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出巡

第148章 出巡

一郡换三郡的事儿,最终是没成。

原因很简单,周瑜不同意。

鲁肃提出的这个建议,虽然获得了孙权的赞同,但南郡这个时候是在周瑜的掌控之下,周瑜还是南郡太守,又是天下名将,江东柱石,孙权肯定也要问问周瑜的想法。

因此,刘备给诸葛亮写信征求意见,孙权也会写信给周瑜征求意见。

周瑜的回信自然是拒绝。

南郡是他花了很大代价,打了大半年才打下来的地方,屁股还没坐热呢,怎么能这么轻易的给换出去呢?!

再者说了,自己又不是没给好主意,只要孙权现在扣押了刘备,逼迫关张等人为他所用,那么整个荆州都是江东的,何必跟别人分来分去。

很显然,周瑜只是考虑到了军事层面,孙权真要这么做,政治层面的影响实在太大,别说鲁肃反对这么做,就是孙权,现在也下不了这个决心。

这个时候的孙权,还是有着进取天下的野心的,因此这时候还很爱惜自己的羽毛,可不是被张辽揍的鼻青脸肿,不得不破罐子破摔的时候。

所以,孙权采纳了周瑜的部分建议,收回了一换三的提议,但同样的,也没有采纳周瑜扣押刘备的建议,还是坚持按照原本的协议规定,要求刘备退出油江口。

这事儿暂时僵持住了。

一时间在江东得不到什么结果,刘备也不想再柴桑久待,因此托词江夏有紧急军情,打算暂时离开柴桑。

孙权也知道一时间要让刘备吐出已经占领的油江口很难,除非双方现在就翻脸因此也没有过多挽留,而是亲自送刘备到了渡口。

然后吧,这时候的刘备,就有点不厚待了。

“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

这就是刘备临分别前,对孙权说的话,显然的不安好心。

而孙权对此的态度这是笑笑,根本不以为意。

孙权早期的看人和用人还都是比较准确的,晚年发病是晚年的事儿,这会儿他还有进取天下的野心,没想过据长江自守,因此也不会因为刘备的一句话,就对周瑜这样的统兵大将有所猜忌。

就这样,两家暂时分别,关于油江口的问题,也只是暂时搁置。

鲁肃和周瑜,对孙权的这个决断都有些不满意,分别上书给孙权提意见。

鲁肃是觉得,油江口这事儿不能造成既成事实,如果孙权不同意把油江口划给刘备,那就该严令刘备撤兵。

而周瑜这是觉得孙权就不该放刘备离开,直接扣押了刘备,那刘备军没有了主心骨,很容易一哄而散的。

但孙权已经做出了决定,鲁肃就在身边,他的话孙权都不听,更别说远在南郡的周瑜了。

周瑜的书信送到柴桑的时候,刘备都已经回到三江口,见到了文聘了。

刘备在鄂城呆了五天,一方面是回到江夏,巡视一下防务。另一方面,则是收一下文聘的心。

对于文聘,刘备还是很欣赏的,也知道他现在的处境。

文聘虽然说接受了关羽送来的文书和官印,但谁都知道他先是刘表的人,后来是刘琦的人,始终游离在刘备的圈子之外。

所以刘备特意在鄂城呆上几天,表达了对文聘的信任和支持,也让文聘很感动,暂时认可了刘备这个主公。

然后刘备坐船,回到夏口,见了一下关羽和张溪。

关羽先是跟刘备好好的叙了旧,然后又事无巨细的报告了一下江夏的守备情况,让刘备完全了解后,才开始讲私事。

一个是关平的婚事问题。

关羽最后决定,还是让关平迎娶赵云的长女,请求刘备做媒。

而刘备则一脸讶异的看向了张溪,闹得张溪一阵急赤白脸的赶紧解释,这事儿就是寇二哈信口开河,自己并没有看中赵云的女儿。

然后刘备就犯嘀咕了。

你没看中赵云的女儿,那肯定是看中了我女儿呗。

要不然你在汉津口,问军中家眷,总不能是关心关羽的女儿吧。

关羽的女儿那时候可才十三岁,就是个半大孩子。

这事儿刘备暂时也不好说,只能放在心里。

不过既然张溪没看中赵云的女儿,那也不存在张溪和关羽会因此不合的可能,所以刘备爽快的答应了关羽的请求,等回到武陵后,他亲自写信给赵云,充当这个媒人。

而第二件私事,这是甘夫人的事儿。

甘夫人一直卧病在床,虽然按照张溪提供的方法静养,但只能说是稳住了病情,依然不见好转。

一直到前几天,张溪护送着张机到来,给甘夫人做了诊断,这才找到病根,对症下药,现在在慢慢的好转中。

本来刘备来,是想带着甘夫人一起去武陵郡修养的,但现在根据张机的说法,现在甘夫人最好不要移动,以免舟车劳顿加重病情。

因此,刘备只能是回府看望了甘夫人,陪了甘夫人一晚上,然后把甘夫人继续留在江夏,继续养病,自己则继续启程,前往武陵郡。

临走前,刘备总算是把张溪的职责给明确了下来。

本来诸葛亮把张溪调回江夏,是担心关羽没有谋士辅佐,因此只是让张溪回江夏参赞军机,帮关羽查漏补缺的,并没有给张溪具体安排职位和工作。

而关羽呢,刚刚开始管理一整个郡,本身都有点不适应,哪里还有时间想到任命张溪的事儿。

再说张溪也是好不容易回来一趟,关羽也就没有急着安排张溪的工作,给了他几天假好好休息一下,一直到刘备来了,关羽才请示一下刘备,给张溪安排什么工作好。

而刘备想了一下,直接把陈震,伊籍两人带去武陵,那边缺治理政务的文官,而江夏郡丞这个职位则给张溪空出来,让他担任。

也就是说,现在的张溪,已经是关羽的副手,负责全郡的政务工作了。

这倒是个文官该干的事儿,就是张溪心里有点虚。

以前张溪总喜欢强调自己是文官,是谋士,但他干的那些事儿,就没有离开过军营。

不管是帮张飞训练士卒,管理军纪,还是跟着诸葛亮一起过江,在赤壁唠嗑,最后包括领军帮助周瑜攻打南郡.全是武将该干的活。

现在冷不丁的让张溪干点文官该干的活,张溪还真的有点不太适应。

但好在,诸葛亮曾经当过一段时间的江夏主政,他留下了一大堆的规章制度,张溪倒也不用费心自己去调整,直接萧规曹随就好。

而眼下,对张溪来说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安排年底的犒赏和巡视工作。

马上就是年底了,各地的工作报告也该交上来了,那么张溪所要做的,就是汇总各地的工作报告,查漏补缺,然后下去巡查一下,看看实际情况是不是跟工作报告相同,如果存在出入,那就要追究原因,做出奖惩。

然后呢,张溪自己也要写一份这一年江夏的工作报告,送给武陵的刘备,让刘备来决定,对江夏诸官员的赏罚问题。

因此,十一月下旬,张溪带着邓艾,小八,以及三十个卫士,开始他履行他作为江夏郡丞的工作。

带上邓艾,是因为张溪觉得以邓艾现在的水准,张溪已经不能让邓艾死读书了。

虽然张溪呆在南郡打了大半年的仗,但邓艾可没有放松自己的学习进度。

从陆口回到夏口后,邓艾一直是在自学,不懂的时候就去请教徐庶。

后来徐庶被调去油江口之后,临走前给邓艾留下了几本书,邓艾就彻底以自学为主。

张溪发现,邓艾自学的能力真的很强,徐庶留给邓艾的书,邓艾全部自学完了,张溪检查了一下,发现邓艾不仅能背下来,而且内容也能理解个七七八八了。

就是,有点浮于表面,不太切合实际。

因此嘛,张溪觉得,现在的邓艾,不能再让他死读书了,应该结合一些实践,通过实践来帮他更好的理解书中的内容。

正好张溪要到各县巡视,让邓艾跟着,提前接触一些基层实务,对邓艾也有帮助。

至于小八小七宝硬塞过来的,说既然是侍女,就该随在张溪身边照顾。

张溪也拿小七宝没办法,再加上小八随时要哭的样子,张溪也挺心疼的,因此就带上了。

至于晚上这个不用担心,张溪最近每晚都教授小邓艾读书到半夜,每次小八都会忍不住先睡着,这样就没事儿了。

小八是没事儿了,但小邓艾受不了啊。

(本章完)

第726章 曹魏反应第528章 关羽搦战第1114章 拆东补西第153章 清查土地第163章 确定身份第1066章 倒霉蛋张承第954章 不对劲第191章 长沙赴任第1056章 水战(四)第479章 看不惯第303章 修改战略第789章 领兵出征第664章 槐里之战第761章 争议第375章 战事渐平第87章 失败的夜袭第651章 退兵第1129章 有心无力的蒋济第1077章 北伐之议第861章 潼关之战(十六)第270章 江东第883章 吓退第304章 攻破樊城第1074章 屯田和铸币第1239章 进攻方略第1021章 周瑜的困境第807章 夜战第304章 攻破樊城第863章 突围第443章 守城第四天第581章 切入第603章 张郃退兵第592章 变小心的冯习第632章 关羽的伤势第584章 失败第328章 阵前嘴炮第1175章 乌龟出壳了第836章 包围网内的苦战第716章 关中世家第965章 洛阳战事(二)第673章 天人庇佑第772章 拖延第1143章 撤军方案第1002章 退军与合兵第1146章 王凌的想法第891章 应对与变故第631章 单挑第300章 水淹七军第1068章 朱然突围第364章 消息泄露第1000章 公安撤军第1127章 魏延的计划第80章 水战第839章 战略改动第213章 “谨慎”第1131章 兵力调整第465章 张溪和魏延第119章 船舱密谋第231章 治理地方第560章 魏延的分析第518章 二将第226章 驰援荆南第1146章 王凌的想法第727章 补救措施第912章 围点打援第968章 迁都第433章 巧遇第447章 街亭混战(二)第794章 左冯翊防守战第20章 被抢了第888章 巡江第811章 前后夹击第22章 寇封的“喜事”第470章 关羽的决断第315章 退敌第142章 分地盘第1208章 投降?!第769章 迟滞不前的魏军第1221章 东征准备(二)第198章 对峙与密约第1225章 贸易战(二)第732章 战事渐息第68章 试探第914章 压力第1136章 出卖第976章 巴丘水战(二)第71章 博弈第465章 张溪和魏延第1135章 接应第1023章 诸葛八阵图第741章 教子第990章 曹魏的困难第1034章 功亏一篑第383章 分配第64章 博望之战第1225章 贸易战(二)第854章 潼关之战(九)第667章 劝降二将第1239章 进攻方略第601章 柳隐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