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5章 一统天下

第1255章 一统天下

一切都太快了,快到所有人都没有想到。

就在王濬兵临建业城下后五天,建业城内的孙亮就下诏,执牵羊礼,出城献降。

这事儿,你别说是张溪,徐庶,又或者是朱然,陆逊.就是王濬自己都懵了。

堂堂灭国之功,就这么被自己给拿下了?!

这得是走了多大的狗屎运啊?!

其实吧,王濬是真的没想到,建业城会这么好打.好歹是堂堂国都啊。

虽然王濬也知道,如今的建业守备力量空虚,只有数千士卒守城但按照一国国都的坚固程度,连王濬都做好了以命换命的强攻准备,预计至少也要半个月到二十天,才有希望破城。

甚至,如果进攻不顺利,或者朱然比预计的要更早的回防的话,王濬甚至考虑过,暂时后撤回长江边上,等待张溪,徐庶等人合军后,再想办法进攻建业。

可这才五天,王濬刚刚扎营,准备打造攻城器械呢对方就投了!!

这事儿可做不了诈,六岁的孙亮都亲自出城了,全琮等官员也都挨个出城耍诈可不需要这么下本。

而且,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儿,王濬就算再怀疑,他也必须一口吞下.这可是贪天之功,再冒险也得拿。

因此,王濬直接在城外按照礼仪,代表大汉接受了孙亮的投降,然后领兵入城,向四方宣召东吴各地投降,同时快马加鞭,通报张溪。

王濬的脑子,在这个时候还是很清醒的,他并没有因为获得了灭国之功就骄傲自满,一边约束士卒,控制建业局势,一边赶紧的向张溪汇报,让张溪赶紧领兵来建业汇合。

一方面,张溪才是这次征吴的两位主帅之一,王濬虽然攻破了建业,但事后真的要算功劳的话,没有张溪的背书,以王濬在大汉的地位,他也不敢领这么大的功。

另一方面,这个功劳来的太容易了,王濬也是怕真的有诈,或者说朱然,陆逊等人不奉孙亮的诏令,集中兵力反攻建业.要是守不住建业的话,那王濬的这个灭国之功,可就成了一个笑话了。

所以,在张溪没有抵达建业前,王濬是一点都不敢放松。

可事实上呢.东吴的这次投降,真没什么阴谋。

全琮比王濬早十天左右的时间,带着麾下的四千多士卒赶回了建业。

一回到建业,全琮依仗手里的兵权,完全不给孙弘任何的反应机会,直接带兵包围了孙弘的府邸,以孙弘谋逆为由,诛杀孙弘。

之后,全琮以追责孙弘余党为借口,跟建业城内的世家大族们或威逼,或利诱的达成了一致,在五天后的朝议上,提出了向蜀汉投降的建议。

这次朝议,几乎是没有任何阻碍的通过了.孙亮才六岁,孙弘又完蛋了,东吴的朝臣们又都跟全琮基本达成了交易,至少不反对投降.能有阻碍才怪呢。

因此,其实在王濬还没有兵临城下的时候,东吴这边就已经决定要投降了。

之所以还绷了五天的时间,不过是全琮担心投降的太快,面子上不好看,这才等到王濬派出的劝降使者进城后,再选择出城投降。

全琮这边投降的真没有阴谋,只是吧,他这么一投降,直接把朱然和陆逊给坑的不要不要的。

这也太快了吧?!

朱然已经领兵撤到了豫章郡,只要再等个十几天的时间,朱然就能回防建业了结果半途接到消息,说东吴降了?!

陆逊这边也差不多,已经放弃了寿春,退到了濡须坞,只要击破正面的羊衜,就可以率领数万士卒回援建业了,结果这时候却接到了孙亮的降书和羊衜的劝降书信。

你让朱然和陆逊这两人怎么办?!

理论上讲,主君都投降了,他们俩就算继续顽抗,也已经没有了大义名分了.再打,性质就变成了不遵上令,叛乱谋逆了。

历史上的姜维,在蜀汉灭亡后煽动叛乱,导致身死,其实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他都是被人定义为反贼的一直到姜维写给刘禅的那封书信被人发现后,姜维的风评才从一介反贼变成了忠臣义士。

说白了,就是一个大义名分的道理。

没有姜维写给刘禅的那封信,姜维的所作所为,就是个人野心膨胀的煽动叛乱,最后作为叛贼余党被镇压。

但有了姜维写给刘禅的那封信,姜维的所作所为就是忍辱负重,在亡国后寻求复国的忠臣义士行为。朱然和陆逊显然不想当反贼,而且他们也没有想过姜维那样的执念他们只是不甘心。

真的,但凡建业那边能坚守上一个月,等到他们回军的话,那么东吴基业,未必不能保全。

可如今倒好,空有兵力和意愿,却已经无力报国了。

事已至此,朱然和陆逊也没有办法,他们只能是收拢兵力,为以后打算了。

是的,朱然和陆逊也会为自己的家族利益考虑,但跟全琮不同的是,他们只有在大局已定后,才会去考虑这些,不会跟全琮那样,优先考虑家族,把国家放在第二位。

投降是可以投降的,但是谁来受降,这里面是有讲究的以朱然和陆逊的地位,也不是谁都能接受他们投降的。

这是一个地位对等的问题,也是礼仪问题。

这事儿吧,大家都懂。

因此,羊衜虽然给陆逊送了劝降书,但他却没有那么不懂事的催促陆逊投降,而是双方都按兵不动,一直等到徐庶领兵抵达濡须口后,由徐庶亲自出面,接受陆逊的投降。

同样的,朱然在接到孙亮的投降诏书后,并没有直接领兵去建业,向王濬投降,而是就地驻扎,等着张溪一路领兵过来,然后再由张溪出面,接受朱然的投降。

当然,也就只有这两个人,是需要这么特殊对待的,东吴的其他州郡,就没有这个待遇了。

传檄四方,不投降就当叛军处置。

稍微有点特殊的地方,是交州吕岱。

吕岱吧,基本算是跟东吴半翻脸的状态,而且交州隔的实在太远了,张溪也好,徐庶也罢,都不可能跑那么远去亲自劝说吕岱投降。

因此,劝降吕岱,是张溪亲自写了一份亲笔信,然后由潘濬带着,亲自前往南海郡,跟吕岱交涉的。

张溪写的亲笔信,算是给吕岱面子,而潘濬和吕岱之间,虽然经常互相交锋,但两人私交还是很不错的,可以说是挚友关系,由潘濬出面劝降吕岱,也可以增加劝降的成功性。

当然,最后能不能劝降成功,其实张溪也不知道。

交州的地理位置特殊,再加上易守难攻的地形,如果吕岱真的要学赵佗或者士燮的话,那至少在短期内,大汉是没有精力去征讨的。

交州那地方吧,在这个时代,可以说是一个比较麻烦的存在。

交州是祖宗之地,当然不可轻弃,但同样,交州那地方的开发程度不高,受限于生产力和丁口数量,虽然这地方的作物可以一年两熟甚至三熟,但已开发的熟地数量太少,丁口不足,产量也不太高。

这地方呢,拿下来当然是有好处的,但是治理起来难度很大。

再加上大汉如今刚刚三兴,需要顾忌到地方太多,就投入产出比来说,重新恢复中原,河北等地民生的价值,可比收回交州要高的多。

所以啊,按照张溪的预计,就算吕岱继续玩割据,那么一时半会儿的,大汉也不太可能再兴兵征讨,应该会休养生息一段时间,再动兵戈。

只是呢,张溪这个人,对这种“祖宗之地”的执念,那可是很深的.因此,张溪还是希望潘濬能说服吕岱,不要搞赵佗那一套。

甚至,哪怕吕岱搞士燮那一套,只要他承认自己是汉臣,其他的张溪都可以忍,可以帮他在朝堂上说话争取。

万幸,吕岱这个人吧,虽然私德多少让人诟病,但公德上,意外的相当有觉悟。

他接受了潘濬的劝降,而所要求的条件,也不过是要求封自己为海陵侯,食邑万户。

吕岱是海陵人,他的要求,说白了就是要衣锦还乡,光宗耀祖,当万户侯而已这点要求,张溪有什么拒绝的理由?!

随着吕岱的正式投降,大汉再次扫清八方,一统天下。

三兴在即!!!

 

第600章 包抄后路第278章 议事第685章 考题第703章 疲蜀之计第776章 诡异的魏军动向第544章 小镇用兵第1240章 中止经济战第744章 挂帅第1119章 成功阻敌第1248章 搅局者(一)第1137章 司马懿的后手第358章 战与和第153章 清查土地第184章 南郡异动第941章 误判第274章 王基第227章 和谈第567章 五丈原撤军第1050章 朱然的谋划第96章 周瑜退兵第650章 大雪第705章 女儿事第24章 注水版兵书第22章 寇封的“喜事”第791章 防御体系第1180章 卫氏第1178章 追击和破城第815章 司马上奏第189章 置地第631章 单挑第412章 郭淮的反应第443章 守城第四天第414章 刘备的决断第809章 蒋琬用兵第498章 原因第615章 王双的奋起第1197章 退守第1051章 战略第555章 东线战事第1099章 失守第697章 私宴第1047章 南征第1134章 贾充的谋略第280章 孙权的决断第76章 邓艾去留第1193章 苍山岭之战第1206章 兵临城下第879章 各自的选择第491章 汉中预度部第112章 找错人了吧第561章 虚虚实实第33章 体能训练第429章 抢时间第495章 柳隐第619章 误判第925章 误会第120章 竟陵之战第685章 考题第713章 地狱笑话第781章 右扶风第961章 邺城的决断第139章 变故第184章 南郡异动第156章 曲辕犁第186章 周瑜病危第1073章 流民第885章 徐庶断策第370章 围攻味县第47章 曹仁第1205章 司马懿的谋划第950章 诸葛亮的冒险第262章 应灾准备第905章 同行第508章 将帅不合第1052章 南征序幕第109章 江东舆论第1168章 曹爽掌权第732章 战事渐息第839章 战略改动第180章 迎亲第517章 曹真的直觉第73章 调令第433章 巧遇第1039章 周瑜亡故第63章 火箭第1098章 河心州之战第816章 曹叡的决断第69章 江夏变故第976章 巴丘水战(二)第861章 潼关之战(十六)第53章 蹴鞠第538章 魏延的想法第462章 突破第1005章 劝降第714章 雪灾第1160章 三年后(一)第213章 “谨慎”第1036章 主帅心思第342章 吕蒙的动摇和坚持第329章 厚脸皮的吕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