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江陵决战(三)

第136章 江陵决战(三)

江陵城下,孙刘联军与曹军的交锋,已经到了白热化的阶段。

曹仁的骑兵已经杀到了周瑜的中军,暂时被火墙阻挡,骑兵没法越过火墙攻击山坡上的周瑜中军,但可以绕着火墙奔跑骑射,用弓箭攻击。

虽然效果不大吧,但好歹有点杀伤力,只要等到火墙的火稍微弱一点后,曹仁军的骑兵就会尝试越过沟壑,直接杀上小坡去。

而曹仁这边,也被张飞率领的“乞丐军”攻打的甚是狼狈。

经过之前半个时辰的交战,张飞军这边也就剩下六百多能战士卒了,而曹军的三千人大军,现在也只剩下两千人左右了。

也就是亏着双方都是精锐,否则早就阵型崩溃,一哄而散了。

可就算是这样,曹仁也依然打的很辛苦。

之前两千对五百,曹仁军被张飞军压着打,现在比例都降到一比三了,那不还得继续被压着打。

这年月打仗可不是数字游戏,不可能交战到某一方的士卒变成零才算获胜。

曹仁军以多打少,居然还被对方杀伤了近千人,对士气的打击是巨大的。

因此,虽然张飞军人少,但论士气,曹仁军才是最糟糕的。

曹仁军现在就是靠着一口气撑着,一旦这口气撑不住,或者继续这么伤亡下去,曹仁军早晚会溃散的。

曹仁当然也知道这点,所以他现在着急上火,甚至自己都带着亲兵上了一线,以身先士卒的方式激励士气,告诉曹军,他这个主将还在,让大家鼓起一口气,撑下去。

后果就是,曹仁被张飞一矛刺伤了手臂,不得不狼狈退回中军。

张飞也是乐,这曹仁要是一直呆在中军,那张飞还得费时费力的一路攻过去这家伙好啊,直接出中军来作战,这不是送上门来了么。

也就搭着曹仁本身武艺还不错,没让张飞给秒杀了,不然这个战斗当场就得结束了。

可问题是,曹仁负伤退回中军,这再一次打击到了曹仁中军的士气,导致中军的阵型出现了很大的动摇,张飞趁机寻找空挡杀了进来。

这下曹仁不敢再继续这么撑下去了,别回头自己骑兵没弄死周瑜,自己倒被张飞给弄死了。

当下曹仁改变决定,不再跟张飞军硬拼,而是下令牛金和陈矫两人壮士断腕般的快速回援中军,跟江东军拖时间。

现在江东军都在进攻自己的中军,没有一个回援周瑜的。

这样的话自己就收缩兵力,全力防守,只要等到周瑜中军的火墙熄灭了,自己的骑兵就可以乘势杀上山坡,解决掉周瑜。

这样最后也是自己赢了,江东军必退。

曹仁下令收缩防守后,孙刘联军的三路大军经过一番厮杀后,总算是在曹仁的中军面前汇合齐了。

曹仁指挥大军且战且退,行进中慢慢组建圆阵防守,背靠江陵城西门拖延时间。

当然,这时候江陵城上的剩下的曹军如果射箭的话,估计能狠狠的打击孙刘联军但这之后,曹仁以后也就别上战场了,丢不起那个人。

这是约战,不是平日里的攻城野战。

平日里攻城野战各凭计谋,缺德的不缺德的手段用了都行,最多影响风评。

但是约战不行。

这年代的人虽然已经没有春秋时期那么“淳朴”了,约战前不会再互相行礼,也不会点到为止了,但还保留着一些春秋时期的荣辱观,不会轻易突破最底线的规矩的。

所以,战斗依然是城下的这些人在战斗,江陵城的守军只能看着,甚至连出城支援都不行。

好在曹仁回兵防守后,总算是稳住了阵脚,哪怕是张飞军,也暂时的被曹仁的大军给挡住了,一时间还真的没办法破开曹仁军的圆阵防御。

曹仁这时候才算松口气,远远眺望周瑜中军的方向,寄希望于自己的骑兵能够斩杀周瑜,结束这场决战。

周瑜同样不能让自己剩余的军队过来支援,规矩就是规矩,这年头坏了名声的后果非常严重,周瑜会从天下名将变成人人唾骂的小人。

可周瑜现在也有些急了。

前方进攻迟迟不顺利,而自己这边,火已经烧的差不多了。

没办法,周瑜不得不下令自己的亲卫士兵做好战斗准备,实在不行,自己就得亲自上阵,斩杀敌军了。

周瑜也是武将,虽然后人夸他“羽扇纶巾”,是一副文士做派,但周瑜本身武力值并不低,也曾经身先士卒的打过仗的。

但.到底对方是骑兵啊。

周瑜这会儿心里也没底,只能寄希望于己方军队在火势减弱前,攻破曹仁中军。

哪怕不能斩杀曹仁,逼得曹仁退回江陵城,那也算是自己赢了。

前方的孙刘联军正忙着攻击曹仁中军,周瑜则皱着眉头开始指挥仅剩下的三百士卒进行防御,简易鹿角啥的先摆好,哪怕能阻挡一下骑兵,拖延一点时间也是好的。

而张溪呢这会让他正带着一百士卒和三十辆大车往周瑜的中军赶呢。

这不是张溪速度慢啊,而是车阵拆卸实在不方便,而且为了保证战斗力,张溪还不敢不带车阵。

哪怕是训练了鸳鸯阵的士卒,面对骑兵突击的话,也不会比普通士卒好到哪儿去。

在机枪没有发明前,骑兵面前人人平等。

因此,张溪紧赶慢赶的,终于还是在火墙减弱前,赶到了周瑜中军所在的土坡左前方。

然后张溪命令士卒,立刻结圆阵,就在周瑜中军的土坡下待命。

张溪结阵的时候,曹仁军骑兵其实也看到了,但这会儿的骑兵首领显然不懂张溪为啥要在山坡下结阵,再加上张溪就带来了一百人,也实在算不上什么援兵。

曹军骑兵的命令是冲击周瑜的中军,只要周瑜在山坡上不动,骑兵首领也懒得去管张溪那个一百人和车阵。

就这样,前方江东军正在加紧攻击曹仁中军,而后方曹仁骑兵则在等火势减弱甚至熄灭。

终究还是曹仁顶的时间够久,周瑜这边火势渐渐减弱,曹军骑兵就开始尝试催动战马越过沟壑,向山坡上的周瑜中军进攻。

周瑜这时候倒也不慌,因为他也看到了张溪的接应部队。

周瑜原本的打算,是利用坡度优势,使得曹军骑兵不得不仰攻,降低骑兵的冲击速度。

自己则在坡顶用鹿角组成简单的防御阵地,利用弓箭弩兵杀敌,尽量拖延时间。

可现在不同了,张溪来接应了,还带了车阵。

周瑜见识过这些车阵的防御能力,虽然张溪带来的兵不多,车阵也少,但阻挡一下六百骑兵,应该会比自己的鹿角阵更有效。

但随着火势渐渐衰弱,越来越多的曹军骑兵越过沟壑,来到山坡下。

周瑜一看这个情况,当即下令,全军弓箭抛射,把所有的箭矢都射出去,让曹军骑兵不敢轻易结阵发动进攻。

在射完最后的箭矢后,周瑜下令全军撤退,从后方下坡,撤往张溪的车阵。

曹仁的骑兵被一阵箭雨劈头盖脸的射,还真的被射的只能四散躲避,不敢轻易结阵,甚至箭停了,他们都不敢立刻组织进攻,生怕刚一结阵,周瑜又是一阵箭雨。

但等了好一会儿,发现山坡上根本没有箭矢射下来。

骑兵首领这时候不敢浪费时间了,自家主君还在被人围殴呢,因此一咬牙,决定当即结阵,拼着伤亡也要仰攻上山坡。

可等到这些骑兵爬上山坡顶,发现是一个空营的时候,周瑜带领着自己的士兵,已经撤到山坡中断了,而他们的行进目标,就是张溪的车阵。

现在骑兵首领总算明白为啥张溪会在山坡下结车阵了,原来是为了来接应周瑜的。

骑兵首领顿时大急,好不容易等火灭了,攻上山坡了,却发现周瑜要跑了。

当下也不管什么阵型了,命令骑兵俯冲而下,全军追击,势必要在周瑜进入车阵前,追击上周瑜。

可周瑜毕竟也是一军主帅,作为将领,他也是有马的。

如果不是为了照顾身边的三百步卒,周瑜早就能跑进张溪的车阵内了。

而曹军骑兵刚刚又是停顿,又是仰攻上山的,浪费了不少时间,虽然现在是下坡追击,有速度优势,但还是没能截住周瑜,让周瑜顺利的进入了张溪的车阵。

只是可怜了跟随周瑜的三百士卒。

虽然周瑜已经尽力周全了,但毕竟骑兵的速度太快,又是下坡,周瑜最后也没能全部照顾到,只带了一百多人进入张溪的车阵,剩下的一百多人,周瑜只能看着他们四下溃散,惨遭骑兵屠戮。

周瑜为此很自责,但这又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他不仅要为这三百人负责,更要为前方还在攻打曹仁中军的几千联军负责。

因此,周瑜很快的就打起了精神,开始在车阵内沉着指挥,依靠张溪组建的车阵,继续拖时间。

而这时候,前方的进攻也渐渐的进入到了分出胜负的时候了。

张飞指挥的一千军士,现在已经剩下了不到五百人了。

而也正是这五百人,在张飞的带领下,一路穿插渗透,终于杀到了圆阵中心,渐渐的靠近了曹仁的中军。

而这时候,江东军的凌统和陈武两人,也跟随在张飞军身后,顺着这个缝隙钻了进来,渐渐的扩大了缺口,让更多的江东军从缺口进入,进攻曹仁的中军。

这时候的曹仁,已经在考虑,是不是该认输,指挥剩下的数千士卒退回江陵城,为以后守城保留有生力量。

就在曹仁做出决断前,战场上的战况突然发生了改变。

周瑜的帅旗倒了。

在战场上,一方帅旗倒地,自然就意味着主帅后退或者阵亡.所有江东将士都知道,自家主帅可不是安然无恙的呆在后面看戏,他也是在被骑兵围攻的。

而曹仁一看到周瑜的帅旗倒了,自然而然的认为是自己的骑兵建功了,当下下令,趁着这个机会,高呼周瑜已死,打击对方士气,同时全面反攻。

可就在曹仁做出这个调整之后,还没见到具体效果呢.周瑜的帅旗又立起来了。

这下轮到江东军的将领们鼓噪,告诉大家周瑜还在,鼓励大家奋勇杀敌。

曹仁那个郁闷的,我刚刚调整的阵型啊.

(本章完)

第752章 收留第910章 水战第869章 训子第946章 洛阳防备第1037章 曹叡的选择第1031章 大汉南军第936章 蒲坂津之战第246章 去成都第173章 人才第486章 众议第254章 冠礼第318章 白衣渡江第297章 不合第1229章 荆州世家的难处第599章 突破第704章 挑明第853章 潼关之战(八)第618章 突然出现的王平第263章 忙碌第199章 营中琐事第1144章 不安分的胡奋第115章 察觉第55章 拜师第1126章 互相犹豫第649章 司马赴任第1064章 罗县攻防战第820章 骑兵对决第647章 退避三舍第66章 战后动态第235章 清查土地第446章 街亭混战(一)第724章 人选第1182章 曹爽在犹豫第110章 奇怪的舌战群儒第1227章 对外用兵第1214章 圣裁第1146章 王凌的想法第565章 画风清奇的眉县世家们第935章 互换第376章 花鬘在行动第776章 诡异的魏军动向第873章 南门决断第43章 输了第757章 离间计第28章 兵法第613章 进攻第429章 抢时间第848章 潼关之战(三)第775章 汉军军议第772章 拖延第973章 羊衜归汉第980章 张昭的态度第646章 议事(三)第795章 凉州军团入关第810章 劝降第1184章 急袭第642章 两员老将第85章 守城方略第189章 置地第705章 女儿事第540章 散关之战第709章 异动第982章 魏吴结盟第467章 凉州人选第134章 江陵决战(一)第742章 岁月第282章 变化第1048章 战备第335章 徐庶在行动第227章 和谈第257章 成本第13章 吹牛第1077章 北伐之议第4章 主仆第833章 诱饵第826章 北伐前哨站第1167章 主帅人选第98章 刘表病重第194章 示范区第821章 主帅对决第1100章 撤军第1166章 战略制定第962章 出乎意料第88章 被围第787章 陆逊的战略第198章 对峙与密约第848章 潼关之战(三)第102章 长坂坡之战(一)第486章 众议第604章 收尾第267章第1071章 重整第947章 互相试探第855章 潼关之战(十)第306章 形势再变第975章 巴丘水战(一)第934章 诱敌第594章 轮班制第675章 江州密议第97章 襄阳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