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示范区

第194章 示范区

关于瘴气的问题,诸葛亮是很慎重的。

一方面,要实地考察,另一方面,也要认真的对比。

所以,诸葛亮这次是有备而来,调来了长沙附近各县的丁口档案,对比因疫病而死的人数,比例,跟张溪这个营地内的士卒做对比,看看是不是明显降低了。

对比下来的结果么,很明显啊。

但诸葛亮依然不太放心,生怕这只是人数太少,巧合而已。

毕竟一个县里,夏天因为瘴气死亡人数也就是十几个人,而一个县的人口,最小的也有三四千,多一点的有上万人口。

而张溪屯兵半年,也死亡了七八个人呢。

张溪对此表示了抗议。

“军师,你这个算法不对!”张溪强调的说道,“如果要比较死亡率,我营中千人,确有八人死亡,但三人是溺水而死,一人误入沼泽,施救不及,三人中蛇毒而死。军中虽有感染瘴气者十余人,但并无一人因瘴气而亡啊.”

你得看染了瘴气死亡了多少人,对吧!!

“再者,军师岂能把此地与县城熟地相比。县城之中,瘴气本不足为患,然此地略深入一些,便是瘴气遍布之地,岂是县城可比。今营中仅十余人染疫,且无一死亡,还不足以证明此法有效么?!”

对吧,列举的对象也不对啊,县城里的环境,跟这边云梦泽的环境,能一样?!

诸葛亮微微抬头,无语的说道,“此等事我皆知之,只是,如今此处仅有千人,且皆为成年男子,如何与万民相比事关重大,不得不慎重尔。”

不是,啥意思?!

嫌弃样本数量太少,样本源过于单一这个诸葛亮,居然还懂统计学?!

诸葛亮则继续解释道,“迁民之事,事关数万人,老弱皆有,若无完全把握,贸然迁民,一旦百姓染瘴气而亡,罪责皆在你我,故不容不慎重。”

嘛,伱要这么说了,我就不好反驳了。

“既如此,何不造一示范区?!”张溪想了一下,提议道。

诸葛亮不解,问道,“何为示范区?!”

张溪解释道,“便以此处营地为准,引入千人流民安置屯田,设立官府,按旧制治理,以观效果。”

简单来说,就是打个样。

而且吧,比起一下子就大规模移民或者招募流民,一千人规模的流民过来,真出了问题,也来得及纠错,安置到其他地方去。

诸葛亮想了一下,问问点头,表示了同意。

不过这个事儿,还是得等到秋收过后再说,毕竟田里已经种了庄稼了,现在让人过来,这个田里的水稻算谁的?!

有了定计的诸葛亮,又在营地里呆了几天,观察了一下营地的运作方式后,欣然回返江陵,去跟刘备作报告。

张溪则继续留在长沙,负责耕地改造的工作。

时间慢慢的过着,没留神的功夫,就到了六月底。

到了六月底的时候,夏暑渐渐退却,但还不到秋收,因此可以发动徭役了。

张溪为此特意跑了一趟长沙县,跟廖立商量了一下关于今年长沙徭役分配的问题。

张溪要求,至少分五百人给他,他要把旁边的沼泽的地先平了,为明年扩大可耕种面积做准备。

但廖立否决了。

张溪当时那叫一个纳闷.当初诸葛亮临走的时候还说,让自己又困难去找廖立,他已经打过招呼了。

现在自己这也不是困难啊,就是想多用一些徭役份额而已。

可廖立不那么想,他就觉得,张溪整个人,是在无理取闹。

第一,是觉得张溪在瞎折腾,什么沼泽改田,这种违背天道的事情,张溪就是吃饱了撑的?!

这也不能怪廖立,因为廖立是学老庄的。

道家学说,讲究的是“无为而治”,但这个无为,不是啥都不做,而是在该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就去做什么事情,千万别瞎折腾的意思。

比如到了春天,那就得组织百姓去春耕,你这时候让他们去打仗,那就是违背了老庄的核心思想。

像这种沼泽改田,按照廖立的理解,那应该是在人口超过饱和度,长沙土地无法养活人口了,才应该去做的事情。

可现在荆南四郡是出了名的人少,就这点人口,县城周边的土地都能养活的好好的,还要发动徭役去改造沼泽,纯粹是吃饱了撑的。

再一个,长沙县虽然是郡治大城,发动徭役的话大概可以征召两千人左右。

但如今的长沙郡被一分为二,很多事情都要去做,边界设施要弄吧,长沙县的县城要加固吧,来回道路要修葺吧到处都是用人的时候,徭役自己都不够用,还要一下子给张溪四分之一,凭啥?!

因此,这件事上面,真说不上谁对谁错,只是理念不同,同时两个人也都要为自己的工作负责。

毕竟廖立是长沙太守,他的主要职责就是负责整个长沙的治理和防务,而张溪虽然名为长史,但主要是负责沼泽改造。

所以两个人为了五百人的徭役份额,起了一点小争执。

本来也不是什么大事,工作中有点小冲突,就事论事的理性探讨一下,互相妥协让个步,这事儿也能成。

但廖立这个人,能力是有,但性格毛病更不少。

他看不起张溪,这就成了最大的问题。

廖立是武陵豪族廖氏的人,跟襄阳豪族出身的廖化其实是同族,只是分支不同。

所以廖立对于张溪这种寒门出身的人,天生有一种优越感。

再加上廖立是长沙太守,而张溪至少在名义上是廖立的副手,副手跟主官要求干这干那的,实在是属于没有规矩的做法。

至于张溪在刘备面前的身份,这在廖立看来更加不值一提。

他是没有机会,一旦有机会跟刘备详谈,他相信,以自己的才华,一样会得到刘备的重用,什么徐庶张溪的,寒门出身的人就该靠边站,自己才应该是刘备身边的谋士第三人。

廖立很自负,而且也觉得自己官大一级,又没把张溪放在眼里,所以嘛还想继续说服的张溪,被廖立毫不留情的派人轰出了太守府。

这让张溪觉得受到了羞辱。

自从投靠刘备以来,张溪从来没被人这么羞辱过,哪怕是二爷要赶人,也得给张溪一个说的过去的理由,哪有啥理由也不给的直接赶人的?!

一直以来,刘备集团内部的“企业文化”一直不错,主公脾气挺好,有仁君之范,二爷三爷虽然是主公的义兄弟,但也不怎么摆架子,一帮元从除了刘琰有时候说话喜欢显摆了一点,大家都相处的还不错。

怎么到了廖立这边了,居然还给自己摆上了?!

张溪越想越气,也越想越郁闷。

找到了寇二哈,两个人一起喝酒解闷,诉说一下自己遭遇到的倒霉事儿。

然后寇封就炸了。

寇封早看廖立不顺眼了。

当初廖立新上任的时候,寇封因为要组建山地营的事儿,已经跟廖立有了冲突了。

廖立是长沙太守嘛,管着钱粮呢,没有钱粮,寇封自然没办法组建什么山地营。

可廖立非说寇封搞什么山地营是浪费钱粮,军中士卒都是人,直接训练他们爬山就好,何必专门养一支部队呢。

寇封再三跟廖立解释,这支山地营的作用非同小可,而且也不是只要士卒会爬山就能称为山地营.但廖立根本不听。

廖立这个人,处理政务确实是一把好手,但他真的不懂军事,再加上寇封这个人性子也急,所以嘛,说着说着就说呛了。

论言辞,十个寇封也说不过一个廖立,但论打架,寇封可以让十个廖立。

但廖立好歹是长沙太守,寇封再没概念,也不能真的动手打廖立,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寇封被廖立给气走了。

从那以后,寇封除了必要的钱粮应酬外,基本不跟廖立打交道,甚至自己都不住在城内,而是一直住在城外的营区里面,就是不想看到廖立。

现在,这个廖立,对自己那样也就算了,还敢把自己兄长轰出来?!

寇封顿时就急了,要亲自带兵,去太守府评评理,顺便给自己兄长出出气。

张溪赶紧给拦住了。

好家伙,带兵去.你是要造反呐?!

话说这个二哈,这几年一直不在他身边,怎么感觉他的性格越来越急躁了?!

说好听点是刚烈,说不好听一点,这就是做事不过脑子啊。

出气的事儿,暂时先不着急,但寇封这个性子,张溪还是得说道说道。

“公仲,如今你也是一方镇守,一军主帅,岂可如此冲动?!”张溪板着脸,训斥寇封,说道,“将不可以怒兴师,做事之前,先冷静思虑,三问而后行.我以往教你这些,你都忘了?!”

再这么下去,孟达的仪仗队大概率又要保不住了。

可寇封依然不解气,说道,“那廖立不过一无能之辈,文不懂安民,武不知战略,又妄自尊大,不敬兄长,居然敢轰兄长出门,此等作为,岂能于其干休?!”

寇封越说越气,又一次要回营叫人了。

张溪顿时一拍案几,先镇住寇封。

寇封一看张溪的脸色越来越黑,只好悻悻然的重新坐下,嘴里却依然嘟囔着,说道,“也罢,今日与哥哥饮酒,且先饶过那厮,待来日再说君子之仇,虽百世尤可报也。”

张溪一听这话,纳了闷了。

寇封这小子,最近是上了梁山了,还是最近学了《公羊传》了?!

算了,不管这家伙最近的变化是什么吧,该说的还得说。

“那廖立确实无礼,然此人乃主公亲命的上沙太守,为你我上官,即便我等不满于他,亦可上书主公,陈明厉害,岂有带兵围府之理?!”张溪先是讲着道理,然后又是对寇封一番劝说道,“廖立之事,公仲无需多理会,安心领兵,防卫地方,乃是公仲职责,做好本职既可,万不可节外生枝。”

其实总结起来就一句话——廖立确实不是什么好东西,但他是刘备任命的,咱可以不给廖立面子,却不能不遵从主公的安排。

至于廖立这个人嘛,张溪有办法对付他。

告状这种事儿,虽然小学生行为了一些,但,有用就行。

(本章完)

第99章 弃新野第531章 冲阵对决第1028章 桃园重聚第803章 三方应对第40章 运气极好的曹操第946章 洛阳防备第451章 双方开战第14章 奸雄,必须是奸雄第206章 涪城之战第873章 南门决断第211章 豪赌第297章 不合第1189章 变数第373章 花鬘和关索第832章 曹休出兵第257章 成本第751章 前因后果第1040章 再次平衡第667章 劝降二将第495章 柳隐第284章 三路出击第783章 拖延时间第1020章 兜圈子第1018章 陆凯第1220章 东征准备(一)第763章 东吴的想法第133章 亲事第676章 迁都之议第411章 冀县平定第302章 于禁第893章 提前准备第881章 关羽的异常第997章 后手齐出第54章 刘备归来第1090章 诸葛连弩二号机第824章 异道会潼关第47章 曹仁第532章 张溪的应对第669章 宛城战事(二)第1215章 下诏伐吴第907章 南下第1204章 犹豫第453章 上邽对峙第483章 贾诩之计第1076章 事关国本?第1127章 魏延的计划第940章 大变故第493章 密议北伐第514章 魏延的执念第220章 入城安民第775章 汉军军议第719章 诸葛到来第823章 重泉县内第423章 鏖战第424章 中军突击第835章 截断后路第279章 江东密议第94章 援兵到来第482章 曹丕的反应第815章 司马上奏第430章 任免第320章 吕蒙的决断第627章 阶段性结束第837章 歪打正着第641章 练将第1059章 偏师出兵第1241章 大泉当千的影响第363章 议策第804章 心累的陈祗第846章 潼关之战(一)第4章 主仆第5章 上任第548章 眉县之战第560章 魏延的分析第593章 艰难行军中的张郃第128章 张飞的改变第481章 孙权在准备第1003章 江陵保卫战开端第197章 法正再来第653章 进兵策略第785章 诸葛亮的应对第138章 油江口第1087章 应对第940章 大变故第357章 东三郡第154章 安置流民第534章 陈仓道第1115章 “河东大捷”第537章 诸葛虔的想法第1125章 主力进军第223章 人事任命第584章 失败第289章 关羽的策略第343章 调整第506章 等第161章 出门在外皆不易第1119章 成功阻敌第1163章 各怀心思第1048章 战备第232章 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