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2章 三年后(三)

谯周这个人吧,在历史上的所作所为,确实让人不耻。

但是吧,不可否认,谯周代表的,是益州本地世家大族的利益,他的所有言行,其实都是益州本地世家大族利益的体现。

《仇国论》也好,劝刘禅投降也罢,都是基于益州世家大族的利益需要。

谯周就是一个被益州世家大族推到前台的代言人而已,他的人品好不好已经不重要了,能不能为益州世家大族发声,才是他生存的基础。

可现在.谯周愁的啊。

这个时空的季汉,可不是历史上那个打到最后,连棺材板都要打没了的季汉如今的季汉声势正隆,已经完全能看到再次平定天下,实现三兴的未来了。

这个时空里,益州世家大族的利益诉求,跟历史上是完全不同的。

历史上的益州世家大族,那是实在憋不住了,觉得与其让老刘家继续祸祸,倒不如投降曹魏.甚至投降了曹魏的话,日子还能过的更好一些。

所以,历史上的益州世家,在邓艾兵临城下后,基本全都主张投降了算了。

可这个时空,别看如今刘禅已经迁都了长安,但成都作为龙兴之地,又得到了诸葛亮不小的补偿,将来大汉要是真的三兴了,那么成都就是另一个南阳。

当年光武皇帝起于南阳,虽然最后定都于洛阳,但南阳在后汉年间,一直是天下第一大郡,丁口百余万人.将来成都如果也成了这样的地方,这里面的利益可就大了去了。

别的不说,以后益州世家的人出去,可没有人再敢说什么“益州土鳖”了。

因此,这个时空的益州世家大族,大多都是期盼着大汉三兴的.虽然无奈,成都确实太过偏僻,不适合作为一国都城,导致大汉天子迁都了长安,但对于益州来说,长安离的也不算太远,是可以接受的范围。

可现在好了,仅仅因为一个地方吏治核查,你阴平郡就整郡造反特么想干啥?!背后捅老乡一刀不成?!

是,这年月,谁家的事情谁知道,世家大族之间都知道对方是什么德行的玩意儿.可有些事儿,总得有个底线。

你闹出个民变出来,大家伙一起起哄一下,一起向朝廷上书,不仅能保住自己的利益和地位,这点御史也能打发回去.你丫直接造反,这事儿闹的,还有转圜的余地么?!

阴平郡是哪家王八蛋的儿子当的太守,这么不会做事的么?!

谯周那个急的,一边派人赶紧去调兵,交给益州留守将军吴懿去平叛,另一边,赶紧给在成都的益州世家大族们传信,让这帮人想办法去联络阴平郡的世家大族,让他们想想办法,尽快把这个事儿给平下去。

特么不知道朝廷刚刚收复了颍川郡啊!!!

颍川郡是什么地方,那可是人才辈出的地方,小小的一个颍川郡,不到百年时间内出的人才,都快赶上整个益州数百年出的人才了。

那帮玩意儿巴不得咱们这些地方出问题了,他们好插手进来呢.现在造反,那不是给那帮玩意儿做嫁衣么?!

回头人家再通过地方行政,一步一步的走到朝廷中央那以后这个大汉朝廷,还能有咱们益州人说话的份么?!

这事儿,就必须尽快平定。

就这样,阴平郡的叛乱,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就被快速平定了。

没法不快,吴懿驻扎在汉中,距离阴平可不远,接到军令快速出兵,一个月之内就能兵临城下。

而阴平郡内部,虽然很多世家大族虽然也对御史核查的事儿不满,但他们也没想要真的反叛,完全是被太守给裹挟了,而接到了成都那帮子头部世家的暗中指示后,这帮玩意儿反水的比谁都快。

真的,如果不是吴懿接到了授意,不要太快平定叛乱的话,阴平郡估计会在吴懿领兵到来的第一时间就直接投降。

而授意吴懿不要太快平定叛乱的人,正是诸葛亮。

诸葛亮要借这个事儿,扫清一些不开眼的世家大族,逼迫一些地方世家大族让步,为接下来的手段铺路。

其实吧,主要针对的,还真的就是益州世家大族们。

没办法啊,当初为了换取益州世家大族支持迁都,诸葛亮对益州世家大族做出了一些让步,基本是默许益州世家大族举荐本州人来担任益州各郡太守的职位。

朝廷中央内部,益州人占据高位的比例不多,但在益州一州之内,基本都是益州人担任地方太守,这里就是益州人说了算的地方。

这种措施,只是权宜之计,诸葛亮早憋着要想办法打破这个局面了,只是苦于一直没有什么好的借口。

这次阴平郡造反,就是最好的一个借口了。

别的地方,虽然也有民变,也有叛乱,但那基本都是数个郡内的个别县而已,波及的范围都不大,规模也小,有些甚至都不需要直御史去调兵,本地县尉调动本地郡兵就能给平了。

偏偏你益州那边一个郡都造反了.要是连这么大的事儿朝廷都没有动作的话,那朝廷才是真的没救了。

因此,诸葛亮借着阴平郡造反的事情为由头,上奏天子,要求进行人事选拔制度的改革,重新恢复两汉的异地任命制度。简单来说,就是本地人不能在本地当官,必须到其他地方去。

不过嘛,诸葛亮到底还是给益州世家大族们留了点小漏洞.这个本地人的概念,仅限于本郡,而不是跟两汉时期一样,抬高到州的级别。

如果诸葛亮直接恢复两汉的异地任命制度,要求益州人不能再益州当官,荆州人不能在荆州当官,这个步子迈的就有点太大了。

后汉末年的这四十余年战乱,各地早就形成了本州人出任本州官吏的习惯,各种利益关系已经成型了,贸然打破的话,麻烦必定小不了。

到了那个时候,就不仅仅是益州世家大族反对,而是大汉如今治下的七个州的世家大族集体反对了。

可如果仅仅是局限到郡的范围的话,其实对其他各州的影响并不大毕竟其他州的太守,理论上都是朝廷任命的,并不是本地世家大族能说了算的。

只有益州是例外。

当初的利益交换,就是益州人可以任命益州本地的郡县主官。

至于是蜀郡人担任犍为郡的太守,还是巴郡人担任梓潼郡的太守,这对益州世家大族的整体利益,是没有什么太大的损害的。

这是一个益州本地世家大族能够接受的政策毕竟一个郡集体造反这事儿,总得有个说法才行,这点让步,益州世家们还是可以接受的。

但对诸葛亮来说,只要打开了这个口子,很多事情就好办了。

益州世家大族想的是,可以让蜀郡人去当犍为郡太守,让巴郡人去担任梓潼郡太守可诸葛亮想的是,同样是外郡人,凭什么颍川人就不能去当蜀郡的太守呢?!

当然了,有些事情,诸葛亮暂时还不会立刻去做,但只要口子打开了,规矩上没有问题了,只要时机合适,该怎么做的时候,就由不得益州世家们再哔哔了。

当然,也由不得其他州的世家大族乱说话。

而除了这个人事任命上的改革外,诸葛亮还对人事选拔制度,进行了一定的调整。

季汉现在实行的,依然还是以察举制为主的人才选拔模式科举制就搞过这么一次,还是在十几年前的事儿了。

那时候,不管是季汉内部,还是天下人,都觉得那不过是一场闹剧而已。

但现在,诸葛亮觉得,科举制这个事儿,是可以提上日程了。

当然,诸葛亮要用的,也不是张溪所说的那个科举制.那玩意儿,没有个百余年的积累,是不可能打破人才壁垒的。

毕竟,这年月,寒门出人才的几率实在是太低了,至于百姓,那就别想了。

所以,诸葛亮是以这次吏治核查,大部分地方主官考核成绩只有中上为由,要求对人才选拔制度,加以限制。

以后地方察举推荐上来的人才,必须要再接受一次朝廷组织的科举考试,以确定察举人才的能力。

擅长治理地方的,送去地方为官,擅长统筹管理的,留在京城培养,擅长兵法谋略的,送去军中历练当然,大家都有晋升空间,但最开始的起点,必须以科举成绩说话。

而就在延熙七年春,大汉进行了第一次这样的人才选拔制度,选出各种人才,总计四十三人。

这四十三人,有些被派去了各州地方,从郡级佐官文吏做起,有些留在洛阳跟随诸葛亮处理政务,有些去了军中效力。

但,作为第一批通过这样的办法选拔出来的人才,不管是在中央还是地方,是在政务还是军务领域,都不会走的太顺利。

因此,诸葛亮还必须时刻关注这批人才,不能让他们出什么大纰漏,给反对这种人才选拔方式的人以口舌。

所以说啊,这三年,其实对大汉来说,其实也不是什么顺利的三年。

三年的时间里,不仅仅有内部叛乱,还有各种各样的内部改革造成的内部动荡.突然间诸葛亮说要进行第六次北伐?!

这事儿,难怪连庞统都不怎么赞成。

攘外必先安内这句话虽然被某个光头用的臭了街了,但大多时候,它还是有道理的。

第429章 抢时间第611章 战术之争第1053章 水战(一)第67章 黄祖异动第956章 影响第300章 水淹七军第267章第772章 拖延第576章 截击第206章 涪城之战第867章 定性第180章 迎亲第383章 分配第649章 司马赴任第1114章 拆东补西第809章 蒋琬用兵第182章 容后再议第396章 子午谷奇谋第484章 刘备的反应第629章 情势翻转第865章 战后第238章 巴东郡保卫战(二)第210章 山道肉搏战第1075章 又是联姻第66章 战后动态第474章 魏讽谋反案第933章 鲁阳第361章 和谈条件第826章 北伐前哨站第823章 重泉县内第1212章 考试第50章 八卦黄月英第557章 冒险还是保守第1021章 周瑜的困境第570章 曹真的难处第309章 江东在行动第1016章 意外的变数第774章 王朗用计第364章 消息泄露第693章 搁置争议第216章 时间线变动第598章 要命的巧合第1217章 东吴内政第370章 围攻味县第287章 攻克宜城第32章 江夏第750章 兵败如山倒第1240章 中止经济战第1144章 不安分的胡奋第383章 分配第920章 曹叡的用意第978章 初闻迁都第61章 想对大家说的一些话第21章 新官职,新工作第372章 密谋第18章 家有新人第843章 郭淮撤军第907章 南下第1213章第1011章 司马迟疑第277章 矿营第1104章 郁闷的曹肇第1006章 开战第932章 司马懿的预判第1194章 满宠的才能第966章 洛阳战事(三)第826章 北伐前哨站第1046章 东征南征第1102章 追击第906章 安抚第45章 初成第1232章 劝降司马懿第1004章 邀约第253章 岳麓山的由来第379章 经济作物第729章 空城计第287章 攻克宜城第743章 人事第739章 私宴第571章 失守第453章 上邽对峙第777章 来者可是第706章 拖第487章 占便宜第123章 联军第78章 开始练兵第17章 糜竺第513章 关羽的想法第532章 张溪的应对第55章 拜师第138章 油江口第12章 秘方第1001章 乱局第787章 陆逊的战略第649章 司马赴任第495章 柳隐第624章 好消息和坏消息第390章 杂章第849章 潼关之战(四)第362章 张溪的平南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