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1章 顺流而下

事实证明,孙和真的不是一个合格的帝王。

他既没有身为一个帝王该有的隐忍和果决,也没有孙权的制衡能力,甚至于,他连在什么情况该做出什么样的判断都不知道。

孙和二次掌权之后,不停顾雍的再三劝诫,执意要把从江夏回到建业的全琮收押下狱,追究他战事不利之责。

甚至连孙鲁班再三的求情都不管用。

紧接着,孙和又以监国太子的名义下诏,下令吕岱放弃交州,领兵退回扬州,然后交付兵权给丹阳太守吕据,单独北上,回建业听候调遣。

诏书虽然是这么下的,但问题是真把吕岱当傻子玩呐?!

有了全琮这个前车之鉴,吕岱除非了是脑残了,才会选择放弃兵权,一个人单独北上。

现在孙和是摆明了要清算鲁王孙霸一派的人,吕岱怎么可能会白白的去送死?!

因此,吕岱在接到孙和的诏命后,直接以“战事不利,不宜轻撤”为由,拒绝了调令,强行留在交州,不走了。

吕岱终究是三平交州的人物,他能力不是问题,在交州也不缺乏人脉关系,甚至来说,交州的士卒和百姓,对吕岱的认可度,还要高于东吴孙氏.吕岱不想走,谁也赶不走他。

甚至,吕岱还直接下令封锁了从南海郡通往扬州的通道,学了一出南越王赵佗。

虽然吕岱没有公开反叛割据,但自守待变却是实际上的事实。

得到这个回报后的孙和是暴跳如雷,他当即就想要发兵交州,征讨吕岱.给顾雍急的啊,都快上蹿下跳了。

如今蜀汉大军压境,北面的徐州可以确定是丢了,淮南地区的压力也不小,西面的蜀贼已经过江打到了秣陵郡.哪儿还有多余的兵力去征讨吕岱。

按照顾雍的想法,他是建议孙和,只要吕岱还在表面上尊奉大吴皇室,承认自己是大吴臣子,那么有些事情现在就不要去追究,等到先击退了蜀贼再说。

哪个是大敌,哪个是芥藓之疾,要分清楚。

当务之急,是要想办法增援秣陵,豫章郡,同时保证淮南地区的粮草供应,守住这两个关键的节点。

有一说一,顾雍差点就说服了孙和。

孙和虽然挺废物的吧,但他好歹做了几年太子,多少有点政治基础在。

顾雍一个人这么说,孙和可能不会听,但孙和的谋臣们大多都是这个建议的话,那孙和还是能听的进去的。

但,顾雍千不该,万不该的,不该建议孙和释放全琮,然后让全琮率领吴郡郡兵去增援秣陵郡的朱然。

顾雍这个建议的目的,其实也是为了孙和,为了东吴。

一方面,东吴现在真的就不剩下几个有能力,有经验的老将军了,全琮是增援秣陵最合适的人选.只要这次提前确定好以朱然为帅的话,就不会重蹈覆辙。

而且估计这次全琮也不敢跟朱然叫板,毕竟他算是“戴罪之身”。

另一方面,孙和如果真的愿意重新启用全琮,还可以重新安抚朝中的鲁王一派,缓和朝政关系,甚至说不定连吕岱那边,也能有所收敛。

不求吕岱重新归附,至少不至于把他逼急了,直接造反。

顾雍真的是为了东吴在考虑但可惜,这个建议,彻底激怒了孙和。

在孙和看来,自己之前的做法已经很明确了,就是要清算鲁王一派,如今顾雍的建议,却是要他自己打自己的脸.这么有损自己威严的事情,他打死不会做的。

说到底,还是格局的问题,孙和就没有作为主君的格局。

因此,孙和不仅没有采用顾雍的建议,相反,他直接越过了有司,下诏处死全琮。

然后就引发了第二次太初宫变。

上次发动宫变的人是孙霸,而这次发动宫变的人,却是大吴长公主孙鲁班。

全琮是东吴长公主孙鲁班的丈夫,孙和下诏要处死全琮,孙鲁班也会受到牵连不是孙鲁班多么的爱全琮,纯粹是孙鲁班受不了那种被人抛弃的滋味。

本来孙权最喜欢的子女就是她,她一直是享受着荣华富贵的人。

可如今,孙权病重,孙和监国,一掌权,她的吃穿用度就遭到了削减,封地也被减少了两千亩孙鲁班什么时候受过这种气。

现在,孙和不顾自己的求情,执意要处死自己的丈夫.孙鲁班以后还能有个屁的好日子过啊。

再加上孙鲁班以前也一直是站在鲁王孙霸一侧的,万一孙和这个弟弟真不讲情面的要追究自己,那孙鲁班不死也不好到哪儿去。所以,孙鲁班决定了,拼一把。

而且,孙鲁班做事,可比孙霸要聪明的多,她知道自己的势力不多,也没有大义名分,要想彻底把孙和搞下来,就必须尽可能的多的联络各方力量,这样才有胜算。

因此,孙鲁班不仅联络了鲁王旧部,同时还用长公主的身份,拉拢了一批原本处在中立位置的世家大族,一起在太初宫发动了兵变。

孙和显然不是孙权,他对太初宫的掌控能力显然不如他老爹,对朝廷内部气氛变化的敏感度也差了很多.当然,最重要的事,太初宫禁卫,依然还是听命于孙权,而不是孙和。

因此,当发动第二次太初宫变的人是孙鲁班,而太初宫的真正主人又没有下令平叛的情况下,孙和根本不可能有胜算。

更要命的事,在太初宫变的第二天,已经久病不理朝政的孙权,却突然的出现了太初宫内,主持召开了大朝会。

大朝会上,孙权不仅没有追责孙鲁班发动兵变的责任,反而是下诏废除了太子孙和之位,改立孙亮为太子,诏命顾雍,全琮,孙弘三人辅政。

孙权的突然出面,给这场宫变的性质平添了几分神秘色彩,也让原本对孙鲁班发动兵变持反对态度的东吴朝臣集体沉默了。

以东吴的特殊政治体制,一个公主,在没有人背后支持的情况,想要发动宫变容易,但想要掌控朝政,实在是太难了。

因此,这场太初宫变,很让人怀疑,到底是孙鲁班发动的,还是孙权授意孙鲁班发动的。

毕竟,就孙和之前做出的那些决策,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个合格君主所谓,孙权要是真的不满意,想要废掉孙和,也完全说得过去。

只是,比较让人费解的地方就在于.孙权如果真的不满意孙和的话,直接废掉就可以了,根本不需要发动宫变这么激烈残酷啊。

这是一个相当矛盾的地方。

而这一场宫变的真正前后经过,注定要成为一个谜团.孙权在这次公开露面后的第二天,再次病重昏迷。

而新太子孙亮,今年才六岁,要他监国根本不可能,因此东吴的朝政权利,完全落入到了顾雍,孙弘,全琮手里。

准确的说,是落到了孙弘和全琮的手里.顾雍也病了。

顾雍生病,还真的没啥阴谋,他是真的病了。

顾雍也已经是六十多的人了,不是每个人都有张昭那样的长寿的,顾雍这些年的身体,也确实谈不上多好。

再加上前段时间一直是顾雍在操劳,帮着孙和擦屁股,能帮顾雍分担政务或者军务的人,全都被孙和给丢到大牢里去了,顾雍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

最后再来了这么一出太初宫变,导致顾雍在操劳过度和担惊受怕的联合打击下,终于是病倒了。

而到了这个年纪的老人,一旦生病,想要再康复,就比较难了。

就在太初宫变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顾雍就因病过世了甚至都没有孙权的病拖的时间长。

而在孙弘和全琮的操持下,东吴的各项事务,倒也勉强运转起来了。

首先是交州的吕岱。

全琮在掌握朝政后,立刻派人给吕岱送去诏书,封吕岱为大将军,宁安侯,交州都督.说白了还是顾雍的旧策略,先稳住吕岱再说。

其次,是秣陵郡援兵.全琮重新启用了在牢里呆了快半年的步骘,让他官复原职,然后以骠骑将军的名义,率领吴郡,会稽郡的郡兵,尽快西进增援秣陵郡朱然。

最后,就是筹措粮草,供应淮南陆逊,以备不时之需。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不得不说,比孙和在位的时候要好得多。

只是,这套组合拳虽然是现在东吴最好的应对,但,终究还是有些晚了。

第二次太初宫变后的第二个月,大汉水军在鄱阳湖困住了退到这里的东吴水军,经过一番激战之后,丁奉终究寡不敌众,败退往长江下游。

大汉水军,顺流而下。

而雪上加霜的是.就在几乎同一时间,东吴至尊孙权,在太初宫内病逝。

三国时代的最后一位英主,就此陨落。

第342章 吕蒙的动摇和坚持第490章 预算制度第259章 闲谈江东诸将第1025章 变数第400章 夜袭第909章 谈崩第630章 劝关羽第901章 战后处置第271章 周瑜的想法第139章 变故第963章 东吴的进度第60章 授徒第726章 曹魏反应第667章 劝降二将第892章 各自的谋略第51章 乱世人心第1225章 贸易战(二)第132章 攻取荆南第1178章 追击和破城第1023章 诸葛八阵图第64章 博望之战第937章 弘农杨氏第75章 离去的准备第737章 争(二)第822章 折中一下第265章 蝗灾第214章 劝降?第1004章 邀约第939章 相持第169章 抵达油江口第54章 刘备归来第634章 张辽决意第708章 世家的想法第433章 巧遇第687章 蒋琬和陈祗第413章 冀县城内第968章 迁都第748章 对内整治第331章 烧营第331章 烧营第543章 无当飞军对曹魏禁军第1090章 诸葛连弩二号机第925章 误会第593章 艰难行军中的张郃第970章 御驾亲征第782章 败退第911章 过江第53章 蹴鞠第142章 分地盘第923章 水军统帅第755章 轻松获胜第8章 年底酒宴第381章 对外第847章 潼关之战(二)第334章 襄樊议事第873章 南门决断第39章 访友第931章 劝说第943章 心累的辛毗第1081章 情报可靠性第621章 跑了第749章 各怀鬼胎第1009章 虚实之战第495章 柳隐第308章 吕蒙的计划第445章 意料之外的援军第309章 江东在行动第774章 王朗用计第139章 变故第733章 内政外交第420章 天时不利第654章 奇怪的三辅第1217章 东吴内政第921章 出使归来第34章 榨油第31章 商讨第56章 学艺第961章 邺城的决断第921章 出使归来第1066章 倒霉蛋张承第352章 曹操退兵第1125章 主力进军第5章 上任第503章 谁谨慎?!第1013章 交锋第1091章 孟津渡第1216章 兖州攻防战第132章 攻取荆南第973章 羊衜归汉第328章 阵前嘴炮第1055章 水战(三)第465章 张溪和魏延第648章 迁民入关第1053章 水战(一)第5章 上任第406章 梁绪在行动第579章 调整第231章 治理地方第599章 突破第819章 曹魏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