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1章 瞒天过海

魏县城南,东线战事。

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停战,张溪总算是凑够了十架配重式投石车。

本来修造配重式投石车的目的也不是用来攻城,真正的目的是吸引司马懿主动出城作战,十架投石车虽然少点,但威慑力已经是够了的。

接下来,就该是制定攻城计划了。

不管司马懿会不会主动出城来进攻,该做好的提前准备,张溪还是会做的。

魏县南门方向,张溪亲自领兵三万,携带配重式投石车主攻,东门和西门,各由魏延和姜维领兵两万人负责牵制,防止敌军从侧门出击。

剩余的一万余人,由文钦率领,充作战场预备队。

进攻计划没什么出奇的地方,毕竟都打到直接攻城战了,攻城方能做的应对就这么多。

倒是防守方一侧,司马懿这边能做出的变数比较多。

比如说,出城去烧毁进攻方的攻城器械,就是一种最直接的应对方式。

只是以司马懿的智商,他能不知道,张溪这个老狐狸就带着十架配重式投石车来攻城的真正目的么?!

虽然说,司马懿也早就最好了要出城去抢劫配重式投石车的计划,但是吧,还需要等等。

不能是敌军进攻一开始,就着急忙慌的出城去抢那个张元长铁定张开口子等着你呢。

所以啊汉军重新开始攻城的前三天,司马懿依然按兵不动,任由汉军的配重式投石车发威,砸坏了不少马隆督造的城墙挡箭木板。

这下可把马隆给急坏了。

倒不是马隆心疼这些挡箭木板,事实上,这些挡箭木板不管是从原材料还是制作工艺来说,都不算多么珍贵.可问题是,也禁不起这么砸啊。

是,魏县城内的木板确实还有富裕,挡箭木板坏了再造一批也不是那么难.可再富裕,再容易,也不如城外的石头多啊。

人家蜀贼人多,刨山取石的攻城,而城内的木板,总有用完的一天。

到了那个时候,拿什么来阻挡蜀贼的箭矢攻击?!

而且,一直这么砸下去,对军心士气的影响也很大。

原本的魏县守军能在城头坚守,是因为他们有了对抗蜀贼弓矢压制的办法,可以躲在木板后面射箭.可如今这层保护没有了,军卒回忆起蜀贼弓矢的凶猛,难免会影响到守城信心的。

因此啊,马隆建议司马懿,如果可以的话,尽快出城作战,至少抢回一台配重式投石车来,他好仿制着修造,解决敌军配重式投石车的威胁。

马隆能想到的问题,司马懿当然也能想到,但是.他依然还在等,等一个明确的消息。

蜀贼的屯粮位置到底在哪儿?!

司马懿必须搞清楚这个问题。

手里的士卒一共就那么多,如果只是单纯的死守,司马懿也不确定,最后能不能逼退蜀贼。

毕竟,这场战事,蜀贼三路齐进北伐。

就算他司马懿能在魏县挡住张溪和魏延的东路军,可如果其他两路蜀贼大军获得了突破,那也无济于事。

因此,司马懿要做的,不仅仅是要守住魏县,最好还是能够尽快的击破眼前的贼军,然后挥师西进,去支援河内战事。

因此,司马懿必须选好破敌时机,谨慎用兵,这样才有机会一击必胜。

魏县战事,司马懿也认真研究过了,如今的局面,蜀贼是越河攻击,后勤补给线必然会被拉长,那么蜀贼的屯粮之所,就是他们必然的破绽。只是,司马懿心里还是有些疑虑的。

毕竟,这次的对手是张溪,此人素来用兵谨慎,不可能不知道后路的重要性,对于粮仓,肯定是会派兵看护的。

所以,司马懿如果要动蜀贼粮仓的主意,那么就必须行事隐秘,在不引起张溪怀疑的情况下出兵,一战而破,才有希望扭转整个战局。

基于以上的考虑,司马懿现在必须暂时按兵不动,吸引蜀贼主力继续攻城,让张溪不断的往前线调兵,放松对后方的保护才行。

马隆的建议,被司马懿给驳回了,甚至司马懿也没有给马隆解释马隆是临阵投军的,资历和信任度都不够,司马懿不会轻易告诉他自己的作战打算的。

而郭淮和司马昭,却是知情的.只是,这两人也觉得司马懿现在守的有些太憋屈了,就算是为了大局,老这么被动挨打下去,也不是个事儿啊!!

但好在,这样的憋屈日子,并没有持续太长久司马懿派出去的侦骑回报,说是在繁阳县东南侧的位置,发现了疑似蜀贼屯粮地的踪迹。

司马懿出于谨慎起见,还想再等等,等待哨探更加详细的回报,生怕中了张溪的奸计。

但是吧,这近十天的挨砸,已经损毁了一批城墙上的挡箭木板,马隆也来报告过了,说是城内的木料已经开始出现了短缺,如果第二批新造的挡箭木板再被砸毁,恐怕将来补充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了。

得拆房屯木料了!!!

拆房倒还是小事儿,关键是,这几天连续挨砸,再加上蜀贼的弓矢压制威力又慢慢恢复了,军中士气出现了不稳定.再来那么十天,恐怕军中士气就要下降到冰点了。

因此啊,司马懿最终不得不决定,提前自己的作战计划。

就在张溪发动新一轮攻城的第八天,司马懿派出郭淮,领兵五千主动出城作战,从南门而出,袭击南门的配重式投石车阵地,试图抢夺这部分投石车。

而对此,张溪早有准备,自己亲自领兵阻挡,同时下令姜维和魏延从东西两门的位置逐渐收拢,命令文钦的预备队出动,抄袭郭淮所部的后路。

郭淮没能成功的抢夺走蜀贼的投石车,但最终还是让他烧毁了三架投石车,然后往东杀出重围,从东门撤回了城内。

马隆对这次出兵的结果很失望,但司马懿并不失望。

第二天,司马懿再次派出了次子司马昭领兵五千,继续出南门,进攻蜀贼的投石车营地,再次遭遇截击后,司马昭从西门退回了魏县。、

第三天,司马懿派遣马隆领兵五千出战,同样的套路,在进攻不利后,转投东门而去。

第四天,司马懿亲自出战了。

但结果嘛,其实跟前三次没啥区别,一样是进攻不利后,不得不暂时退回魏县。

不过嘛,战果也不是一点都没有,至少第一次和第四次,各自烧毁了三架配重式投石车,导致现在张溪麾下只有四架配重式投石车可用了。

为此,张溪不得不收拢兵力,暂停攻城,重新制造配重式投石车,并且重新制定攻城计划。

而司马懿在这个时候,终于是认为,自己的战机已经成熟了。

事实上,四次出城主动作战,司马懿的本意从来就不是要烧毁张溪的投石车,而是要瞒天过海的在城外聚集兵力。

每次出城作战五千人,但实际上,绕道回城的士卒只有三千人,除去战损的士卒,每次出城,司马懿都往魏县城外分散出去以前到一千五百人不等。

四次出城作战下来,司马懿已经在城外凑齐了大约五千余人的士卒。

而这批士卒,才是司马懿真正的杀手锏他要去偷袭蜀贼粮仓驻地,断绝蜀贼粮道。

 

第438章 等不来的张郃第488章 刘巴的策略第281章 汉中之战序曲第1062章 醴陵对峙第400章 夜袭第1123章 撤军第966章 洛阳战事(三)第246章 去成都第1101章 劝降第909章 谈崩第635章 鼓舞军心第300章 水淹七军第825章 议定出兵第925章 误会第878章 南门攻防第729章 空城计第765章 诸葛入长安第69章 江夏变故第1122章 局势有变第544章 小镇用兵第266章 江东来使第468章 马超的神奇操作第633章 张辽的伤势第518章 二将第192章 沼泽改田第927章 收徒第1133章 心累的陈泰第1254章 兵临城下第228章 战与和第114章 船上议论第1203章 代郡危急第234章 蒋琬第695章 祭祖前后第1131章 兵力调整第1030章 另一路第348章 樊城守卫战(一)第162章 卖马第272章 应对第98章 刘表病重第1102章 追击第147章 关平娶亲第1196章 识破和突围第736章 争(一)第188章 再次一换三第588章 山路第731章 雍州战事第1191章 瞒天过海第548章 眉县之战第373章 花鬘和关索第1205章 司马懿的谋划第782章 败退第443章 守城第四天第557章 冒险还是保守第906章 安抚第678章 君臣一心第1139章 战略目的第756章 三伐议定第275章 成都来信第556章 诸葛诞第347章 汉中反应第226章 驰援荆南第531章 冲阵对决第342章 吕蒙的动摇和坚持第704章 挑明第139章 变故第1137章 司马懿的后手第1014章 寇封来援第1049章 东吴的反应第147章 关平娶亲第448章 混战过后第14章 奸雄,必须是奸雄第838章 试探性进攻第306章 形势再变第213章 “谨慎”第429章 抢时间第1106章 失败的影响第542章 分兵救援第560章 魏延的分析第495章 柳隐第624章 好消息和坏消息第53章 蹴鞠第252章 书院的作用第868章 选择第605章 下一阶段第709章 异动第1136章 出卖第323章 烧毁粮草第376章 花鬘在行动第696章 合议第1126章 互相犹豫第372章 密谋第968章 迁都第262章 应灾准备第216章 时间线变动第837章 歪打正着第748章 对内整治第337章 北方战场第272章 应对第116章 草船借箭第1122章 局势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