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9章 变数

曹爽,夏侯和,曹宇三人一起进宫,觐见了曹魏的太后郭氏,试图取得太后郭氏的同意,弃守邺城,暂退幽州。

这事儿,很快就得到了郭氏的许可,亲下懿旨,准备迁都相关事宜。

其实郭氏也不容易,她其实真的没啥选择的余地。

曹爽已经把各种后果说的很清楚了,邺城无兵可守,要么等着蜀贼攻破邺城,大魏灭亡,曹氏宗族沦为阶下囚,任人宰割。要么选择逃亡幽州,保存实力,以图来日。又或者,也可以接受蜀贼的劝降条件,保住性命,安享富贵。

郭氏作为曹叡的皇后,虽然不见得多么的有能力,但是吧,曹芳年幼,她这个太后就必须承担起该自己承担的责任。

再三询问了曹爽,有没有不离开邺城,同样还能击退蜀贼的办法在得到曹爽否定的答复后,郭太后不得不选择下懿旨,强行迁都。

这个骂名,郭氏背了。

毕竟,相比于国破家亡和束手就擒,身为曹魏太后的郭氏,还是想为了大魏的基业,再博一把的。

而有了太后的懿旨,曹爽也暂时压下了投降的念头,毕竟这年头,如果能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谁也不会愿意轻易的束手就擒,任人宰割.真到了实在不行的时候,再选择投降,其实也来得及。

反正曹爽现在是做好了两手准备的。

得到太后懿旨后,曹爽立刻下令给身在魏县的二弟曹训传讯,让他准备接驾,然后领兵保护天子,北上幽州。

至于邺城百官,曹爽也给了这些人三天的时间,让他们尽快收拾好行礼,然后随军出发,离开邺城。

事实上,曹爽很清楚,就这帮居住在邺城的大小官员,别说给他们三天时间,就是给他们三十天时间,他们都不可能收拾好所有家当。

甚至于,一旦太后下达了这个懿旨,百官听闻后,有些暗藏心机的人,会不会生出不该有的心思,也不好说。

因此,三天,不过是曹爽给这些世家大族的安抚时间而已,给他们的缓冲期,让他们不会立刻生变。

同时,曹爽也希望利用这些百官和朝臣,甚至是世家大族,让他们来不及及时撤走,成为阻挡蜀贼追击的炮灰而已。

实际上,曹爽早就在拿到太后懿旨之后,立刻让自己的亲兵入宫,保护太后郭氏和天子曹芳出发,往魏县而去了。

上去请到的懿旨,下午郭氏和曹芳就已经在曹爽亲卫的保护下,坐着车辇离开了邺城。

虽然仓促了一些,没能带上太多的金银细软,但是有曹爽的亲兵照顾,一路上应该不会遇到太大的危险。

只要能安全抵达危险,跟曹训汇合,那么该有的东西,都会有的。

对此,郭氏倒是没有提出太多的异议,毕竟她也知道,如今的局势就这样,而且懿旨一下,邺城局势随时可能失控,早走总比晚走要好。

至于魏县的曹训和司马懿.现在两人的心情,可以说是差别很大的。

曹训是没啥好说的,他就是听命行事而已。

主要是司马懿现在司马懿是真的一脑门子的官司。

司马懿早就做好了自己的打算,准备在魏县按兵不动,控制住兵权,等到曹爽把大魏给浪没了,他再一边打造自己“大魏忠臣”的人设,一边择机向蜀汉投降。、

本来计划的好好的,蒋济也被司马懿调去邺城了,魏县的兵权完全掌控在司马氏父子手里了,计划已经成功了一半。

而曹训得到来,司马懿根本没当回事。

曹训虽然说是奉了曹爽的命令来接管魏县兵权的,但他拿出来的是曹爽的大将军军令,不是天子诏书。

而且,就算是天子诏书,别忘了司马懿同样是托孤重臣虽然这层关系他一直没用,但不代表他不能用。

曹训想要凭借大将军军令就剥夺司马懿的兵权,根本没门。

司马懿只是一个简单借口,表示要亲自上奏天子,辨明厉害,就拖住了曹训。

而曹训呢他还真的对得起桓范对他们三兄弟的评价。

这货居然没有采取强硬的手段,直接剥夺司马懿的兵权,他居然也怕把司马懿逼急了,逼出兵变来,导致自己小命不保他对司马懿妥协了。在曹训看来,司马懿就算再次上奏朝廷,最后的决策人也是自己的大哥曹爽,司马懿说的再有道理也不会改变结果.那就让司马懿去上奏好了,左右不过是浪费几天的时间而已。

而曹训其实也可以趁着这段时间,熟悉一下魏县的守备情况,拉拢一些军中的中层将领,为自己以后掌握军权铺路。

所以,曹训根本没有给曹爽回信,也没有表达在魏县收编司马懿军权,遇到了什么困难.这就导致了曹爽还以为,曹训就算没有完全夺下司马懿的兵权,也至少掌握了一部分的兵力。

这才是曹爽敢带着天子往魏县去的原因。

可司马懿是真的不愿意让曹芳来魏县啊。

天子在邺城,那么邺城失守,大魏国都被攻破,责任肯定是曹爽这个辅政大将军的,自己在魏县,完全可以撇清责任。

接下来司马懿顺势给自己打造“大魏忠臣”的人设,也就变得合情合理的多。

可天子如果在魏县,那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首先第一个事情,天子到了魏县,那么魏县的兵权,就肯定不属于他司马懿了。

没有了这些士卒作为资本,司马懿还怎么给自己谋取最大的利益?!

其次,天子到了魏县,如果最后自己守不住魏县,那么陷天子于危局中的人,除了曹爽外,还得加上他司马懿一个.司马懿还怎么玩“忠臣”人设?!

难不成真的要在邺城死战,护卫天子退往幽州不成?!

司马懿只是想获得最大利益而已,他可不想为曹魏陪葬啊。

因此,当司马懿接到太后懿旨,得知天子和太后正在曹爽亲兵的护卫下,往魏县而来的时候,他是真的急的跟热锅上蚂蚁一样。

天子一到魏县,恐怕司马懿所有的计划,就都泡汤了。

甚至于,司马懿还会被曹爽拖下水,不得不选择死守魏县否则他的“忠臣”人设就彻底崩塌了。

思来想去,司马懿发现,自己剩下的路,恐怕就只有两条了。

一条,是继续掌握兵权,不当忠臣,当权臣。

在天子和太后抵达魏县后,控制住曹训,挟持着天子和郭太后,比曹爽快一步的北上,退往幽州。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手段,又不是你们老曹家的专属当年曹操敢做,自然就会有后人效仿。

只是这么做的话,司马懿大半辈子积累下来的“三朝老臣”的好印象,恐怕就彻底崩碎了,到了幽州,也得看幽州刺史田豫是不是会愿意接纳自己,否则的话,恐怕自己的下场也不会太好。

而第二条,就简单的多了控制住曹魏的天子和太后,向蜀汉张溪请降。

这么做,更加不要脸,而且一旦做了,就必然伴随着卖主求荣的骂名.但至少自己手头的筹码足够,一旦卖了,必然会收获一个“好价钱”。

不过代价嘛,就是自己的名声会彻底臭了,这辈子不会再有建树,甚至还有可能连累到自己的两个儿子。

司马氏想要再次崛起,恐怕还需要再等上几代人才行。

所以啊,司马懿真的很不喜欢这种变数,让自己好好的计划,徒然生变。

不过嘛,现在事情已然如此了,司马懿也没的选了第二条路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而第一条路,还有可操作空间。

因此,司马懿一边抓紧时间控制兵权,另一方面也开始派人监视曹训得一举一动,只要等到天子銮驾到达魏县,他就立刻控制曹训,挟天子北上。

只是等啊,等啊,司马懿终于等来了一个不知道是好是坏的消息。

中书令孙资,左光禄大夫刘放,各领私兵五百人,劫持天子,太后车架,往朝歌而去。

司马懿都有点傻眼了.这时局的变化,怎么连他都有点看不懂了?!

孙资和刘放是怎么回事?!从哪儿冒出来的?!怎么就那么傻的,带着天子往朝歌那个狼窝里闯?!

第1087章 应对第1030章 另一路第1145章 夹击虎牢关第212章 投石车第56章 学艺第839章 战略改动第865章 战后第1225章 贸易战(二)第118章 苦肉计第881章 关羽的异常第919章 大婚第117章 铁索连舟第12章 秘方第12章 秘方第249章 人手不足第171章 联姻第255章 邓艾的亲事第1251章 顺流而下第299章 于禁的处境第382章 矿产争夺第145章 文聘归心第170章 再次离家出走第213章 “谨慎”第1161章 三年后(二)第15章 兄长第437章 街亭第1059章 偏师出兵第858章 潼关之战(十三)第20章 被抢了第429章 抢时间第441章 退守街亭第735章 决议第605章 下一阶段第1063章 局势明朗第997章 后手齐出第1047章 南征第1222章 经济战第954章 不对劲第902章 折中第50章 八卦黄月英第17章 糜竺第99章 弃新野第191章 长沙赴任第879章 各自的选择第1124章 僵局第199章 营中琐事第447章 街亭混战(二)第219章 刘璋投降第16章 豆腐的作用第180章 迎亲第794章 左冯翊防守战第1108章 曹叡的困境第547章 逃命第319章 刘璋的选择第102章 长坂坡之战(一)第256章 炼铁第810章 劝降第395章 曹丕亲征第323章 烧毁粮草第957章 天意第1050章 朱然的谋划第104章 长坂坡之战(三)第684章 各自打算第321章 石苞第1062章 醴陵对峙第141章 箭伤复发第1229章 荆州世家的难处第486章 众议第1129章 有心无力的蒋济第895章 石苞的心思第770章 曹魏动向第172章 兄弟见面第513章 关羽的想法第990章 曹魏的困难第800章 郭淮的疑虑第775章 汉军军议第1048章 战备第120章 竟陵之战第372章 密谋第23章 反对第828章 潼关失守第43章 输了第1203章 代郡危急第365章 点兵点将第223章 人事任命第125章 借将第633章 张辽的伤势第936章 蒲坂津之战第234章 蒋琬第1139章 战略目的第790章 司马懿的应对第827章 魏延诈关第14章 奸雄,必须是奸雄第1132章 秦朗进军第1198章 河内崩局第868章 选择第731章 雍州战事第670章 休战退兵第8章 年底酒宴第15章 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