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6章 战略制定

军议还在进行中,众人对现有的两个平策再次进行了一番讨论.诸葛亮却发现了一个很神奇的现象。

军议开始到现在,庞统的话,意外的少。

这就奇怪了。

如果说光论战略布局方面,其实现场所有人中,庞统的水平才是最高的人。

而如今事关大汉国运的北伐,庞统却一言不发,这实在是太不正常了。

“士元今日言之甚少,可是别有良谋?!”

诸葛亮见状,赶紧的询问。

而庞统嘛稍微犹豫了一下,才勉强的笑了一下,说道,“确有些想法,只是.不言也罢!”

这话说的吧,就不合理了。

“既是军议,本应畅所欲言,何谋不可言之?!”张溪不解的问道。

徐庶也跟着说道,“元长之言甚是士元若有韬略,何不畅言之,我等共同参详便是。”

三个人一起询问,庞统这才叹口气,背手站立,说道,“老夫确有一策,然此策.有些奇效,却不合时宜。此番北伐,当为灭国之战,当以平稳为先,故老夫之策,不言也罢!!!”

庞统话里的意思吧,其实大家都懂。

灭国战需要的是稳重,平推既可,而庞统最擅长的,是奇策,是出其不意.就算他有策略,但考虑到灭国战的特殊性,庞统也觉得自己的计策有些不够完善,因此不想节外生枝。

但这事儿吧.诸葛亮听了来兴趣了。

“士元不妨试言之!”

这话,要是别人说的也就罢了,诸葛亮说的.连庞统都诧异的看向了诸葛亮。

你小子跟那个张元长都是一个德行的人,都是用兵谨慎之人,能不冒险尽量就不要冒险怎么现在这种灭国战的时候,却在寻求奇策?!

别说庞统了,就是剩下的四个人,也全都看向了诸葛亮今天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给诸葛亮也看的有点不好意思了,只能咳嗽一下,装腔作势的说道,“用兵之道,以正合,以奇胜.正奇相合,乃王道也。”

这话吧.就是在曲解《孙子兵法》了。

《孙子兵法》里的“奇”可不是说“奇策”,是指将领在指挥作战的时候临阵应变能力强,指挥战术多变.但问题是,所有人都知道,诸葛亮这个级别的军事家,他不可能不懂这些。

这些话,就是一个给自己的台阶而已。

行吧,既然诸葛亮都开始不要脸了,那庞统也没啥顾忌了。

“统之策,乃是新增一路兵马,自蒲坂津渡出兵河东,入并州,自并州往东,过壶关,偷袭邺城!!!”

这话一出,包括诸葛亮在内,全都不说话了。

都在想这个策略的可行性。

当然,如果只是单纯的这么一路进兵策略的话,这个计划是真的说不上太好曹魏只要派人把壶关一堵,堵住并州进入冀州的通道也就可以了。

很显然,庞统的意思,是在之前讨论的两路并进的基础上,分出第三路兵马来,进行这个偷袭策略。

一般来说,不管是从河内进兵还是从东郡进兵,都在大家的预料之内,不管是郭淮还是司马懿,都会提前预判到这种进军情况这也是诸葛亮想要“奇策”的原因。

战略太容易被人猜透了。

但如果多出这么一路兵马的变化是不是能有瞒天过海的效果?!

这个,还真的不好说。

而且吧,就算这路兵马最后没能突破过壶关,但只要能扫平河东,进入并州,就可以牵制住在河东郡和河内郡的大部分兵马,为进攻河内的汉军东进朝歌创造机会。

这一下子,进攻河内的战略选择就变的多了起来,不至于被曹魏方面一堵一个准了。

至少从表面上来看,这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方略。

而庞统之所以犹豫不说的原因,在于.兵力不够啊。

进攻河内也好,进攻冀州南部也好,至少要二十到三十万的军队,负责无法调动起曹魏在黄河的两处防御线。如果再增加这么一路兵马进攻河东.至少还需要有十万兵马才行。

否则的话,一眼就能看的出来,这是一支偏师,根本无法起到扫平河东,牵制魏军的目的。

这样的话,加起来,就需要至少四十万左右的军卒。

可如今的大汉,全国总动员都拿不出这么多的军卒出来。

不是说大汉全境没有四十万士卒,事实上,如今的大汉,在籍郡兵和各种脱产精锐加起来,有足足六十万人。

可这六十万人里,有至少一半人是不能轻易调动的。

戍边防御异族外敌总需要留人吧,稳定地方治安,防止地方叛乱总需要留人吧,在荆州和兖州南部防卫东吴趁火打劫,总要留人吧,长安都城,护卫天子,总要留人吧.诸葛亮满打满算,一共能用来北伐的兵马,最多也就是三十万。

如果再添一路兵马的话,兵力从哪儿抽调,这就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了。

而这,也是庞统不想提出自己计划的真正原因他也是算了半天,就是算不出,从哪里可以抽调出这十万人来。

可现在呢,话已经说了,策已经献了不管怎么想,在场的六个人,越想越觉得,这还真的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好主意。

有点不舍得放弃啊。

然后就开始硬凑。

根据北地细作和刘放传过来的密报,如今郭淮在冀州南部有十万人守卫黄河防线,在河内郡,夏侯霸和秦朗加起来,大概有五万士卒,河东郡的司马师手里有三万士卒,再加上并州一整个州,至少还有五到七万人守卫,其中至少有一半是骑兵曹魏防御纵深的兵力加起来,总计大概有二十五万人左右。

三十万人渡河进攻,已经算是兵力比较捉襟见肘了,再想分兵成立第三路兵马,多少是有点太为难了。

要硬凑也不是不行,但问题是,抽调荆州兵或者兖州兵太多的话,东吴那边.可就不好说了。

这事儿,还得是看两地的一把手,怎么预判了。

对此,徐庶和张溪都在认真的权衡.而首先做出回应的人,是徐庶。

徐庶不认为,自己可以抽调额外的兵力出来。

第一,是因为兖州新定,很多地方事务都没有梳理完整,这次北伐,抽调一办军力集中在东郡已经是不容易了,再抽调的多了,容易造成兖州地方不安定。

第二,从防备东吴的角度上来看徐庶要是敢从兖州南部抽调太多的兵力北上,那陆逊那个老狐狸肯定会趁机出兵的。

如今的兖州南部三郡一国,是东吴占据两国一郡,占据上风如果说让陆逊再乘虚而入的攻占了陈国,威胁到颍川郡和陈留郡的话,那这个兖州,恐怕就真的要后院起火了。

徐庶是真的无法抽调出态度的兵力出来。

因此,压力就只能给到荆州这边。

毕竟,如今大汉已经收回了荆州的大部分土地,只剩下一个江夏郡还在东吴手里守备压力应该是不会太大的吧?!

而张溪,其实也是在仔细的盘算。

自从收回了荆南四郡后,荆州需要面临的南面压力确实减轻了不少,但是吧,东面的压力,却一点没有减少的趋势。

东吴的江夏郡,囤积了水陆联军八万人,而江夏郡南面的柴桑郡,东吴也在这里后备了五万人.加起来可就是有十三万人了。

这么多的兵力,如果有必要的话,完全可以再发动一次的荆州侵攻战了。

荆州的腹心地带,始终是南郡和襄阳郡,而江夏郡,正好是又水路条件可以通往这两个郡,东吴又是以水军战力见长的.真不敢掉以轻心。

本来荆州的总兵力就不多,一州加起来也就是十五万人左右,上次北伐就贡献了五万人,这次还要额外再抽调十万人那荆州就不用守了。

张溪满打满算,最多再能给北伐提供三万人而已这三万人,也很难保证是有过战阵经验的老兵。

否则的话,荆州会漏洞百出的!!!

可.三万人,够么?!

诸葛亮仔细琢磨了好一阵,觉得吧.也许够了。

第858章 潼关之战(十三)第785章 诸葛亮的应对第688章 雍州刺史部第129章 破骑兵第1181章 河东战事明朗第9章 寇封第262章 应灾准备第765章 诸葛入长安第399章 偷袭计划第502章 重想第1094章 建言之功第756章 三伐议定第144章 张机第1029章 谁比谁更烂第967章 颍川的处置第842章 各方反应第81章 冲阵第280章 孙权的决断第834章 追击第1072章 丁口第1156章 开始撤军第808章 添油第954章 不对劲第118章 苦肉计第856章 潼关之战(十一)第875章 司马昭的误判第728章 东吴出兵第772章 拖延第58章 另一个视角的三顾茅庐第682章 奇葩取士第853章 潼关之战(八)第549章 毌丘俭的计策第482章 曹丕的反应第1222章 经济战第639章 关羽观阵第281章 汉中之战序曲第247章 成都述职第195章 张溪告状第38章 《隆中对》第37章 一顾茅庐第134章 江陵决战(一)第183章 秋收第550章 毌丘俭的决断第748章 对内整治第557章 冒险还是保守第1162章 三年后(三)第1052章 南征序幕第816章 曹叡的决断第1042章 迁都之议第999章 水战决胜第1114章 拆东补西第576章 截击第1045章 东吴内政第230章 情势变化第893章 提前准备第973章 羊衜归汉第550章 毌丘俭的决断第667章 劝降二将第591章 大昌集第1242章 应对第1216章 兖州攻防战第389章 替代战略第1219章 孙权的疑心第70章 江夏太守第787章 陆逊的战略第908章 请帖第339章 陆逊之计第310章 定军斩夏侯第418章 疲兵计第134章 江陵决战(一)第313章 坚守不出第179章 准备第603章 张郃退兵第462章 突破第754章 出兵再战第1116章 伏击第1178章 追击和破城第89章 救援魏延第222章 《蜀科》第750章 兵败如山倒第774章 王朗用计第1001章 乱局第104章 长坂坡之战(三)第320章 吕蒙的决断第980章 张昭的态度第452章 火攻略阳第180章 迎亲第1017章 借兵反攻第1166章 战略制定第266章 江东来使第71章 博弈第927章 收徒第905章 同行第1207章 退路第1051章 战略第1142章 魏延的判断第1048章 战备第743章 人事第76章 邓艾去留第265章 蝗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