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4章 全琮的心思

张承在延津渡口的失败,给了朱然一个措手不及。

本来按照朱然的预计,哪怕他从陆口回撤到夏口继续布防,有张承在延津渡口挡住蜀汉的襄阳水军,这样的话,东吴水军从夏口到延津渡口一段,依然还有互相策应,互相支援的纵深。

但是,张承比朱然先一步从延津渡口败退回夏口,而这个时候朱然又已经放弃了陆口水寨,这就导致了朱然的进退两难。

现在的陆口水寨,不好说有没有被蜀汉攻占了,就算没有被攻占,朱然冒然退回陆口,立足不稳之下,也不一定能跟以前一样,挡住江陵水军和益州水军的进攻。

可如果选择原计划退回夏口,就变成了东吴水军龟缩夏口,被动防守,而蜀汉水军却能完成南北两支水军的会师。

完成会师后的蜀汉水军总兵力会达到六万人以上,而夏口的东吴水军,可用战力只有三万五千人这样的兵力差距,完全可以让蜀汉的水军在夏口对岸的章陵建立水寨,并且保持对东吴水军的兵力优势。

一旦让蜀汉水军完成对东吴水军的战力压制,那么张溪就可以带着五万江陵郡兵过江,攻略夏口以南的江夏各县。

而江夏南部各县失守的话,蜀汉就可以从陆路直接进攻南徐,打开通往建业的通道。

因此,对于朱然来说,守住夏口,保持水军战力均势,不给蜀兵过江的机会,就是现在最重要的事情。

可朱然兵力不足,他不敢保证自己还能做到这一点。

毕竟,从目前的局势来看,朱然也意识到了自己低估了对手,再加上张承这一败,双方军卒的士气也回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朱然实在扛不住压力,向后方的建业求援了。

孙权在接到朱然的求援战报后,那也是一个头两个大.这要是一个搞不好,就会被蜀汉突破长江防线,进入江东的。

长江防线就是东吴现在最大的依仗,同时,也是东吴世家大族们的心理底线。

一旦蜀汉真的突破了长江防线,孙权很难不去想,东吴的世家大族,尤其是江东世家们,会不会重复当年赤壁之战前的那些骚操作。

鲁肃当年在赤壁之战前说的话,到现在依然适用——江东众臣都可以投降,唯独他孙权是没有投降的立场的。

万幸的事,如今孙权的处境,也比当年赤壁之战的时候要好的多。

当年他是真的没什么底牌可用,内部整合不完善,孙策时期留下来的坑有点多,孙权本身也没有太高的威望,因此孙权能做出打赤壁之战的决策,确实是属于孙权的高光时期。

但现在,孙权在东吴的威望极高,内部关系也被孙权理顺的差不多了,虽然有二宫之争的一些影响,但这个时空的二宫之争最多算是有点争权摩擦,连党争的影子都看不到,东吴还没有元气大伤。

为此,孙权立刻下令,让全琮率领三万拱卫京畿的水军去夏口支援,同时命令步骘和顾雍,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呢,搜集到足够的粮草,给淮南和江夏前线送过去。

有一说一,孙权的命令吧,真没啥大问题。

全琮确实是孙权现在能派出的最合适的将领了。

全琮不仅仅是孙权的大女婿,算是半个孙家人,深的孙权的信任。

全琮同时也是现在建业城内,能力最强,从军资历最深厚的一名将领了。

以全琮带队去支援夏口,是一个非常合适的选择。

至于搜集粮草供应前线的事儿,也一点都没错。

现在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前线的问题,只要前线撑住,那么后方哪怕青黄不接,至少也能拖延一些时日.可如果前线稳不住,就算有再多的粮草囤积在建业,那也不过是凭白便宜了蜀汉而已。

从正常的角度来看,这两个命令确实是没什么问题的。

但是,孙权到底是低估了一些事情.比如说全琮和朱然的关系,又比如说,全琮的私心。

全琮和朱然的关系并不好。

两个人,一个是江东世家支持的人,一个是淮泗军功集团支持的人。

两宫之争里,全琮支持鲁王孙霸,是鲁王孙霸一系的最重要的干将,而朱然则是支持嫡庶有别,支持太子孙和。

前段时间两宫之争的时候,全琮仗着自己留守建业,离的孙权近的机会,没少给朱然上眼药,而朱然镇守一方,无法及时回到建业,跟孙权当面解释,而朱然在孙权心里的地位,也比不上陆逊.因此吧,朱然其实没少被孙权下旨斥责之类的。

朱然当然不可能去责怪孙权,以他的政治智商,大概也看不懂朝中的政治斗争,因此,朱然只能去责怪没事儿参他一本的全琮了。而全琮这边,其实对朱然也没太好的态度。

本身双方立场不合嘛,再加上论资历,全琮其实比朱然更加高,论能力,全琮也不认为自己比朱然差凭什么你朱然可以镇守一方,总领一镇兵马,而我却只能承担卫戍京畿的责任。

是,从表面上看,卫戍京畿,更加靠近至尊,是至尊对全琮的信任。

但是,当武将的,又是世家出身,谁不想掌握一方军政的权利在京城当官的压力有多大,谁当谁知道。

所以吧,其实朱然和全琮之间,谁也不服谁,谁也看不惯谁。

再加上,孙权下令让全琮领兵去夏口支援,但却没有明确,接下来指挥战斗的主将到底是朱然还是全琮.这里面就有的掰扯了。

朱然认为,既然全琮是领兵来增援自己的,那么按照惯例,就应该是全琮听从自己的指挥.一般的战场潜规则就是如此,有时候诏命不明的时候,大家都会按照这个潜规则来做事。

但是吧,论官职,全琮的官职可是比朱然要高的多。

朱然如今是征西将军,但全琮却是大司马,左军师全琮理论上,应该是朱然的上级。

哪有上级听从下级指挥的道理。

因此,当全琮率领水军援兵抵达夏口后,兵力得到了增强的东吴水军,居然没有第一时间寻求跟蜀汉水军作战,而是继续按兵不动就是在内部梳理,到底应该是谁来当这个指挥主帅。

最后,还是朱然略作了一步退让,让全琮成为了全军主帅。

一方面,朱然是不想再这个节骨眼上,因为自家内部不合,给蜀贼击破夏口的机会。

另一方面,朱然知道,就算自己最后不退让,把官司打到孙权面前,最后的结果,恐怕也是全琮当主帅。

没办法,谁让人家不仅是东吴至尊的心腹,还是人家的女婿呢.朱然拿什么去争?!

总体来说,朱然还是比较识大体的,信中挂念着东吴江山,做出了妥协退让。

但朱然的退让,对全琮来说,却是自己的一大胜利。

有一说一,全琮是个有能力的东吴名将,早年间也确实是东吴的一员猛将.但这些年,全琮的心思,全都放在争权夺利上了,是不是还有将军的豪气,实在不好说。

因此,朱然是顾全大局的退让,可在全琮看来,朱然既然选择了主动退让,那就不能放过这个机会——全琮让朱然主动出击,寻找机会,在见面上跟蜀汉水军主动决战。

这个命令吧,下的也没有毛病,毕竟如今夏口已经得到了增援,在这种情况下,东吴水军确实应该主动出击,一扫近期被动挨打的局势,重新建立起足够的水战优势。

只是全琮让朱然带着本部兵马去出战。

而朱然的本部兵马,甚至都不包括张承败退下来的那一万多人.所谓的本部兵马,就是从陆口撤回夏口的那两万三千多人而已。

靠这么点人,去跟蜀汉六万多水军硬碰硬.但凡朱然能打得过,那还要你全琮来支援夏口干什么?!

这哪里是下达军令,这根本就是要坐视他朱然打败仗.或者说的难听点,就是要让他朱然去送死。

朱然当然咽不下这口气。

他为了顾全大局,都已经主动退让了,结果全琮还这么咄咄逼人朱然当场跟全琮翻脸大吵一架,并且拒绝出战。

而全琮要得,就是朱然的这个回答。

全琮也没想要葬送东吴水军的战力,他逼朱然出战,就是要朱然跟自己翻脸拒绝的.身为一方镇守将领,本来就处在嫌疑之地,如今还不奉主帅号令,拒绝出战?!

这要是让孙权知道,孙权会怎么想?!

所以啊,全琮的目的,就是要彻底夺取朱然的兵权,并且把朱然赶回建业去治罪。

这样,不仅可以消除前线指挥上的隐患,同时,还可以除掉一个政敌,一举两得。

至于前线战事,全琮并不担心.他朱然能做到的事情,全琮不认为自己会做不到!!!

第156章 曲辕犁第662章 张溪骂阵第1169章 曹爽的决断第21章 新官职,新工作第621章 跑了第497章 一夜筑城第24章 注水版兵书第114章 船上议论第976章 巴丘水战(二)第296章 临阵变故第437章 街亭第106章 退守夏口第727章 补救措施第1237章 解释和问策第20章 被抢了第903章 调任和妥协第217章 取名第930章 黄河水军第1168章 曹爽掌权第264章 再见面第784章 调整第519章 攻略西营第981章 摇摆的孙权第225章 处置第746章 救援天水郡第838章 试探性进攻第1043章 升官第1009章 虚实之战第965章 洛阳战事(二)第1139章 战略目的第570章 曹真的难处第733章 内政外交第1040章 再次平衡第988章 巧合第305章 收取襄阳第1042章 迁都之议第1204章 犹豫第212章 投石车第1168章 曹爽掌权第638章 身后事第555章 东线战事第1040章 再次平衡第1138章 更改战略第513章 关羽的想法第666章 败退第1033章 今时不同往日第717章 缺乏经验第781章 右扶风第986章 洛阳隐患第815章 司马上奏第733章 内政外交第1009章 虚实之战第21章 新官职,新工作第729章 空城计第159章 联姻第761章 争议第1246章 大杀四方的文鸯第593章 艰难行军中的张郃第310章 定军斩夏侯第379章 经济作物第654章 奇怪的三辅第266章 江东来使第191章 长沙赴任第97章 襄阳的反应第146章 回府第895章 石苞的心思第1215章 下诏伐吴第538章 魏延的想法第202章 各方反应第732章 战事渐息第1229章 荆州世家的难处第998章 朱然的理由第1212章 考试第769章 迟滞不前的魏军第174章 又回来了第55章 拜师第1107章 调整应对第747章 叛乱始末第696章 合议第507章 开战第919章 大婚第201章 拖延时间第793章 扫清威胁第1230章 北伐幽州第180章 迎亲第1001章 乱局第455章 张郃摸鱼第837章 歪打正着第851章 潼关之战(六)第980章 张昭的态度第369章 三路战局第775章 汉军军议第411章 冀县平定第1020章 兜圈子第1211章 六伐结束第133章 亲事第230章 情势变化第1241章 大泉当千的影响第1070章 和谈第767章 安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