外国,引蜀贼入颍川,打破了司马懿进攻洛阳的计划,导致司马懿回军不利,中间又跟蜀贼暗中勾结,导致曹肇的骑兵全军覆没,使得颍川魏军陷入敌军优势兵力围攻,逼得司马懿不得不保全军力,退守河北。

这就是整个兖州之战的战报分析报告——主要责任,都是陈泰的。

而司马懿,身为主帅,在整个作战过程中,用兵保守,不思进取,虽有全军之功,却也有失地之责降司马懿为前将军,减邑五百户,留京听用,以示惩戒。

兖州之战的所有处罚,到这个时候,才算是正式告一个段落。

紧接着,曹叡又下诏,改年号为景初,以示新气象.今年就是景初元年。

这一通操作下来,大家基本都明白了,这事儿,不管谁对谁错,到这里也就彻底结束了皇帝都改元了,你还想翻什么旧账?!

那些本来想给陈泰求情的颍川功臣和想给司马懿求情的河东世家,顿时也闭上了嘴巴。

曹魏用这样的方式,暂时稳定住了兖州丢失后的局面,起码在表面上,曹叡稳住了政局。

但私底下如何,这就需要曹叡重新去梳理了.以曹叡的能力,要做到这点,其实也不难,只是需要时间。

可曹叡也不知道,蜀贼到底会不会给他这个时间。

毕竟,蜀贼刚刚拿下了兖州,气势正盛,如果强行渡河,攻打河北的话,如今的大魏,恐怕真的经不起这样的折腾。

而大汉这边.你别说,还真的有人建议,乘胜追击。

不是别人,是中书令李严。

但这事儿吧,李严说了也没啥用,他又不是诸葛亮!!!而且吧,就李严这个老狐狸的性格,他主动提起北伐的用意,未必是真的坚持要立刻北上,更多只是展示一下自己的存在感而已。

比起继续北伐,李严更在乎的,是自己在朝廷中的话语权。

而诸葛亮,就没有李严那么多的心眼子了,他作为丞相,有一大堆的事情要做呢。

延熙五年,在长安的正旦大朝结束以后,诸葛亮召集了张溪,魏延等人暂留长安,一起议事,商议兖州之战结束后的军事规划问题。

政务方面的问题,诸葛亮早在正旦大朝之前,做出了妥善的安排。

大多是一些文职官员的任命。

现在的诸葛亮,开始有意识的对地方军政事务进行分离,地方太守,只管理政务,而地方军务,一般由地方镇守将军来掌控.这样可以防止地方太守军政一手抓,再坐拥世家力量坐大,失去控制。

尤其是像兖州这样刚刚平定的州郡,这么做,可以最大程度上避免再起叛乱的可能。

因此,诸葛亮除了让徐庶出任兖州刺史,掌控大局外,剩下的州郡,基本都是一个太守文官加上一个镇守武官的搭配。

而出于安抚地方的需要,诸葛亮任命的兖州州郡的文官,基本都是选用了颍川郡或者是兖州本地世家出身的官员.只有镇守武将,诸葛亮还需要跟张溪等人认真讨论。

其实主要的讨论对象,就是张溪,外加一个魏延。

谁让这两人,是现在大汉军方的代表人物呢。

大汉的四大常设将军,出于一些特殊的原因,刘禅暂时没有再任命车骑将军和大将军的意思,而卫将军赵云虽然因为年迈退居二线,这个职位肯定是要伴随他终身的,不可能轻易改变,所以,四大常设将军里,就只有张溪这个骠骑将军了。

可以说,张溪是现在大汉军方实际上的第一人。

而除了张溪外,剩下的四征,四镇将军里,也就只有征西将军魏延的能力和资历可以跟张溪相提并论,两个人自然就成为了军方的代表,必须跟诸葛亮商议,各地的镇守将军人选。

毕竟,当初先帝托孤的时候说好的,诸葛亮可以掌控军政大权,但军务方面,需要有军方的背书才行。

这不是刘备的遗命,而是四大顾命大臣之间的默契。

如今虽然张飞不在了,赵云退居二线,但张溪还在,他必须要做到这一点。

不过嘛,镇守将军的事情其实并不重要,如今的大汉,至少在新生代将领里,人才还是挺多的,不一定都具有统帅大军的能力,但镇守一郡之地,很多人都有些大才小用的感觉。

因此,按照诸葛亮和张溪,魏延两人的来回讨论,最终决定,由张嶷守卫颍川郡,姜维守卫陈留郡,胡奋守卫济阴郡,文钦守卫泰山郡,邓艾守卫东郡。

这五个郡,是大汉在这次兖州之战中最大的收获。

而兖州剩下的三国一郡,情况就比较复杂了。

陈国方面,因为东吴朱据从汝南出兵进攻陈国,廖化兵少,只能暂时退守陈国北部,保住陈国的三分之一土地。

谯郡方面,孙韶北上,诸葛虔完全无力抵挡,最终被孙韶击破,彻底赶出了谯郡,退往梁国去跟毌丘俭汇合了。

山阳郡方面,胡遵北上速度慢了,又有陆逊的牵制,无法兼顾济阴郡隔壁的山阳郡,那里被诸葛诞轻松占领。

而梁国的毌丘俭,在胡遵北上后及时赶到了梁国,正好堵住了从砀山而出的陆逊,以一万人对抗陆逊的两万士卒,勉强稳住了防线。

再加上胡遵在进入定陶后暂停北上,陆逊也不敢过于深入,放缓了进攻节奏如今的梁国,汉吴两家各占一半。

形势呢,现在就是这个形势了,关于军略方面,现在需要认真讨论的地方,其实不在于是不是立刻渡过黄河,而是兖州南部的这个烂摊子,该怎么收拾。

到底是默认现状,就此休兵,安定地方,还是趁着现在还有余力,南下驱赶东吴军卒,全据兖州。

这,才是这次会议需要商议的事情。

而顺着这个会议的议题延伸一下的,其实还有一个更加关键的问题——接下来,到底是北进,还是东进。

毕竟,就像司马懿预料的那样,汉军渡河攻打河北曹魏的难度,可比东进进攻东吴的徐州要麻烦的多柿子,还是东吴那边的比较软。

第608章 攻心第102章 长坂坡之战(一)第1130章 变策第752章 收留第705章 女儿事第542章 分兵救援第1103章 调整部署第1185章 魏县第880章 故伎重演第1168章 曹爽掌权第707章 治理雍州第814章 双方误判第291章 失败的诱敌第693章 搁置争议第669章 宛城战事(二)第100章 接应第1036章 主帅心思第726章 曹魏反应第926章 羞愧第908章 请帖第1215章 下诏伐吴第108章 过江第1066章 倒霉蛋张承第878章 南门攻防第1237章 解释和问策第222章 《蜀科》第871章 渗透战第275章 成都来信第582章 各方变化第593章 艰难行军中的张郃第1026章 张飞冲阵第620章 溃败第925章 误会第761章 争议第411章 冀县平定第699章 诸葛亮的态度第1033章 今时不同往日第896章 戛然而止第970章 御驾亲征第810章 劝降第1095章 五伐中原第182章 容后再议第884章 战后第300章 水淹七军第166章 暴露第597章 退守和换防第1184章 急袭第165章 朋友第803章 三方应对第112章 找错人了吧第999章 水战决胜第1040章 再次平衡第208章 雒城第381章 对外第1148章 司马懿的困境第438章 等不来的张郃第1244章 全琮的心思第552章 两套应对第222章 《蜀科》第317章 武陵蛮动乱第559章 王平与朱赞第25章 徐庶第1230章 北伐幽州第660章 曹真的顾虑第1030章 另一路第662章 张溪骂阵第1075章 又是联姻第1175章 乌龟出壳了第1178章 追击和破城第451章 双方开战第767章 安抚第1150章 刘晔的建议第442章 守城第一天第711章 曹魏计策第252章 书院的作用第815章 司马上奏第734章 方向之争第275章 成都来信第234章 蒋琬第926章 羞愧第814章 双方误判第186章 周瑜病危第801章 发现端倪第1133章 心累的陈泰第441章 退守街亭第1162章 三年后(三)第1008章 全朱矛盾第463章 曹仁退兵第35章 酒之事第1128章 蒋济的策略第66章 战后动态第127章 谋取荆南四郡第445章 意料之外的援军第2章 面试第581章 切入第997章 后手齐出第146章 回府第489章 闲着容易出事儿第801章 发现端倪第188章 再次一换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