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注水版兵书

第24章 注水版兵书

一车三十多卷竹简,也是狠狠的吓了张飞一跳。

“怎的恁多?!”张飞惊讶的问道。

张溪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一下,说道,“昨夜兴致所致.嗯,写多了!”

张飞看看张溪,再看看竹简,眼神里充满了惊愕与佩服。

在张飞看来,张溪能写出这三十多捆竹简,那意味着他至少看过三十多捆以上的书籍更何况还是一夜之间写出来的。

张飞闻所未闻。

作为涿郡豪族,张飞从小接触过书籍,知道三十多卷竹简意味着什么。

哪怕是《尚书》这样的大作,一共也只有三十三篇,也就是三十三卷张溪一晚上写出一部《尚书》级别的大作?!

可等到张飞翻看这些竹简的时候才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先生,怎的这些书写的.如此直白?!”张飞用着一张便秘脸,问着张溪。

因为竹简这种载体比较笨重,所以这时代的人在竹简上写字,那是能精简就精简,只要不影响意思表达,写的字越少越好。

一字千金嘛,易一字之难,可见古人写书用字的精简程度。

虽然不是每个人写书都能字斟句酌的写出流芳百世的文章,但也从来没人像张溪这样直接把大白话直接写在竹简上的。

张溪这么做,在这个时代的人看来,简直就是在糟蹋竹简。

可张溪也有自己的理由啊。

“这不是按三将军所言,尽量以直白文字,方便军中将士看懂么?!”张溪说道。

张溪也不想写的这么直白,可张飞这家伙不是说太深奥了军中将士看不懂,他不是也不习惯么?!

张飞听着这话,脾气差点上来。

“军中将士又何须懂得练兵之法?!”张飞的大嗓门又发作了。

这是兵书,是练兵之道,怎么可以让所有将士都能看懂。

大头兵们只需要知道该怎么做就好,底层将士只需要懂得执行主将命令就好,需要看懂兵书干什么?!

兵书在这个时代流传不广的原因,真不是因为兵书都写的特别晦涩难懂,而是有人需要他变得晦涩难懂。

不然谁都能练兵,谁都会练兵,这个天下啥时候能真正太平。

像张溪这样直白的练兵之法,落到有心人手里,那简直就是一场灾难,张飞都有一把火烧了的冲动。

但你别说张溪写的确实浅显易懂,张飞看着都觉得顺眼的多,一时间还真的有点舍不得烧。

最后张飞决定,把这些竹简统统打包,安排心腹之人一股脑的全送到刘备府上去。

这种事,还是交给大哥去头疼吧。

而刘备看到这些竹简也是一阵头大,又不敢把它交给旁人,只好自己先看,然后提炼中心思想,自己根据自己的经验,用尽量精简的文字自己写在竹简上.最后才一把火烧了这些竹简。

当然,这是后话了。

现在张溪面临的主要工作,还是跟张飞两个人一起讨论制定军营新的训练计划。

张飞看过了三十几卷竹简后,对张溪的主要练兵想法就已经有了一些了解。

其中有能理解,也有不能理解的地方。

比如说,张飞不懂,为什么一开始要让士卒站所谓的“军姿”,这种只是直挺挺站着的事儿,有什么好练的。

张溪只好耐心的跟张飞解释,站军姿不仅仅是为了站,也是为了锻炼士卒的毅力和耐力,也能让士兵形成一些浅显的组织性和纪律性。

张飞表示我不信,站着就能锻炼毅力了?!

然后张溪就让张飞试着按照自己的要求,挺胸,收腹,抬头,提臀,双手紧贴身体两侧的站着。

都没站一刻钟,张飞整个人就汗如雨下了。

张溪本想让张飞体验一下就好,可张飞偏偏不干,说非要试试一个时辰后是什么滋味。

然后就硬站了一个时辰。

不得不说,张飞的身体素质是真的好,这年头武将的身体条件真不比后世一些特种兵差.张飞站了一个时辰的军姿,只是觉得有些手脚酸疼,稍微活动一下就恢复如初了。

但张飞却再也没有对这个站军姿提出任何反对意见。

只有亲身经历过才知道,站军姿最开始的那一刻钟到底有多难熬,如果有人在那个时候让你去休息,真没几个人能坚持到最后的。

张飞这个军中大将都动摇了那么一下子。

这确实就是张溪所说的,能让士卒锻炼毅力,甚至张飞心想,要是这样每天都站一个时辰的练下来,那行军之苦在这些士卒眼里,真就不算什么了。

比起站一个时辰军姿,走一个时辰的路算啥。

至于之后的什么体能训练,负重训练啥的,其实这年代的军队也一直在练习,只是张溪把它分的更细了一点而已。

当然这里面张飞还有不懂的地方,那就是为什么张溪规定,一定要给士卒吃肉.肉超贵的好吧,他老张都不是每天都可以吃到肉的。

张溪没办法跟张飞解释脂肪和蛋白质摄入对人体的好处,这个张飞听不懂。

张溪只能换个角度,跟他讲一讲吃肉的好处。

其实之所以非要让士卒吃肉,倒不是说肉多有营养,或者说肉就一定比粮食更好。

主要是一个算法的问题。

假设以往士卒一天训练的消耗量是“一”,他每日摄入的食物也是“一”甚至不到“一”,这样的训练他是可以承受的。

而现在按照新的训练方式士卒一天训练的消耗量是“二”,你再给他原定是“一”的食物,他的营养肯定是跟不上的。

这时候除非伱放弃新的训练方式,走回老路,否则你就只有一个选择,增加他的食物供给。

一般来说,这种时候正常的做法是提供更多的粮食给到士卒。

在太平盛世,这么做问题不大,因为世道稳定,粮食产量高且价格便宜,给士卒提供足够的粮食就可以维持军队的高强度训练了。

可现在是乱世,这年月能找到一个稳定种地的地方都不容易,粮食产量也就那些,突然增加军队的粮食配给.这对刘备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负担。

乱世里粮食的重要性更大,各诸侯有粮就能爆兵,因此粮食属于战略物资,你有钱都不一定能买的到东西,你让刘备突然之间上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粮食?!

更别说他现在还是寄人篱下的状态。

这种情况下,那就只有一种勉强可以替代粮食的方式——吃肉。

这么说其实也不太准确,准确的说法是想办法增加淀粉和蛋白质,而吃肉,相对于来说是一种比较简单快捷的方式。

当然,你也可以让军士吃豆腐,但豆腐这东西吃多了吧,却又对身体有坏处。

最重要的是,你给士卒吃肉,会提高士卒对你的忠诚度——普天下只有诸侯吃肉的份,哪个诸侯会给手下大头兵吃肉的?!

至于肉比粮食更花钱.嗯,反正又不是张溪的钱。

道理给张飞讲了,告诉他吃肉确实能省粮食,可张飞还是不同意。

倒不是心疼自己那点钱,也不是不想给士兵吃肉,主要是张飞不同意张溪直接把肉食加入到士卒日常用餐中的打算。

一开始张溪不太能理解,但张飞一解释完,张溪就知道自己是欠考虑了。

虽然对张飞来说,想办法搞到供应一千人不到的肉食并不难,但难的是,张飞没办法保证这一千人以后顿顿都可以吃到肉。

如果一开始就把肉食加入到日常军中食物里,会让士兵觉得这本是他们应得到的东西。

如果将来哪天张飞不能再提供肉食了,士卒就会不满,会抱怨,甚至会哗变。

升米恩斗米仇的事儿张飞太懂了,而张溪终究还是缺乏了一点社会经验。

因此,这个肉类供给,必须是一种特别的,让士卒觉得得来不易的东西。

这就牵扯到后续的奖惩问题。

肉不能是常态,但可以是一种奖励,一种大家做的好了才能有的东西。

而日常,只能是以粮食为主。

这就又回到一开始的老问题了你上哪儿去找这些额外多出来的粮食呢?!

这个问题,张飞也没办法,只能去找他的大哥,让他的大哥想办法。

而刘备,还真的是有办法。

(本章完)

第661章 潼关路第660章 曹真的顾虑第521章 阴差阳错第485章 搞事儿的孙权第307章 江东的决定第1020章 兜圈子第1090章 诸葛连弩二号机第1142章 魏延的判断第454章 关羽的调整第685章 考题第1146章 王凌的想法第1003章 江陵保卫战开端第461章 孟达对曹真第521章 阴差阳错第965章 洛阳战事(二)第441章 退守街亭第130章 攻城(一)第686章 公平第646章 议事(三)第1195章 撤军方案第239章 巴东郡保卫战(三)第9章 寇封第515章 伪木牛流马第1147章 破关第562章 撤退和追击第1093章 中计惨败第1087章 应对第533章 善后第71章 博弈第1112章 甄城第676章 迁都之议第483章 贾诩之计第853章 潼关之战(八)第858章 潼关之战(十三)第559章 王平与朱赞第1122章 局势有变第728章 东吴出兵第360章 庲降都督第1251章 顺流而下第104章 长坂坡之战(三)第1015章 朱桓立功第446章 街亭混战(一)第1147章 破关第386章 水泥第657章 疑兵计第118章 苦肉计第1053章 水战(一)第33章 体能训练第818章 凉州骑兵第815章 司马上奏第1016章 意外的变数第1119章 成功阻敌第300章 水淹七军第98章 刘表病重第671章 战事停歇第357章 东三郡第555章 东线战事第227章 和谈第289章 关羽的策略第770章 曹魏动向第510章 各路安排第471章 苏则的选择第84章 沉船截江第119章 船舱密谋第989章 战备第937章 弘农杨氏第758章 司马懿的焦虑第55章 拜师第589章 试探第169章 抵达油江口第29章 徐庶与张溪第705章 女儿事第117章 铁索连舟第1076章 事关国本?第69章 江夏变故第420章 天时不利第14章 奸雄,必须是奸雄第925章 误会第1007章 襄阳情势第113章 进军陆口第650章 大雪第919章 大婚第873章 南门决断第858章 潼关之战(十三)第920章 曹叡的用意第693章 搁置争议第675章 江州密议第392章 魏王曹丕第956章 影响第741章 教子第176章 误解第717章 缺乏经验第207章 好事连连第78章 开始练兵第481章 孙权在准备第31章 商讨第634章 张辽决意第564章 错失机会第1080章 世家变化第1255章 一统天下